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的可怕
巴菲特跟蒙格透過波克夏這間公司用下面的方法,向世人證明:『複利的可怕』。
- 不發股利。
- 獲利再投資。
讓波克夏從四十年年前,從每股 775 美元漲到如今 (2022/12/31) 每股 468,710.97 美元,大約漲了六百倍,年化報酬率(複利)下來約為 17.37%(如果能用 17.37% 每年複利你的資產,第五年資產就會翻倍,第十年資產會變快五倍)。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跳出來說:「我一週就賺 10%」,是非常愚蠢的回應,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投資賺錢,但怎麼持續且穩定的賺才是關鍵。如果可以穩定每週賺10%,那用五百美元開始投資,四年後變全球首富。
500*(1+0.1)**(52*4)
= 203.54B (B = 十億)
2022年底:
台灣首富身價約為 12.1B。
全球首富身價約為 181.3B。
如果改成每週穩定賺 5% 的話,則需要快八年:
500*(1+0.05)**(52*8)
~= 326.38B
怎麼複利你的資產
基本上,平常人長期來看不太可能達到波克夏的績效,但一般人該如何複利呢?同樣來說就是:
- 每個月存錢
- 賺了不花掉(對應:不發股利)
- 利息(股利)再投資(對應:獲利再投資)
舉例
用投資理財界最愛的『財務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來舉例好了(注意是財務自由,不是財"富"自由)。
- 首先達到財務自由的第一步是:算出未來每個月平均花多少錢或整年花多少錢。財務自由最重要的是花多少錢,而非賺多少錢,如果我每個月只花一千塊,那我也已經財務自由了。
- 每個月存『未來每個月要花多少錢』。
- 利息(股利)再投資。
假設未來每個月想花 3 萬元,那從現在每個月存 3 萬元到殖利率 5% 的債券上,債券的利息也持續投資的話,過了十五年後,未來的資產 (Future Value)約為7,768,283元,算 776 萬,這十五年投入的存款(Total Contributions)為 540 萬,視覺化如下。
這個 776 萬能代表什麼?把這 776 萬元都放入殖利率 5% 的債券,那每年可以領 38.8 萬元的利息,平均每個月約為 3.23 萬,剛好可以抵消每個月的開銷。所以假如用 776 萬退休並持續複利下去,但每個月領 3 萬出來花,過 50 年後,資產 (Future Value)成長到約為 1178 萬,但如果沒做複利的話,到未來第 22 年就會破產了(Total Contributions),如下圖。
這個例子不是憑感覺亂舉出來的,只要能找到每年平均穩定殖利率 5% 的債券或是 ETF ,每個月持續投入『未來每月花的錢』,那未來十五年後,就可以財務自由了。
結論
我猜有人就會抱怨說:「這樣賺太慢了」。對啊,沒有人想慢慢變有錢,但當你覺得錢賺得越快時,你花得越快。你想馬上變有錢嗎?簡單,少點慾望就可以辦到了。
另外上面的例子,是在告訴讀者『未來的財務規劃非常的重要』,嘴巴上喊要靠投資財務自由,但連自己每個月花多少錢都不知道?或是抱持著想靠著樂透或是賭世足發大財,完全不切實際,做好財務規劃少做夢比較重要。
我是用此
連結的計算機算的,但是英文的,讀者可以在 Google, 搜尋
定期定額複利計算機,可以找到類似的(但算出來有差就是了,公式不一樣)。
雜談
當初看完電影「寄生上流」的時候,完全不懂電影想表達什麼,但當我了解到電影在詮釋『窮人的心態』時,我才恍然大悟,看不懂的自己就是電影裡那家人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