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實驗教育的故事 - 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轉職實驗教育工作以前,我做過非常多工作,某次跟我的死黨在 SKYPE 一邊抱怨公司一邊數著我們的工作,意外的發現!靠北!九份!沒錯,短短十年的生涯我朋友做了九份而我已經做了八份,作為歷史系畢業的學生我或許真的就像很多人說的,文科生在台灣真的都是撿別人不要的或者是不需要專業的工作。
我做過的工作如下
  1. 教科書出版社業務,所以我也預計可以寫一些出版業秘辛
  2. 網頁設計公司,中小企業,寫網頁是我自學的興趣,這塊也可以分享,我是前端
  3. 緊扣件產業國外業務,中小企業,老爸朋友的公司,故事太多PTT還有文章殘留呢 XD
  4. 汽車零件國外業務,中小企業,這間大受打擊也有一些故事可以分享
  5. 安控產業螢幕品牌國外業務,中型企業,第一次去品牌ODM商。
  6. 被動元件國外業務,國巨集團下面的某家,呵呵。
  7. 外商獵人頭公司,第一次跳出舒適圈然後大大的失敗。
  8. 插座OEM廠國外業務,第一次去中和區好不習慣。
  9. 被動元件國外業務,回去吃軟飯挑最輕鬆的工作。
  10. 被動元件國外業務,跳槽得到不錯的薪水。
果然,隨便數一數現在再算就已經超過十份了,而這十份工作累積下來也佔據了我十年出社會的時間,從這個軌跡來看正常人都知道繼續蹲國外業務穩穩地上去,大概這輩子就是都做國外業務了,可是偏偏我就是有點反骨的人,年紀越大後我越來越不喜歡國外出差,有了小孩以後更是讓我對出差十分反感,畢竟要我分開我的小孩這件事,有選擇權的話我當然寧願陪小孩囉,就這樣當我發現自己對教育的興趣是如此的強烈,如此地想要學習如此地想要轉職,然後又剛好被我發現體制外這塊解開我無數童年迷惑的寶地,我開始認真的思考著轉職計畫。
而馬後炮的我想要補充的是,當初我確實想過如果轉失敗呢,那麼我學習這些教育的東西會白費嗎?答案是不會,因為我有我自己的孩子可以實踐阿,這麼一來既使失敗了,也不至於功虧一簣不是嗎?當然我自己是低估了我的決心了,不然我也不會現在正走在這個新的道路上了,畢竟轉職之路絕對不是一帆風順,而且真正的挑戰其實是在轉職後這也是實話,就這樣我和老婆談論後終於確定了我要往這條路走,至少我想試試看,而老婆非常貼心的支持我,這點我想我也是幸運的。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些一定會有一些像PTT酸民一樣的留言再說,這種生涯難怪會這樣等等的,但我現在終於可以很不在意的說我不介意這些酸言酸語了,寫下這樣的故事正是因為我覺得,在社會中很多中間分子一定有人經歷了跟我一樣瘋狂換工作,做的不是自己有興趣的工作的人,我希望這些朋友能看到我走過的歷程,去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這件事,去相信過去那個不愛學習,走錯了路的你很可能只是你不適合傳統的教育體制,但不代表你的人生你不能自己做主。
體制外教育讓我看見的希望之光是【沒有人可以定義你的人生。】
只要你願意改變,你就有辦法改變,只要你想要做到,就有可能實現。
不要覺得我在灌雞湯,因為我就是願意相信我自己,才能走出既定得軌道。
老樣子我們下一篇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接下來來記錄一下當初開始想要轉職的故事吧,或許能給對這條路有興趣或者想要走這條路的人當作參考,如果你對體制外體制內教育還完全不熟悉的話,可以爬一下我前面的文。 在台灣大家都知道想要當老師,進去公立學校體系甚至包括大部分私立學校,教師證這個東西可以說是必備,換句話說你沒有在學生生涯裡面修教育學程並且考
訪間有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告訴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優點這件事,作為一個實施【五不】的家庭來說,私心也覺得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推薦一本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給真的剛好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停止對孩子使用評價的話語這件事,對很多父母來說要不評價孩子是非常難的,畢竟我們都生在一
依稀記得我國三的時候上課幾乎都呈現徹底放飛的狀態,因為迷上網路遊戲 MUD 的關係,常常半夜爬起來玩 MUD 一兩個小時,網路剛起步的那個數據機時代連上網還會發出【逼逼逼逼燈咚咚咚咚咚咚】的聲響,都會用棉被把數據機蓋著怕吵醒爸媽,那個時候對我來說學校在教甚麼已經幾乎都不記得了,只記得上課的時候有很多
繼續整理一些當初打開我三觀的許多事情,首先就是當你有了孩子之後很自然的孩子長大到三歲,絕大多數的父母就開始抽公幼,開始找好的幼稚園,然後一路這樣往上,走一條平穩又大眾化的路,沒有任何風險是個好選擇,但當我接觸了體制外之後才知道。 原來小孩可以不用上幼稚園? 原來國小你不想讀都有其他條路可以走? 原來
上週我和學習家小羊的創辦人碰面 (https://mutahead.com/),自從去年在均優的教育論壇受邀認識這位帥氣的創業家後,一直都蠻期待跟他碰面兩個人聊一聊,畢竟我們在做的事情某方面來說是一樣的,對的!一個硬到不行的事叫做【教育改革】,過去你想要做教改這種超大的社會議題,沒有超強的後台和周邊
我這個人最喜歡膚淺的標題了,我的黑暗嗜好就是成天在PTT划廢文,每每看到各種廢文就會覺得人生真是有意義呢(笑 孩子出生以後,我陷入了育兒的地獄之中,無法安撫狂哭的孩子加上自己的工作又不愉快,下班後和老婆常常出現爭吵,我也意識到有社恐症的老婆的社交圈越來越狹窄,意外地看到了某一個朋友加入【共學團】的文
接下來來記錄一下當初開始想要轉職的故事吧,或許能給對這條路有興趣或者想要走這條路的人當作參考,如果你對體制外體制內教育還完全不熟悉的話,可以爬一下我前面的文。 在台灣大家都知道想要當老師,進去公立學校體系甚至包括大部分私立學校,教師證這個東西可以說是必備,換句話說你沒有在學生生涯裡面修教育學程並且考
訪間有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告訴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優點這件事,作為一個實施【五不】的家庭來說,私心也覺得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推薦一本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給真的剛好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停止對孩子使用評價的話語這件事,對很多父母來說要不評價孩子是非常難的,畢竟我們都生在一
依稀記得我國三的時候上課幾乎都呈現徹底放飛的狀態,因為迷上網路遊戲 MUD 的關係,常常半夜爬起來玩 MUD 一兩個小時,網路剛起步的那個數據機時代連上網還會發出【逼逼逼逼燈咚咚咚咚咚咚】的聲響,都會用棉被把數據機蓋著怕吵醒爸媽,那個時候對我來說學校在教甚麼已經幾乎都不記得了,只記得上課的時候有很多
繼續整理一些當初打開我三觀的許多事情,首先就是當你有了孩子之後很自然的孩子長大到三歲,絕大多數的父母就開始抽公幼,開始找好的幼稚園,然後一路這樣往上,走一條平穩又大眾化的路,沒有任何風險是個好選擇,但當我接觸了體制外之後才知道。 原來小孩可以不用上幼稚園? 原來國小你不想讀都有其他條路可以走? 原來
上週我和學習家小羊的創辦人碰面 (https://mutahead.com/),自從去年在均優的教育論壇受邀認識這位帥氣的創業家後,一直都蠻期待跟他碰面兩個人聊一聊,畢竟我們在做的事情某方面來說是一樣的,對的!一個硬到不行的事叫做【教育改革】,過去你想要做教改這種超大的社會議題,沒有超強的後台和周邊
我這個人最喜歡膚淺的標題了,我的黑暗嗜好就是成天在PTT划廢文,每每看到各種廢文就會覺得人生真是有意義呢(笑 孩子出生以後,我陷入了育兒的地獄之中,無法安撫狂哭的孩子加上自己的工作又不愉快,下班後和老婆常常出現爭吵,我也意識到有社恐症的老婆的社交圈越來越狹窄,意外地看到了某一個朋友加入【共學團】的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年輕人對於職涯發展充滿困惑,在南下出差途中與老司機討論專案、工作機會和有意義的人生。他分享了放棄臺積電工作的原因,以及對於轉換工作的疑惑。老司機開玩笑地給予了建議,最後鼓舞年輕人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出有效策略和做好未來準備是重要的目標。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說來有趣,我到現在32歲,卻還沒什麼找工作的經驗, 所以每次朋友在討論找工作的話題,我總是很難共感。 最早大概是從國中要升高中, 當時考了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很順利就上了。 接著在高中時期有幸透過做科學展覽, 代表台灣到美國聖荷西參加ISEF 2010, 拿到了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想辦法聯絡上了以前的大學同學,幸運的找到了目前在台積電任職的前同學,問了一圈後我發現,原來以前的同學們現在的出路都挺好的,可能只有我一個人不務正業吧。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此文章談及作者30多歲時尋找想要的工作的過程,並分享他在衝突和誤會之後,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決定。文章提及了三個不同的面試經驗,表達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渴望和挑戰。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年輕人對於職涯發展充滿困惑,在南下出差途中與老司機討論專案、工作機會和有意義的人生。他分享了放棄臺積電工作的原因,以及對於轉換工作的疑惑。老司機開玩笑地給予了建議,最後鼓舞年輕人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出有效策略和做好未來準備是重要的目標。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說來有趣,我到現在32歲,卻還沒什麼找工作的經驗, 所以每次朋友在討論找工作的話題,我總是很難共感。 最早大概是從國中要升高中, 當時考了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很順利就上了。 接著在高中時期有幸透過做科學展覽, 代表台灣到美國聖荷西參加ISEF 2010, 拿到了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想辦法聯絡上了以前的大學同學,幸運的找到了目前在台積電任職的前同學,問了一圈後我發現,原來以前的同學們現在的出路都挺好的,可能只有我一個人不務正業吧。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此文章談及作者30多歲時尋找想要的工作的過程,並分享他在衝突和誤會之後,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決定。文章提及了三個不同的面試經驗,表達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渴望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