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感受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年輕時曾經看過一個著名的襌宗公案,一個老和尚獨坐襌房,忽然聽見庭院青蛙跳入池塘噗通一聲,當下他就開悟了!
當年會好奇老和尚到底悟到了什麼?那隻青蛙怎麼如此厲害?如今才瞭解,重點不在於那一隻青蛙,老和尚可能已經聽千百萬次青蛙跳入池塘裏,卻都沒事,可是當他的心境對了,因緣成熟了,那一聲噗通就是引起他身心靈共振的契機。
因此,當我們看周遭的世界時,花就是花,樹就是樹,流水就是流水,陽光就是陽光,可是當某一天,某個時刻,我們能夠與自然萬物共鳴時,就會像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的翰繆爾所說的:「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
當然,這種情境不是很多人可以體會的到的,因此,多年來心中一直有個夢想,想推動一個運動:「給荒野24小時」,這個口號是仿效「饑餓30」,透過實際不進食30個小時來體驗非洲難民在饑餓邊緣掙扎的情境,我想提倡的給荒野24小時源自於我小時候參加童軍,有一個人獨自移動露營的經驗,以及童軍考驗裏一個人在森林或曠野中守靜的儀式。我發現一個人獨自在大自然裏漫遊行走,周邊沒有任何同伴,甚至視野所及之處沒有任何人類,也沒有任何人為設施,比如建築物,電線杆或柏油馬路,然後沒有任何目的性的與這一片自然荒野共處(不為了作調查,也不是做特定物種的觀察或攝影),這種方式,大概是最能融入自然,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法門了。
一般來說,不管是大人自己或帶領著孩子接近大自然,除了覺得可以讓我們情緒放鬆,戶外活動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之外,往往也著重在自然知識的探索,當然,這並沒有錯,人類的食衣住行物質生活的需求都來自於大自然,甚至我們也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源源不絕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但是,若是只看到這些太具體的「功效」,就太可惜了,因為荒野大自然是萬物生命的源頭,是人類古老的鄉愁,自然荒野可以更新我們生命的能量,和一種與萬物合一的連結,這種超覺經驗的體會,可以安定我們的心靈,甚至領悟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只要碰到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人人都會互問:「你最近在忙什麼?」
剛開始我還會很老實地回答:「最近忙著看書。」看到他們瞠目結舌的樣子,我只好照著大家能理解的標準答案回答:「東奔西跑,到處開會演講參加活動。」
想起「小王子」書裏一開頭提到的那個故事,當大人把那幅很可怕的吃了大象的大蟒蛇圖畫看成一頂帽子時,孩子只好跟他們講一些他們能理解的事,比如橋牌或股票啦,而不再提什麼森林、什麼蝴蝶了!
其實現代人對於「忙不忙」的問話,幾乎已成了古時候碰到朋友問「吃飽沒」,單純只是問候打招呼,大家並不是真的想聽答案。
因此對於什麼是該忙的,值得忙的,或許大家已忙得沒空去想,甚至也不能夠被理解。比如說,若別人邀約你參加個聚會,你說:「對不起,我已經跟客戶有約」,或者跟什麼美髮師、牙醫師、獸醫師的邀約,都可以立刻被理解。但是若你說:「對不起,我跟自己有約,我必須去散個步、我要看本書。」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莫名其妙,認為你是個不合群的怪人!但是,我們曾認真思考到底有那些事值得我們付出如生命般珍貴的時間呢?
很多年前曾經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在電視節目裡對談,主持人在調整燈光的空檔時,詢問聖嚴師父:「我知道您行程很多,非常忙,不知道您如何規劃時間?」
只見聖嚴法師很嚴肅地回答:「我不忙,雖然我行程是很多,我是很趕,這二十分鐘在這裡,下半小時在那裡,但是我的心都在,忙是心不在了!」的確,心不見了中文造字就是忙,而吾心在就是悟。
這一段對話多年來一直提醒著我,忙不忙只是心理上的認知,而且以生理學的觀點來看,你不管坐在書桌前或躺在沙發上,其實都是消耗一樣的能量,累或不累只是我們主觀的感覺。蘇格蘭有句諺語:「辛勤工作決不會致人於死,人們只會死於厭煩與壓力。」我們所謂的累通常是來自於壓力與精神困頓,肉體的疲憊只要睡個好覺就能恢復,但是來自內心的厭倦感往往再怎麼休息也無濟於事。
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一秒一秒來,也一秒一秒消失,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當下,當下也是我們唯一能處理,能運用的時間。不必去想從前已經做過多少事,有多辛苦,多久沒有休假,也不要去擔心往後還有多少任務要完成,或是有多少長的路要走,因為擔心也沒有用,試著把每個時刻當做全新的開始。
或許我們做不到修行者所說的,在一呼一吸之間休息,但是我們應該能做到,在一呼一吸的每個瞬間去感受,去珍惜眼前相遇的人事物。
除了心靈的修練之外,我也在察覺心開始著急時,用吐納深呼吸的方式來讓自己安靜下來,我們的心跳、呼吸、血壓是屬於自律神經系統,也就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是呼吸例外,我們可以用深度的腹式呼吸,讓亢奮的交感神經穩定,並且抑制產生壓力的賀爾蒙,讓緊繃的肌肉放鬆。
人生很多時候,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許多事接踵而來,不得不處理,但是我總提醒自己,外形可以趕,但是心情不能急,一急就會失去柔軟的心,失去感恩的心,也就失去了品嘗生命滋味的餘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周休二日後,周五傍晚大概是一周中最美好的時刻。 假如之後二天沒有任何行程,沒有任何一定必須完成的事情,那麼,你知道之後會有整整二天多,完完整整的五十來個小時,哇!近乎奢侈的永恆時光。 這時,坐在書房裡,被無以計數的,看過的,還沒有看過的書包圍。隨意拿起一本又一本,不急,一點也不急,因為這個夜晚還正年
「為什麼外國對於基改食品這麼反對,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反應?」A寶上網看著外電的報導,發現在5月24日(2014年)由美國猶他州一位家庭主婦發起的基改遊行,居然獲得54個國家,四百個城市的響應,共有幾百萬人上街頭遊行。 B寶回答:「台灣也有響應啦,只是媒體並沒有特別報導。」 當營養師的媽媽也加入討論:「
前些天遇到朋友,看到他腰際繫了一個計步器,知道他工作忙碌,就詢問他怎麼有時間每天走一萬步呢? 他說就利用上班前先走了兩、三站再搭捷運,下班也是提早二、三站下車走路,湊一湊勉強可以達標。我聽了不禁搖搖頭提醒他,每天上下班是馬路上pm2.5(細懸浮微粒)最多的時候,因為上下班擁塞的汽車、公車、摩托車大量
「好好看喔!」看完「記得童年那首歌」,A寶忍不住贊歎著。 「可不可以再把最後面附的那一段現場演唱會的紀錄片再播一次?」B寶也捨不得就這樣關掉投影機。 我有點邀功的問她們:「這部影片有沒有符合你們看影片的要求-好看、感人又有意義啊?對了,這還是真實的故事拍成的電影呢!」 「記得童年那首歌」是巴西當紅的
記得在民國六○年代,有一年大專聯考的作文題目是「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題旨大概是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說明在上位者當典範的重要性。 可是這些年來,國內的政情與社會氛圍,不禁讓我們担心,雖然南方朔說得有道理:「一個人的決定有可能替台灣帶來更可怕的黑暗,一個人的決定,也有可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傑利尤斯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修攝影課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 一組稱為量組,成績將完全取決於作品的數量,不看品質,期末最後一天,他將統計每個學生繳交的作業,交一百張得A,九十張得B,以此類推。 另一半的稱為質組,成績取決於作業的品質,整學期只要繳一張相片,然後根據那作品來打分數。 到學
周休二日後,周五傍晚大概是一周中最美好的時刻。 假如之後二天沒有任何行程,沒有任何一定必須完成的事情,那麼,你知道之後會有整整二天多,完完整整的五十來個小時,哇!近乎奢侈的永恆時光。 這時,坐在書房裡,被無以計數的,看過的,還沒有看過的書包圍。隨意拿起一本又一本,不急,一點也不急,因為這個夜晚還正年
「為什麼外國對於基改食品這麼反對,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反應?」A寶上網看著外電的報導,發現在5月24日(2014年)由美國猶他州一位家庭主婦發起的基改遊行,居然獲得54個國家,四百個城市的響應,共有幾百萬人上街頭遊行。 B寶回答:「台灣也有響應啦,只是媒體並沒有特別報導。」 當營養師的媽媽也加入討論:「
前些天遇到朋友,看到他腰際繫了一個計步器,知道他工作忙碌,就詢問他怎麼有時間每天走一萬步呢? 他說就利用上班前先走了兩、三站再搭捷運,下班也是提早二、三站下車走路,湊一湊勉強可以達標。我聽了不禁搖搖頭提醒他,每天上下班是馬路上pm2.5(細懸浮微粒)最多的時候,因為上下班擁塞的汽車、公車、摩托車大量
「好好看喔!」看完「記得童年那首歌」,A寶忍不住贊歎著。 「可不可以再把最後面附的那一段現場演唱會的紀錄片再播一次?」B寶也捨不得就這樣關掉投影機。 我有點邀功的問她們:「這部影片有沒有符合你們看影片的要求-好看、感人又有意義啊?對了,這還是真實的故事拍成的電影呢!」 「記得童年那首歌」是巴西當紅的
記得在民國六○年代,有一年大專聯考的作文題目是「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題旨大概是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說明在上位者當典範的重要性。 可是這些年來,國內的政情與社會氛圍,不禁讓我們担心,雖然南方朔說得有道理:「一個人的決定有可能替台灣帶來更可怕的黑暗,一個人的決定,也有可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傑利尤斯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修攝影課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 一組稱為量組,成績將完全取決於作品的數量,不看品質,期末最後一天,他將統計每個學生繳交的作業,交一百張得A,九十張得B,以此類推。 另一半的稱為質組,成績取決於作業的品質,整學期只要繳一張相片,然後根據那作品來打分數。 到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別忘了放慢腳步,去戶外走走看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埃迪.康託爾曾說過:「停下腳步並享受人生吧!步伐太快將使你錯失身旁美麗的景色,更可惜的是,你也可能因此失去思考人生意義的機會。」休假結束前,調整心態,感恩大自然的照顧,讓身心靈充飽電。
Thumbnail
有一個比丘尼修般舟三昧,修到二十四小時不睡覺,已經好幾年念佛經行,光喝水不吃東西,紅光滿面,招感當地寺廟一群山神來試她。這些山神說:「我們在地球上很久的時間......」地球怎麼變化山神最了解,山神就管這個。山神說:「地球不能久住,汙染也很嚴重,環境越來越不好......」祂們想移民到
Thumbnail
發心修福,種種造作善功德的福德因緣,現在在做不要怕辛苦,都是為了自己做。今天去放生,把魚放到湖裡,把螃蟹的繩子剪開,把鳥的鐵籠打開......做這些動作,太陽很大又花錢去做。這一點一滴的動作全部都修到你自己身上,點點滴滴都在消自己的業障,結自己的善緣,增自己的福慧,也奠定來世投生的境界如何。
Thumbnail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事務牽絆,忘記了如何放慢腳步,享受片刻的寧靜。當壓力和疲憊籠罩著我們時,擁抱大自然或許是最好的解藥。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自然,體驗慢活的魅力,找到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在忙碌的學業與工作中,我如何透過與大自然互動,特別是與馬匹互動,來調適壓力,尋求身心平衡的故事。自己在不同階段都有與馬匹互動的經驗,透過這樣的互動來克服困難,找回自己。文章充滿溫暖與感動,富有分享與陪伴的意味。
Thumbnail
這是一篇在清邁冥想中心的生活分享與靜修體驗,也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3天之一。明明這樣的冥想/內觀中心,沒有錢。沒有性。沒短影音。沒酒精。沒電視劇。沒大魚大肉。沒有科技。為什麼我還覺得特別快樂?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有多久的時間大家沒有坐下來聊聊近來修辦道的心得呢?或許你沒有這個習慣,因為你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辦,忙到連你的心也定不下來,為什麼我的日子是這樣過的呢?想像中,修道人應該是閒雲野鶴的生活,至少不會那麼忙碌啊!可是來到伙食團後,日復一日,每天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更何況現在課業那麼的吃緊呢?如果不修道是不是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別忘了放慢腳步,去戶外走走看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埃迪.康託爾曾說過:「停下腳步並享受人生吧!步伐太快將使你錯失身旁美麗的景色,更可惜的是,你也可能因此失去思考人生意義的機會。」休假結束前,調整心態,感恩大自然的照顧,讓身心靈充飽電。
Thumbnail
有一個比丘尼修般舟三昧,修到二十四小時不睡覺,已經好幾年念佛經行,光喝水不吃東西,紅光滿面,招感當地寺廟一群山神來試她。這些山神說:「我們在地球上很久的時間......」地球怎麼變化山神最了解,山神就管這個。山神說:「地球不能久住,汙染也很嚴重,環境越來越不好......」祂們想移民到
Thumbnail
發心修福,種種造作善功德的福德因緣,現在在做不要怕辛苦,都是為了自己做。今天去放生,把魚放到湖裡,把螃蟹的繩子剪開,把鳥的鐵籠打開......做這些動作,太陽很大又花錢去做。這一點一滴的動作全部都修到你自己身上,點點滴滴都在消自己的業障,結自己的善緣,增自己的福慧,也奠定來世投生的境界如何。
Thumbnail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事務牽絆,忘記了如何放慢腳步,享受片刻的寧靜。當壓力和疲憊籠罩著我們時,擁抱大自然或許是最好的解藥。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自然,體驗慢活的魅力,找到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在忙碌的學業與工作中,我如何透過與大自然互動,特別是與馬匹互動,來調適壓力,尋求身心平衡的故事。自己在不同階段都有與馬匹互動的經驗,透過這樣的互動來克服困難,找回自己。文章充滿溫暖與感動,富有分享與陪伴的意味。
Thumbnail
這是一篇在清邁冥想中心的生活分享與靜修體驗,也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3天之一。明明這樣的冥想/內觀中心,沒有錢。沒有性。沒短影音。沒酒精。沒電視劇。沒大魚大肉。沒有科技。為什麼我還覺得特別快樂?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有多久的時間大家沒有坐下來聊聊近來修辦道的心得呢?或許你沒有這個習慣,因為你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辦,忙到連你的心也定不下來,為什麼我的日子是這樣過的呢?想像中,修道人應該是閒雲野鶴的生活,至少不會那麼忙碌啊!可是來到伙食團後,日復一日,每天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更何況現在課業那麼的吃緊呢?如果不修道是不是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