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郁永河《裨海紀遊》-論史地】

    (圖為斯卡羅劇照,傳達一下氣氛這樣)
    (圖為斯卡羅劇照,傳達一下氣氛這樣)
    身為一個愛看書的秀才,抵達台灣之後弄點資料來讀,也是合情合理又合乎邏輯的。接下來是郁永河對於台灣的認知為主囉。
    這個嘛,台灣就是福建東南千里外的地區。過去不與中國往來,中國人也不知道海外有這樣的地方。
    不說島,基本上台灣的尺寸比中國人過去定義的「島」要大上太多。以前的地圖、史料,都沒有記載過台灣這兩個字。
    那為什麼一開始郁永河就知道這裡叫台灣?
    因為荷蘭人在這裡蓋了兩座城,一名台灣,一名赤崁。這兩個城都小小的,只是個放火炮的要塞,跟中國所謂的城池完全不是一回事。
    雖然史料沒有台灣,但鄭和下西洋的記錄,卻是有到赤崁補充淡水一事。此赤崁是否彼赤崁,郁永河就找不到更多佐證了。他只知道,明朝時澎湖曾經被劃進泉郡(講泉州可能比較好懂),福建漳泉人經常到澎湖這裡捕魚……不愧是大航海時代,猛猛的。
    那明朝就順便對這裡的漁民課個稅這樣。
    這種應該福州府查到的,你現在想找還沒那麼容易。
    明朝嘉靖隆慶年間,琉球人來佔領了澎湖。本來就是順便收個稅也不多的地方,明朝地方政府就直接放棄掉了。
    琉球人是否也佔領過台灣?同樣是不可考。
    明隆慶只持續了六年,就進入了神宗萬曆帝的年代。荷蘭人來到了台灣,並於1621年建了上述所說的兩個要塞。
    老實說這跟我一般讀過的台灣荷蘭史不太相符,不過就是先記下來,我大哥干寶是這麼說的。
    1659年,鄭成功佯裝要攻打台南的大港,卻趁著漲潮轉進鹿耳門,攻下了台灣赤崁二城,荷蘭人請降。
    鄭成功改此地名為承天府,定治在沿海沙洲上,同樣起名台灣。
    1662年,康熙即位第二年,鄭成功過世。(總算開始相符了)許多明鄭將領開始改投滿清。其子鄭經治理台灣二十年後死亡,滿清也展開消滅明鄭的計劃。
    兩年後,施琅進佔澎湖,攻克台灣。
    郁永河認為,鄭成功年紀輕輕就能聚眾佔領廈門,多次與清軍對抗。更奪台灣,建立了能傳承三代不倒的政權,絕對是個有本事的人。
    雖然說地方很小,但你想以秦隋之盛都是二世亡國。三國大至袁紹劉表,小至陶謙公孫瓚這種,都是一世即敗,更小的雜魚就別提了。
    而鄭成功明明獨霸一方,但仍以明臣自居,奉南明諸王以禮,說實話郁永河是很佩服的。
    清廷收歸此地,納入版圖後,就再把名稱改為台灣府,置諸羅、台灣、鳳山三縣。各縣都以一縣令一縣尉,政軍分離制管理。
    那台灣因為是府邑,所以加設府丞。
    即使到了清朝,基本規制跟漢朝也沒差多少,所以我看起來還滿舒服的。
    台灣縣府當時還很落後,竹籬笆圍一圍就當官府了,真不知是要多落魄才會被派來當官。
    就像上一回提過,諸羅鳳山的縣衙跟重要設施,也都還是建立在台灣縣府內。
    說是說管台灣跟澎湖,其實清官就是蹲在今台南府城,難斷原住民家務事的。
    「三縣所隸,不過山外沿海平地,其深山野番,不與外通,外人不能入,無由知其概。」
    台灣的地理也很妙,我小時候沒讀到過,不知道現在的孩子能不能學到。
    郁永河說,台灣沿海都沙岸(畢竟他們沒去後山),但進來之後的土壤品質其實不錯。不過「土性輕浮」,風一吹就滿天沙。
    很年輕的土地耶。
    即使如此,台灣的土地仍然非常適合種植,水氣又重,農作物收成比起內地那是以倍數計。
    郁永河非常有資格說內地,不要吐槽他。
    但其實就官府管制力不足,人們不敢拓田,大部分都是荒地。加上台灣出產的熱帶水果,都不能久放,運回內地不是個法子,所以清廷官員對於拓展農田生產也不上心。
    他記了不少我就不一一說,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是台灣人會拿椰子肉跟檳榔一起嚼。這可是中國本土見不到的吃法(中國也有檳榔的)。
    台灣府的市區規劃,是仿北京城的,大路通車馬,兩旁就是店家。但就是簡陋低矮茅草房。
    台灣女性很少人纏足,偶爾看到有纏三尺布的就算美人了。
    這我不是專門,大概想成穿高跟鞋,意思是並非三寸金蓮,就是外出見客的時候稍微纏一下這樣。
    所以台灣人在路上都不看妹的。
    而台灣到這個時候,都還以「紅毛人所鑄銀幣」為主要流通貨幣,對於清廷發行的錢幣並不想接受。
    荷蘭統治台灣約三十年,比明鄭長一些。郁永河這時也又過了十幾年,這三個統治單位,都有發行自己的錢幣。
    就考古而言,這段時期台灣其實還有兩種錢幣:西班牙幣跟越南幣。
    我覺得這就很好說明,為什麼「紅毛銀幣」價值最高最穩定:紅毛很可能不限於荷蘭,也包括西班牙。
    因為上述三個政體,都只實際管轄台灣嘉南平原一帶。而這個海島上各地的住民,肯定是有跟上大航海貿易的。
    讓我想起中國剛開放探親時,你去中國拿美金拿台幣,他們都願意收。
    這就是經濟。
    政治總想掩蓋它包裝它。
    後面郁永河踏上旅途之後,這些事情一定會更明顯的。
    又說到台灣不產馬,雖然派駐了上萬人的部隊,馬匹只有幾百。嘿,這簡直回到五胡亂華之前的中國了(笑)。
    台灣的官員除了搭人力轎,主要就是騎黃牛。民間也以牛車為主要畜力運輸。說因為台灣很多野生甘蔗,牛可以吃這個,不需要特別給牠們糧食作物,好養得很。
    原來台灣古時候吃甘蔗牛啊(筆記)。
    而台灣的治安相當好,至於說是明鄭法律嚴苛這種就純參。不過我開始後悔跟著郁永河寫台灣,這邊老實說要寫台南才對。
    幾乎都是在講台南,想成整個台灣就很麻煩了。
    台南人守不守法我不知道,那個天龍性格的養成倒是挺十足的。
    接下來講颱風,並用詩詞做一套總結。
    真的是一大套,我稍後額外貼吧。
    嘴了一段颱風理論是很有趣的,其實後來郁永河就碰上颱風,到那時再感受一下他的感受。
    《裨海紀遊》的第一卷就到這裡。
    其實郁永河在台南混了兩個月左右,所以很有空看這些東西,寫寫詩詞。搞到大家都要忘記,他的任務是去淡水採硫。
    當時淡水跟中國是可以直航的,但郁永河一定要先到台南。除了辦官方手續,也要招募人手,買工具,準備藥物之類巴拉巴拉的。
    相比台南的簡陋而繁榮,在清官們的眼中,淡水基隆可是瘴惡之地。
    蠻荒之地。
    也許今天我們覺得台灣是小小一個島。但對於1697年的中國人而言,這裡就是新大陸。
    郁永河的新大陸冒險,也才剛剛開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