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關於種族歧視的經驗和反思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獨自留學在外,學子或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是台灣人/亞洲人在國外不會遇到種族歧視呢?又或者是德國人究竟友不友善?如果德國人不友善,就等同於是種族歧視嗎?
我在德國已累計超過三年的留遊學經歷,長居過兩個中大型城市,也曾在德國拿過一個完整的碩士學位,多多少少對這些議題也算是有所體會。
但,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教你如何處理種族歧視,而是從個人的經驗提供一些判定的依據,有些不友善也未必是種族歧視、更非針對我們。如果只是見到影就開槍,讓自己在德國的生活在負面情緒的煎熬之中,最終封閉自我、不和當地人來往,那會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以下,就先從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故事開始說起吧。
德國柏林的輕軌

我是小眼睛

第一次是在柏林,施加歧視得對象是筆者打工場所的同事。然而,他並不是德國人,而是和筆者一樣是外國人的波蘭大叔。
先是假意好心地教我幾句波蘭語,還用智障型手機拍下來說要給自家小孩看。因為當時不認為他是很糟糕的人,所以也就跟他玩。
後來,我將原話複述給語言班的波蘭同學,波蘭姐姐和媽媽整個臉色大變,很抱歉又慎重地跟我說,那個波蘭大叔教的其中一句話是很難聽的髒話,我是可以因此賞他巴掌的;而另一句話則是『我是小眼睛』,完完全全毫無疑問就是種族歧視。
其他糟糕的事跡還有,該名大叔一開始看似對筆者很好還請吃漢堡,後來假借跟我換錢的名義(例如一百歐換十張十歐),點了點說他少拿一張鈔票,要我再補一張給他。筆者當下不疑有他,連續被他騙了兩次,第三次才開始警覺,堅持自己沒有算錯。當天下午回辦公室點錢,果然,錢短少了二十歐,我需要自己認賠二十歐給公司。
即使和我在同個語言班的兩個波蘭女生(媽媽和姐姐)對我很好,還送過我她阿公家自己養的蜂蜜給我,但也改變不了筆者對波蘭人的印象已經奇差無比,未來遇到也會提高警覺,這些經歷至今寫出來都還是負面無比。
雖然事情是發生在德國,但由於加害人並非德國人,所以當時筆者並沒有對德國或德國人留下太差的印象
德國柏林跨年夜

請說德語,因為我要聽懂你們在講什麼?

第二次則是幾年前,筆者在另一個西德的中大型城市念書,假日和另一名台灣人去超市購物,在等公車的時候小聊個天,結果旁邊一個瘦巴巴、滿臉大鬍子的德國大叔就突然出聲制止說:你們講的話要讓我聽懂才可以!你們要說德語!
我們兩個台灣人當下其實很錯愕,因為我們音量並不大,旁邊還有一對正在嬉鬧的德國少年少女,怎麼樣都不會為此影響到大叔。如果今天我們三人彼此認識,那溝通的語言自然就會是德語。但重點是,我們完全不認識這位大叔,他也沒有資格介入我們的談話。不過,因為當下不知道怎麼反應,即使我們都會中高階的德語,還是只能默默地吞下去。
不過,在事發之前,我就已經注意到那位大叔了,因為他也在附近購物但舉止怪異。我還觀察了他好一陣子,也注意到替他服務的德國人都是面無表情地盯著他。當他對我們開口之前,我其實就有點預感他會做點什麼(當時只覺得是自己多心,沒想到會成真),而他的語氣、動作和神情,多多少少能感覺到他的精神不太正常。
雖然事後還是很不爽,但如果真的是對方精神異常,那我們當下安靜的反應說不定還可能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他還會做什麼。只要沒對我進一步辱罵或攻擊,那其實也沒什麼好計較的。所以在那之後,在理性面或情感面,我都還是沒有將德國和不友善或種族歧視連結在一起。

德國人是友善的,至少我這麼認為

即使我至今仍時不時遇到不同國家的外國人,跟我抱怨說德國有多冷漠、多不友善,但我個人對德國人普遍的印象還是好的。
之前還在旅館流浪沒房子住的時候,就曾遇過一個澳洲來的華裔女性(已經不會講華語了),她不斷地告訴我德國人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人民比起來有多奇怪、多不友善,結論就是她覺得自己因為是亞裔的身分而被『歧視』了。
我當下其實也沒有太反駁她,畢竟就是尊重她的感受和想法。不過,她的敘述和我個人的感受是大相逕庭的。畢竟,我在德國也受過很多陌生德國人的幫助和貼心之舉(也是有人情味的)。
還記得剛留學的時陣,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新城市,我的準備又很不充足,手機沒電又沒帶行動電源,但又急需聯絡旅館。當時一個火車站麵包店的大姐聽了我狀況,二話不說直接拿起話筒替我打給旅館;
也還有一次,我拖著一推行李搬家,那天剛好還下雨,一個公車司機在快到公車站以前就先停了下來,開門大聲問我要不要先上車?更不用說,每次搭火車不確定自己是否搭到對的班次,已經問過多少回應友善的德國人了。
回到那位澳洲亞裔女性的論述,如果還有機會遇到她的話,我會想告訴她(也算是警惕自己):
『不友善』未必就是『種族歧視』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一些超市的店員,在幫我結帳的時候好像很不友善。我的確也會像那名澳洲女士一樣,懷疑自己是不是正在被歧視之類的?但每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就會趁著收東西的時候,偷偷觀察該名店員對下一個客人的態度──除非是熟客彼此可能會多寒暄幾句,否則他們的態度還是一樣。特別具有針對性,我不認為自己有遇到過。
再說,德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像亞洲人那麼含蓄或隱忍。只要他們心情不美麗,雖說不至於遷就於他人,但其實很容易看出來。我的有些德國同事也是這樣,可能話變得少,或是語氣稍微不耐煩一點,但通常到了隔天又繼續跟你嘻笑打鬧了。所以,有些不友善,問題可能不是因為你,而是他們今天過得很糟之類的,並非特別針對你。當然,錯也不在你身上。
德國陰暗的雪天

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這裡所說的『問題』,並不是說你的外在表現有什麼問題,而是回到我們自身的內心層面。有時候,可能未必是德國人的心情不好、不友善,而是我自己心情不好,所以看待事情的角度也變得更加負面
因為自己性格較為陰暗和神經質,也一直都是負向思考強烈的人。所以,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諮商,我也學會察覺自己當下的情緒。每當心中浮現對方不友善的想法時,除了向上述觀察、尋找客觀的證據反駁之外,我也會反過頭來問問自己:今天過得如何
往往,那天都是很疲憊或以發生很多狀況作結,以至於我看待周遭人事務的角度也變得更為扭曲和負面。
這時候,我便知道,所謂的不友善、甚至種族歧視,可能只是我的想法而非事實。我尊重自己的感受,但也不能被牽著走。該做的是,慢慢拉開想法和現實的距離,並擁抱自己就可以了,而不是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反芻或反覆投射在自己與他人之間。
就個人認為,種族歧視其實非常客觀、具體、清晰、明確,只要經歷社會化,多數人的感受其實都是一致的,很少會有辯解的空間,像是辱罵、嘲笑、暴力攻擊、或上述的第一個例子等等,都能算是種族歧視的一種。
至於其他狀況,我只要覺得懷疑、無法肯定,我一律會以上述的心態歸類為只是大家心情不好,最多是不友善(我在臺灣站過超商櫃台,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台灣有這麼多不友善的人),或是像案例二的精神異常,而非純然的種族歧視。畢竟已經到了國外,距離學成往往都還要很長一段時間,如果總是活在被傷害的疑影,那只會增添無謂的精神壓力而已

讓心裡好過一點

或許,我能這樣想,就只是自己在德國的經歷比較幸運而已吧?
許多德國版上都有一些同學遇到很糟糕的經歷,每每看完我也都很黑特,害怕自己是不是也會遇到同樣的事情;但隔天上班,看到一些會教我奇怪德文、有事沒事也會喊我名字(我對他們也會這樣,哈哈)的可愛德國同事們,又覺得似乎沒有那麼糟糕。我還是選擇相信多數德國人是友善的。
那些他人的經歷雖然不是杜撰的,但是也不能總是把心情聚焦在那些齷齪的代誌上面。要記住,還有很多安靜友善的德國人等待你來開發和收服。畢竟,留學德國少說也是待上幾個月,多則是數年。如何在其間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心理過得舒服,才是留學生涯最重要的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45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故鄉留學生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想要到德國留學? 這是很多人,也是筆者不斷捫心自省的問題。 印象中,德國很進步,所以逐家才會想要去那樣的國家生活、留學、甚至工作。 但是,具體進步在哪裡呢?恐怕多數人舉不出太多實際的細節和例子。 所以,本文就將筆者家己在德國學術圈的親身經驗分享給大家。
兩年前,德國碩士畢業後,我並沒有繼續升博班。因為各種私人心理因素,也找不足夠的動機,當年行李收一收便回到故鄉台灣。回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學術圈,混了不短的一段日子,也因此遇到更多不同的人、激發更多不同的想法,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也找到更明確的界線與參照。所得結論是:我必須回德國念完博士班。
2020 年,帶著一張薄薄的理工科碩士學歷,和一整個行李箱的憂鬱、消極、自卑與疑惑,我回到了熟悉的故鄉台灣。明明有機會繼續念博班,我卻斷然拒絕了。過來人留學的種種心境和不美好,報予你參考。
為什麼想要留學的你的,必須加快出國的腳步了?『趁著年輕出國走走』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雖說是留德專題,但也適用在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喔。以下就提出幾個觀點,讓有意留學卻動不起來的你好好思考囉!
為什麼想要到德國留學? 這是很多人,也是筆者不斷捫心自省的問題。 印象中,德國很進步,所以逐家才會想要去那樣的國家生活、留學、甚至工作。 但是,具體進步在哪裡呢?恐怕多數人舉不出太多實際的細節和例子。 所以,本文就將筆者家己在德國學術圈的親身經驗分享給大家。
兩年前,德國碩士畢業後,我並沒有繼續升博班。因為各種私人心理因素,也找不足夠的動機,當年行李收一收便回到故鄉台灣。回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學術圈,混了不短的一段日子,也因此遇到更多不同的人、激發更多不同的想法,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也找到更明確的界線與參照。所得結論是:我必須回德國念完博士班。
2020 年,帶著一張薄薄的理工科碩士學歷,和一整個行李箱的憂鬱、消極、自卑與疑惑,我回到了熟悉的故鄉台灣。明明有機會繼續念博班,我卻斷然拒絕了。過來人留學的種種心境和不美好,報予你參考。
為什麼想要留學的你的,必須加快出國的腳步了?『趁著年輕出國走走』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雖說是留德專題,但也適用在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喔。以下就提出幾個觀點,讓有意留學卻動不起來的你好好思考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某天站在滿是中國餐廳的街道上,一家三口的中國家庭忙著把一些廚具放入車內,我看著他們發發了好久的呆。“妹妹,你在找什麼嗎?”剛把車門關上的媽媽發現我的視線不停的望向他們,我害羞的微笑搖頭,尷尬的離開找了家中餐廳點了個豆漿油條。  嗯,是熟悉和想念的味道啊。    在這裡,我遇見了周和他的同學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不知道為什麼,前幾天有一個噗友突然提到移工稱呼的問題,這就讓我想到在我南部鄉下老家發生的情景。 有一天從醫院離開,到家已經接近晚上九點了,在這個偏僻的小鄉村,很多餐廳已經打烊,或者準備打烊,只有幾家鹽酥雞、烤肉等攤販還開著。這天經過老家附近的羊肉店時,店還開著,我馬上停車保握時間進去吃羊肉米粉和炒
有一位朋友一直堅持國外的工作環境比台灣好,當然不可否認法規上西方國家是更完善;但我的職場單位越來越讓我迷惑,我真的是在先進國度工作嗎。 今天討論的語言霸凌是外勤同事遇到的。她的Buddy一直找理由把不順眼的同事趕走,已經因此趕走了好多人,這個buddy照顧客人十來年,已經在情感上把自己當成客人的監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和英國沾得上邊的台灣人都有被問過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會因為他是英國人就種族歧視, 有種族歧視的人是這個人的問題, 和他是不是英國人無關. 最近有一個旅英網紅因為交通違規被英國人不友善的對待, 他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因為其他英國人也違規, 就只有他被針對, 那這絕對就是
Thumbnail
剛到德國第二個月,我的室友告訴我有一間餐館缺人,主要工作是負責點菜跟送菜,問我願不願意去支援,我的第一反應是既興奮又驚喜,告訴她我也想要在德國嘗試打工,但接下來室友說的話讓我感覺這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室友:「老闆只會說德語跟越南語,完全不懂英語。」我一聽到馬上瞪大雙眼,說:「可是我不懂德語,這樣要怎麼
Thumbnail
當你移居到另一個國家,所面對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呢? 當我問課堂上的德國同學,對於一個移民教師而言,在教師資格不被認可、專業性被降低以及語言困難三者當中,何者是最主要的困境,同學分別舉手提出前兩個答案,我聽了苦笑著說,正確答案是語言溝通,台下一片譁然,但我的每個細胞都對此感同身受。 在心理系討論難民
雖說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會受到大陸人的排擠與挑戰,可是就我所見,大陸人之間的合作關係,有時更難以配合,還有更多的猜忌。 而如何運用大陸人間的猜忌,是台幹必學的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國小、國中的時候,我是個很不擅長交朋友的人。說得直白一點:我是人緣糟糕透頂的小孩。由於經常轉學的緣故,每隔一兩年就必須在新的環境重新建立人際關係,導致我在這方面非常笨拙而不拿手。
Thumbnail
某天站在滿是中國餐廳的街道上,一家三口的中國家庭忙著把一些廚具放入車內,我看著他們發發了好久的呆。“妹妹,你在找什麼嗎?”剛把車門關上的媽媽發現我的視線不停的望向他們,我害羞的微笑搖頭,尷尬的離開找了家中餐廳點了個豆漿油條。  嗯,是熟悉和想念的味道啊。    在這裡,我遇見了周和他的同學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不知道為什麼,前幾天有一個噗友突然提到移工稱呼的問題,這就讓我想到在我南部鄉下老家發生的情景。 有一天從醫院離開,到家已經接近晚上九點了,在這個偏僻的小鄉村,很多餐廳已經打烊,或者準備打烊,只有幾家鹽酥雞、烤肉等攤販還開著。這天經過老家附近的羊肉店時,店還開著,我馬上停車保握時間進去吃羊肉米粉和炒
有一位朋友一直堅持國外的工作環境比台灣好,當然不可否認法規上西方國家是更完善;但我的職場單位越來越讓我迷惑,我真的是在先進國度工作嗎。 今天討論的語言霸凌是外勤同事遇到的。她的Buddy一直找理由把不順眼的同事趕走,已經因此趕走了好多人,這個buddy照顧客人十來年,已經在情感上把自己當成客人的監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和英國沾得上邊的台灣人都有被問過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會因為他是英國人就種族歧視, 有種族歧視的人是這個人的問題, 和他是不是英國人無關. 最近有一個旅英網紅因為交通違規被英國人不友善的對待, 他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因為其他英國人也違規, 就只有他被針對, 那這絕對就是
Thumbnail
剛到德國第二個月,我的室友告訴我有一間餐館缺人,主要工作是負責點菜跟送菜,問我願不願意去支援,我的第一反應是既興奮又驚喜,告訴她我也想要在德國嘗試打工,但接下來室友說的話讓我感覺這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室友:「老闆只會說德語跟越南語,完全不懂英語。」我一聽到馬上瞪大雙眼,說:「可是我不懂德語,這樣要怎麼
Thumbnail
當你移居到另一個國家,所面對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呢? 當我問課堂上的德國同學,對於一個移民教師而言,在教師資格不被認可、專業性被降低以及語言困難三者當中,何者是最主要的困境,同學分別舉手提出前兩個答案,我聽了苦笑著說,正確答案是語言溝通,台下一片譁然,但我的每個細胞都對此感同身受。 在心理系討論難民
雖說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會受到大陸人的排擠與挑戰,可是就我所見,大陸人之間的合作關係,有時更難以配合,還有更多的猜忌。 而如何運用大陸人間的猜忌,是台幹必學的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國小、國中的時候,我是個很不擅長交朋友的人。說得直白一點:我是人緣糟糕透頂的小孩。由於經常轉學的緣故,每隔一兩年就必須在新的環境重新建立人際關係,導致我在這方面非常笨拙而不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