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將來的生活,是現在的你造成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前天大叔才在《這篇文章》隨便推算了主動投資人的財富範圍,大叔是這樣描述的:
(主動投資)長期間的績效QC直通率有多差呢?以專業共同基金為例,在25年統計期間內能勝出指數型基金的只有小於10%的主動型基金。

經過越多次績效QC失敗的投資人年化報酬率越差,在經過複利效果的作用下,25年後你的總資產價值會遠遠落後市場報酬來到25%~40%左右。

當一個買進並持有市值加權ETF的投資人,經過多年的堅持順利獲取1000萬資產時,花了更多時間作主動投資的你,有90%的機率只能取得600~750萬的資產。

如果再加上你不敢全部投入自己的資金於投資使用,最後你大約只能得到指數化投資人的30%左右的資產,也就是300萬左右吧。
剛好昨天就在這篇【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富邦投信合作完成2022年「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中看到這段調查數據,該文章是這樣說的:
已退休族群平均累積690萬元退休金(不含房地產價值),平均預期需964萬元才能安心退休;未退休族群平均累積250萬元退休金,平均預期需1212 萬元才能安心退休。可見國人對於退休準備和其所預期的退休所需安全金額,仍有一段差距。
先解釋一下大叔當時的推算方法。
首先,根據之前大叔讀過的各種統計資料顯示,全體主動投資人因為交易成本的關係,績效平均會落後指數績效2%左右,如果再考慮上交易失誤等問題,兩者之間的落差至少會來到3.5%左右。
假設同期間指數的年化報酬率為8%,那多數主動投資人的年化報酬率將落後指數2%-3.5%之間,所以大叔當時設定主動投資人的年化報酬率大多會落在年化報酬率4.5%~6%之間。
同時我們從下圖就可以得知,統計2001-2020期間,標普500的年化報酬率為7.5%,股債比60/40資產配置的年化報酬率為6.4%,同期間主動投資人的平均年化報酬率僅為2.9%。
主動投資人的平均落後大盤4.6%,落後股債比60/40的績效是3.5%。
在有了以上這樣些數據的基礎後,我就假設過去的25年間,如果指數的年化報酬率是8%,有一位指數化投資人每月可以定期定額一萬五千元,然後持續進行了25年的時間,最後的資產總值應該有多少?
同時如果是全體主動投資人,其平均報酬率在落後大盤2%-3.5%之後,他們的平均資產總值又應該是多少呢?
當時推算出來的數值是:
全體主動投資人的平均財富會落後指數化投資人25%~40%之間,如果指數化投資人可以取得1000萬的財富,那全體主動投資人的平均財富會介於600~750萬的資產之間。
我們都知道投資人可儲蓄的金額會隨著年齡增長,收入與開銷會一直改變,但是這不會影響以上的試算結果,因為兩方參考的年化報酬率相關關係是不會有太大變化的(這邊是指主動投資人會穩定的落後大盤指數)。
如果指數化投資人在接近的收入條件可以取得1200萬以面對自己的退休需求,套用上圖DALBAR Inc統計標普500後的實際數據,同期間的全體主動投資人的平均財富將會僅達指數化投資人54%左右,大約是648萬。
所以大叔才敢這麼大聲的跟你說【當一個買進並持有市值加權ETF的投資人,經過多年的堅持順利獲取1000萬資產時,花了更多時間作主動投資的你,有90%的機率只能取得600~750萬的資產。】。
我們再回顧一下「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的調查數據,【已退休族群平均累積690萬元退休金(不含房地產價值),但是平均預期需1212 萬元才能安心退休。】
你當然不可能用定投3000元就想得到定投3萬的相同資產水準,可是如果你有辦法用儲蓄率20%或是更高比率去進行指數化投資,在經過30年的複利效應後,20%的儲蓄率就有機會變成100%以上的所的替代率。
例如:每月收入5萬,儲蓄率20%投資1萬元,經過30年年化6.4%的複利後,該本金將成長至6.4萬元,所得替代率為128%。
無論你投入的本金高或低,我們指數化投資人的報酬率都是接近的,你能投入5千元,他就會給你一樣的複利效應,如果你能投入五萬元,他也會給你同樣的複利效應。
最終的所得替代率是一樣的,也就是說...
你將來的生活,是現在的你造成的。
你隨便問一個指數仔的預計資產目標,690萬的目標在我們眼中是高還低?而上面的1200萬資產目標僅是以25年來試算,如果是更早開始的投資人呢?
多數投資人只要定期定額指數化投資,從30歲到60歲退休,時間至少都能超過30年,就算你經歷買車買房的關卡,你說要突破【平均預期需1212萬元】的難度會很高嗎?

當然,退休資產的高低會受市場報酬率與主動收入影響,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有幾千萬的投資組合退休,可是我們的報酬率都是一樣的,我們都用現在的薪資水準想辦法過著自己滿足的生活。
這就是指數化投資人一直跟你說的一件事,我們想贏得人生,他們只是想贏得辯論。
    avatar-img
    583會員
    283內容數
    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加上資產配置骨的中年職場打工蟻,大叔只賣笑不賣身,大叔不彎腰撿肥皂$,大叔沒有財務自由,大叔只有言論自由!大叔不是裝瘋賣傻,大叔這是幽默好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C的碎碎念 的其他內容
    (5)至少每月儲蓄30%的收入,並且開始指數化投資,把節省下來時間用於設法增加自己的主動收入,約五年後可考慮生小孩,因為兩位至少共同生活一段時間了,似乎是可以真的能在一起且長長久久。 最後,大叔跟兩位說:學會放下,會活得比較自在。
    資產配置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策略,從股債比開始到各區塊ETF的標的選擇,最終形成一個投資組合與計畫。 個股投資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策略,從財報分析或技術線形的一種選股技巧,最終形成一個投資組合與計畫。 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前幾天跟年輕同事分享了這張圖,然後我們討論了幾個問題: 1、傳統上都習慣從股債8:2出發,因為可以降低資產波動,不過你還不到30歲,波動對你而言會有什麼問題? 2.如果再仔細比較[最大跌幅],股100%時 -22.15%與 80:20 時19.59%,對你又有什麼差異?
    幾年前大叔也想過這問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碎碎念的心得,不一定是100%正確,因為大叔只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打工仔,不是投資達人專家。 大叔以前也是三分天下ETF(還是四分天下..忘了),後來改成VT一檔打天下(複委託也照樣賣光買VT,海外券商也換成VT),原因不是麻煩或手續費之類的,大叔要算清楚這些
    聽過這個例子嗎?「假如真有神,你損失了什麼?」。意思大略是指: 如果神不存在,而你正好相信祂,就算神並不存在,對你並沒有什麽損失。 如果神存在,而你不相信祂,萬一你死後發現神真的存在,你可能會下地獄。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四種可能結果整理成下圖。
    最近終於把台灣各主要的報酬指數都整理好了,有了這些資料當然就要來比看看了,首先我把每個指數每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的指數排在一起。 然後就能計算出每年的報酬率了,例如: 同樣的,我把該時間區段裡表現最好的類股,背景設定為紅色,表現最差的設定為綠色。 簡單說明【指數成立至今】,其他時間區段就自己看了。
    (5)至少每月儲蓄30%的收入,並且開始指數化投資,把節省下來時間用於設法增加自己的主動收入,約五年後可考慮生小孩,因為兩位至少共同生活一段時間了,似乎是可以真的能在一起且長長久久。 最後,大叔跟兩位說:學會放下,會活得比較自在。
    資產配置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策略,從股債比開始到各區塊ETF的標的選擇,最終形成一個投資組合與計畫。 個股投資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策略,從財報分析或技術線形的一種選股技巧,最終形成一個投資組合與計畫。 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前幾天跟年輕同事分享了這張圖,然後我們討論了幾個問題: 1、傳統上都習慣從股債8:2出發,因為可以降低資產波動,不過你還不到30歲,波動對你而言會有什麼問題? 2.如果再仔細比較[最大跌幅],股100%時 -22.15%與 80:20 時19.59%,對你又有什麼差異?
    幾年前大叔也想過這問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碎碎念的心得,不一定是100%正確,因為大叔只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打工仔,不是投資達人專家。 大叔以前也是三分天下ETF(還是四分天下..忘了),後來改成VT一檔打天下(複委託也照樣賣光買VT,海外券商也換成VT),原因不是麻煩或手續費之類的,大叔要算清楚這些
    聽過這個例子嗎?「假如真有神,你損失了什麼?」。意思大略是指: 如果神不存在,而你正好相信祂,就算神並不存在,對你並沒有什麽損失。 如果神存在,而你不相信祂,萬一你死後發現神真的存在,你可能會下地獄。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四種可能結果整理成下圖。
    最近終於把台灣各主要的報酬指數都整理好了,有了這些資料當然就要來比看看了,首先我把每個指數每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的指數排在一起。 然後就能計算出每年的報酬率了,例如: 同樣的,我把該時間區段裡表現最好的類股,背景設定為紅色,表現最差的設定為綠色。 簡單說明【指數成立至今】,其他時間區段就自己看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投資致富,其實這是個迷思。 以民國111年的主計處統計,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每戶為94萬元左右,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調查,今年退休準備金,比起4年前,增加300萬元,要準備1403萬才行。以1403萬除以94萬=14.9,也就是說一般家庭(中位數),在不吃不喝的狀況下,需要工作15年才有辦法存到1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就跟一般人一樣,我想到退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的存款夠嗎?我從兩個方向來思考,1.過去法-我過去是否有將收入的一部分好好存起來,有沒有花的太多了,2.未來法-我目前的資產存款是否足夠應付我退休後的生活花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今年整體資產報酬為42.98%,其中主動收入佔了15.17%,被動收入佔了27.81%。今年被動收入再度超越了主動收入,而且兩者差距不小,這是正常且預期中想要發生的現象,畢竟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靠被動收入生活。分析原因:1. 今年股市投報率高(0050報酬率27.52%、VT報酬率21.06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
    Thumbnail
    投資致富,其實這是個迷思。 以民國111年的主計處統計,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每戶為94萬元左右,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調查,今年退休準備金,比起4年前,增加300萬元,要準備1403萬才行。以1403萬除以94萬=14.9,也就是說一般家庭(中位數),在不吃不喝的狀況下,需要工作15年才有辦法存到1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就跟一般人一樣,我想到退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的存款夠嗎?我從兩個方向來思考,1.過去法-我過去是否有將收入的一部分好好存起來,有沒有花的太多了,2.未來法-我目前的資產存款是否足夠應付我退休後的生活花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今年整體資產報酬為42.98%,其中主動收入佔了15.17%,被動收入佔了27.81%。今年被動收入再度超越了主動收入,而且兩者差距不小,這是正常且預期中想要發生的現象,畢竟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靠被動收入生活。分析原因:1. 今年股市投報率高(0050報酬率27.52%、VT報酬率21.06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