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近期的自我發現2022-03-3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但近期時效很短,可能就這幾小時而已)


前陣子有些焦慮,焦慮的原因,源自對原先嚮往的事物,出現不想挑戰,逃避的心情,當這情緒出現時,我沒有去釐清,反倒開始假想,若背棄這個渴望,可以有哪些選擇,並嘗試說服自己接受那選擇,必須承擔的過程、結果等等,最後,發現壓根說服不了自己,於是回過頭,沉靜下來時,又覺得原先渴望的事物,是如此值得我挑戰啊。


這焦慮,持續一週左右,導致我做事效率下降,甚至因為自我辯證的過程,消耗些許能量,猶如病急亂投醫,鼓起勇氣,嘗試一些,我現在覺得很好笑的事物。(簡單來說,就是先前狀態的我,質疑起自己『繼續讀書』這件事的價值,是不是該先工作之類的…我於是嘗試寫信給,我在大學時期,擔任助理時,因接待對方,而有一面之緣的媒體工作者,希望對方引介我,可接案執行的寫手工作。信件無回音,反倒在信寄出後,我去對方臉書粉專留言互動時,得到互動的回應(但對方其實也沒義務,回應我信件的詢問)。

抱持著「好事會繼續發生在路上」的信念,轉而投入今天要做的報告,但由於製作這份報告時,我採取的作法是「文本精讀法」對文本中,出現的缺漏(不是文字上的缺漏,而是內容中,對於事件的陳述,過於簡要,而省略細節,出現跳躍式的敘述等)我不想在簡報中,做我的詮釋與補足,於是就如實呈現專書的內容,並加以註記、摘要他文字中的意旨,覺得可以將提出的有疑處,跟大家做討論。

陰錯陽差下,不論是老師的介入、補充,或是我自己對於這段歷史的理解,跟簡報列點、呈現的內容,一度讓我自己講不下去。書是看得透徹,但似乎就毫無更多力氣,去做所謂超越書寫者的詮釋,啊哈,但我因為書看得很透徹,所以在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時,即便節奏已經變調,但內心卻蠻開心的,並非因被批評,而引起憤怒之類的情緒。

原因在於,起初想要「如實」呈現作者文意的想法,因而限制我想要「突破」,甚至質疑他的念頭,我將自己的想法說清楚之後,老師也理解,我採取行動,背後的考量與標準為何時,我反倒鬆一口氣。我也發現,我之所以不敢做自己呈現的詮釋與註解,在於:除了想如實呈現文本外,是因為「不敢過度批評」的心情(也可能我自己的課題,就是認為過度批評,會讓對方難堪,那我再做詮釋與補足時,似乎就意味著對方的思考不夠周詳)而我所認知的「導讀」似乎就是去呈現對方角度之下的詮釋,這樣的呈現,或許會有些無趣,但可以因而理解這個人思考的方式。

報告完後,雖然我在精神上,覺得失血過多,猶如電玩人物必須被藥師治癒的狀態,但也因這樣說清楚自己的想法,覺得現在的自己,比大學時期,更善於表達,我那相對來說『想很多』的個性時,就覺得我真是進步太多了。

(永遠忘不了,大一時,我在課堂報告時,講到榮格作夢的細節時,我突然當機,結果開始覺得呼吸困難,在講台上跟老師說,我覺得很難呼吸的畫面XDDDDD但估計除了我,別人也不記得)

課後,不知為何,我的動力,又自內在油然而生。老師在課中,在在表示她對打斷我一事,感到抱歉,但我卻覺得這樣的打斷,更讓我看見,自己的其他可能性,因為這樣,我似乎又對原先渴望的事物與理想,重燃熱情,人生的對手,永遠是自己,這麼想著,又不覺得自己報告做得不夠好,反倒看見「學問是活動的」。因為討論,學問得以如活水,流動在思考的境域中,進而讓人做出行動上的改變,或許是我這次報告,最主要的收穫:打破自己,並重新塑造下一個版本的我;人生,始終是學習中的狀態,不論身處何處

2022-03-30寫於知本宿舍

▲前幾天拍的大坡池:總得有些波瀾啊,一切都是流動般,活著的狀態哪。

▲前幾天拍的大坡池:總得有些波瀾啊,一切都是流動般,活著的狀態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藏女孩潘婷喜法精的沙龍
8會員
20內容數
大概就是我對生活的一些體悟,可能是散文、極短篇,隨筆,或是小說。 生活就是創作,創作就是生活,又該如何在這其中:「斷虛實呢?」
2021/08/16
●原文寫於2021-07-18早上10點,發表於個人臉書「韻婷」  昨晚約莫10點30上床睡覺,因為月經來,下午時,就不是很舒服,當時躺一會後,人就舒緩多,只是睡前,疲倦感又加重。
Thumbnail
2021/08/16
●原文寫於2021-07-18早上10點,發表於個人臉書「韻婷」  昨晚約莫10點30上床睡覺,因為月經來,下午時,就不是很舒服,當時躺一會後,人就舒緩多,只是睡前,疲倦感又加重。
Thumbnail
2021/07/08
自三級警戒以來,這些時日,臉書上的貼文,充斥緬懷氛圍,無非是懷念先前旅遊的經驗,或是過往生活的輕鬆自在。在一則則貼文中,我也問問自己:「疫情之後,最想去的地方?」想了想,之後即將離開台中,前往台東讀書,所有縣市中,我最想去遊玩的,其實是花蓮。 國小二年級前,我都居住在台中大里,而後因父親工作的關係,
Thumbnail
2021/07/08
自三級警戒以來,這些時日,臉書上的貼文,充斥緬懷氛圍,無非是懷念先前旅遊的經驗,或是過往生活的輕鬆自在。在一則則貼文中,我也問問自己:「疫情之後,最想去的地方?」想了想,之後即將離開台中,前往台東讀書,所有縣市中,我最想去遊玩的,其實是花蓮。 國小二年級前,我都居住在台中大里,而後因父親工作的關係,
Thumbnail
2021/07/02
  午夜夢迴,所有憂鬱、悲傷、焦慮的魂,全都跑出來,人就開始憂思。 (離校前拍的學校:明燈指引我心的概念?) 常常會想「寫作,究竟是在寫什麼呢?」想來想去就是「寫自己」、「與自己和解」、「放下對世界的成見,拋下因世界的惡,所留下的傷痕」再再以毫不畏懼的臉孔,和世界抗衡,保持熱愛生命的心,為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2021/07/02
  午夜夢迴,所有憂鬱、悲傷、焦慮的魂,全都跑出來,人就開始憂思。 (離校前拍的學校:明燈指引我心的概念?) 常常會想「寫作,究竟是在寫什麼呢?」想來想去就是「寫自己」、「與自己和解」、「放下對世界的成見,拋下因世界的惡,所留下的傷痕」再再以毫不畏懼的臉孔,和世界抗衡,保持熱愛生命的心,為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原來是瓶頸 這幾天陷入一種焦躁的煩悶 無法迴避的一直思考到底在煩悶什麼 才發現-原來自己可能進入寫作瓶頸期 在5月中興緻勃勃地找尋自己的歸屬,也發現自己眾多不可思議的有趣行為 並記錄下來,也可以稱為靈感迸發期 突然有好多事想說、想講,即使看到什麼有趣的事就啪的拼命理解-然後產出 值得慶幸的是-我仍舊
Thumbnail
原來是瓶頸 這幾天陷入一種焦躁的煩悶 無法迴避的一直思考到底在煩悶什麼 才發現-原來自己可能進入寫作瓶頸期 在5月中興緻勃勃地找尋自己的歸屬,也發現自己眾多不可思議的有趣行為 並記錄下來,也可以稱為靈感迸發期 突然有好多事想說、想講,即使看到什麼有趣的事就啪的拼命理解-然後產出 值得慶幸的是-我仍舊
Thumbnail
從昨天晚上開始,我就面臨了一個巨大的內在拉扯: 『完了,我實在是想不出來今天的文章到底要寫什麼?』 『為什麼我這麼無聊要給自己挖一個這麼大的坑,還什麼日更勒!』 『我不是想要挖掘快樂嗎?完了,我好像沒法每天找到快樂啊?我還好意思宣布的這個計畫,是不是在拿石頭札自己腳啊?』
Thumbnail
從昨天晚上開始,我就面臨了一個巨大的內在拉扯: 『完了,我實在是想不出來今天的文章到底要寫什麼?』 『為什麼我這麼無聊要給自己挖一個這麼大的坑,還什麼日更勒!』 『我不是想要挖掘快樂嗎?完了,我好像沒法每天找到快樂啊?我還好意思宣布的這個計畫,是不是在拿石頭札自己腳啊?』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Thumbnail
自我懷疑可以抹煞很多東西,想法、行動、善意等等,或是像這樣曾經很喜歡書寫的短文。雖然當時其實得到很多正面回饋和鼓勵,卻也莫名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停筆。
Thumbnail
自我懷疑可以抹煞很多東西,想法、行動、善意等等,或是像這樣曾經很喜歡書寫的短文。雖然當時其實得到很多正面回饋和鼓勵,卻也莫名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停筆。
Thumbnail
目前論述鋪陳&結論等整體架構大致上出來了,但文獻回顧、論證的撰寫都還是不完整,最後一哩路還要一大段呢!當指導說我較擅長挖掘新穎觀點、做出開創嘗試,但文獻讀得太少是我的弱項,會讓論述基礎不穩時,心裡實在有種糾結和不甘! 希望最終能掌握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因應其中那些困難的狀況 ~"~
Thumbnail
目前論述鋪陳&結論等整體架構大致上出來了,但文獻回顧、論證的撰寫都還是不完整,最後一哩路還要一大段呢!當指導說我較擅長挖掘新穎觀點、做出開創嘗試,但文獻讀得太少是我的弱項,會讓論述基礎不穩時,心裡實在有種糾結和不甘! 希望最終能掌握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因應其中那些困難的狀況 ~"~
Thumbnail
抱持著「好事會繼續發生在路上」的信念,轉而投入今天要做的報告,但由於製作這份報告時,我採取的作法是「文本精讀法」對文本中,出現的缺漏(不是文字上的缺漏,而是內容中,對於事件的陳述,過於簡要,而省略細節,出現跳躍式的敘述等)我不想在簡報中,做我的詮釋與補足,於是就如實呈現專書的內容,並加以註記、摘要。
Thumbnail
抱持著「好事會繼續發生在路上」的信念,轉而投入今天要做的報告,但由於製作這份報告時,我採取的作法是「文本精讀法」對文本中,出現的缺漏(不是文字上的缺漏,而是內容中,對於事件的陳述,過於簡要,而省略細節,出現跳躍式的敘述等)我不想在簡報中,做我的詮釋與補足,於是就如實呈現專書的內容,並加以註記、摘要。
Thumbnail
我書看完了,有寫筆記,就不寫在這裏了。   邊看書,邊將我之前的人生做一個回顧,明白了許多事情,看到了,那件事就比較鬆動了。   ▓看了這本書,我終於明白、想通的事情舉例:   ■耳邊常會出現的錄音帶,以前的大人說的話—我從「固著」中想到,是我將自己一直放在弱小的位置上(沒有改變),這麼一來任何人
Thumbnail
我書看完了,有寫筆記,就不寫在這裏了。   邊看書,邊將我之前的人生做一個回顧,明白了許多事情,看到了,那件事就比較鬆動了。   ▓看了這本書,我終於明白、想通的事情舉例:   ■耳邊常會出現的錄音帶,以前的大人說的話—我從「固著」中想到,是我將自己一直放在弱小的位置上(沒有改變),這麼一來任何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