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1|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觀看的實踐 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_第二章(觀看者製造意義)筆記

影像意義的產生在文初被定義,為透過
  1. 影像本身
  2. 社會脈絡(例如文化 價值觀,生產者無法掌控)
  3. 生產者(其意圖)
  4. 觀看者(指單一觀看者而非群體)
四者所進行的動態協商。是一種持續性的鬥爭。
觀看:是社會性與關係性的實踐。
美學與品味:與2(社會脈絡)跟3(生產者)有關。
品味由文化養成,文化由教育而來,教育是權力階級(精英文化)價值的體現。以往來說品味建立是由上而下的,但現在的移動已改為四面八方(部分因為網路與全球化)。
所謂好的定義是變動的。
影像意義的解讀:不完全會照著生產者的目的被解讀,有四種狀況如下
  1. 認同:全然認同優勢霸權地位,全盤接收影像呈現的意識形態
  2. 協商:部分接受
  3. 對立:針對影像呈現的意識形態全然反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Man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