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伴雪的波士頓過陰曆新年,每逢節慶最適合去回首過去、檢視現在、計畫未來。
我登出媒體公司體制成為自由工作者迄今已經六年多,深感要自己為自己制定明確的目標,才知道往哪裡前進。以自我感覺丈量成果絕對會失真,所以我也逐步使用計量工具與表格來管理工作、閱讀與運動健身,在每一年的開始先回顧前一年的歷程,協助自己擬定計畫、設定未來的目標。
第一步:決定質量,進行數據管理
身為職業文字工,想要輸出內容就必須有輸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讀書。2022年自選70本書開卷,終卷61本,私心推薦的有38本,已讀不悔率54.2%;相較2021年,自選97本書開卷,終卷84本,私心推薦27本,已讀不悔率27.8%。
2021年選了不少「話題書」,也就是在社群上、媒體上有顯著聲量的作品,一方面了解讀者的需求、暢銷書的製作策略,另一方面也更明白自己的閱讀偏好不太會因為時下流行改變。我喜歡文學小說、社會科學以及受過媒體訓練的作者的議題型非虛構書寫,因此2022年的選書策略上,我減少話題書的比率,選擇議題比較嚴肅、篇幅較長、脈絡縱深的作品,大幅提升了已讀不悔率。
無論是97還是70本書,我都無法憑印象記憶書名、形式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買的借的還是獲贈、何時讀完全書、精讀或略讀、推薦與否以及感想關鍵字,所以我靠表格替我記憶。
我自製的書籍閱讀管理表格,圖為2023年的閱讀紀錄
因為有逐年製作表格,有了年化的統計數據可以分析,我得知自己讀完一本書的正常閱讀速度介於三點七天到六天。若要拚開卷、完讀數據,當然可以更有效率,但讀書學習不只著重「量」,「質」當然也很重要,一星期讀一本書可能會是個人最理想的速度。
我並沒有要參加全能極限猜謎王之類的比賽,更希望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也就是能消化內容的脈絡,閱畢後能夠沉澱整理心得,用口述或是文字形式分享,為自己的學習和閱讀留下軌跡。
1. Podcast自媒體
2022年製作52集的podcast節目「
曉嫚的Cult Bar」,另有4集是在2021年錄製,4集在2023年錄製。
在錄前兩季
Podcast時常常要搞一整天,吃螺絲到懷疑人生,團隊合作上也經歷了一些
波折,讓我在多角化經營自媒體方面上了寶貴的一課。
2022年底收到數據平台的報告,我得知節目上了台灣區分類榜紀錄片類第七名,下載數超過同類型節目的頂標……聊社會階級衍生性八卦的節目為什麼被歸類在紀錄片類?真是微妙的謎團,由於製作團隊第二季後經過改組,有些初始設定已不可考,總之我銘感五內,謝天謝地謝謝收聽節目的Bar友們,也非常開心第二季之後能與錄音師陳寬合作。
2. 網誌文字發表
在Vocus平台上發表了51篇文章,共計81,523字元,相當於每周更新進度,其中包含《
天篷權貴與他們的產地》一部分的內容。
天篷專題描寫「富過三代」、「雙重國籍」、「世界名校」三位一體的台灣頂層階級吃什麼、穿什麼、戴什麼,到擇偶聯姻、教養觀念、社群認同、人際關係取向、風尚與生活儀式,事業理財投資做生意的「普通常識」,以及「這輩子最有成就感的事」等人生大哉問。共計有666位格友追蹤,感謝471位格友付費訂閱。
3. 小說創作
2022年完稿了三篇7,000到12,000字的短篇小說,描寫全職考生故事的〈館前南陽三分熟〉收錄於《
我台北,我街道2》。
說起2022年最開心的事,是接到李金蓮主編的短篇小說邀稿。
大學畢業後我寫了沒精算過數量的採訪報導、替人代筆寫工具書或自傳、製作過各式各樣的內容,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創作小說--商業發行第一本長篇小說《
性感槍手》之後,這份初心也一直沒變。
我的風格被形容為「很有社會感」,可以說是來自記者這一行的打磨,期許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創作出更有趣、直擊讀者心境的小說。
中年的肉體需要長時間工作,若疏於維護就會嚴重走型或當機。2018年夏天住矽谷時被廚藝滿點的房東三餐加點心宵夜餵飽飽,去賣場時目睹一名孕婦迎面走來,我反射性讓路,想不到對方也讓路給我,瞬間驚覺「那位孕婦」是我自己在玻璃門上的倒影,嚇得立刻手刀衝去運動用品店購入一雙慢跑鞋開始跑步。
慢跑習慣迄今維持了四年多,2022年累計慢跑里程1820公里,另外搭配體脂計與App追蹤體重、體脂肪、肌肉量。健身與體重管理系列的App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選擇一個自己適應的持續使用即可。
節食對愛吃的我根本酷刑,另2022年三月騎單車下坡時側摔,復健期間中斷了做深蹲、棒式等核心訓練;一兩個月身體恢復但重訓習慣沒恢復,也感到單做有氧運動減脂不易,新的一年要重建徒手重訓的習慣。
第二步:把進度平攤到每一天,謝絕趕工、加班、報復性熬夜
不管是創作、接案、讀書、鍛鍊身體、處理問題,心情上通常很希望有立見影的成果,但世界上沒有捷徑,如果有,老早就被其他聰明人找出來了。
很焦急很暴躁時最困難的功夫反而是「耐煩」,一點一點每天持續把事情推到結案階段。
在短時間內衝刺進度可以偶一為之,如果經常趕工加班,意味需要對執行方式做修正,更平均地將進度分配到每一個工作天,而且要留下餘裕,給娛樂遊玩、人際關係與生活庶務的專案事務。
2022年印象深刻的娛樂是逛了紐約市現代藝廊、波士頓美術館、哈佛大學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等好地方。與男人前往Cuyahoga Valley國家公園三天兩夜小旅行,現場朝聖了樂團My Chemical Romance和Bring Me the Horizon的演唱會,接待來波士頓遊玩的朋友,去歌劇院看《髮膠明星夢》(Hairspray)歌舞劇……
由於國際學術勞工逐水草而居,夏天時我們從賓州的匹茲堡自駕貨卡搬家到波士頓,轉移舊租約、找新住處、販售家具、清運垃圾、打包行李、搬運上車,分兩天駕車9.5小時抵達波士頓,然後逆轉前述流程解壓縮,到完全安頓下來總共折騰了兩三個星期。
如果沒有把代辦事項平攤到每一天,留下一些彈性的時間給自己,最後每件事情都會爭先恐後來要求兌現,又嚴重又緊急地搞得人精神耗弱體力透支。
cuyahoga valley是全美唯一一個有志工營運觀光火車的國家公園,火車車廂接收自加州鐵路
我很喜歡的一幅畫作In the Café,作者Fernand Lungren,攝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第三步:定時回顧成果進行修正與反饋
計畫經常要實地執行後才會發現能從何優化,例如前述的選書閱讀的重點是提升已讀不悔的比率;發現光做有氧運動不容易減脂,需要重建徒手重訓的習慣。
養成好習慣之後,許多事情就可以順勢而為,不會萬事起頭難。當然數據和結果不如預期時,也會不想面對,質疑努力到底有什麼用,擺爛躺平比較輕鬆--這時不妨思考一下,如果自己三年五年後的狀態和現在一樣,是可以接受的嗎?但通常現狀只會越維持越糟糕,越不選擇,就會越沒得選擇,然後就被現狀逼到死角。
以前我常納悶一些看似簡單的事為什麼要搞這麼久?到了三十幾歲的年紀,自己去執行過不少別人眼中雞毛蒜皮的小任務,才明白一切順利是罕見的好運,磕磕絆絆、一直有新問題要解決才是常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成果是簡單的,即使有,也是別人代為承擔了。
既然是自己的願望,就耐煩地把它完成,拚一個明年此時的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