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鑑時質與量的拿捏策略!|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始成為心理師的時候,剛畢業很期待能在醫院裏大顯身手一番,以免不負研究所繳交的學費和學校吸收了那麼多年的知識。一旦在真的在實際衡鑑時忘記做什麼,忘記問什麼,還會深切的反省下一次不要再犯了,再把測驗手冊拿起來好好地重新複習。時間上也因為需要非常努力地把所有學校所學『貢獻』出來,所以把很多下班的時間拿來打報告,分析測驗結果。以生產者角度把品質做到最好。所以一篇報告需要耗時好幾個小時才能繳交,這是新進的心理師自己所期待的過程。
在職多年後,醫院的期待不一樣了(特別是換主管了,而主管又不見得理解心理師的作業流程),我們應該已經有很多經驗了,不需要也不應該花那麼多時間去處理一個個案,所以一方面醫院會要求量產衡鑑,特別的是因為限制做個案的時間(以便每天或每個月都能夠達到上級所期待的數量),另一方面有部分的醫師會要求快一點上報告,也逼著我們快點把報告繳交出去。所以很多經常心理師會遇到要顧量還是顧品質,似乎這兩者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極。
圖片|來源

醫院思維固然不錯,熟能生巧這是『科學的思維』,每個個案都會因為熟悉做法、可以簡化某些可被忽略的問題!然而,就心理師的觀點,很多問題不詢問仔細是無法找到真正的答案,這是『哲學思維』!所以無法藉由大量生產報告
與縮減個案衡鑑的時間而得到期待中的結果。 心理師為了小心衡鑑,更徹底的找出個案真正的問題,卻為了因應機構體制的生存,造成量產衡鑑,會出現矛盾的情形。這都是站在生產者的角度看到的問題。然而醫院是經營者,他們需要做整體性、系統性的考量。這樣的情形長期存在機構中,我們可以怎麼因應呢?
相信很多心理師不贊同我的想法。所以這是我自私的想法是,在多年的衡鑑背後學到的是什麼,是讓自己執行衡鑑的技術更快,還是更容易知道問題的癥結或是常見的個案行為模式? 前者是單單從衡鑑的技巧思考(自己執行衡鑑的技術更快),這是醫院所認為熟能生巧,多做當然更快速的完成個案; 而後者(更容易知道問題的癥結或是常見的個案行為模式)則是跳脫測驗內容的思維,不見得需要做完測驗才能知道個案的反應是什麼?
我們很容易陷入過去的學習模式中,過去書本中的模式,常是國外的研究、用國外的模式去進行施測,固然有了中文版的跨文化的調整,但是因為我們進入社會,有可能因為環境的改變而做必要的調整,也需要更多的去理解我們社區裡面常見的個案樣貌,以便能真正的衡鑑出我們自己的個案的問題,這樣才容易跳脫測驗的束縛,能夠真正的測出合乎我們個案的模式,也合乎醫院對我們的期
臉書加入『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往往擁有很多的隱性知識,還沒傳遞出去便開始想要舉辦一些團體,開一些課程。然而,這卻可能造成別人不認識這個人,卻要別人花時間、花錢來賭他是會作團體或是會上課的人。這樣一個課程或是團體,很容易就因為沒有客戶宣告失敗,努力那麼久也無法讓人知道非常的可惜。
初入職場的人常常都會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什麼是穩定?也就是儘量不要有任何的改變,包括職位上、工作內容上,對某些人而言,舒適圈過久了,會讓自己捨不得那些「沉沒成本」,也就是努力了那麼多年,放棄那麼多年在這個位置上累積的人脈、公司對我那麼好、我還等著這家公司領退休金!呆得越久,在社會上競爭力越少...
所以你在自己的部落格或是臉書裡到底寫甚麼?那些訊息是你的受眾需要的? 哪些訊息是你的受眾所遇到的困境? 這些往往都左右了受眾對你的信任感,千萬別小看這些內容,持續累積下去,你就會讓人看到。
以往還在醫院的經驗,當時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構思自己的課程或講座內容,我也曾經以多數心理師會的內容,憂鬱,正念,自我情緒調適,常見的講題作為題目。然而,用這些題目作為講題會遇到一些缺點: 由於題目單一,所以一般能接的講座時間不會太長,如果太長就會開始往深度去講。如果應用在課程設計中...
過去的文章中,我常常提醒時間成本的重要,投入的任何心力都與自己的未來有關。在任何決定之前要先調查好市場,定位,切入點,這些不是馬上到位的,所以更需要花時間去考量。在做個人品牌之前,我還在醫院,覺得我離開之後應該只有高齡者心理我比較在行,但還是膽怯,膽怯的是未知的未來,出去以後除了這個我還能做甚麼?
我們剛畢業的時候,很期待找到工作,所以會以幾件事情作為選擇的依據,包括距離家裡的遠近,薪水是否足夠,公司的名氣大小等,不少人因為有了這些好處,就一直待在同樣的工作上十幾年,只要工作穩定,公司沒倒,就繼續做,甚至想呆到退休...
心理師往往擁有很多的隱性知識,還沒傳遞出去便開始想要舉辦一些團體,開一些課程。然而,這卻可能造成別人不認識這個人,卻要別人花時間、花錢來賭他是會作團體或是會上課的人。這樣一個課程或是團體,很容易就因為沒有客戶宣告失敗,努力那麼久也無法讓人知道非常的可惜。
初入職場的人常常都會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什麼是穩定?也就是儘量不要有任何的改變,包括職位上、工作內容上,對某些人而言,舒適圈過久了,會讓自己捨不得那些「沉沒成本」,也就是努力了那麼多年,放棄那麼多年在這個位置上累積的人脈、公司對我那麼好、我還等著這家公司領退休金!呆得越久,在社會上競爭力越少...
所以你在自己的部落格或是臉書裡到底寫甚麼?那些訊息是你的受眾需要的? 哪些訊息是你的受眾所遇到的困境? 這些往往都左右了受眾對你的信任感,千萬別小看這些內容,持續累積下去,你就會讓人看到。
以往還在醫院的經驗,當時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構思自己的課程或講座內容,我也曾經以多數心理師會的內容,憂鬱,正念,自我情緒調適,常見的講題作為題目。然而,用這些題目作為講題會遇到一些缺點: 由於題目單一,所以一般能接的講座時間不會太長,如果太長就會開始往深度去講。如果應用在課程設計中...
過去的文章中,我常常提醒時間成本的重要,投入的任何心力都與自己的未來有關。在任何決定之前要先調查好市場,定位,切入點,這些不是馬上到位的,所以更需要花時間去考量。在做個人品牌之前,我還在醫院,覺得我離開之後應該只有高齡者心理我比較在行,但還是膽怯,膽怯的是未知的未來,出去以後除了這個我還能做甚麼?
我們剛畢業的時候,很期待找到工作,所以會以幾件事情作為選擇的依據,包括距離家裡的遠近,薪水是否足夠,公司的名氣大小等,不少人因為有了這些好處,就一直待在同樣的工作上十幾年,只要工作穩定,公司沒倒,就繼續做,甚至想呆到退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這篇文章分享了準備諮商所面試的完整過程,包括面試前的準備、實戰演練到面試後的反思,特別針對諮商演練的細節進行深入探討。作者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提供讀者寶貴的建議和心態調整方式,以幫助同樣在追求夢想的考生們提升面試自信,取得更好的成果。
繼上一篇分享兩年來備考的心路歷程後,這一篇主要分享個人資料準備及撰寫的方法。在開始前想先邀請大家把以這句話放在心中,並在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總是會有新想法產生、有地方需要修改,絕對沒有完美的狀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臨床心理師節怎麼來的? 你有好奇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差異嗎? 如果是考生,可以怎麼協助自己選擇合適的職系呢?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從小對於心理學懷著一份好奇又崇敬的心理,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心理師 ,無奈學習成績與心理師的距離實在遙遠,只好放棄心中的夢想。 遇到如萍:一位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才知道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不僅要取得研究所碩士學位外,且要正式通過嚴格的國家高考取得證照資格,才能成為正式的諮商心理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這篇文章分享了準備諮商所面試的完整過程,包括面試前的準備、實戰演練到面試後的反思,特別針對諮商演練的細節進行深入探討。作者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提供讀者寶貴的建議和心態調整方式,以幫助同樣在追求夢想的考生們提升面試自信,取得更好的成果。
繼上一篇分享兩年來備考的心路歷程後,這一篇主要分享個人資料準備及撰寫的方法。在開始前想先邀請大家把以這句話放在心中,並在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總是會有新想法產生、有地方需要修改,絕對沒有完美的狀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臨床心理師節怎麼來的? 你有好奇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差異嗎? 如果是考生,可以怎麼協助自己選擇合適的職系呢?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從小對於心理學懷著一份好奇又崇敬的心理,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心理師 ,無奈學習成績與心理師的距離實在遙遠,只好放棄心中的夢想。 遇到如萍:一位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才知道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不僅要取得研究所碩士學位外,且要正式通過嚴格的國家高考取得證照資格,才能成為正式的諮商心理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