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自在於自己

    「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與自然要樂;與大道要遊。」書裡提到莊子的整體思想可以用這四句話描寫。
    其中「與自己要安」是我對自己最初也是最終的人生要求。唯有安心地做自己才能達到活得自在;唯有活得自在才不會愧對自己的生命。這是我的信念。
    -
    常常會聽到有人提到出生也不是自己的選擇,自己從沒要求過要出生在這世上。雖然理解其中之意,但我從沒以這樣的角度思考過。
    我總說自己的父母是自己這輩子遇過最聰明、最善解人意的人,凡是遇到人生遇到瓶頸的人,我都會一股衝動想把自己的父母介紹給人家,相信對方也能像我一樣從與他們的談話中得到方向與新的展望。
    與其說我崇拜自己的父母,不如說我信念於他們。
    雖然從小跟著拜拜,但我從不虔誠,除了祭祖與過年之外,我幾乎不拿香。「不虔誠的祭拜是對神明最大的不敬」是我自己對信仰的想法與障礙。
    所以在將信念託付給這輩子從未見過面的神明之前,我託付給自己的父母。
    然而從小我媽總是跟我說:「你的人生是你的人生,跟我們無關;我們的是我們的,你也不需要處處都想跟我們綁在一起。」理解媽的意思是「你有你的人生,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別因為有我跟你爸就被綁手綁腳。」但每次聽到還是會覺得ㄘㄟˋ心,總感覺有點冷血,我也沒那麼想離巢。
    爸媽都是說到做到的人,在有父母關愛也有自己空間的成長環境下,我長成了一個非常重視自己想法,也十分樂意去實踐自己想法的人。
    「我要豐富自己父母給我的這條生命。」成了我當時人生中的最高宗旨。
    -
    「那你這趟去美國好玩嗎?覺得值得嗎?」留學回來後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問。
    「嗯,我不會用好玩來形容在美國的日子,但確實是一趟人生必須去的旅程。」思索片刻後我回道。
    自己在異地生活了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後,我更加理解了媽曾掛在嘴邊的那句:「你的人生是你的人生,別跟我們牽扯在一起」。每個人終究會長成自己的樣子,這不是任何人能干預的。
    在異地所遇到的人、事、物,雖然無法與任何一個生命中的熟人能夠共享,但我吸收了很多、消化了很多、生長出很多。可以感覺得到自己開始往跟爸媽的價值觀與世界觀越來越不同的方向前進。
    看來即使無意,我終究(心態上)還是離巢了。
    -
    韓劇《浪漫速成班》中男主角提到當自己覺得活著很難、不想繼續活著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還是考生時,食堂的老闆娘為他煮的那些豐盛韓食家常簡餐,就好像又可以再繼續努力一下。
    我也有一個這樣能讓自己繼續努力下去的畫面。是波士頓的查爾斯河。我總坐在河畔一整個下午,看著對岸的建築物、看著太陽從頭頂西沈,與自己對話。
    我總想像,查爾斯河底容納也沉沒我滿腹的悲傷與黑暗。因為有她陪著我的那些午後,才能有現在這個對自己感到自在、心安的我。
    -
    回台後,我在親近的人際關係上受了挫,伴隨體驗了幾個這輩子從沒經歷過的負面情緒。
    台北的地理環境不像波士頓,隨時有一條大到徒步需要將近半小時才能過橋的河,來分擔消化我心裡的黑。
    因此我頓時對人群感到害怕,每天過得很不自在,對自身感到高度不信任。
    不過也很老套地,時間協助我逐漸想起給自己的承諾:要做一個能讓自己感到自在的人。
    -
    留學回台前,我寄了明信片給幾個很親密的朋友,有些朋友收到後發到社群媒體上,同時內文:「做自己、好自在」之類的字句。
    完全忘記自己到底都寫了些什麼,但看來無意識間,我在每封明信片裡都寫了一樣的內容呢(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