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的盤勢很有趣,不再像以往的「實體經濟的壞消息」=「金融市場的好消息」,而是「壞消息就是壞消息」:當公布不如預期的經濟數據時,股市也同步下跌。
細數美國近日公佈的經濟數據,包括:
1. 三月 ISM 製造業 PMI 從 47.7 下跌至 46.3,低於市場預期的47.5,也創下 2020 年 5 月以來的最低。
2. 三月 ISM 服務業 PMI 從 55.1 大幅下跌至 51.2,大幅不及預期的 54.6。
3. 二月職位空缺數從 1082.4 萬大幅下降至 993.1 萬,遠低於預期的 1050 萬個,是自 2021 年 5 月以來職位空缺首次低於 1000 萬。
4. 三月小非農 ADP 僅新增 14.5 萬人,低於 2 月的 26.1 萬人,也低於預期的 20 萬人。
近期市場表現就如同高盛交易員 John Flood 所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第一次回想起糟糕的經濟數據實際上對股市不利。」
雖然「壞消息就是壞消息」比較直觀也比較好理解,但金融市場詭譎多變,常常表現出來是「壞消息=好消息」的情況,也讓很多投資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但投資本來就不是線性思維,這也是為什麼了解底層邏輯和動態分析如此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