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惡念的燃點》非專業讀後感想(無謎底、有劇情、常離題)

距這部作品上市已經兩個多月,我第一時間就買回來讀完,卻遲遲無法完成文章,主要是因為不確定撰寫的方向。要推薦是無庸置疑,可是推薦文、解析文完全是不同寫法,最後我決定回歸最原始的讀者身分,以「讀後感想」的方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雖然會有些發散,還會有一些個人的有的沒的,卻是我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希望不會冒犯到誰。(笑)
在犯罪推理界,之前說過牧童是我無條件支持的作家,而天地無限就是我想跟隨的作家。(另外舟動是我目前最期待的作家因為已經數年沒有後續作品請舟動老師趕快推出新作啊啊啊。)
首先,天地無限的作品,無論是荒謬的反社會類,還是正統的推理類,核心皆出自社會關懷;其次,裡頭皆有一股百折不屈、就算是迂迴也要向前的硬脾氣;第三,勇於挑戰的創作態度,這點從之前的各色短篇即可得見(可參考成冊的短篇集《達達戰爭》),可以說是創作者的典範,當他轉戰「鏡文學」出版的《滯留結界的無辜者》,嘗試「設定系推理」,就是勇於挑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本人和作品一樣誠意滿滿,我舉個檯面上的例子:在新書宣傳文中,天地無限說之前作品(指《滯留結界的無辜者》)實驗性質比較濃厚、未必符合推理迷的胃口,「特別感謝鏡的包容」——這一句話,就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表示實驗是自己任性,不是出版社要求,正是做人誠意的展現。以上都是我想跟隨他的原因。
本文所要討論的《惡念的燃點》,是繼《滯留結界的無辜者》後,在鏡文學出版的新作。這兩本都運用大量科技來「辦案」:在《滯留結界的無辜者》中,「無憾小隊」以科學的方法進入靈界,找出怨魂逗留的原因,為之解決憾恨、讓怨魂超生的同時,也解除了鬧鬼事件;在《惡念的燃點》裡,回收桶小組(咳)以「神略」系統找出事件的關聯、推估人物的行動,破解懸案、阻止憾事發生。
「如果我們換個思維,在偵查的一開始,就引入更廣泛、完整的『剖面視角』,將案件相關的人事時地物……注意,不單是被害者或嫌疑犯的人際關係,包括案件發生前後數日至數月內,案件中相關的地點、物品、事件等等,將其數位化後與警方的刑案資料庫進行分析比對,列出與核心案件關聯度的機率,作為檢警偵查的參考,這樣是不是能減少傳統辦案的誤判機率呢?」(第21頁)
行文至此我們先回顧舊作:可以看到《第四名被害者》荒謬的媒體生態與獵奇的殺人案件,交織出一種迷離感;《懸案追追追》的自我傾訴及市井生活,則讓讀者有親切感,這兩部作品的「寫實」與「日常」,很容易讓讀者感到認同;相對地,《滯留結界的無辜者》與《惡念的燃點》運用科技的方式,和敘事節奏及鏡頭轉換的明快,像是講求效率與便捷的先進都市,雖然較有未來感,相較之下卻少了許多讓人沉浸思索的空間。這樣的做法可能是以「影視改編」為導向:畫面鮮明,每個場景的停留不會太久,連什麼時候要換鏡頭都幫你分好了,而且主線劇情明確、角色行動單純,讓讀者追劇方便、編劇改編也方便。
不像撲溯迷離的《第四名被害者》,雖然伏筆很精采,但是明面謎團(誰是第四名被害者)和暗面謎團(誰才是兇手)就改編而言距離太近也太遠,不好發揮,特別是結局,結局文字的衝擊力道,我怎麼想都很難用影像呈現,就像電影《瀑布》最後一幕想來應該是要很震撼人心的「生命無常」,實際上拍出來卻變成像個爛尾。總之,《第四名被害者》最後翻拍出來的樣子,只能說面目全非。雖然就影視作品來說確實是佳作,可是那已經不是原本的內容了,即便借此帶動原作銷售,吸引到的可能也不是波長相合的族群。這樣說起來《懸案追追追》的改編難度就應該比較低,有許多小案件穿插其中,適合拍成影集,《第四名被害者》拍成電影應該比影集好?
離題了。我們回到正軌。
《惡念的燃點》裡,一樣有「社會關懷」:副線講慘案遺屬的落魄和後續;一樣有「百折不屈」:主線的三位回收桶成員,都是遇到困境沒有放棄才組成小組,特別是副線的遺屬,我們稍後再說;一樣「誠意滿滿」:全文緊密精實沒有廢話,也可以讀出作者的用心良苦;至於「勇於挑戰」的創作態度,前面提過在《滯留結界的無辜者》是最明顯的,而本書雖然回歸比較正統的破案路線,很多地方還是可以看出作者的嘗試,例如加入冷硬派的角色、探討不同的議題如宗教詐騙、婚姻角力等等。
關於婚姻,在此問大家一個問題:
自小相依為命的姐姐,跑來跟你說她懷疑姐夫對她不忠,要你幫她安裝跟監竊聽程式在姐夫的手機,你怎麼做?
副線的主角卓映辰,在老婆怕他坐牢所以提出的建議下,基於對姐夫的信任,以及希望姐姐婚姻幸福美滿,選擇提醒姐夫,要姐夫多關心姐姐。後來的事實證明姐夫的確沒有背叛姐姐,但是仍然發生悲劇,之後更因為卓映辰過於相信警方,把一切全部告知,導致姐姐「變成」殺夫弒女的兇手。可是他沒有放棄,繼續追尋真相,以他一個小人物,一路上重重險阻,歷盡各種辛酸,直到數年後故事的主線「神略計畫」啟動,這個冤案才得以露出一線曙光。
其實全書我最有感的是卓映辰一念之差和外甥女(姊妹的女兒應該是外甥女,兄弟的女兒才是姪女)天人永隔那段,不免感嘆天爺真是特別會寫「遺憾」(望向《第四名被害者》),也難怪《滯留結界的無辜者》想「消除遺憾」。
人生總有些令人振腕的失之交臂。那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聽著秀秀親口說再見。他以為那只不過是個很平凡的一天。與秀秀單獨相處的那兩個多小時,他每個細節都記得格外清楚,多年以後仍然歷歷在目。(第76頁)
會記得格外清楚,就是因為不斷地去回想,就像我永遠忘不了跟我媽最後一次通話,通話的當下並不知道那是最後一次(也幸好在事件發生前幾天還通過那麼一次電話),而那通電話中我媽的語氣、所說的內容,我想我是永遠不會忘記。
又離題了。(笑)
接下來,因為我天爺是真心的(所以對誰是假意?),以下我就直接講了。
再次強調這完全是我個人主觀意見!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最大的缺點是核心價值不夠明確,因此雖然跟《懸案追追追》一樣內容豐盛到像怕讀者餓著,卻反而有一種拼湊感,對常在看電影讀小說的人來說裡面的某些內容甚至有既視感,而且雖然有安排伏筆,卻未能像《第四名被害者》「會心一擊」讓讀者留下強烈印象。
如果說,把主副線對調來寫,是否會比較好呢?我來假設一下:系列第一集以卓映辰為主,以他的際遇和努力為故事核心,讓讀者能整個投入(特別是宗教和詐騙的部分可以多多著墨),間歇再帶出神略小組就好,讓小組能保留一點神秘感,第二集再開始深入挖掘神略小組各個成員的故事,此時則以案件為輔,就可以用更多篇幅去探討成員所分別代表的議題:創傷症候群、女性職場歧視等等,不然像現在這樣點到為止很是可惜。
犯罪推理小說有許多派別,有的創作核心是詭計,有的是人性,還有的是社會現象,像本書這樣(看起來)是以破案方式來發想的並不多見(勇於挑戰?),所以這其實蠻值得鼓勵,只是剛好我不管讀什麼類型的小說都是對人比較有感,才會提出前面這樣的建議,僭越莫怪。
另外有個問題:頁碼放在上方書頁內側(靠近裝訂線處)是有特別用意嗎?
最後附上本書官方文案供本文讀友參考:
★《誰是被害者》原著作者全新犯罪小說 ★從被害者與辦案單位雙線敘事,探究犯罪的本質 ★以輕鬆活潑的筆調描寫沉重複雜的犯罪事件 為了破解焚屍主案 大數據橫跨數十年,挑出互不關聯的五件案件 《誰是被害者》原著作者 天地無限全新推理小說 從懸案兩端探究罪惡的火源
同場加映心得:
(本文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巷弄裡的雪花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