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集體學習焦慮——怎麼樣才能不落後?落後的人可以是我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諮商學習與實習社群裡,時不時會有人在交換講座或是課程資訊,或是有不少研究參與者徵求文還是實習心理師帶領團體徵求參與者的文章。剛好近日也有在社群看到有人提問申請學校準備書審資料時,若沒有太多參與團體或是工作坊的經驗,看起來資料似乎太少,但參加工作坊有許多又所費不貲,感到有些困擾。

另外,也有人分享關於心理師社群彷彿有集體學習焦慮的文章,坊間滿滿的講座、團體、工作坊等,作者一開始懷疑這麼多課程真的有人參加嗎?後來才發現還真的有。除了心理師被規定需要一定繼續教育學分外,才能夠符合六年一次的換照要求,作者評析此類商機有很多是來自心理師內在現實以及外在現實的認知,前者是對自己的自信程度,而後者是對於現實就業情況僧多粥少競爭的認知。

看著社群當中的討論,或許從只算半個踏入此領域的人來說,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來自於社群當中彼此生命進度不一,卻也對於理想職業生活有著類似想像,或是較少想像的焦慮。

每個心理學或心理諮商學習者的起跑點或許都不太一樣,有些是大學就是本科系穩穩地上了研究所,畢業後心理師就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有大學非本科系,研究所時改唸心理所或心輔所,畢業後還是選擇心理師作為自己職涯的第一份工作;也有像我這一種,雖然一直都對於心理學有興趣,但一直都是以旁觀者或是讀者方式理解著這個學門。

在職場晃了一圈後,像是村上春樹在中年時期某天看棒球時,得到「或許我也可以寫小說」的靈感一樣,我進入心理諮商領域的選擇,看似有點不合邏輯甚至也不太符合成本效益,但卻是十多年職涯來,第一個讓自己覺得好像真的有些確信感,而非總是那個比較之後較佳的選擇。

在職場的學習,與其說是技能和專業的累積,或許更多是如何搞懂每一個不同職場遊戲規則,在當中修煉自己以能持續在遊戲當中解鎖下個關卡的練習。技能和專業都靠時間,也必然有辦法靠著時間累積,但難的從來都是在當中必須要處理人情世故,以及覺察潛藏在關係當中的動力,如何影響著整個遊戲。

進入職場後,一直沒有辦法擺脫對於自己在專業當中的匱乏感,這種匱乏感來自於在工作當中有太多自己沒碰過、沒預料,甚至可能先前也沒固定解法的挑戰。或許某方面來說,這跟心理諮商也有些類似,每一個來談個案,即便是談類似的主題,無論是感情、工作、育兒、焦慮等,但每一次50分鐘的交會,都像是不同交響樂團演奏同一首曲目一樣,每一個時刻和當下的感覺,都是獨一無二也無法複製。

於是,在工作之後,也很習慣碰到難題時,靠著閱讀、進修與反思去試著解題,有點像是中醫五行相生相剋理論一樣,以缺什麼補什麼的心態,持續在工作上解關卡,也慢慢累積自己身為專業工作者的定位與專業自信。對於未知的焦慮和對於已知的匱乏感並沒有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動態的平衡和調整,累積更多的資訊和能力,用以決定在當下的自己要把時間、精力和金錢投注在哪些地方,而不是全有全無的選擇。

或許,專業從來不是拿更多證照,像是金牌加身一樣往身上貼標,而是對於自己與他人甚至於環境有更貼近現實的理解,在做「人的工作」之前,每個從業人員的功課或許都是先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能與不能,也用心地體會來談者的能與不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之道的沙龍
48會員
25內容數
關於人生的各種思考與想像,在21世紀的現實裡,想像著22世紀更為成熟的人類與更永續的世界。
心理之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4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2024/09/24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2024/07/28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Thumbnail
2024/07/28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Thumbnail
2024/02/01
當跟同事說要離職去唸書時,同事的起手式通常是:「蛤~為什麼?這麼突然?」、「你要去哪裡?」 那種感覺就彷彿,你本來以為身邊的同事就像跟你同一班車的乘客一樣,都要前往同一個或是類似的目的地。甚至是在有人提早下車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搭錯車?或是忙著檢查自己手上的車票,確認自己還在正確的路途上。 當
Thumbnail
2024/02/01
當跟同事說要離職去唸書時,同事的起手式通常是:「蛤~為什麼?這麼突然?」、「你要去哪裡?」 那種感覺就彷彿,你本來以為身邊的同事就像跟你同一班車的乘客一樣,都要前往同一個或是類似的目的地。甚至是在有人提早下車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搭錯車?或是忙著檢查自己手上的車票,確認自己還在正確的路途上。 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諮商學習與實習社群裡,時不時會有人在交換講座或是課程資訊,或是有不少研究參與者徵求文還是實習心理師帶領團體徵求參與者的文章。剛好近日也有在社群看到有人提問申請學校準備書審資料時,若沒有太多參與團體或是工作坊的經驗,看起來資料似乎太少,但參加工作坊有許多又所費不貲,感到有些困擾。
Thumbnail
在諮商學習與實習社群裡,時不時會有人在交換講座或是課程資訊,或是有不少研究參與者徵求文還是實習心理師帶領團體徵求參與者的文章。剛好近日也有在社群看到有人提問申請學校準備書審資料時,若沒有太多參與團體或是工作坊的經驗,看起來資料似乎太少,但參加工作坊有許多又所費不貲,感到有些困擾。
Thumbnail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Thumbnail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Thumbnail
菜鳥的我們都經歷過拼命想扮演好心理師角色的階段,那時很在意自己的表現,也過度檢視自己。新手心理師面對焦慮,如同面對諮商中的所有情緒,誠實是最好的解藥,也是這道路我們該朝向的地方。
Thumbnail
菜鳥的我們都經歷過拼命想扮演好心理師角色的階段,那時很在意自己的表現,也過度檢視自己。新手心理師面對焦慮,如同面對諮商中的所有情緒,誠實是最好的解藥,也是這道路我們該朝向的地方。
Thumbnail
今日工作,因為實在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就在現場閒晃。 有位同事跑來問我有關於「如何成為心理師」的事,其實我以前開臉書粉專的時候,隔三叉五就有人會來問這樣的問題,而且比想要找我諮商的人還多很多。 幾個問題 3. 修業時間:三年是很快至少都要四年以上。請準備好生活費與學費。
Thumbnail
今日工作,因為實在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就在現場閒晃。 有位同事跑來問我有關於「如何成為心理師」的事,其實我以前開臉書粉專的時候,隔三叉五就有人會來問這樣的問題,而且比想要找我諮商的人還多很多。 幾個問題 3. 修業時間:三年是很快至少都要四年以上。請準備好生活費與學費。
Thumbnail
如果你一定要當心理師:你要找"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這個職稱,那就是全台目前20左右不超過30。但這屆考上照的有三百多。
Thumbnail
如果你一定要當心理師:你要找"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這個職稱,那就是全台目前20左右不超過30。但這屆考上照的有三百多。
Thumbnail
我自己在受訓經驗中,不只一次被遊說,被鼓勵,把大量金錢投入自己的受督與受訓這件事情,叫做(準)心理師的自我投資。
Thumbnail
我自己在受訓經驗中,不只一次被遊說,被鼓勵,把大量金錢投入自己的受督與受訓這件事情,叫做(準)心理師的自我投資。
Thumbnail
我觀察整個諮商心理師的實習制度超過八年。但會有種越來越悲觀的感受。 我先講這十年來的改變,以心理機構來說,諮商心理師全職實習的場域由以往的大專院校,轉向教學醫院、社區機構,近幾年更有身心科診所開始收全職實習生。
Thumbnail
我觀察整個諮商心理師的實習制度超過八年。但會有種越來越悲觀的感受。 我先講這十年來的改變,以心理機構來說,諮商心理師全職實習的場域由以往的大專院校,轉向教學醫院、社區機構,近幾年更有身心科診所開始收全職實習生。
Thumbnail
  只是一個心理師對自己職業的思考與碎碎念。
Thumbnail
  只是一個心理師對自己職業的思考與碎碎念。
Thumbnail
聊起心理師的培訓過程與結果,我單單的敘說起我在全職實習的歲月,就勸退了起碼一打的人了,這個行業、這樣的訓練是否值得?撇開過度辯證的心理效應,我會說它值得,但這個社會有太多的選擇,它終究是一個職業...
Thumbnail
聊起心理師的培訓過程與結果,我單單的敘說起我在全職實習的歲月,就勸退了起碼一打的人了,這個行業、這樣的訓練是否值得?撇開過度辯證的心理效應,我會說它值得,但這個社會有太多的選擇,它終究是一個職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