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延聊電影|《家家》|回家了,這一段路像永恆|院線短片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永遠會等你回家。」這是記憶中母親的潛台詞,像未曾剪斷的臍帶牽繫著孩子,家家坐在車窗邊自顧自地說著,彷彿正陪伴著一旁的母親,觀眾打開了耳朵卻聽不見一絲回應。窗外透進了行道樹的綠蔭,某個瞬間,家家好似回到了求學時穿上制服的青澀模樣,與下課後「回家」的意向有了連結,「這是我「特別」為你準備的(大餐)」,則是下班後(或離家後)母女通話中「望你回家」的密語。然而,「特別」二字對女兒來說一點也不特別,而是展現了親子間不可違抗的美麗謊言,母親依舊繼續做著女兒不愛吃的菜,兩人實際上到底愛吃什麼?永遠無法告訴對方,這也是亞洲家庭最「特別」卻常見的現象。
「我們回家好不好?」
這趟搭上靈車返家的旅程,與今年榮獲金馬最佳劇情短片的《#講話沒有在聽 》無意間撞題,但《家家》賦予我的情感更加濃郁,因著劉若英獨角戲中流露出的真實情緒,巧妙地透過台詞樹立了母親之於整個家的關係圖。母親對別人家孩子(洋洋)的讚許,總是強調她同學美滿的婚姻以及開設畫廊的工作,看在家家眼裡實在五味雜陳,其實家家曾有過與他人成家的機會,卻因為母親摔倒的意外,負荷不了照顧的工作,才會與曖昧對象漸漸疏遠。而母親對姊姊庭庭的偏愛,任由她出國唸書甚至在異地結婚生子,家家壓抑著她「不必回家照顧母親」的怨氣,同時說著「妳不能回來」作為整個家族的寄託,顯見她內心的矛盾與掙扎。最後則是母親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家家不願活得像母親自述得那般「命苦」,事實上,她也在逐漸轉變成自己厭惡的那個母親,才會無法正視(棺材上)倒影裡的自己。
而「家」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模樣?我們回到開場戲的時間軸,年邁的女主角臉上已佈滿皺紋,她專注地沾著顏料在白布上作畫,不慎摔跤卻沒有人將她扶起,暗示了女主角獨居的現實,對比外頭放送著陪伴機器人的廣告。得到「完美陪伴」或許成了未來多數人的願望,這份「陪伴」對女主角而言,則是透過了這段在車上的記憶得到昇華。
《家家》無疑是疫情時代最溫暖的一封家書,像讀著精練而真摯的文字不自覺落淚。背景誦唸著染疫離世者的名字,也撫慰了那些來不及與家人道別的親屬,更是提醒銀幕前的觀眾,把握能夠「好好說話」的時間,不然就只剩下這趟「最後的車程」能夠說出真心話,家家則是在道歉虧欠中說出了讚賞:「妳很漂亮。」,就算母親生前最喜歡綠色,家家依然堅持母親在紅色旗袍中才是最美的,因此,電影最後我們終於見到了整幅母親肖像的原貌,手中點起的長菸與家家放下畫筆相重合,彷彿卸下了一輩子母女間的愛恨,緩緩地為這幅畫提名落款,最後抹暈開的「家家」二字,我們早已清晰不忘。
延伸聽歌: #劉若英 《#遺忘的都回來了 》
12月16日全台威秀影城獨家上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1會員
368內容數
主要是個人文章放置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臉的眉心藏了一處「悲傷三角洲」,在這講求「#人人平等 」的時代,更像是對等關係的蹺蹺板圖騰,因著煩惱的波濤創造了皺摺,那些性別的、階級的、人種的、生物間的差異也被埋進了紋路裡,而《瘋狂富作用》正是魯本奧斯倫為這「三角世代」施打的肉毒桿菌素,一場抹平差異(皺紋)的社會實驗,其中不乏冷嘲熱諷的惡趣味,
《魚之子》不僅游過了性別的分界,也重新定義了人們所認知裡的「正常」,美寶看似「不正常」的行為舉動,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愛的展現,就像映在水波上最純潔無瑕的光,魚叔叔帽子底下綻放的「奇幻」之光,也照亮了美寶的前半生。而片中每個可愛又難忘的小角色,則是魚之子生命沿岸的一片片海洋,磯村勇斗飾演極具反差
「創作」如同霍桑餐廳中的每一道「精緻料理」,藉由主廚這名「藝術家」傳達作品宗旨以及背後意涵,「大聲拍掌」則是聳動的標題吸引觀眾的目光,主廚斯沃維克因此強調了「品嚐」而非追求「飽食」的裹腹之慾。 電影裡的這份「Menu」,既能總結主廚個人生涯重要時刻的作品,同時代表著影響他一生的過客清單。坐在一旁酗酒
《還有愛的日子》中這份返照人心的光,若陽台吊起的光碟片,隨著不停轉動的命運指向了另一岸,對死亡同樣感到困惑的妙子,從消極悲觀轉為主動做出選擇,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入水,折射成一道道可愛、可敬又撫慰我心的飽滿能量。
史考利莫斯基導演以極其溫柔的雙手順撫著驢身的鬃毛,《如果驢知道》足見他願人類平視眾生的大同思想,六頭驢子共同填入了「伊歐」的皮囊,觀眾則在精神上與這頭「伊歐」漫遊歐洲的鄉野小鎮,難以忘懷這般沈浸式的驢生體驗,鏡頭從上帝視角的空景拍攝到驢子個體的主觀視野,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跟著風車旋轉產生了劇變,聽
飯店無盡的長廊拉伸了恐懼的情緒,男人對前來參與「工作會議」的年輕女孩上下其手,假借按摩之名滿足自身的慾望,迴盪在外頭放送中的現場錄音,顫抖的語句透露了無法脫身的驚駭,女子微弱的呼救逐漸消散在房間裡,像被噤聲奪去了聲音只剩一片靜默。這份沈默,不只出於受害者無處訴說的心理處境,也包含知情人士的默不作聲,
人臉的眉心藏了一處「悲傷三角洲」,在這講求「#人人平等 」的時代,更像是對等關係的蹺蹺板圖騰,因著煩惱的波濤創造了皺摺,那些性別的、階級的、人種的、生物間的差異也被埋進了紋路裡,而《瘋狂富作用》正是魯本奧斯倫為這「三角世代」施打的肉毒桿菌素,一場抹平差異(皺紋)的社會實驗,其中不乏冷嘲熱諷的惡趣味,
《魚之子》不僅游過了性別的分界,也重新定義了人們所認知裡的「正常」,美寶看似「不正常」的行為舉動,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愛的展現,就像映在水波上最純潔無瑕的光,魚叔叔帽子底下綻放的「奇幻」之光,也照亮了美寶的前半生。而片中每個可愛又難忘的小角色,則是魚之子生命沿岸的一片片海洋,磯村勇斗飾演極具反差
「創作」如同霍桑餐廳中的每一道「精緻料理」,藉由主廚這名「藝術家」傳達作品宗旨以及背後意涵,「大聲拍掌」則是聳動的標題吸引觀眾的目光,主廚斯沃維克因此強調了「品嚐」而非追求「飽食」的裹腹之慾。 電影裡的這份「Menu」,既能總結主廚個人生涯重要時刻的作品,同時代表著影響他一生的過客清單。坐在一旁酗酒
《還有愛的日子》中這份返照人心的光,若陽台吊起的光碟片,隨著不停轉動的命運指向了另一岸,對死亡同樣感到困惑的妙子,從消極悲觀轉為主動做出選擇,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入水,折射成一道道可愛、可敬又撫慰我心的飽滿能量。
史考利莫斯基導演以極其溫柔的雙手順撫著驢身的鬃毛,《如果驢知道》足見他願人類平視眾生的大同思想,六頭驢子共同填入了「伊歐」的皮囊,觀眾則在精神上與這頭「伊歐」漫遊歐洲的鄉野小鎮,難以忘懷這般沈浸式的驢生體驗,鏡頭從上帝視角的空景拍攝到驢子個體的主觀視野,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跟著風車旋轉產生了劇變,聽
飯店無盡的長廊拉伸了恐懼的情緒,男人對前來參與「工作會議」的年輕女孩上下其手,假借按摩之名滿足自身的慾望,迴盪在外頭放送中的現場錄音,顫抖的語句透露了無法脫身的驚駭,女子微弱的呼救逐漸消散在房間裡,像被噤聲奪去了聲音只剩一片靜默。這份沈默,不只出於受害者無處訴說的心理處境,也包含知情人士的默不作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母親節前一天去婆婆家,婆婆涕泣漣漣的跟我說,她的媽媽走了,老人家獨居半夜起來上廁所,摔跤摔沒了,早上家裡人過去才發現。因為家婆嫁給家公後,就跟隨來到廣州落地生根,幾十年也很少回老家,看望自己的家人。 現在交通都很便捷,在廣州坐動車回老家..........
Thumbnail
那些再平常不過的尋常家庭 這書裡的情節,百分百心有同感! 幼時唱誦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 有多少人能夠真心歡唱呢?
Thumbnail
自那以後,我時常去看望老媽媽。每次去,她依然守著那堆兒子的衣物,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有一次,我帶著一些食物去看她。她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隨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在想:這不是我的兒子。(此時老媽媽心裡一陣酸澀,她多渴望走進門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啊,她在心裡默默歎氣,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
原本預計周三出院,今天提早回家了。
Thumbnail
暑假前的最後一個禮拜,齊悅提早請了3天假,想...回家看看。 上次父親在電話中聲音不太好,後又沒有再問爸爸是否和媽媽吵架了?因為她....? 「誰啊?」齊母聞電鈴聲前來開門。 門才一開,是齊悅。 齊母沒給一個好臉色的說:「捨得回來拉....」便邊進客廳說著。 又對著客廳叫道: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夢回故鄉, 在母愛中溯源愛的本質; 被「愛的能量」, 充飽電力的周日。 幾乎超過一個月沒見到老媽了,有種思念慢慢萌芽著,直到週末清晨,一個念頭:「我太想念了,今天非見到不可!」始然,分別告知了家人和老媽,週末我就要回娘家去看她。 週末直達的公車,車次班距變成了中、南部公車那般地難以等待,只好轉搭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母親節前一天去婆婆家,婆婆涕泣漣漣的跟我說,她的媽媽走了,老人家獨居半夜起來上廁所,摔跤摔沒了,早上家裡人過去才發現。因為家婆嫁給家公後,就跟隨來到廣州落地生根,幾十年也很少回老家,看望自己的家人。 現在交通都很便捷,在廣州坐動車回老家..........
Thumbnail
那些再平常不過的尋常家庭 這書裡的情節,百分百心有同感! 幼時唱誦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 有多少人能夠真心歡唱呢?
Thumbnail
自那以後,我時常去看望老媽媽。每次去,她依然守著那堆兒子的衣物,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有一次,我帶著一些食物去看她。她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隨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在想:這不是我的兒子。(此時老媽媽心裡一陣酸澀,她多渴望走進門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啊,她在心裡默默歎氣,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
原本預計周三出院,今天提早回家了。
Thumbnail
暑假前的最後一個禮拜,齊悅提早請了3天假,想...回家看看。 上次父親在電話中聲音不太好,後又沒有再問爸爸是否和媽媽吵架了?因為她....? 「誰啊?」齊母聞電鈴聲前來開門。 門才一開,是齊悅。 齊母沒給一個好臉色的說:「捨得回來拉....」便邊進客廳說著。 又對著客廳叫道: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夢回故鄉, 在母愛中溯源愛的本質; 被「愛的能量」, 充飽電力的周日。 幾乎超過一個月沒見到老媽了,有種思念慢慢萌芽著,直到週末清晨,一個念頭:「我太想念了,今天非見到不可!」始然,分別告知了家人和老媽,週末我就要回娘家去看她。 週末直達的公車,車次班距變成了中、南部公車那般地難以等待,只好轉搭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