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失去聽力的一週】#2023-003

    #2023.1.9-2023.1.16
    過去幾天,因為飲食和生活的改變,左側聽力嚴重地喪失部份功能,感覺像是耳機中本來音量可以清楚聽見十格,突然間只剩下兩格左右的音量。
    這個聽力的驟變自己也不是即刻察覺出來,是在某天早晨戴上耳機時,總感覺播放的音樂比起平常小生許多,正覺得奇怪時順手拿下右側耳機,才意識到自己左耳出現問題了。
    按照目前的症狀與變化,大抵應該是淋巴水腫或是發炎反應,進而影響到三岔神經,在臨床上也有相關案例稱作為「急性失聰」,可能源於血管堵塞、溫差變化或是壓力過大。
    除了聽不見以外,還會伴隨些微的不適與耳鳴,影響比較大的則是日常與人溝通時,得花更多的心力,才能確保交流無礙。
    因為我能接收到的聲音變小,所以總是側耳傾聽讓自己能夠盡量捕捉到對方想表達的內容,也要投入更大的專注度才能處理聽到的資訊;不過當對話內容不太感興趣或是環境雜訊過多時,我會摀住右側耳朵,這世界瞬間就安靜下來了。
    突然想起我的外公,他的耳朵聽力功能也有受損,不過比我還嚴重許多,得要靠助聽器的幫助才能夠順利與旁人交流。
    不過每次看到他,幾乎都沒有戴助聽器,只有在需要與其他人對話時,才會看他從盒子拿出助聽器。
    印象中曾經有看過一個梗圖,是失聰多年的丈夫在科技幫助下恢復了聽力,醫生還在向他解釋一些術後的注意事項,妻子就連忙打斷醫生,在丈夫旁邊碎碎念著,妻子刺耳的聲音對才剛重新掌握聽力的丈夫太過折磨,他轉頭就問醫生:「我往後得忍受這樣的聲音?」
    醫生回他:「你會習慣的」
    有趣的是如果那名男子帶的是我們常見的助聽器,其實機器上是有開關鍵的,也就是說當他不想聽(老婆的碎念)時,可以主動的與外界隔絕。雖然挺麻煩的,但對中年男子還挺有用的XD
    聽力受損的這幾天,其實自己沒有特別緊張要去求醫,感覺可以再多觀察幾日,再判斷下一步。
    不過有個意外的收穫,原來能夠主動的與外界保持距離,其實反而能讓自己更加專注,因為當有需要與人交流時,我得花上更多心力才能確保彼此的交流順暢;身旁太多不必要的資訊時, 只要輕輕地側頭摀上,突然實現主動降噪的功能。
    過去也曾經想過如果突然有一天失去了感官能力,我想不論是聽覺、視覺、嗅覺、味覺或觸覺,應該會相當恐慌與不適應,畢竟這些感官可謂我們與外在世界的門,少了任何一個都會重新塑造我們與外在互動的方式。

    不知道對你來說,哪一個感官能力是你認爲你最不想失去的?
    對我來說,最無法失去的應該是視覺。因為視覺的色彩與畫面對我來說太重要,這些幾乎構建了所有我對世界的認識,視覺本身也成為大多數現代人與外在世界交流的必要能力。
    不論是看書、看手機或使用電腦,一旦沒有了視覺功能,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甚至賴以為生的工具突然就大打折扣,而失去對光線與色彩的感知能力,我們不再能夠「看見」,我想這會是一大遺憾吧。
    不同的感官能力在生活的不同面向上賦予了我們伸手的空間,因為我們可以藉由感官與世界有更多的交互,更藉由這些不同的感覺形塑我們的記憶與思考。突然間失去部分聽力,讓我對自己覺得理所當然的日常,有了一些思考的空間。

    雖然聽力有些影響生活,不過抽空和一位從美國回台過節的朋友吃頓飯,他聊了一些有趣的點,摘要下來:
    1.出國看待事物的角度真的會變,最好再被種族歧視一下,內心會變的無比強大。
    2.在紐約基本上沒有人care你在幹嘛,因為大城市形形色色的人真的太多,犯罪什麼的也如此。
    3.窮有窮的活法,我很常吃冷凍食品,所以只要不是公子哥就活得下去。
    4.美國的大學生很多也是會作弊、翹課,有些事可能不分海內外都會發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