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你很想問,但是精神科醫師不想回答的30個疑惑 Ch.11 ─ 診斷相同藥物卻不同?診斷不同藥物卻相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章開始進入「藥物治療」的討論,獲得讀者們的廣泛矚目,在此先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本章將繼續深入探討與身心科藥物有關的幾個主題。

★為什麼不同醫院、不同醫師可以開的藥不一樣?

為什麼之前看診的醫師開某個藥給我吃,現在的醫師卻告訴我沒辦法開相同的藥物?
以下將幾個常見原因分為三大類別說明:


◎病患原因◎


除非是下週考試引發焦慮情緒、前幾天剛和另一半吵架所以失眠這類短期事件的治療,否則身心科有不小比例需要進行「中長期」療程,短自三個月、半年,長至數年、甚至終生服藥。

在治療過程中,隨著病情自然演進(改善或惡化都有可能)、外在環境變化(正面或負面影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症狀嚴重度改變,因而需要進行藥物調整。


◎醫師原因◎


即使接受相同的訓練方式,成為合格的精神科專科醫師,每位醫師的治療方針仍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人重視藥物取向治療,有人認為藥物應該盡可能減少、甚至避免;有人傾向將診斷時的篩孔放大,有人則是縮到最小(請參考第八章有關「診斷篩孔」的說明)。以上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藥物選擇、調整時的差異。

◎院所原因◎


主要是來自「行政」因素,包括「健保核刪」與「合作藥廠變更」。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8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60會員
965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接下來的章節將進入本書最重要的主題:治療。 先來談談治療為什麼重要。其實這和上一章談到的「自律神經檢查」有關,與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醫學觀念也脫不了關係。 首先,會到身心科看診當然是因為有症狀、有疾病,而就診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治療這些困擾。
本章接續上一章內容,討論其他幾個與「診斷」相關的常見問題。 ★我的診斷為什麼很奇怪? 下載「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以後,我發現自己的診斷很奇怪。明明只告訴醫師我睡不著,為什麼診斷卻是憂鬱症? 除了上一章「為什麼不同醫師給我的診斷不同?」提過的原因以外,另一個常見理由是「健保考量」:
談完「看診過程」中一些基本狀況以後,本章將深入討論與「診斷」相關的幾個常見問題。 ★為什麼醫師不用檢查,光靠問問題就能下診斷? 「身心科醫師真的那麼厲害,問幾個問題就能知道我的診斷?這樣的診斷可以相信嗎?」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
前幾章討論了「看診前」的準備工作,接下來進入第二主題:「看診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以及注意事項。 先說一個與「精神科問診」有關的笑話(不過的確也有幾分真實性): 回答精神科醫師的詢問時,一定要萬分小心。因為不光是回答的「內容」,連回答時的表情、語氣、態度,都會成為醫師觀察、判斷的指標。
「真正有病的人不想看病,本來沒病的人被害慘反而先來看病」,這是身心科診間中常聽到的真實故事。有什麼辦法能讓真正需要治療的人願意就醫? 本文就以20多年來的身心精神科醫師經歷,歸納出「三不三要」六大原則供讀者參考。 三不:不指責、不命令、不勒索。 三要:要支持、要同理、要動腦。
接下來的章節將進入本書最重要的主題:治療。 先來談談治療為什麼重要。其實這和上一章談到的「自律神經檢查」有關,與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醫學觀念也脫不了關係。 首先,會到身心科看診當然是因為有症狀、有疾病,而就診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治療這些困擾。
本章接續上一章內容,討論其他幾個與「診斷」相關的常見問題。 ★我的診斷為什麼很奇怪? 下載「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以後,我發現自己的診斷很奇怪。明明只告訴醫師我睡不著,為什麼診斷卻是憂鬱症? 除了上一章「為什麼不同醫師給我的診斷不同?」提過的原因以外,另一個常見理由是「健保考量」:
談完「看診過程」中一些基本狀況以後,本章將深入討論與「診斷」相關的幾個常見問題。 ★為什麼醫師不用檢查,光靠問問題就能下診斷? 「身心科醫師真的那麼厲害,問幾個問題就能知道我的診斷?這樣的診斷可以相信嗎?」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
前幾章討論了「看診前」的準備工作,接下來進入第二主題:「看診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以及注意事項。 先說一個與「精神科問診」有關的笑話(不過的確也有幾分真實性): 回答精神科醫師的詢問時,一定要萬分小心。因為不光是回答的「內容」,連回答時的表情、語氣、態度,都會成為醫師觀察、判斷的指標。
「真正有病的人不想看病,本來沒病的人被害慘反而先來看病」,這是身心科診間中常聽到的真實故事。有什麼辦法能讓真正需要治療的人願意就醫? 本文就以20多年來的身心精神科醫師經歷,歸納出「三不三要」六大原則供讀者參考。 三不:不指責、不命令、不勒索。 三要:要支持、要同理、要動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正面的自我暗示,讓大腦進入最佳狀態,幫助你穩定心神,發揮百分之百的實力。只要持續重複這個簡單的公式,你將更容易克服困難,並養成自信的習慣,邁向理想的自己!
2024年的8月21日晚間八點十分,我的祖父與他共處88年的世界長辭。 你跟著佛祖的那個晚上 彌留之際,原本緊閉雙眼的祖父突然睜開雙眼,那對眼睛同記憶如炬卻帶水氣,在看了我們一眼後,似是放心停止了呼吸,前後不過幾秒鐘。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那是告別,後知後覺才發現那便是最後一瞬間,緊接著迎接我們的是
工作燒腦,已經很久很久不看懸疑、刺激、沉悶的片。小時候的我總是很疑惑,為什麼言情小說、度假性質很重的劇會受人歡迎,直到了畢業後開始工作,才體會到箇中滋味。 在沒有目的的劇中,探索的除了劇情以外,我想更多的是劇裡的舒適氛圍,而今天要推薦的就是2023年的好劇「很想很想你」
Thumbnail
去年10月的21天日本散心之旅,造訪五座城市,滿滿收穫。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過了8個月了。這趟行程的每天行程,都陸續的在每週日的《日本好色》系列文章中呈現,我當初撰寫時刻意打破實際的順序,這篇會有完整的描述。
你壓力大嗎? 你的精神算正常嗎? 你能控制你過多情緒嗎? 現在的你,有在按時吃藥嗎? 你知道一旦....你開始去看身心科,也許你就是被拒保的那個人嗎? A:我其實持續吃藥很多年了,醫生說我很嚴重,所以我每個月都要回診拿藥,醫生還說...我比妹妹嚴重,妹妹可以3個月拿要一次。 B:那你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時隔兩週,我又來診所報到了。 這種心情說起來複雜,知道自己基本上拿的會是一樣的藥,卻又覺得花了錢該和醫生說點甚麼才好。與上回不同的、發人深省的。這位醫生總能給我許多人生的反思,很奇妙。 我又一如往常地坐在櫃檯旁的椅子上等待著,發現這個時間看的病人變多了,有些年紀較長的,有些可能年紀和我沒差幾歲的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正面的自我暗示,讓大腦進入最佳狀態,幫助你穩定心神,發揮百分之百的實力。只要持續重複這個簡單的公式,你將更容易克服困難,並養成自信的習慣,邁向理想的自己!
2024年的8月21日晚間八點十分,我的祖父與他共處88年的世界長辭。 你跟著佛祖的那個晚上 彌留之際,原本緊閉雙眼的祖父突然睜開雙眼,那對眼睛同記憶如炬卻帶水氣,在看了我們一眼後,似是放心停止了呼吸,前後不過幾秒鐘。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那是告別,後知後覺才發現那便是最後一瞬間,緊接著迎接我們的是
工作燒腦,已經很久很久不看懸疑、刺激、沉悶的片。小時候的我總是很疑惑,為什麼言情小說、度假性質很重的劇會受人歡迎,直到了畢業後開始工作,才體會到箇中滋味。 在沒有目的的劇中,探索的除了劇情以外,我想更多的是劇裡的舒適氛圍,而今天要推薦的就是2023年的好劇「很想很想你」
Thumbnail
去年10月的21天日本散心之旅,造訪五座城市,滿滿收穫。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過了8個月了。這趟行程的每天行程,都陸續的在每週日的《日本好色》系列文章中呈現,我當初撰寫時刻意打破實際的順序,這篇會有完整的描述。
你壓力大嗎? 你的精神算正常嗎? 你能控制你過多情緒嗎? 現在的你,有在按時吃藥嗎? 你知道一旦....你開始去看身心科,也許你就是被拒保的那個人嗎? A:我其實持續吃藥很多年了,醫生說我很嚴重,所以我每個月都要回診拿藥,醫生還說...我比妹妹嚴重,妹妹可以3個月拿要一次。 B:那你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時隔兩週,我又來診所報到了。 這種心情說起來複雜,知道自己基本上拿的會是一樣的藥,卻又覺得花了錢該和醫生說點甚麼才好。與上回不同的、發人深省的。這位醫生總能給我許多人生的反思,很奇妙。 我又一如往常地坐在櫃檯旁的椅子上等待著,發現這個時間看的病人變多了,有些年紀較長的,有些可能年紀和我沒差幾歲的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