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lin Mode 」,經超過30萬人投票,以得票率93%打敗「Metaverse 」和「#IStandWith 」,成為牛津字典2022年度代表詞,自己感覺十分有趣。地球經歷世紀疫症後,人類再次醒悟過來,體會返璞歸真的生活,尋回最真實的自己。
「Goblin mode」,字面意思是「小妖精模式 」,牛津的解釋為:
‘Goblin mode’~ a slang term, often used in the expressions ‘in goblin mode ’ or ‘to go goblin mode ’, is ‘a type of behaviour which is unapologetically self-indulgent, lazy, slovenly, or greedy, typically in a way that rejects social norms or expectations.’
「in goblin mode 」或 「to go goblin mode 」,是西方俚語,指「一種毫無歉意地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的行為,其人往往不在乎社會規範或期望。 」
驟眼看來,與某国近年潮語「躺平」、「擺賴」意思相近。廣東話也有同類詞彙,「拚憊 (音:Pun2 Pe5)」。拚, 拚死的拚;憊,有疲困之意,引申為懶 。拚憊,指什麼都不想管,放任懶散的意思 。
「goblin mode」,在2009年早已是Twitter 的常見詞彙,卻沒有成為潮語;今年2月後忽然在社交平台遍地開花,更成為TikTok 熱搜關鍵詞,TikTok的「#goblinmode」標籤,有〝表示拒絕「理想化行為」、不堅持「展示最美好的自己」 〞的註釋。在Reddit 有網民指「goblin mode」是〝表現得像妖精的人。 〞
為何「goblin mode」突然火熱起來?原來經過兩年多因疫症而要在家工作,日子久了,許多人習慣窩在家中,愛上懶洋洋的生活模式。今年初各地相繼採取「與病毒共存 」政策,令各地社會漸漸恢復疫前常態,大家卻拒絕回歸「正常生活」,拒絕以前的社交習慣,不熱衷見人。
不必見人,便無需時刻注重自身形象,包括社交媒體上的形象,簡衣素顏,三餐隨心,樸實生活竟令自己有解脫的感覺,像重獲自由與新生。
覺醒從前在IG、TiKToK和Facebook每天上載吃喝玩樂、到處打卡的照片,查實很無聊,目的不外乎弄虛作假展示一廂情願「理想的自己 」,這類「正常生活」,才不正常、不真實。
因此,拒絕「復常 」,拒絕迎合社交網絡的「審美標準 」,決定回復本我,即使有點不修邊幅,有點懶散,很多小缺點,像小妖精般「壞」,總比終日矯情作態 舒服。
「goblin」,在西方神話指「有惡意的小妖精 」,是古希臘人所指的「混蛋 」。今天卻變成彰顯「真我 」的同義詞,真夠諷刺;可能跟「goblin」的字源史有關,「goblin」兼有「虛假 」和「真實 」兩種語義。
世紀疫症,令人再次學習獨處,從而發覺以前喜歡呼朋結友,知心卻有幾人。獨處的自在,是不用偽裝,按心意行事,不受潮流擺佈,多了空間與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用顧慮別人眼光,不用時刻盯著社交平台有沒有人關注自己,發覺生活樂趣原來很簡單,華衣美食、科技用品,得來的虛榮經常成為自尋煩惱。
大比數落後於「goblin mode」的年度熱門詞「Metaverse」,則鼓勵網民沉浸在虛擬世界,用所謂「分身 」跟人交往。一真一假,一虛一實,結果大家選擇了「真實」。「goblin mode」這次高票當選,象徵「真實」的暫時勝利。
KOL馮晞乾 認為「goblin」很適合用來形容某国的「国情」,〝全世界都知某国在說謊,某国也不介意展示真我,讓你知道他們總是說謊... 〞,意見200%貼近現實,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