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商場上,究竟是創造力還是執行力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商場上,究竟是「創造力」還是「執行力」重要?
這在過去一直是個很熱門的話題,但現在越來越少被討論。
原因無他,在這個有網路的世界,「執行力」重要太多太多。因因為網路讓「學習」這件事變得很容易,當然你想說是抄襲或是模仿也可以。而且不只國內,透過網路還能學習到國外的方式。所以誰能把同一套模式執行得更好,把同一套技術產品優化得更好,就變得是很重要的事。
現在已經有無數個案例,都證明了「執行力」更重要。Google不是最早出現的瀏覽器之一,iPhone不是第一支智慧型手機,特斯拉也不是第一台上路的電動車,阿里巴巴不只內容甚至連名字都是抄的(馬雲赴美考察的電商公司)。
所以有太多太多案例,證明市佔率最高的商品品牌,都不是首創,甚至也不是原創(抄襲)。
那是不是表示創造力就不重要?
其實也不是,這只能說創造力更需要執行力來把具有創意的想法落實。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兩個概念,我們舉本土電商兩大龍頭之爭的案例,來說明這個話題。
一、強調創造力的『PChome』,及重視執行力的『momo』。
這兩個不同的集團文化可能跟董事長出身有關,被稱為趨勢大師的詹宏志,生涯中有許多創舉。包含成立最早期的入口網站、購物平台、首創「24h到貨」,B2B2C模式的『PChome商店街』等等。包含行動支付(電子支付)也走在台灣業界前端。
而前後兩任董事長都是財務背景出身的momo,則更強調執行力,或者稱為務實。
何謂創業家精神,那應該是,我希望成為最棒的、最新的。強調新穎的創造力。
什麼是務實執行力,那就是,我希望成為最會賣的。強調「銷售目標」的達成。
為什麼用這兩者做比較,除了他們剛好符合不同的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是momo成立的前幾年,兩者的總營業額差不多,很巧的是資本額也很相近,就像是一對雙胞胎。
不過如今這兩者業績和獲利已經呈現了巨大的落差。筆者認為是因為不重視執行力,即使再好的想法也無法落實,還導致決策錯誤的結果
執行力,對於筆者來說,除了目標管理,還包含了整合集團旗下公司,創造1+1大於2的效果。這在momo上很明顯,剛成立購物網站時,互導電視購物的流量,
一方面讓購物網站有基本的流量及業績,而電視購物人員也能分到網路利潤,也可以說是另一種O2O(Online To Offline)的模式,達成雙贏。
至於PChome(網家集團),則承繼詹宏志的意志信仰,他相信創業家精神,旗下轉投資20多家公司,每一家公司都不靠「網家」輸送訂單與資源,被投資公司全憑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好處當然是保有各自的活力跟彈性,但缺點就是單打獨鬥,沒有綜效。
二、兩者的企業精神表現在網站設計介面上。
對momo來說,『學習』對手如何賣,比自己神來一筆,與眾不同的新點子更重要。可能是由於財務背景出身的董事長,更重視『務實』。
詹宏志曾接受商周專訪直言:「momo的工作方法就是咬住PChome不放,我們做什麼、它就做什麼。我也去研究它的工作方法,沒有一個東西跟我不一樣。」
但事實上,早期的momo不只學習PChome,在它出生的時代,還有個營業額很高的奇摩購物體系。
momo的『挑品』能力除了本身電視購物起家,擅長挑出爆品(會熱賣的商品)外,也從奇摩購物學習網路購物平台的挑品模式,因為PChome體系不強調挑品。
所謂的購物平台的挑品(和電視購物打單品也有些許區別),就是從眾多品類的商品中,選擇與設計主打商品、主題、優惠方式(最簡單的就是下殺折扣,其他還有限時限量、組合包、團購模式)等等。
挑品有時候也會因此而讓利廠商,為了取得特別的價格,或是獨賣的商品來製造『差異化』(與其他平台)。
只要實際從事過電商幾年以上的人,就知道『挑品』有多重要。但PChome則只想當個『中立』平台。
這兩者風格的差別在彼此網站就能看出。
呈現在momo網站首頁,會讓人想「多逛街」。它最大版面是給最新行銷活動,產品類別收在左邊,先告訴顧客好康的活動,讓人有機會瀏覽其他商品。
PChome網站首頁則讓人「方便買」,它多用頁籤式,俗稱「牙籤」標示出產品類別,讓目的性購買者,一眼可選擇要採購的類別。但相對地,你無法激起消費者的其他購買慾望。
以實體店鋪來說明,就像百貨公司有時候會把上下樓梯設計在反方向,目的就是讓顧客多逛半圈。這半圈的櫃位,說不定就會引起逛街者的興趣,多看幾眼,就增加了消費者購買的可能。這就是「多逛街」的設計。
「方便買」的特性,則像賣場裡成立一個個的「某某專區」,你想要的商品,可以一次看完,你可能還可以找到意想不到的新商品。
同時用過兩者的廠商,可能會抱怨,PChome為何不能如momo一樣讓利扶植廠商時。但PChome內部則是如此論述:他們負責上架,至於顧客是否選中該品牌產品,是依照品牌力與價格決定,廠商要靠自己努力去做到吸引顧客購買。PChome不介入,才得以中立。它們是把更多資源放在生態圈打造。
這其實沒有絕對的優或劣,中立的平台,能夠讓中小企業廠商也有公平的競爭機會,反而能讓更多樣貌的商品有被消費者發現的可能。
三、已是終戰結束?還是未來可期?
嚴格來說,上面提到的企業文化差異並不是兩者獲益差距越拉越大的主因,而是因為PChome在幾年內連續犯了兩個大錯。
第一個是2017年用商店街迎戰『蝦皮購物』,
第二個則是2021年的三級疫情期間,物流大塞車,錯失業績成長良機。
關於第一點,筆者將在接下來作更詳細的介紹,因為這其中有很多值得討論之處。第二點則跟物流與AI有關,內容範圍更大,將在下一篇文章說明:「當24H送達成為業界常態,PChome還有其他優勢嗎?」同時下一篇文章也將說明更多從「細節」面分析PChome的敗因。
PChome(網家集團)在2015年5月份創下537元史上最高股價(目前2023年3月的股價只剩6x元)!
但往往故事就是這麼有趣,如『老子』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在PChome勢不可擋的時候,就連旗下的「露天拍賣」也正準備去香港上市,但就在同一年,蝦皮購物登台,並採取了運費補貼、免手續費等大陸慣用狼性競爭的策略,迅速瓜分了本土電商平台的市場。「露天拍賣」也取消了上市計畫。
2017年6月份,PChome決定用旗下的子品牌「PChome商店街」(以下稱商店街)來迎戰。這除了犯「戰略錯誤」之外,也犯了「戰術錯誤」。
戰略錯誤就是『蝦皮』的補貼戰只是因為初進入市場的「前置投入成本」,不可能長久。就像是宣傳行銷的一種方式。你也可以把補貼費用當成是宣傳新品牌的廣告成本。
更何況『蝦皮』當時還採用了『羊毛出在豬身上,由狗買單』的行銷策略減輕了負擔(操作方式複雜,有機會會在付費的文章講行銷策略時說明)。所以蝦皮的補貼負擔很低。
總營業額當時已經略比PChome高的momo,不為所動,但PChome卻『撩下去了』(台語),進行補貼戰。
不過既然要戰,就要用最穩妥的方式得勝,這才是戰略思考的角度。但本來不必迎戰,卻犯了戰略錯誤出戰。戰術上也選擇錯誤,選擇用『商店街』迎戰。
也許本意是希望不影響本家PChome,並且能提昇商店街的市佔率。這樣的想法往好的方向講是「樂觀」,往壞的方向講就是「天真」。
因為經過一年多的蠶食鯨吞市場,「蝦皮購物」的營業額已經遠遠大於「商店街」,根本不是沒多少市場影響力的「商店街」所能撼動的對手。
反觀「蝦皮購物」,在對手選擇用「商店街」迎戰(進行免運補貼),趁這把火燒起來,蝦皮於7月就上線「蝦皮商城」,把戰線拉長,拖死對手,還賺了一波『熱度』。
短短半年,到2017年底結算,商店街大虧4個股本(每股虧損43.25),淨值剩1.63元。
隔年2018年,商店街淨值轉負,由PChome本家收購下櫃。PChome該年虧損將近10億。
也就是這個關鍵的2017年,從此拉開了momo和PChome的營業額及獲利率的差距。
PChome不但對蝦皮敗下陣來,另一個對手momo則好整以暇,奠定彼此總營業額的差距。就結果來說,雙輸。
雖然現在還不能論定輸贏,畢竟PChome還是國內第三大平台。就像『微軟』大家都以為會逐漸消失時,靠著『ChatGPT』,讓GOOGLE和APPLE都措手不及。
但由於未來電商一定是大者恆大,未來PChome除了要想辦法吸引老客戶回歸、吸引新客購買之外,同時期待momo犯錯,或是自家轉型或整合成功(如電子支付系統),達成跳級式的成長(如微軟結合ChatGPT),才有可能回到本土電商龍頭的地位。
==================
聯絡信箱:fireloam@hotmail.com
YouTube: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1會員
122內容數
楚焱堯(Neil),現為台灣夯創業電商育成顧問,擔任勞動部電商講師。熟悉領域為電商經營、產業分析及時事評論。 為國內少數具有實際操作的實戰派電商講師。曾帶領台灣女裝品牌從每年數百萬營收,激增成破億的公司。轉戰大陸電商市場,創下全大陸淘寶天貓店單日單店第27名佳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顧問的經驗,透過協助客戶從MOMO平臺成功轉型至官網電商,官網數位營收增長至60%以上。文章探討了電商策略、SEO導入、CRM應用及主要平臺的變化,並介紹一款新產品『桌上型冰溫熱飲水機』,突顯其獨特性與實用性。這些經驗不僅啟發品牌商,還強調小規模實驗的重要性,促進持續成長。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新的世代,人人都想創業。從網路、市集攤販到規模較大的店面等,不同的創業模式適合不同的人。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模式,就能大大減少失敗的風險。
Thumbnail
什麼是創業?在電商平台販售自己做的手工品?還是要做沒人做過的藍海市場題目才算是創業呢?我認為透過有效的商業模式、有限資源組合出生產要素來提供經營服務就算是創業,只是光想像就有超級多可以組合成足以提供經營服務的要素,我們要如何確認當前在做的是足夠讓自己的事業持續生存的呢?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準創業者應著重企業內部管理,包括顧客管理、商圈經營、進銷存管理、員工管理、行政管理、行銷(線上線下)管理等。從成功與失敗的路前進,關注內務管理及在競爭中優化,以提高營業效率。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顧問的經驗,透過協助客戶從MOMO平臺成功轉型至官網電商,官網數位營收增長至60%以上。文章探討了電商策略、SEO導入、CRM應用及主要平臺的變化,並介紹一款新產品『桌上型冰溫熱飲水機』,突顯其獨特性與實用性。這些經驗不僅啟發品牌商,還強調小規模實驗的重要性,促進持續成長。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新的世代,人人都想創業。從網路、市集攤販到規模較大的店面等,不同的創業模式適合不同的人。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模式,就能大大減少失敗的風險。
Thumbnail
什麼是創業?在電商平台販售自己做的手工品?還是要做沒人做過的藍海市場題目才算是創業呢?我認為透過有效的商業模式、有限資源組合出生產要素來提供經營服務就算是創業,只是光想像就有超級多可以組合成足以提供經營服務的要素,我們要如何確認當前在做的是足夠讓自己的事業持續生存的呢?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準創業者應著重企業內部管理,包括顧客管理、商圈經營、進銷存管理、員工管理、行政管理、行銷(線上線下)管理等。從成功與失敗的路前進,關注內務管理及在競爭中優化,以提高營業效率。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