你很想問,但是精神科醫師不想回答的30個疑惑 Ch.4 ─ 何時該換醫師?

2022/06/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一章討論了「如何選擇醫師」。我的結論是:沒有「最好」的醫師,只有「最適合你」的醫師。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正如同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很困難、極不可能第一次就遇到,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身心科醫師也不是那麼容易。
若是在看診一段時間後,覺得醫師不適合、或者治療效果不佳,應該堅持下去、給自己和醫師多幾次機會嗎?什麼時候又該選擇換醫師?

這是個複雜又因人而異的大問題,當然不可能有標準答案。本文會從幾個常見的「換醫師原因」切入,提供讀者一些思考方向,以協助做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決定。

醫師個人問題☆

醫師私德有疑慮就不必多說了(實際案例請自行搜尋社會新聞),但如果只是單純「不喜歡」、「覺得不適合」,是否也該換一位醫師就診?以下舉兩種最常見的狀況說明。
  • 看不順眼

首先是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提醒:一定要釐清為什麼你會看醫師不順眼,究竟是長相?表情?聲調?用語?同時想想,他是否讓你想起某個討厭的人(最常見的是父母、另一半、舊愛等親近者)?這方面內容在日後「心理治療」章節中會進一步討論。
  • 會談很短、很敷衍
這也是身心科看診時,讓人想換醫師的常見理由。我的提醒如下:
─ 找很有耐心、談很久的醫師看診,最可能遇到的問題是門診時間安排不易、候診也要等很久。
─ 不少著重「藥物取向」的醫師,擅長與強調的是症狀釐清、正確診斷、精確用藥,而非會談。因此讓他們看診時,很容易感覺時間很短、很敷衍。然而,這與「治療效果」絕不能劃上等號。
總結來說就是上一章〈如何選擇醫師?〉所提過的重點:弄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如同找對象一樣,絕對沒有「完美」的「天作之合」,更不會有「最好的醫師」,只有「適合」與否。

藥物問題☆

最常見的包括「藥物沒效」與「藥物副作用」,這在日後「藥物治療」相關章節中會詳細討論,在此僅先提出幾個重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5會員
848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