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裡的跨世紀敘事 2022臺灣陶藝雙年展觀察:川端健太郎與施宣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文提到雙年展品牌核心的問題意識或說藝術意志,其實也是個實踐的過程,不是朝向一個既定目標的答案,而實踐的品質大部分有賴於作品的印證。基於這樣的信念,對於展場中持續發展作者創作意志,在此展中可具有標誌意義,我個人而得以加以詮釋的作品,透過此次展出與邀文的機會,嘗試以幾個角度交流分享。
近年來在內捲化的社會氛圍下,一般人過著小日子享受著小確幸,創作者分享自己的小宇宙、探索自我內心,朝向個人、隨性 、私密等這類型的創作主題也隨之增多。雙年展中日本作家川端健太郎從YK2開始的這類探索,某部分演繹了這個世紀初的時代特質。但他的探索路徑中,所援引的滋養,不僅限於眼下的各種視覺資訊,使得作品的層次豐富而詮釋面向增廣,也增添了觀賞的樂趣。另一方面,不同於前述類型的臺灣作家施宣宇,在深厚的家學影響下常年來在傳統內涵與科技跨界中串接,以苦行僧般的自律另闢蹊徑,也為陶藝擘劃了一道新風景。
川端健太郎 〈Woman “Spoon”〉
川端的作品在雙年展現場只有一件,但內縮卻迫人的存在,有如未曾聽聞的異生物,突然在眼前乍現,讓人止步於其不斷拉長的骨器合一造型中所展開的存在感與生命力。觀察製作的細節,可感受創作過程中順著內在動機卻無預設要前往何處的順流,順著自己手的動作、眼的回應不斷環繞陶土前進捏塑,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而持續處於當下的安然。這應該就是許多創作者豔羨的本質,而非僅是造型的獨創性。整體作品流露出讓人不習慣的詭異與怪誕,似乎一下就直探作者的潛意識畫面,像是儀式的權杖,又像是佈滿增生物的某個連結骨骼與內在空間的異形,既是器,也是生物。散發著深遠不可探測氣氛的作品,有種陰性的氣質又同時存在主動的暗示。湯匙是一種遞送食物進入口中的工具,輸入所需的能量進入人體。使用湯匙餵食的人,幼時是母親居多,長大後是自己或是親近的人,是餵養身體的親密工具。這個巨大的湯匙既給與能量也汲取能量,透露了深入能量中心的終極渴望。
在當今資訊過載的年代,許多人的創作受到外在既有視覺資訊的干擾與介入而不自覺,若能提出一種未曾謀面卻又像既已存在的型態,確實是許多創作人求之不得的。
從作品的主題〈Woman “Spoon”〉,讓人直接聯想到瑞士雕塑家賈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受到非洲原始藝術影響的“Spoon Woman ”(Femme cuillère)作品,等身大的尺寸、結合女性與湯匙的意象。賈克梅蒂的作品以非洲的儀式性湯匙,轉化為幾何與無限柱的抽象女性造型,強化了女性身體中子宮的份量。而川端的女人湯匙更像是陰性餵食器,既內縮也進擊,本身即是有生命力的轉化器。
此系列作品見於2002年到2010年間,約20年前開始的系列舊作,也是近年識別度最高的知名的系列。2020年開始的「T」系列,介於貞操帶、女性內著,細部又帶著子宮與內臟細節的造型,進一步向觀者敞開了作者對於女性探索的感官想像。
施宣宇〈招搖在上,從事於下:紅鳳〉
被隔在展牆後的作品,完全突破了展示空間的限制,如同迎戰的旗幟也像是正要呼嘯而上的鳳鳥,在等待著戰鼓落槌、順風而起的一刻,蓄勢待發。充滿陽剛之氣與熊熊鬥志,乘載著父親遺留的文字與繪畫紋飾。將自己的生命投入文化藝術大脈絡與家族傳承的願力宏大。
施宣宇的陶藝作品路線從命名向來取自漢文化典籍,宣示其對於文化傳承在陶藝表現上的使命感,同時也願意以具犧牲精神的勞動,換取精密裝飾藝術的價值感,又每每嘗試不同工業技術與跨媒材嫁接,凸顯其對於開拓陶藝串連廣度的野心。一位有使命感又有野心之人,努力了三四十年,能不累積出什麼嗎?施宣宇作品在文化內涵的上繼承了父親的博廣,在最初的跨域上延伸了母親的陶藝製作探索,對於各種媒材的駕馭與各種媒介契合的投入,則是他的氣量的展現。雖然家學淵源也沒讓自己輕易,這是對於創作的誠意,雖然很年輕就在作品的量體與路線上立下標竿,但沒有停止實驗來開拓可能,這是對陶藝的可能的最大敬重。
裝飾紋樣的研究,在藝術史上一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分支,也影響著整體研究方法的開展。從被稱為維也納學派代表的李格爾(Riegle)的《風格問題》,到西方藝術史泰斗的《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都可以看到對於藝術史家而言這些類似邊緣,但統整人類文明內在或展現地理人文型態的內在意義。但紋飾在不斷複製中也容易被解讀標籤化或是忽視其原先的內在意涵。願意重複這些裝飾作為一種陶藝的肌理,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表示必須在造型或是其他技術上每每有所突破才不至於被歸為無意識沿用,從施宣宇願意在每一個面向上都花心力,足能印證其創作的願力。
我們以何種精神來繁榮藝術?
一樣取樣遠古文明來匯入自己的藝術生命,卻以不同的節奏與性格來表現創作者本身的內在秩序,一者隨性流動、跟隨情感與慾望,一者嚴格控管精確掌握。近年臺灣年輕作家在資訊零碎化、追求速成的環境中,許多所謂的「創作」形式都成為類似快時尚的流行拼貼物,內涵被簡化為無需究極的自言自語。透過這兩位作家一者向內一者向外的陰陽對照,希望提供新一代創作者對前行者們的多一份關照。
avatar-img
4會員
22內容數
如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庫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雙年展引人注目的部分往往在光環下標示出的焦點,無論是策展人、主題、參展作家也好,有了雙年展的加持,彷彿獲得當代藝術成就的認同。臺灣的陶藝雙年展2004年一開始只有競賽展,競賽的結果由評審團共同決定:從數千件至數百件的作品當中,投票挑選出百件作品,由於評審們都是業界各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即使各自對於美學
西班牙國王菲利浦四世與皇后走進畫室,想去看看正在給著名藝術家維拉斯奎茲畫肖像的五歲女兒瑪格麗特。國王走進畫室後其他人分別讓道,好讓國王夫婦進入室內的最遠處以望向門口,宮廷總管等待的入口處,公主與其他人轉換到畫家所在的位置,一行人向國王夫婦行禮,皇后說:「讓我看看公主今天畫肖像穿了什麼?」旁邊的隨侍者
隨機組構式作品是近年常見的陶藝作品型態,無論是從單元到集合的擴大延展,或是不同元件的組合,考驗作者的詩意與演繹能力,元件與元件組合的構面連結了什麼?企圖引導觀眾前往哪裡?這是看似可以隨機卻是得以窺見功力的部分;或以為可以無需解釋,其實也是最難的難以言說的部分。
創作自述困難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參考別人怎麼寫,然後想像怎樣的調性才像「創作自述」,所以往往無法真實地呈現自己的所思所想。試想,認真看待你創作自述的專業人士,哪一個不是看過上千篇的創作自述?他們難道看不出來一些脈絡?他們甚至能一眼辨識出你自己都不願面對的內在事實。藉此機會真實地面對自己,是最好的策略。
藝術新聞引爆 地方政府聲明 電視實境秀「陶藝來了!」(The Great Pottery Throw Down) Stoke on Trent百年來的多次轉型 雙年展與社區發展 給策展人的情人節禮物 疫情下的網路影音推播效益
國師的餐盤 女性集體創作的〈晚宴〉 女權主義藝術家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 Judy Chicago的近期展覽 茱蒂芝加哥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李奧納多柯恩
雙年展引人注目的部分往往在光環下標示出的焦點,無論是策展人、主題、參展作家也好,有了雙年展的加持,彷彿獲得當代藝術成就的認同。臺灣的陶藝雙年展2004年一開始只有競賽展,競賽的結果由評審團共同決定:從數千件至數百件的作品當中,投票挑選出百件作品,由於評審們都是業界各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即使各自對於美學
西班牙國王菲利浦四世與皇后走進畫室,想去看看正在給著名藝術家維拉斯奎茲畫肖像的五歲女兒瑪格麗特。國王走進畫室後其他人分別讓道,好讓國王夫婦進入室內的最遠處以望向門口,宮廷總管等待的入口處,公主與其他人轉換到畫家所在的位置,一行人向國王夫婦行禮,皇后說:「讓我看看公主今天畫肖像穿了什麼?」旁邊的隨侍者
隨機組構式作品是近年常見的陶藝作品型態,無論是從單元到集合的擴大延展,或是不同元件的組合,考驗作者的詩意與演繹能力,元件與元件組合的構面連結了什麼?企圖引導觀眾前往哪裡?這是看似可以隨機卻是得以窺見功力的部分;或以為可以無需解釋,其實也是最難的難以言說的部分。
創作自述困難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參考別人怎麼寫,然後想像怎樣的調性才像「創作自述」,所以往往無法真實地呈現自己的所思所想。試想,認真看待你創作自述的專業人士,哪一個不是看過上千篇的創作自述?他們難道看不出來一些脈絡?他們甚至能一眼辨識出你自己都不願面對的內在事實。藉此機會真實地面對自己,是最好的策略。
藝術新聞引爆 地方政府聲明 電視實境秀「陶藝來了!」(The Great Pottery Throw Down) Stoke on Trent百年來的多次轉型 雙年展與社區發展 給策展人的情人節禮物 疫情下的網路影音推播效益
國師的餐盤 女性集體創作的〈晚宴〉 女權主義藝術家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 Judy Chicago的近期展覽 茱蒂芝加哥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李奧納多柯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美籍陶藝家Eric時常遊歷於不同國家學習陶藝技法,並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2023年他在日本學習天目碗的創作。他將自己的作品融合日本天目碗的特色,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在施釉技法上,他參考建盞的兔毫紋、油滴天目碗的流動層次和鷓鴣斑盞的斑斕色澤,將東方技術與西方當代藝術視角結合,創作出屬於他獨特的風格。
Thumbnail
蒂妲絲雲頓在博物館「睡午覺」都能被當成藝術品展出的話題掀起討論,原來這項驚人事件是出自於 2013 年蒂妲絲雲頓本人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親自進行一系列的「當代行為藝術」。
Thumbnail
張仲禹是一位年輕的台灣陶藝家,從手拉坯成型的作品,到手捏的系列,以及最新的掘系列茶壺...,他不斷突破自我,無懼困難,展覽內容更是每⼀次都有新驚喜。本文將介紹他從2015年到2023年精采的陶藝創作歷程。
Thumbnail
手作的創作 談文化創意就不能夠不談一些手作的創作。手作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心血結晶,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眾多手作作品中,有兩件特別令我喜愛,分別收藏於台灣與中國。前者是一幅手繪的貓咪,後者是一個手繪的雨花石人偶小丑。這兩件作品都極具生命力與藝術價值。 手繪的貓咪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這幅手
Thumbnail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2024年的台北燈節,覺得最有看頭是北門展區的這件作品,這是日本當代藝術家小松美羽的抽象藝術作品,得要有點耐心地仔細看,才能看得出哪個部分是飛龍、哪裡又是神獸... 出生日本長野縣的視覺藝術家小松美羽,其實之前就曾來台辦過個展,擅長使用繽紛色調及奇幻奇特的世界觀,讓作品展現獨特張力的個人特色。
Thumbnail
綜觀思錡的創作脈絡,會有點難想像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從水墨到裝置,從裝置到雕塑,但雕塑裡又隱約有著水墨古老的氣質,或是在裝置中也透露些過往時代的氛圍,儘管媒材不盡相同,作品的尺度既在掌心之間,有的又會超越身體的界線,但因著相似的質地與情感,又能將彼此串連。這也是此篇文章的路徑,沿著這條連接彼此的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美籍陶藝家Eric時常遊歷於不同國家學習陶藝技法,並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2023年他在日本學習天目碗的創作。他將自己的作品融合日本天目碗的特色,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在施釉技法上,他參考建盞的兔毫紋、油滴天目碗的流動層次和鷓鴣斑盞的斑斕色澤,將東方技術與西方當代藝術視角結合,創作出屬於他獨特的風格。
Thumbnail
蒂妲絲雲頓在博物館「睡午覺」都能被當成藝術品展出的話題掀起討論,原來這項驚人事件是出自於 2013 年蒂妲絲雲頓本人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親自進行一系列的「當代行為藝術」。
Thumbnail
張仲禹是一位年輕的台灣陶藝家,從手拉坯成型的作品,到手捏的系列,以及最新的掘系列茶壺...,他不斷突破自我,無懼困難,展覽內容更是每⼀次都有新驚喜。本文將介紹他從2015年到2023年精采的陶藝創作歷程。
Thumbnail
手作的創作 談文化創意就不能夠不談一些手作的創作。手作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心血結晶,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眾多手作作品中,有兩件特別令我喜愛,分別收藏於台灣與中國。前者是一幅手繪的貓咪,後者是一個手繪的雨花石人偶小丑。這兩件作品都極具生命力與藝術價值。 手繪的貓咪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這幅手
Thumbnail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2024年的台北燈節,覺得最有看頭是北門展區的這件作品,這是日本當代藝術家小松美羽的抽象藝術作品,得要有點耐心地仔細看,才能看得出哪個部分是飛龍、哪裡又是神獸... 出生日本長野縣的視覺藝術家小松美羽,其實之前就曾來台辦過個展,擅長使用繽紛色調及奇幻奇特的世界觀,讓作品展現獨特張力的個人特色。
Thumbnail
綜觀思錡的創作脈絡,會有點難想像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從水墨到裝置,從裝置到雕塑,但雕塑裡又隱約有著水墨古老的氣質,或是在裝置中也透露些過往時代的氛圍,儘管媒材不盡相同,作品的尺度既在掌心之間,有的又會超越身體的界線,但因著相似的質地與情感,又能將彼此串連。這也是此篇文章的路徑,沿著這條連接彼此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