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思索書】 不認真寫作者自語

  以前只要好不容易有閒暇,我一向都是先散文,後新詩,最後小說。讀的種類也是很偏食,先文史,後哲學,穿插一點社會學。直到幾年前被困在人生的思索迴圈裡,才赫然感受到心理學的微妙。
  以前一直明白勵志書籍說的其實都沒有錯,可是因為大多數時候都是知易行難,常常覺得雞湯文我也能寫成套書來賣,只不過現實是殘酷的,生活中很多事就是有其限制,讀多了這類文章只讓人覺得作者是不食肉糜的族群,而不會讀完了書之後就感到「我得到救贖」 (也許在讀的過程中會,但那是短暫而無用的歡愉)。
  勵志文雞湯文告訴我們的是:要做些什麼事、保持什麼心態、做些什麼行為,我們才能成就正向的人生,並且接近目標甚至邁向成功。但心理學對我的幫助是:我能覺察我的性格,同時也能延伸了解大腦神經迴路,針對每個人不同性格去設計、塑造符合自己的心態、目標、行動機制。
  我從此不強迫內向的自己每周出門運動、參加聚會;可以因為了解多巴胺噴發的慣性疲乏而阻止自己做容易上癮的事,例如吃甜食或玩小遊戲;更能因為了解心理學的機制而學會多方探討事件背後的觀點,避免了情緒過度波動、自我懷疑。但我完全沒有要走心理學這一塊,只是因為某些生活的枝節讓我往岔路走去,看到更多不同的風景而已。
  如同有朋友從校園工作轉行去當保全,在我看來,不全然是突兀的改變。有時候某些轉彎就是關鍵,你決定走過去打開開關,轉角遇見的也許是比愛更讓你值得體驗的東西,只是當下做決定的原因可能難以言喻,自己都說不明白實質上會得到什麼而已。
  那麼,我有看到更多風景嗎?真的有。因為更深刻了解自己,我更有自信,我邁出孤獨的空白,我不害怕偶爾參加團體並發言、我開始冥想、我保持自律的作息、我也定時運動(我不找伴,孤獨的運動反而讓我自在)。我很清楚無論我遇見了什麼風景,都會成為往後寫作的養分,
  雖然這些活動佔去我許多本來就不充裕的休息時間,我沒有行萬里路,更沒有讀破萬卷書。所有的經歷,仍然將成為厚實的記憶,成為屬於自己的緣起緣滅,成為值得書寫的曾經。歲月遞嬗,多年後,我放下所有對於生活的惶惑、困窘、自責、糾結……放下一些對寫作的期待努力,面對與接受能書寫與不能書寫的日子,反而能更自在的面對它,因為我能用更多豐富的面向去看待人生、去解讀體驗,寫作成為心流,而不是苦工。
  我只是想說,不少熟識的朋友都要我繼續寫,我以前都說我很忙,但我沒有不寫,當時的我覺得這不是個好答案,但也不知道怎麼說明。現在的我可能會回答,我現在忙著體驗人生,儲存寫作的養分。這話絕非矯情,經過這些日子,現在對於文字,我連寫日記的靈魂都是滿足的,這才是我期待的最初始(也是最終)的目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遺我雙鯉魚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