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馬太福音六章9節」與「路加福音十一章2節」父與神之間形象的關係 引言
「馬太福音六章9節」與「路加福音十一章2節」,正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主禱文的開頭第一句話,這邊所謂的一般人並非僅僅是基督徒,因為主禱文的力量早以滲入今日的流行文化當中;雖然楊牧谷在其著作中,表示主禱文幾乎是所有不同宗派都會使用的經文,但是他卻忽略了,主禱文的經文有兩個不同出處,然而這兩段經文時至今日,在當今基督教會界仍有不同的詮釋;各宗派都選擇適合自己的神學觀來解釋這兩段不同的經文,反而隱藏了原本這兩段經文原有的涵意了。
本文並不會對這兩段經文做全文的解讀與研究,只針對這兩段經文的第一句做研究,理由在於這兩段經文的第一句,反映了馬太與路加這兩位作者是怎樣的看待我們人與神之間的關係,我們與父之間的關係,父又是怎麼與神產生了連結;又是怎樣的看待當時他們周遭基督徒的信仰光景,馬太與路加又為什麼要以這樣的語彙將耶穌基督在禱告方面的教導來做不同的表現。
進而透過本文的重新思想我們個人、家庭、肢體與神的關連,透過本文我們重新回到初代教會時代,體驗無論是耶穌基督、馬太還是路加都體驗過的經歷,對父與神之間的形象連結做更新的認識。
從經文中尋求神與父的面貌
比較希臘文聖經 BibleWorks Greek LXX/BNT的這兩段經文,馬太福音六章九節「Pa,ter h`mw/n o` evn toi/j ouvranoi/j\ a`giasqh,tw to. o;noma, sou\」及路加福音十一章二節「Pa,ter( a`giasqh,tw to. o;noma, sou\ evlqe,tw h` basilei,a sou\)」,可見馬太福音確實比路加福音在「Pa,ter」後面多了「h`mw/n o` evn toi/j ouvranoi/j\」也就是現今中文和合本聖經在路加福音十一章二節「我們在天上的父(有古卷只作:父阿)」,而實際上原來和合本聖經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皆是使用「我們天上的父」做為中文和合本聖經的翻譯。而中文新譯本聖經雖然在這段經文的翻譯上回到原本的「父啊」但仍在後面加註「(有些抄本在此有“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句)」這段解釋。
整個馬太福音第六章只有「馬太福音六章9節」是使用「Pa,ter」,其他節雖然中文仍翻譯為「父」,卻都是「path,r」,希臘文「Pa,ter」是「path,r」的單數陽性呼格名詞[1],兩者有什麼差別呢?可以從舊約七十士譯本LXX Septuaginta Rahifs找到答案,「Pa,ter」在舊約創世紀二十二章七節「ei=pen de. Isaak pro.j Abraam to.n pate,ra auvtou/ ei;paj pa,ter o` de. ei=pen ti, evstin te,knon le,gwn ivdou. to. pu/r kai. ta. xu,la pou/ evstin to. pro,baton to. eivj o`loka,rpwsin」指的正是以撒對亞伯拉罕說話時所用的稱呼,「path,r」在以賽亞書六十三章十六節「su. ga.r h`mw/n ei= path,r o[ti Abraam ouvk e;gnw h`ma/j kai. Israhl ouvk evpe,gnw h`ma/j avlla. su, ku,rie path.r h`mw/n r`u/sai h`ma/j avpV avrch/j to. o;noma, sou evfV h`ma/j evstin]」這裡則是用來做為對耶和華的稱呼。看來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的作者都同意,當我們在對神禱告時,就像以撒對亞伯拉罕那樣的關係。
「馬太福音六章9節」除了思高中文譯本翻譯為「我們在天的父」,其他中文譯本就本段經文並無太大差別,這裡的「天」或「天上」都是「ouvranoi/j」翻譯過來的,「ouvranoi/j」是「ouvrano,n」複數陽性間接受詞,「ouvrano,n」則是「ouvranoi/j」單數陽性受詞名詞,「ouvrano,n」則是出自舊約創世紀BibleWorks Greek LXX/BNT一章八節「神稱空氣為天。」(kai. evka,lesen o` qeo.j to. stere,wma ouvrano,n)裡,換句話說創世紀指的天為單數,單數的天「ouvrano,n」在舊約有一六六處經文使用,在馬太福音只有一處經文使用;複數的天「ouvranoi/j」在舊約只有五處經文使用(含思高版舊約聖經智慧篇為五處),且多為詩歌體的經文[2],但是馬太福音卻有十九處經文使用。單複數中文都翻為「天」,Dr. G. Campbell Morgan指出這樣的繆誤,中文應該翻譯為「我們在諸天的父」,因為這段經文關乎神的重大教義,「ouvranoi/j」這個字也有天堂或天國的涵義[3],甚至於有天王或天上的王的涵義[4],一般也會用三重天來說明Dr. G. Campbell Morgan前面所言的諸天,其實在量子物理學發展的今天,雖然要以科學來演繹甚至試驗出多維空間的事實,事實上「ouvranoi/j」[5]早已說明了多重空間的涵義。馬太福音在這句話中加上「ouvranoi/j」,則是再次強調「Pa,ter」就是起初創造宇宙的父,也就是說不只比我們的父親還親,也比一切的空間與時間還偉大。當然,不管是單數也好,複數也好,不同的選用也有可能是基於誦讀的理由。
主禱文在路加福音中記載的較為簡略,一般認為馬太福音版本代表的是,根據研究,路加的主禱文較短應為最初的形式,馬太將主禱文擴充具對句的形式,是為了禮拜形式的需要﹒對句的形式是禮拜儀式的需要﹒對句的形式是禮拜儀式的傳統特徵之一﹒其他關於最初形式的研究較為繁複,在此不予討論﹒
其實在字典中「Pa,ter」[6]的解釋都從「path,r」,從前面就「Pa,ter」與「path,r」兩種不同經文出現的位置,可以說是兩個同義不同位格的字。維基網路字典中的「path,r」有四個涵意,第一個是father,第二個是「epithet of Zeus」希臘神話天帝宙斯的暱稱,第三個是「respectful full address of older people」長者的尊稱,第四個是「ancestor」有家世、血緣、血脈傳承,也就是法律上被繼承人的意思。
換句話說「path,r」這個字在希臘文化中可說是一語數關,既有「神」的意思也有「父」的意思,但是在父親的意義上多一點點,只是把父親的形象投射在宙斯的身上,因為在希臘從有歷史記錄開始,血緣關係基本上是根據父親來決定的,所以父親的形象是不可侵犯的,尤其如希臘英雄的父親,往往會伴隨著神一般的傳說,使得英雄的血緣有著與一般人不同的傳奇,這也使得血緣成為印證父的記號,而今天法律上的繼承權與被繼承權正是以血緣做為判斷的依據。
從前面的說明,就可以知道,猶太人向來只認為亞伯蘭(Abram 希伯來文發音)才是崇高的父,眾民的父(Abraham),卻不認為神是他們的父,這可以在新約中多段經文發現,因為傳統的猶太人覺得用「Pa,ter」來稱呼神是不敬的。
雖然舊約曾暗示神是其子民的父親,然而在新約時代之前的巴勒斯坦猶太教,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舊約時代的猶太人在個人的禱告中使用「Pa,ter」這個字來稱呼神[7],舊約時代的猶太先知寧可用「path,r」來稱呼神。換句話說,比方說猶太人的先知或歷代以色列王即使也稱呼神為天父[8],但是對神就是有求饒恕或憐憫的意思[9],沒有父子之間那樣的親近。所以可知耶穌用這樣的字義來做為教導門徒向神禱告是敬拜儀式上前所未有的革命;當然也是有其特別的時代背景。
重新面對神的一種革命
自從公元前三三二年亞歷山大三世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後,希臘文化就像二十世紀後期起的美國文化一樣,成為一種跨國的強勢文化,再加上亞歷山大三世師承哲學家亞理斯多德,對於各地不同風俗與信仰皆給予尊重與發展,也就是今天所謂的本土化,而戰爭中的間諜活動與外交活動,也使得希臘文化藉由各地交通、貿易與各地的文化與宗教加速的融合;也就是所謂的「希臘化運動」。
也因此希臘文在當時成為一種流行的語言,如同今天的英文一樣,即便在亞歷山大三世死後,羅馬帝國起而代之,仍尊崇希臘文化,使用希臘語文。[10]
這也正是新舊約聖經彼此所銜接的兩約之間,而兩約之間的猶太人由於正處在一個希臘化的環境當中,也就是希臘哲學與猶太哲學逐漸融合在一起,這可以從七十士譯本了解,兩種文化再加上東方文化中的父與神之間關係也漸漸融合起來。
也就在希臘化運動這樣的背景底下,父與神的關係有了連結。耶穌基督同時期的希伯來思想家「裴洛」(Philo Judaeus of Alexandria),是將父與神的形象作連結的一個重要開始的思想家,裴洛用大量的希臘哲學術語來描述他的猶太教唯一真神,裴洛是猶太人,但用希臘文思考與寫作,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
裴洛在「論特定律法」(De Specialibus Legibus)II.198中認為「神是世界及其中一切事物的祖先,父親與救世主,他有憑藉這些而撫養維持我們的力量與權利。」他在該書IV.180再一次認為神是創造者和父親;是萬物之父[11]。他更認為在對太一的領悟中生活的那些人,被正確的稱為「神之子」。[12]
巴克萊(William Barclay)認為「路加福音十一章2節」耶穌稱呼神為父,是基督稱呼神獨有的特色,筆者認為真正在禱文中將神視作父的唯獨基督,因為新約當中並未有其他人物在禱詞中稱神為父,耶穌並不在基督徒以外的地方對神稱呼為父,只有在基督徒一同禱告時才稱神為父[13],顯然這是一個屬於當時基督徒們的符號。[14]
耶穌將父與神的形象連結在一起這樣的來表達自己,或者說使徒之所以將耶穌這樣表達的方式記載下來,主要是要藉著「Pa,ter」中的承繼的涵義[15],來表現耶穌神人二性的位格。
史祈生也認為在主耶穌以前,從沒有人敢直接稱呼神為父,只敢將神的慈愛比喻成父親的慈愛。[16]霍矷(HOLTH, B.D.)也說舊約聖經以上為以色列民族集體的和個人的父,但從未以父為直接的稱呼;[17]也就是說從未以父做為與神對話的稱呼。
所以真正以父親Pa,ter的名份稱呼神,與神對話,應該是從新約開始,但是在新約中除了耶穌的禱告及「馬太福音六章9節」與「路加福音十一章2節」之外,對神以父親之名稱呼者,除耶穌以外並未有其他的人物在禱告中也是使用這樣的稱呼,這代表以兒子的地位向神禱告並稱呼神為父之名,在耶穌以前是沒有的,在舊約時代也是沒有的。
普世觀點的宗教語言
任何的思想言論絕非無中生有,而是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演繹歸納發展出來的,當時東西方絲路已開通,東方的宗教觀已陸續進入希臘化的世界。然而「Pa,ter」這個字是最能讓我們與神之間對話最好的命題字彙。因為在中文的世界裡「父」並沒有神的涵義,「祖先」或有神靈涵義,因為中國人有敬拜「祖先」的習俗,「神」則是天。但是在希臘文「父」、「祖先」、「神」卻可以用一個字「path,r」取代。而且其涵義是神是一切萬有的「父」,而非「父」變成「祖先」以後成為「神」。
可以說「父」這個字的字義,可以說是具社會性及有限性的,但是「血緣」就具有時間的無限性,所以以家族「父」與「神」就不再是被造者與創造者對立的意義,由於「Pa,ter」用在血脈關係的稱呼在過去舊約或許是對至親的稱呼,如今那至高者的稱呼透過耶穌也不再這麼遙不可及了,若是再繼續用「path,r」這個字來面對神反倒是輕看了耶穌的救贖,所以說「Pa,ter」這個字看似有限,但也可以說這個字顯現了神的超越性。如果把主禱文的第一句話,把對神的稱呼當成一種宗教語言來看,從到底要怎麼樣取自有限世界的語言來談及那位無限者呢?無論是否定語言、單義語言、類比語言、模式語言任何個別的語言模式都沒有辦法完全的來合成一個有意義的系統。[18]而重新認識「父」與「神」,可以說是重新認識自己[19],這也就是血緣與承繼的涵義。
雖然只是一節短短的經文,對於古代基督教會教父們的神學思想,卻有很大的影響,比較古代基督教會各流派信經的內容,或許對於耶穌的信仰宣告不盡相同,但對於「我信獨一真神,萬能的父,」卻都是一致的,從某個角度來看,讓希臘人拋棄過去的多神偶像崇拜信仰,接受猶太一神信仰,可以說是猶太神學的勝利。
耶穌與耶穌的門徒及其後來的基督徒們,雖然是在希臘化運動下發展的新的父與神的論述,但是事實上還是根源於猶太的土壤,而其他宗教的影響,往往都是透過猶太教而來,所以可以說早期基督教運動是一種猶太教的海外復興運動[20],也因為希臘化的關係,使得猶太哲學的一神思想能藉著希臘語言改變許多向來崇拜偶像的希臘人的生命。
這樣的禱告,不該再是一種是在聖殿中或會堂中,透過祭司或拉比誦讀的儀文而已,也可以說無論是「我們天上的父」還是「父啊」,都是要造就信徒,不管信徒是講希臘語的猶太人或是講希臘語的羅馬人、雅典人、波斯人;這段經文雖然讓我們信徒對於我們所信仰的「神」,有著關係上的體認。
結語
由此可知耶穌將他神兒子的名份,經由祂而使得我們信徒也能來到神面前以父親的名字,與基督一同蒙受兒子的祝福。在基督之前,對於父親有不同的倫理詮釋;對於父親也有不同的社會責任,比方說,在希臘的社會裡,嬰孩一旦出生就要立刻交給父親,由父親將視家庭狀況 孩子的是否壯碩及性別來決定是否要讓孩子活下來。[21]像大衛與他的孩子們,那樣刀戎相見的父子關係,也不是正常的父子關係,然而在世界上的父子關係,不是沒有衝突的,不是沒有矛盾的。所以,並不是全部的人都敬畏父親、以父親為榮、以父親為傲、崇拜父親,但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父愛,這是一定的;或許我們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爸爸,但是我們有一個永遠的父親,那就是我們的所信仰的那位神,由此可知基督所求之父,正是我們信仰的記號之一。
神與人本性同一,以父子之情去經驗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22],正是耶穌教導的重點。耶穌曾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藉著我 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現在回頭來思想這兩段經文,透過「馬太福音六章9節」與「路加福音十一章2節」這兩段耶穌的話語,我們也可經由耶穌基督以父親的地位稱呼神。
[1] 用於稱呼語,常用在交談對話中。 http://ccbs.ntu.edu.tw/new/lesson/pali/grammar/Less-5.htm 9月26日
[2] 詩二:4, 詩八八:3, 詩一一三:11, 約十六:19, 智九:16, 但三:17
[3] 坎伯摩根,《摩根解經叢卷 馬太福音》,張竹君譯,(美國活泉出版社,1985),95
[4] 但三:17, 馬五:12
[5] 李常受則認為主禱文是屬於神國度的禱告,這個觀點正說明了藉著耶穌我們可以重新歸入基督這個大家庭,不管是那一個種族、那一種語言、甚至那一個宗派都是屬同一位父,也就是耶穌所稱的那位父神,當然這個國度有別於政治上的國度,也有別於那些猶太先知所稱的國度。也呼應了馬太為什麼會使用。
[6] 也有台灣的基督教聖經學者主張把希臘文Pa,ter直接等同於希伯來文的ba'[6],這樣的比方非常不恰當,因為光是「ba'」就有十二種希伯來衍生字,比方說創世紀十七章四節Hebrew Accent Tagging by Dr. by J.D.Price 就是用「ba」,中文也譯為「父」,七十士譯本LXX Septuaginta Rahifs則為「path.r」。
就好像把中文的「父親」直接等同於「Father」雖然說可以這樣子翻譯,但是中英文畢竟有著文化上的不同,字詞上的等同與否一定要詳查前後文與當時的文化與環境背景,絕不能就這樣直接劃上等號,比方說英語系國家的朋友稱呼天主教神職人員為「Father」可有說中文的朋友稱呼天主教神職人員為「父親」嗎?畢竟希臘文明與希伯來文明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雖然後來希伯來文明也逐漸被希臘化了,但是絕不能說希臘文Pa,ter直接等同於希伯來文的「Pa,ter」。
[7] 楊牧谷,《基督教聖經與神學辭典》,(漢語聖經協會),3
[8] 以賽亞書六十三:17, 六十四:8
[9] Runaway World, Inter Varsity Press, Michael Green
[10] 黃錫木 孫寶玲 張略,《新約歷史與宗教文化導論》,(基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59
[11] De Confusione Linguarum , Philo Judaeus of Alexandria 63
[12] 羅納爾德.威廉遜,《希臘化世界中的猶太人》,徐開來 林慶華譯,(華夏出版社,2007),41
[13] 巴克萊,《巴克萊馬太福音註釋 上冊》,陸中石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0),170
[14] 巴克萊,《巴克萊路加福音註釋》,陸中石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0),174
[15] 馬丁.開姆尼茨,《基督的神人二性》,段琦譯,(中華信義神學院出版社,1997)57
[16] 史祈生,《主禱文十四講》,(宣道出版社,1989),11
[17] 霍矷,《主禱文默想錄》,(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55),13
[18] 賈詩勒,《宗教哲學》,吳宗文譯,(種籽出版社,1983),285,286
[19] Jesus Christ & Mythology, Rudolf Bultmann p83,84,53,70,72.
[20] 黃錫木 孫寶玲 張略,《新約歷史與宗教文化導論》,(基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p227
[21] 黃錫木 孫寶玲 張略,《新約歷史與宗教文化導論》,(基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55
[22] 布伯,《我與你》,陳維剛譯,(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69
© 李定陸. All Rights Reserved 希臘文字型 如無法顯示 請安裝希臘字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