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小日子裡的跨世紀敘事 2022臺灣陶藝雙年展觀察:川端健太郎與施宣宇

上文提到雙年展品牌核心的問題意識或說藝術意志,其實也是個實踐的過程,不是朝向一個既定目標的答案,而實踐的品質大部分有賴於作品的印證。基於這樣的信念,對於展場中持續發展作者創作意志,在此展中可具有標誌意義,我個人而得以加以詮釋的作品,透過此次展出與邀文的機會,嘗試以幾個角度交流分享。
近年來在內捲化的社會氛圍下,一般人過著小日子享受著小確幸,創作者分享自己的小宇宙、探索自我內心,朝向個人、隨性 、私密等這類型的創作主題也隨之增多。雙年展中日本作家川端健太郎從YK2開始的這類探索,某部分演繹了這個世紀初的時代特質。但他的探索路徑中,所援引的滋養,不僅限於眼下的各種視覺資訊,使得作品的層次豐富而詮釋面向增廣,也增添了觀賞的樂趣。另一方面,不同於前述類型的臺灣作家施宣宇,在深厚的家學影響下常年來在傳統內涵與科技跨界中串接,以苦行僧般的自律另闢蹊徑,也為陶藝擘劃了一道新風景。
川端健太郎 〈Woman “Spoon”〉
川端的作品在雙年展現場只有一件,但內縮卻迫人的存在,有如未曾聽聞的異生物,突然在眼前乍現,讓人止步於其不斷拉長的骨器合一造型中所展開的存在感與生命力。觀察製作的細節,可感受創作過程中順著內在動機卻無預設要前往何處的順流,順著自己手的動作、眼的回應不斷環繞陶土前進捏塑,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而持續處於當下的安然。這應該就是許多創作者豔羨的本質,而非僅是造型的獨創性。整體作品流露出讓人不習慣的詭異與怪誕,似乎一下就直探作者的潛意識畫面,像是儀式的權杖,又像是佈滿增生物的某個連結骨骼與內在空間的異形,既是器,也是生物。散發著深遠不可探測氣氛的作品,有種陰性的氣質又同時存在主動的暗示。湯匙是一種遞送食物進入口中的工具,輸入所需的能量進入人體。使用湯匙餵食的人,幼時是母親居多,長大後是自己或是親近的人,是餵養身體的親密工具。這個巨大的湯匙既給與能量也汲取能量,透露了深入能量中心的終極渴望。
在當今資訊過載的年代,許多人的創作受到外在既有視覺資訊的干擾與介入而不自覺,若能提出一種未曾謀面卻又像既已存在的型態,確實是許多創作人求之不得的。
從作品的主題〈Woman “Spoon”〉,讓人直接聯想到瑞士雕塑家賈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受到非洲原始藝術影響的“Spoon Woman ”(Femme cuillère)作品,等身大的尺寸、結合女性與湯匙的意象。賈克梅蒂的作品以非洲的儀式性湯匙,轉化為幾何與無限柱的抽象女性造型,強化了女性身體中子宮的份量。而川端的女人湯匙更像是陰性餵食器,既內縮也進擊,本身即是有生命力的轉化器。
此系列作品見於2002年到2010年間,約20年前開始的系列舊作,也是近年識別度最高的知名的系列。2020年開始的「T」系列,介於貞操帶、女性內著,細部又帶著子宮與內臟細節的造型,進一步向觀者敞開了作者對於女性探索的感官想像。
施宣宇〈招搖在上,從事於下:紅鳳〉
被隔在展牆後的作品,完全突破了展示空間的限制,如同迎戰的旗幟也像是正要呼嘯而上的鳳鳥,在等待著戰鼓落槌、順風而起的一刻,蓄勢待發。充滿陽剛之氣與熊熊鬥志,乘載著父親遺留的文字與繪畫紋飾。將自己的生命投入文化藝術大脈絡與家族傳承的願力宏大。
施宣宇的陶藝作品路線從命名向來取自漢文化典籍,宣示其對於文化傳承在陶藝表現上的使命感,同時也願意以具犧牲精神的勞動,換取精密裝飾藝術的價值感,又每每嘗試不同工業技術與跨媒材嫁接,凸顯其對於開拓陶藝串連廣度的野心。一位有使命感又有野心之人,努力了三四十年,能不累積出什麼嗎?施宣宇作品在文化內涵的上繼承了父親的博廣,在最初的跨域上延伸了母親的陶藝製作探索,對於各種媒材的駕馭與各種媒介契合的投入,則是他的氣量的展現。雖然家學淵源也沒讓自己輕易,這是對於創作的誠意,雖然很年輕就在作品的量體與路線上立下標竿,但沒有停止實驗來開拓可能,這是對陶藝的可能的最大敬重。
裝飾紋樣的研究,在藝術史上一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分支,也影響著整體研究方法的開展。從被稱為維也納學派代表的李格爾(Riegle)的《風格問題》,到西方藝術史泰斗的《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都可以看到對於藝術史家而言這些類似邊緣,但統整人類文明內在或展現地理人文型態的內在意義。但紋飾在不斷複製中也容易被解讀標籤化或是忽視其原先的內在意涵。願意重複這些裝飾作為一種陶藝的肌理,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表示必須在造型或是其他技術上每每有所突破才不至於被歸為無意識沿用,從施宣宇願意在每一個面向上都花心力,足能印證其創作的願力。
我們以何種精神來繁榮藝術?
一樣取樣遠古文明來匯入自己的藝術生命,卻以不同的節奏與性格來表現創作者本身的內在秩序,一者隨性流動、跟隨情感與慾望,一者嚴格控管精確掌握。近年臺灣年輕作家在資訊零碎化、追求速成的環境中,許多所謂的「創作」形式都成為類似快時尚的流行拼貼物,內涵被簡化為無需究極的自言自語。透過這兩位作家一者向內一者向外的陰陽對照,希望提供新一代創作者對前行者們的多一份關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老庫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