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裡的跨世紀敘事 2022臺灣陶藝雙年展觀察:川端健太郎與施宣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文提到雙年展品牌核心的問題意識或說藝術意志,其實也是個實踐的過程,不是朝向一個既定目標的答案,而實踐的品質大部分有賴於作品的印證。基於這樣的信念,對於展場中持續發展作者創作意志,在此展中可具有標誌意義,我個人而得以加以詮釋的作品,透過此次展出與邀文的機會,嘗試以幾個角度交流分享。

近年來在內捲化的社會氛圍下,一般人過著小日子享受著小確幸,創作者分享自己的小宇宙、探索自我內心,朝向個人、隨性 、私密等這類型的創作主題也隨之增多。雙年展中日本作家川端健太郎從YK2開始的這類探索,某部分演繹了這個世紀初的時代特質。但他的探索路徑中,所援引的滋養,不僅限於眼下的各種視覺資訊,使得作品的層次豐富而詮釋面向增廣,也增添了觀賞的樂趣。另一方面,不同於前述類型的臺灣作家施宣宇,在深厚的家學影響下常年來在傳統內涵與科技跨界中串接,以苦行僧般的自律另闢蹊徑,也為陶藝擘劃了一道新風景。

川端健太郎 〈Woman “Spoon”〉

川端的作品在雙年展現場只有一件,但內縮卻迫人的存在,有如未曾聽聞的異生物,突然在眼前乍現,讓人止步於其不斷拉長的骨器合一造型中所展開的存在感與生命力。觀察製作的細節,可感受創作過程中順著內在動機卻無預設要前往何處的順流,順著自己手的動作、眼的回應不斷環繞陶土前進捏塑,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而持續處於當下的安然。這應該就是許多創作者豔羨的本質,而非僅是造型的獨創性。整體作品流露出讓人不習慣的詭異與怪誕,似乎一下就直探作者的潛意識畫面,像是儀式的權杖,又像是佈滿增生物的某個連結骨骼與內在空間的異形,既是器,也是生物。散發著深遠不可探測氣氛的作品,有種陰性的氣質又同時存在主動的暗示。湯匙是一種遞送食物進入口中的工具,輸入所需的能量進入人體。使用湯匙餵食的人,幼時是母親居多,長大後是自己或是親近的人,是餵養身體的親密工具。這個巨大的湯匙既給與能量也汲取能量,透露了深入能量中心的終極渴望。

在當今資訊過載的年代,許多人的創作受到外在既有視覺資訊的干擾與介入而不自覺,若能提出一種未曾謀面卻又像既已存在的型態,確實是許多創作人求之不得的。

從作品的主題〈Woman “Spoon”〉,讓人直接聯想到瑞士雕塑家賈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受到非洲原始藝術影響的“Spoon Woman ”(Femme cuillère)作品,等身大的尺寸、結合女性與湯匙的意象。賈克梅蒂的作品以非洲的儀式性湯匙,轉化為幾何與無限柱的抽象女性造型,強化了女性身體中子宮的份量。而川端的女人湯匙更像是陰性餵食器,既內縮也進擊,本身即是有生命力的轉化器。

此系列作品見於2002年到2010年間,約20年前開始的系列舊作,也是近年識別度最高的知名的系列。2020年開始的「T」系列,介於貞操帶、女性內著,細部又帶著子宮與內臟細節的造型,進一步向觀者敞開了作者對於女性探索的感官想像。

施宣宇〈招搖在上,從事於下:紅鳳〉

被隔在展牆後的作品,完全突破了展示空間的限制,如同迎戰的旗幟也像是正要呼嘯而上的鳳鳥,在等待著戰鼓落槌、順風而起的一刻,蓄勢待發。充滿陽剛之氣與熊熊鬥志,乘載著父親遺留的文字與繪畫紋飾。將自己的生命投入文化藝術大脈絡與家族傳承的願力宏大。

施宣宇的陶藝作品路線從命名向來取自漢文化典籍,宣示其對於文化傳承在陶藝表現上的使命感,同時也願意以具犧牲精神的勞動,換取精密裝飾藝術的價值感,又每每嘗試不同工業技術與跨媒材嫁接,凸顯其對於開拓陶藝串連廣度的野心。一位有使命感又有野心之人,努力了三四十年,能不累積出什麼嗎?施宣宇作品在文化內涵的上繼承了父親的博廣,在最初的跨域上延伸了母親的陶藝製作探索,對於各種媒材的駕馭與各種媒介契合的投入,則是他的氣量的展現。雖然家學淵源也沒讓自己輕易,這是對於創作的誠意,雖然很年輕就在作品的量體與路線上立下標竿,但沒有停止實驗來開拓可能,這是對陶藝的可能的最大敬重。

裝飾紋樣的研究,在藝術史上一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分支,也影響著整體研究方法的開展。從被稱為維也納學派代表的李格爾(Riegle)的《風格問題》,到西方藝術史泰斗的《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都可以看到對於藝術史家而言這些類似邊緣,但統整人類文明內在或展現地理人文型態的內在意義。但紋飾在不斷複製中也容易被解讀標籤化或是忽視其原先的內在意涵。願意重複這些裝飾作為一種陶藝的肌理,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表示必須在造型或是其他技術上每每有所突破才不至於被歸為無意識沿用,從施宣宇願意在每一個面向上都花心力,足能印證其創作的願力。

我們以何種精神來繁榮藝術?

一樣取樣遠古文明來匯入自己的藝術生命,卻以不同的節奏與性格來表現創作者本身的內在秩序,一者隨性流動、跟隨情感與慾望,一者嚴格控管精確掌握。近年臺灣年輕作家在資訊零碎化、追求速成的環境中,許多所謂的「創作」形式都成為類似快時尚的流行拼貼物,內涵被簡化為無需究極的自言自語。透過這兩位作家一者向內一者向外的陰陽對照,希望提供新一代創作者對前行者們的多一份關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庫頭的沙龍
4會員
24內容數
如題
老庫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兒子的國中朋友跟他們分享打算成為消防員置產之後結婚的事。還在畢業製作的兒子顯然額外開始感受到社會壓力與自我期許的拉扯…… 聊起這事讓我想到自己年輕時對於擇偶、生子的一些基本想法。擇偶其實就是在調配家庭成員的人格特質元素,是一個唯一選擇沒有血緣親人的機會,所以希望自己的家庭有什麼特質其實就是擇偶的基
2025/02/08
兒子的國中朋友跟他們分享打算成為消防員置產之後結婚的事。還在畢業製作的兒子顯然額外開始感受到社會壓力與自我期許的拉扯…… 聊起這事讓我想到自己年輕時對於擇偶、生子的一些基本想法。擇偶其實就是在調配家庭成員的人格特質元素,是一個唯一選擇沒有血緣親人的機會,所以希望自己的家庭有什麼特質其實就是擇偶的基
2024/11/28
本文探討楊元太老師的藝術理念及其創作歷程,解析楊元太如何透過陶藝作品表達個人的生命歷程與情感,展現陶土材質的時代性意義。結合對其作品的理解及藝術創作背後的文化與心理背景,針對藝術界的貢獻與影響進行分析,呈現其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2024/11/28
本文探討楊元太老師的藝術理念及其創作歷程,解析楊元太如何透過陶藝作品表達個人的生命歷程與情感,展現陶土材質的時代性意義。結合對其作品的理解及藝術創作背後的文化與心理背景,針對藝術界的貢獻與影響進行分析,呈現其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2024/10/25
本文回顧了頤樓的歷史背景及命名由來,介紹劉焜煌及其家族的發展,以及劉啟祥的藝術貢獻。頤樓不僅是家族的象徵,也是臺南文化的一部分。透過後代的努力,這座歷史建築轉型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展現了臺灣文化的延續與藝術的傳承。
Thumbnail
2024/10/25
本文回顧了頤樓的歷史背景及命名由來,介紹劉焜煌及其家族的發展,以及劉啟祥的藝術貢獻。頤樓不僅是家族的象徵,也是臺南文化的一部分。透過後代的努力,這座歷史建築轉型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展現了臺灣文化的延續與藝術的傳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20幾年前開始注意卓銘順的創作,著眼於他居家及工作室前的那個小小的池塘。池子裡收集了他所重視的臺灣原生生物,在進入他的工作室前,他會耐心地一一為你介紹池子內的生態種類,就像他用鈷藍一筆一筆彩繪在陶瓷器上一般。當時他用青花工筆彩繪結合陶版成形完成各種實用容器,茶具、花器、陶燈、香薰器等,融合他自己的小
Thumbnail
20幾年前開始注意卓銘順的創作,著眼於他居家及工作室前的那個小小的池塘。池子裡收集了他所重視的臺灣原生生物,在進入他的工作室前,他會耐心地一一為你介紹池子內的生態種類,就像他用鈷藍一筆一筆彩繪在陶瓷器上一般。當時他用青花工筆彩繪結合陶版成形完成各種實用容器,茶具、花器、陶燈、香薰器等,融合他自己的小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雅妃篇 這也幫助了我在創作上,設計出符合對象當下狀態的服飾, 一件可以陪伴你的生活、和你的心相映的織品, 你穿出它的美、她襯托你的美,那樣相互滋養的關係 現場每一件物品 都有它的故事 以及它想去的地方 邀請你來看看摸摸聽聽聊聊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雅妃篇 這也幫助了我在創作上,設計出符合對象當下狀態的服飾, 一件可以陪伴你的生活、和你的心相映的織品, 你穿出它的美、她襯托你的美,那樣相互滋養的關係 現場每一件物品 都有它的故事 以及它想去的地方 邀請你來看看摸摸聽聽聊聊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阿仁篇 陶藝創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可以陪伴到老的活動 不僅可以用在自己的日常 也可以交流換點生活費 讓自己有產出價值的機會 現代的日常都是被工廠製造出來的物件所包圍 甚至找不到家人朋友親手作的物件 如果可以找到一些手工製作的物件 也許是一個回到人性化社會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阿仁篇 陶藝創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可以陪伴到老的活動 不僅可以用在自己的日常 也可以交流換點生活費 讓自己有產出價值的機會 現代的日常都是被工廠製造出來的物件所包圍 甚至找不到家人朋友親手作的物件 如果可以找到一些手工製作的物件 也許是一個回到人性化社會
Thumbnail
當代藝術受到布萊希特極深的影響,誠如這次展覽中所展現的,藝術家直接去到斗居的現場,或是親身體驗泰國漁民的苦,在這種以創作為名的轉化之下,藝術為資本社會不斷加重的異化現象提供了解方。
Thumbnail
當代藝術受到布萊希特極深的影響,誠如這次展覽中所展現的,藝術家直接去到斗居的現場,或是親身體驗泰國漁民的苦,在這種以創作為名的轉化之下,藝術為資本社會不斷加重的異化現象提供了解方。
Thumbnail
上文提到雙年展品牌核心的問題意識或說藝術意志,其實也是個實踐的過程,不是朝向一個既定目標的答案,而實踐的品質大部分有賴於作品的印證。基於這樣的信念,對於展場中持續發展作者創作意志,在此展中可具有標誌意義,我個人而得以加以詮釋的作品,透過此次展出與邀文的機會,嘗試以幾個角度交流分享。
Thumbnail
上文提到雙年展品牌核心的問題意識或說藝術意志,其實也是個實踐的過程,不是朝向一個既定目標的答案,而實踐的品質大部分有賴於作品的印證。基於這樣的信念,對於展場中持續發展作者創作意志,在此展中可具有標誌意義,我個人而得以加以詮釋的作品,透過此次展出與邀文的機會,嘗試以幾個角度交流分享。
Thumbnail
膠彩畫,透過對動物皮骨或是植物身軀的淬鍊,熬出將神祕色彩附於紙上的介質膠體。混入七彩繽紛的天然礦石,甚至是奪人眼珠的寶石、珊瑚碎屑。在高昂的代價下,換得每一粒礦石小晶忠實呈現於光線的照射。   每一顆粒在層層的夾縫中尋找安身立命的位置,相互交錯,或大或小,建立起一道穿不出的迷宮,不但玩弄了找不著出路
Thumbnail
膠彩畫,透過對動物皮骨或是植物身軀的淬鍊,熬出將神祕色彩附於紙上的介質膠體。混入七彩繽紛的天然礦石,甚至是奪人眼珠的寶石、珊瑚碎屑。在高昂的代價下,換得每一粒礦石小晶忠實呈現於光線的照射。   每一顆粒在層層的夾縫中尋找安身立命的位置,相互交錯,或大或小,建立起一道穿不出的迷宮,不但玩弄了找不著出路
Thumbnail
陶器皿作為一種載體,傳達了千年以前先民的生活剪影,而在今日的工作坊,我們也讓來自各地的學員,透過舊城自然環境與人文建築的紋理採集,讓這座城市的生活記憶以不同的形式被紀錄下來。
Thumbnail
陶器皿作為一種載體,傳達了千年以前先民的生活剪影,而在今日的工作坊,我們也讓來自各地的學員,透過舊城自然環境與人文建築的紋理採集,讓這座城市的生活記憶以不同的形式被紀錄下來。
Thumbnail
你,看到了什麼?一個藝術品之所以能產生強大的感人力量,就在於這個藝術品所經歷的生活世界,正是同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生活世界息息相通的,因而也才使我們產生了共鳴
Thumbnail
你,看到了什麼?一個藝術品之所以能產生強大的感人力量,就在於這個藝術品所經歷的生活世界,正是同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生活世界息息相通的,因而也才使我們產生了共鳴
Thumbnail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Thumbnail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Thumbnail
聽說過「出租情人」嗎?報導者最近的系列報導,討論著網路如何推進多元陪伴、寂寞經濟,變得少接觸、少溫度。選擇怎樣的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我們是否開始害怕承諾、害怕失去呢?作為一種實體展、展出真實陶作,在「臺灣國際陶瓷雙年展」我回顧對陶瓷的熱愛、也聯想起人際關係的易碎敏感。從陶到人,如何看待失去這件事?
Thumbnail
聽說過「出租情人」嗎?報導者最近的系列報導,討論著網路如何推進多元陪伴、寂寞經濟,變得少接觸、少溫度。選擇怎樣的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我們是否開始害怕承諾、害怕失去呢?作為一種實體展、展出真實陶作,在「臺灣國際陶瓷雙年展」我回顧對陶瓷的熱愛、也聯想起人際關係的易碎敏感。從陶到人,如何看待失去這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