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中產階級自救會草創階段心得:誰“覺得”自己是中產階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五年多以前我一腳踏入日本社會創新的圈子,大概看了一圈後,發現所有階級都有社群跟安全網,就是中產階級沒有,所以需要解決中產階級問題是當務之急。

中產階級通才們的憂鬱

中產階級在社會裡就是個不上不下的存在,衣食無缺、可能有體面的工作或學經歷,看過社會上某些族群怎麼把特權應用的千變萬化,某些投機份子踩著灰色地帶一夕成名,但自己不要說要攪和權貴那些事、也沒膽去採灰色地帶,就連遇到一次流氓、官司、事故、長照都可能拖垮整個家族。
安分守己乖乖過日子也許能跟社會上的各種勢力和平共存,但就不要談什麼大鳴大放了,我們大家都只是凡人而已。

年收多少算是中產階級?

在我剛提倡這件事前幾年最常被挑戰的是中產的定義。剛開始我只是隨便問身邊朋友「我們這個年紀身邊的朋友年收多少算正常?」那時他回答「我們身邊?100到300萬台幣都算正常吧?」結果這個數字一講出口,我馬上被打爆,你這應該不是中產階級,是有錢人吧?
後來我去查了資料,在台灣有好好報稅的人來說,30幾歲男性只要年薪破一百萬,就是前25%,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好好報稅,像一些朋友資產在海外、分散在別人名下、家裡藏了很多現金或是都換成金條的也不是沒有,那些統計數字外應該還有很多吧?
後來我中產的定義,從人數上的中產,轉到資產上的中產(就是拿社會上最窮的人去跟台灣首富的資產相加然後除以二的那個中產),就得出我想要的中產階級樣貌了。
這些人應該不能用年收來定義,而是資產(包括家族資產)來定義。而我們面對的問題,也只有我們的族群懂,上面的人會覺得「你們也不愁吃穿,就自己努力一點應該就可以了吧?」其實事實上人類不是每個都天才,努力也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獲得回報,中產階級雖然不愁吃穿,但資源還是有上限的。下面的人可能更會覺得我們在無病呻吟...但中產階級的隱憂,真的只有中產階級會懂。
青壯年時雖然不愁吃穿,老了要繼承資產時,沒有做好準備,沒有社會資源應用,某些資產也會蒸發甚至變成負擔。再換另一個角度思考,年輕的時光,不管要賺錢、追夢都是最精華的時期,這時候沒辦法拿到資源,那浪費的就是人生中只有一次的青春年華。
這些問題真的只有資源有限的中產階級可以體會吧?

我實際遇到的人們

上次回台灣一連跟幾個跟中產階級自救會有共鳴的人聊天,說明我內心的中產階級困境以後,發現有危機意識的人跟我背景也很類似!!
整理一下大家共通點。
1.年過30但好像沒有做過什麼很厲害的工作。
厲不厲害見仁見智,我覺得就是以資本主義的主流社會來說,不算“大成功”;可能有人是醫生、律師、有人上過專訪某種程度上是公眾人物,但大家下意識會跟周邊比。以單純局外人角度來說,我覺得大家已經很厲害,但大家多少可能會有種「我還能更好」「我如果有充足的資源一定不只這樣」的遺憾。
2.家裏有資產所以餓不死,爸媽健康所以當然也沒有繼承問題。
現在感覺家裡是很硬的靠山,但將來那些資產可能會貶值,或是變負資產。恩,我就是說台北市(或其他地方)的不動產。資產另一個來源還有父母的終生俸,所以有些軍公教人員的子女應該都是可以加入我們自救會的預備軍。
3.沒有家業可以繼承,父母也沒有培養子女的環境。
家產跟家業不太一樣。繼承家業的人通常父母都會準備一個環境培育孩子接班(無論好壞,但大概都有鋪路),但擁有家產,要平凡得工作,等到50、60歲才能繼承的人們又是另一種心境,過了20幾歲衝刺期,到30幾要走向發展期的時候大家大概都可以知道自己天花板在哪。
4.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不然無法應對未來即將來臨的長照跟繼承等問題
呈上1.2點,通常大家到30幾歲,上上一代的長照問題、自己或是上一輩的健康問題就會排山倒海而來,緊接下來的遺產分配(也可能是負債),會讓大家警覺到自己該做些什麼,但除了好好賺錢投資以外,我們究竟還能做些什麼?
社會福利崩壞、國際局勢緊張的現在,我們究竟除了賺錢還能做些什麼來自保?
5.文組/女生/學歷都很好/大家應該都不是很缺錢
文組在台灣收入平均比理科低,但家裡有資產,又是女兒的話可能不太會被要求。也跟朋友討論過為什麼沒有男生來找我報名,大概可以整理出“男生不喜歡這種取暖類型的社群”跟“男生不喜歡目標不明確的事”。
關於學歷這點我自己獨斷的想法是:學歷高的人比較會為未來還有長線規劃設想,某種程度上掌握資源的人也比較能做規劃,這兩件事大概有共通點。
最後不缺錢,這不一定是指可支配資產,有些人收入不怎麼樣,但是爸媽有閒錢有房子,其實只要做的事能得到爸媽認同,錢包就可以直接通爸媽錢包了。不過大家通常出社會都3X歲,也不會動不動跟爸媽要錢,最後就成了這種不一定能花大錢,但是不缺錢的狀態。
6.感覺大家都好像住大安、中正、民生社區之類的精華地段
現在樣本數不多,不過我只要說出我家住哪,會發現其他人也不會住太遠。國中可能就跑不出中正、弘道、金華、大安、復興之類的,如果年紀相近,再往下聊也很容易有重疊的朋友。
現在樣本數還很少,歡迎有興趣的大家加入東京裏物語付費會員持續關注。

最近討論時產生了另外兩個副標題:
文組女大生的自我覺醒之路/文組女性的資產繼承之路
不知道這兩個標題能不能打到另外的客群。

以下付費內容將針對中產階級自救會大概規劃作介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4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6.5K會員
223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不好意思...王桑,這次我們團隊提案的空屋再生大賽進決賽了,可以麻煩你代表隊伍去發表嗎?」這次會被派去空屋再生提案發表,我接到聯絡也是一頭霧水,甚至連有這比賽我都不太記得,講完電話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此時這趟福井縣的奇幻旅程正敲敲揭開了序幕。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註1)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日本兩位老師把他們經營的模式交給我代理,我也寫出了一份企劃把大家的東西整理在一起...
「我希望有一天能賺到一百萬!」 「喔?我的目標是年薪一百萬。」 還沒變成自由廣場的那個大中至正招牌下,兩個在中正區長大小學同學分享著彼此對將來的“夢想”。夢想可以被量化嗎?夢想可以用錢來衡量嗎?那時的我對這個世界跟自己的未來都充滿迷惘,一度認為與其把人生目標訴諸於虛無飄渺的願景,不如用量化指標來設定
本文轉撰於2016年,正想寫文紀錄前幾天在東京,跟另一位從美國來的老朋友見面二三事時,突然就想起了這篇,在我人生很重要的時期,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順便轉來這裡跟各位分享,也讓我回味一下當年。
台灣不動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副作用則造成房價、租金上漲、都市更新難以推動。但國家的經營絕對不是討論單一產業就能有結論那麼單純,這篇作為本系列文完結篇就來跟各位聊聊不動產相關的課程。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將分享跟日本政策有關的地域專案經理人專班。
「不好意思...王桑,這次我們團隊提案的空屋再生大賽進決賽了,可以麻煩你代表隊伍去發表嗎?」這次會被派去空屋再生提案發表,我接到聯絡也是一頭霧水,甚至連有這比賽我都不太記得,講完電話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此時這趟福井縣的奇幻旅程正敲敲揭開了序幕。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註1)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日本兩位老師把他們經營的模式交給我代理,我也寫出了一份企劃把大家的東西整理在一起...
「我希望有一天能賺到一百萬!」 「喔?我的目標是年薪一百萬。」 還沒變成自由廣場的那個大中至正招牌下,兩個在中正區長大小學同學分享著彼此對將來的“夢想”。夢想可以被量化嗎?夢想可以用錢來衡量嗎?那時的我對這個世界跟自己的未來都充滿迷惘,一度認為與其把人生目標訴諸於虛無飄渺的願景,不如用量化指標來設定
本文轉撰於2016年,正想寫文紀錄前幾天在東京,跟另一位從美國來的老朋友見面二三事時,突然就想起了這篇,在我人生很重要的時期,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順便轉來這裡跟各位分享,也讓我回味一下當年。
台灣不動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副作用則造成房價、租金上漲、都市更新難以推動。但國家的經營絕對不是討論單一產業就能有結論那麼單純,這篇作為本系列文完結篇就來跟各位聊聊不動產相關的課程。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將分享跟日本政策有關的地域專案經理人專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背景下,貨幣貶值、國債上升和通脹問題日益嚴重,這使得中產階級的生活質量受到重大威脅。社交媒體的崛起加深了資本主義對中產階級的影響,導致他們在追求即時滿足的過程中,陷入過度消費的泥潭,最終成為新窮人。
近代因為資本主義與科技發展,網路使得資訊取得更加容易,只要拿出手機隨便鍵入幾個關鍵字,各種最新最頂的行銷活動、時尚大秀等都呈現在眼前。
Thumbnail
隨著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擔心未來的工作將會被取代。這種技術變革不僅衝擊了各行各業,也特別對中產階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中產階級的收入和資產常常處於「不上不下」的階段,他們在經濟安全方面並不如高收入階層穩固,但同時也無法像低收入階層那樣獲得更多的社會援助。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有這麼一群人,不用學歷、職務、經濟能力來分高低,就是民國四五年級生,受過正規教育的,認為該做的事,他們不做,認為不該做的事,他們做的很引以為傲。無以群之,所以叫他們下流階層。 舉個例子吧!有些人寧可兩天上一次酒店,卻沒想過給孩子固定的一個家,在酒店裡拼命的發小費,然後孩子跟他要三百元買本書時,他一
Thumbnail
前言 在繁榮的香港社會中,「中產階層」無疑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他們被視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究竟什麼樣的人算得上是香港的中產階層呢?這個標準究竟是什麼? 要判斷自己是否屬於中產階層,並非一件易事。收入、資產、消費模式以及社會地位等多重因素都需要綜合考量。作為一個香港人,
Thumbnail
在過去的幾年裡,中產階級一直被視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是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社會秩序維護的重要支撐。然而,近期一系列經濟震盪,從房地產市場動蕩到通貨膨脹高企,都給中產階級的生活帶來了沉重的壓力。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中產階級如何才能穩住財務根基,度過難關? 這關乎中產階級的整體福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中產階級自救會在日本地方創生中的觀察與實踐的講座內容介紹。主講人將分享社會創新和地方創生的情況,以及一些相關案例和方法論的案例學習。講座是關於在日本鄉下怎麼實踐中產階級自救的分析跟討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背景下,貨幣貶值、國債上升和通脹問題日益嚴重,這使得中產階級的生活質量受到重大威脅。社交媒體的崛起加深了資本主義對中產階級的影響,導致他們在追求即時滿足的過程中,陷入過度消費的泥潭,最終成為新窮人。
近代因為資本主義與科技發展,網路使得資訊取得更加容易,只要拿出手機隨便鍵入幾個關鍵字,各種最新最頂的行銷活動、時尚大秀等都呈現在眼前。
Thumbnail
隨著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擔心未來的工作將會被取代。這種技術變革不僅衝擊了各行各業,也特別對中產階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中產階級的收入和資產常常處於「不上不下」的階段,他們在經濟安全方面並不如高收入階層穩固,但同時也無法像低收入階層那樣獲得更多的社會援助。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有這麼一群人,不用學歷、職務、經濟能力來分高低,就是民國四五年級生,受過正規教育的,認為該做的事,他們不做,認為不該做的事,他們做的很引以為傲。無以群之,所以叫他們下流階層。 舉個例子吧!有些人寧可兩天上一次酒店,卻沒想過給孩子固定的一個家,在酒店裡拼命的發小費,然後孩子跟他要三百元買本書時,他一
Thumbnail
前言 在繁榮的香港社會中,「中產階層」無疑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他們被視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究竟什麼樣的人算得上是香港的中產階層呢?這個標準究竟是什麼? 要判斷自己是否屬於中產階層,並非一件易事。收入、資產、消費模式以及社會地位等多重因素都需要綜合考量。作為一個香港人,
Thumbnail
在過去的幾年裡,中產階級一直被視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是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社會秩序維護的重要支撐。然而,近期一系列經濟震盪,從房地產市場動蕩到通貨膨脹高企,都給中產階級的生活帶來了沉重的壓力。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中產階級如何才能穩住財務根基,度過難關? 這關乎中產階級的整體福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中產階級自救會在日本地方創生中的觀察與實踐的講座內容介紹。主講人將分享社會創新和地方創生的情況,以及一些相關案例和方法論的案例學習。講座是關於在日本鄉下怎麼實踐中產階級自救的分析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