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描繪的電影產業,就如開頭呈現的——穿著一身華麗衣裳的大象,聲勢浩大地闖進電影的殿堂,創造吸睛的效果,腳底下卻踩著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屍體。這些犧牲者不是在片場被道具刺死,就是被不穩定的背板壓死,就算技術再怎麼進步,還是有可能在機房裡被熱死。儘管面臨各種無法控制的死亡威脅,然而現場仍可以看見導演不受任何影響,全神貫注將電影處理到極致、也可以看見演員盡力發揮專業,只為了將兩滴眼淚擠到一滴、甚至攝影師的機器都被摔壞了仍拼命想生出新的機台,只因為想把握好天氣拍攝老天爺贈送的最後一抹夕陽。
.
我想這就是電影的魅力,透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鏡頭語言,我們可以感受到黑暗的片場固然黑暗,但還有各種元素不斷地在顫動、向前,積沙成塔匯聚成完美的藝術,令觀眾久久無法忘懷。這些犧牲者為抵抗混亂所做出的努力,不管成果如何,都創造出無可取代的嶄新生命,而他們完成的電影終將跟隨觀眾到世世代代。
.
但是達米恩·查澤雷似乎還想要講得更多,他想講當時片場的種族歧視,他也想講電影業投資者的狂妄,他還想講淒美的愛情故事。到了最後,議題已經混雜到,我已經不知道自己該為甚麼而感動。
.
然而《巴比倫》的配樂仍然值得一提,它已經從《進擊的鼓手》、《樂來樂愛你》蛻變成嘉年華式的饗宴,不管是女主角妮莉的主題曲,還是充滿轉折的過場,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小喇吧營造出來音樂宇宙,更加狂放和前衛。走音的弦律化身成催化劑,凸顯喜劇、悲劇參半的故事氛圍,使觀眾更加帶入這個短暫輝煌的時代,和角色一起享受電影的繁華和喧鬧,也和角色一起跌入小號的最後一聲長鳴。賈斯汀·赫爾維又再度帶來無法超越的聽覺體驗。
.
「我們在世代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沒有誰比誰更重要,終將都會變成一堆枯骨。再偉大的人都會被新的人取代,要學著承認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當八卦專欄作家對曾經的銀幕偶像傑克闡述事實的時候,我認為這就是《巴比倫》最好的結尾。默片的工作者們就在被取代的掌聲中慢慢消失,身為時代的經典就會和時代一同殞落,看似殘酷,但感動一直常駐,在不斷更迭的電影裡生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未來還會分享podcast內容探討影評本質
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