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

    每年我都會參加學生時代的姊妹淘聚會。在我們這群朋友裡,大夥都很喜歡跟Jessica一塊兒聊天。雖然她不太會搞笑、也不是最幽默,但從學生時代起,Jessica就是我們幾個朋友眼中,有個性有想法的女生。她對生活充滿熱情,隨著年齡增長,也變得更加貼心、總能適時支持到我們這些老朋友們的心情。
    姊妹們說,每次和Jessica聊天,都覺得很有收穫。Jessica常會注意到我們沒留意的生活細節、家人間的相處之道。生活中難免都有心酸或壓力,但每次吐完苦水,不論是安慰或鼓勵讚美,Jessica的用詞和觀點總是不浮誇,簡單卻很有力量。 ************************
    高度同理心、想像力豐富,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
    這兩年的姊妹淘聚會,Jessica甜甜的小女兒Emma也開始跟著一塊兒出席,這讓只有生男孩、或單身的姊妹們,覺得特別開心。
    雖然跟著媽媽、阿姨們一起參加聚會,低年級的Emma卻不太怕生,很有耐心、不插話、好像真的有在聽阿姨們的閒聊、八卦,有一種很難得在低年級孩子可以看見的沈穩與乖巧。在一陣七嘴八舌之後,大夥也把話題移到Emma身上。
    「傑西卡,跟我們分享一下妳是怎麼教Emma的吧。雖然是女孩子,但她怎麼有辦法這樣靜靜地聽我們談天說地卻不覺得無聊。我侄女跟她年紀差不多,完全沒辦法像Emma這樣。」Jessica這幾年在教養孩子的歷程中,找到了一個有力又可支持她的校外組織,她不只一次說過,自己收穫很多。也因此大夥兒也一個個圍了過來,想聽聽Jessica有什麼教養妙招。
    「說實話,Emma真的是個認真、貼心的小女孩。這次寒假她沒有跟哥哥一起參加營隊,哥哥的活動結束後有個家長分享會,那天Emma在第一階段的分享會,可以超過一個小時都坐得直挺挺的,靜靜地聽老師發表其他孩子們的作品。而且在活動後半段的自主學習時間,Emma也相當認真地參與、學習,後來還有家長當面稱讚她,甚至問我是怎麼教她的。」Jessica分享道。
    Jessica說,的確,孩子願意也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很棒的事;Emma的懂事乖巧、貼心助人,也很容易讓父母很有面子,因為不管走到哪裡,老師、家長們很多人都很稱讚她,就像我們現在的聚會一樣。
    ************************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樣貌和天賦
    但Jessica話鋒一轉說,「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做什麼。妳們知道我是個有話直說的人,妳們看到Emma的這些優點,大部分原因是這個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Jessica說,Emma從出生就是個好帶的孩子(讓媽媽晚上可以睡覺,半夜起來喝一次奶,就可以睡到清晨),和出生日夜顛倒長達四個月的哥哥很不一樣。
    Jessica說,她很感謝老天爺給了她兩個很不一樣的小孩。不好帶的孩子,讓Jessica也曾在教養路上遇到大挫敗,因為向外求援,她反而認識了現在這個給她很多支持的校外組織,開啟她身為父母的「親職成長之旅」。好帶的孩子,則讓她更明白每個孩子各有其特色,明顯的對比讓她對於父母這個角色有深層的體悟。
    孩子是「生命」的子女,他們經我而生,卻非出自於我……
    「不好帶、特殊的孩子,讓我學到投降、放下。」Jessica說,有一陣子,當時唸低年級的哥哥,每隔兩三天,聯絡簿就會出現滿滿的紅字:每次看到學校或老師的來電,她都要先深呼吸一口氣才敢接起來。然而,就像唐鳳曾在文章中分享的,「如果家裡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不管是資優、過動、還是天使等特別的孩子),可以把這個挑戰看成是上天給的一個機會,要讓父母先去學習一些和傳統、一般不一樣的觀念,也許是提早看到哪些規訓世俗是沒有必要的;或是提早看到,自己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所有有不一樣的父母經歷和體驗)。」
    「也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帶,我開始尋求外援,一路上遇到很多貴人,慢慢學習調整自己,也開啟這幾年很深刻的、身為父母的自我成長之旅。」Jessica緩緩地說道。
    「好帶的小孩讓我學習謙虛。」Jessica說,雖然為了帶哥哥,她開始學習調整自己,的確在Emma更小的時候,就能注意到她內心的一些需求。但Emma天性敏銳、有同理心、很多感受、情緒方面的事情很好教,也容易看見成效。加上她與生俱來的貼心與豐富的感受力,常常能做出超乎她年齡的事,例如願意幫助同學、陪伴同學處理麻煩、或是常能說出體貼家人、朋友的話。
    「如果不是自己親身經歷、擁有兩個特質如此相異的孩子,我想我這一輩子應該很難體會,為什麼紀伯倫會說,孩子是「生命」的子女,他們經我而生,卻非出自於我……的深刻意涵哪」Jessica和我們分享。
    聽完了Jessica的故事,那晚回到家,我翻開了紀伯倫的先知,重新閱讀「孩子」這篇文稿,似乎,我對於文字的內容也有了另一種不同的感受和體悟。
    孩子 On Children
    文:卡里.紀伯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是幾位因為愛孩子、而更體認到要先學會愛自己的父母組成的好友互助會。 原本我們只是偶爾會一起分享,身為父母這一路所經歷的體驗與學習;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活動我們發現,或許這些接近真實的體驗與故事(尤其是內心掙扎與自我療癒的過程),如果能透過一個公開的平台分享,或許也能支持到更多面臨挑戰的家長們。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