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父母離婚給孩子的相對剝奪感與單親媽媽的不安!/《蘇芯語改名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母親曾詢問我要不要改從母姓,在她與父親離婚後的幾年內,我十來歲的時候。我對父母離婚的決定,似乎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但在「改從母姓」這個問題上,有了對成人的世界(或者對於「人」與「社會規範/傳統/男女/傳宗接代」)感到無比的荒謬的冷眼旁觀!
《蘇芯語改名字》是公視學生劇展的短片,由《俗女養成記》中的小陳嘉玲吳以涵主演。劇情非常簡單描寫著一個正值青春(叛逆)的孩子,面對父母離婚後,原來從父姓的名字,被母親改成從母姓且是全新與原來完全不同的名字。(一般來說改從母姓比較常見)
父母離婚從孩子的角度觀望,多半是「被決定」的那個,無從表達自己的意見,「你們離婚都沒問過我」而感到被奪走「擁有完整的一個家」已經在心裡畫上一個記號,若再有「改姓名」或「改從母姓」對孩子自我主體性就更強烈被硬生生從自己手中給奪走。
但同時也很難不從母親的角度去理解,在這個從父姓且以父權為主體的社會規則裡,成為單親媽媽且沒有太好的經濟能力的女人,會強烈地想要將自己所擁有的、不能失去的拽在自己手上,別說她沒有思考到孩子的心情,更多時候這樣的情境下,單親媽媽能抓住的,也許就是跟自己在一起的孩子,好讓自己能夠稍微減少一點不安,而改姓/改姓名就是一種表彰「這孩子是我的」,而不是從父姓是再不相關的男人的孩子!若是以傳統的傳宗接代、繼承血脈來看,還有一種「有後」的概念。
《蘇芯語改名字》是部不到三十分鐘的短片,卻能將一個孩子對於母親替自己改名的決定而有的情緒反應及心境轉折寫得十分精準,除了對母親擅自的變更自己的名字有著被剝奪的心情,還有著對於無用好賭的父親想要依賴卻明白他的軟爛而生的強烈無奈感,再在看著母親為了討生活的犧牲而有的溫柔陪伴。
劇情裡有幾個小細節處理得甚好。
有許多人寫父母離婚的戲碼,很喜歡將孩子寫得張牙五爪、叛逆至極,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那樣,但在被改名成蘇芯語的陳思妤身上,雖也有那種被剝奪後的反抗,但也有著看在眼裡對母親的溫柔體諒;沒有刻意地讓孩子大張旗鼓地在父母離婚或是在「為什麼有這種父母」的憤怒裡大秀青春反叛去創造戲劇衝突,實在不容易!
另一個細節是在屋外擺放男人的鞋子。這個細節擺放進來頗讓人感到驚喜,前段讓人以為蘇芯語的母親是結識了另一個男子,所以會有一雙男人的鞋在屋外,後段才明白那雙鞋的用意,也象徵女性在現代的社會結構裡,依然會因為沒有另一半,除了不安外,也還是容易面對外在對單親媽媽發出的任何疑問,從同情憐憫到無盡的猜疑。
不過這雙鞋在劇本上的前後次序如果沒有拿捏好,會變成另一種情境:「母親有了另一個男人,讓孩子改從繼父姓,而繼父從來沒有來過家裡。」(或者編劇本身就有這樣故弄玄虛之意?抑或是原來有想製造這類的衝突感?)
吳以涵獨挑大樑的短片,雖然不到三十分鐘,讓人更期待她未來的演出!
《蘇芯語改名字》/2023
導演/編劇:姜姿含
演員:吳以涵、陳婉婷、胡鴻達
P.S
每回看那些動不動要氣死父母的青少年,我都在想,到底是戲劇影響觀眾,還是人生真的有那麼多無限的反叛,不跟父母鬥得你死我活不行?奇怪我就不是這種孩子,我認識一堆單親家庭的孩子也不是。單親的孩子明明很多都早熟得要命!(又,結婚生子要想清楚,法律規則裡,有血緣的孩子,一輩子都跟父母有關係啊啊啊啊!除非父母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
看完我都想去考義守大學的研究所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4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電視.電影.聽音樂.閱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4K會員
86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SARS在台灣的故事以電視劇來改編,呈現當時的政治情勢、政客的樣貌,以及醫院高層到政府局處(從中央到地方)的沉痾,除了必須在田調或是醫院的場景及醫病的還原上,要做極考究且講究的努力,也要在政治秀場外將和平醫院的現場所遇到的情境完整重述,不是件容易的事。
由音樂劇搬上大螢幕,《HERO》在劇情上是薄弱了點,以演唱的方式撐出每一次的情緒轉折,就再沒有更多其他會讓人感受到這段歷史的慷慨激昂,及奮身起義或從容赴死的情緒了;但對於韓國的觀眾應該不會去挑剔這件事,就當是一種重新回顧歷史的方式,只是從音樂劇的舞台換到了電影院而已。
《講話沒有在聽》將人死後用很詼諧的方式表現。面對死亡人多有悲傷,但更常出現的是在空白的思緒裡,總想要找些什麼填補,而天馬行空地表達想念、展現傷心與不捨,以茲證明:面對死亡啊!我們還是情緒滿溢得需要出口,但其實大多數人連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擺放!
929那張有著撞球封面的CD還躺在我的書架裡。但我的書架上卻沒有一本吳晟的詩集。是應該買本吳晟的詩來讀讀,他為這個島嶼寫下的詩作。
愛情有時是這樣:愛要理所當然,愛要勇往之前,愛要奮不顧身,愛就是甜死人閃瞎人也不管世界的轉動,只要你/妳在即可⋯⋯即使那只是年輕時才堅信的信仰或只是電視電影或小說裡才會出現童話般的結果,都會在那樣的愛情裡漾開含著糖果的微笑:啊!這就是愛情啊!
母親,應該是這世界上最容易有精神分裂感及最經常性角色扮演的生物了!
把SARS在台灣的故事以電視劇來改編,呈現當時的政治情勢、政客的樣貌,以及醫院高層到政府局處(從中央到地方)的沉痾,除了必須在田調或是醫院的場景及醫病的還原上,要做極考究且講究的努力,也要在政治秀場外將和平醫院的現場所遇到的情境完整重述,不是件容易的事。
由音樂劇搬上大螢幕,《HERO》在劇情上是薄弱了點,以演唱的方式撐出每一次的情緒轉折,就再沒有更多其他會讓人感受到這段歷史的慷慨激昂,及奮身起義或從容赴死的情緒了;但對於韓國的觀眾應該不會去挑剔這件事,就當是一種重新回顧歷史的方式,只是從音樂劇的舞台換到了電影院而已。
《講話沒有在聽》將人死後用很詼諧的方式表現。面對死亡人多有悲傷,但更常出現的是在空白的思緒裡,總想要找些什麼填補,而天馬行空地表達想念、展現傷心與不捨,以茲證明:面對死亡啊!我們還是情緒滿溢得需要出口,但其實大多數人連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擺放!
929那張有著撞球封面的CD還躺在我的書架裡。但我的書架上卻沒有一本吳晟的詩集。是應該買本吳晟的詩來讀讀,他為這個島嶼寫下的詩作。
愛情有時是這樣:愛要理所當然,愛要勇往之前,愛要奮不顧身,愛就是甜死人閃瞎人也不管世界的轉動,只要你/妳在即可⋯⋯即使那只是年輕時才堅信的信仰或只是電視電影或小說裡才會出現童話般的結果,都會在那樣的愛情裡漾開含著糖果的微笑:啊!這就是愛情啊!
母親,應該是這世界上最容易有精神分裂感及最經常性角色扮演的生物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一對父女一夜之間交換了身體,從此兩人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是一名母親以遺族的身份,與在十二歲選擇自我了結的兒子,漫長並讓人心痛的無盡對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我不敢說雙親離異會對直接對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我敢說離婚肯定多多少少對小孩造成一些改變,不管個性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在求學期間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不是要批判雙親離婚這件事,這是由雙方達成的一個協議,我給予最大的尊重。我只想討論家長離婚對小孩子的影響,在當老師的時候遇過一些案例,小芷就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罕見疾病的孩子和他母親的故事,描述了孩子在尋找自己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以及母親為他做出的努力和選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小明和小花生了一個兒子小華,小華出生時於戶政事務所辦理姓名登記跟爸爸小明同姓,後小明和小花因為有次在餐廳吃飯,小明把盤中最後一顆鳳梨蝦球吃掉,小花非常生氣,兩人發生爭吵因此決定離婚,離婚後小花取得小華之親權。小花覺得既然小華跟他共同生活,要幫小華改姓,小花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1995年,石振邦(張譯 飾演)和妻子淑娟(郝蕾 飾演) 因生不出孩子的事吵架,鬧離婚。 石振邦只想嚇嚇淑娟載她去民政局, 沒想到一直哭哭啼啼,說絕不離婚的淑娟真辦手續簽字,離婚, 轉身揚長而去,留石振邦在那裡心裡嘔死了。 他的鐵哥兒楊武(潘斌龍 飾演)聽了笑得只差沒打滾, 愛面子的石振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一對父女一夜之間交換了身體,從此兩人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是一名母親以遺族的身份,與在十二歲選擇自我了結的兒子,漫長並讓人心痛的無盡對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我不敢說雙親離異會對直接對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我敢說離婚肯定多多少少對小孩造成一些改變,不管個性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在求學期間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不是要批判雙親離婚這件事,這是由雙方達成的一個協議,我給予最大的尊重。我只想討論家長離婚對小孩子的影響,在當老師的時候遇過一些案例,小芷就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罕見疾病的孩子和他母親的故事,描述了孩子在尋找自己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以及母親為他做出的努力和選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小明和小花生了一個兒子小華,小華出生時於戶政事務所辦理姓名登記跟爸爸小明同姓,後小明和小花因為有次在餐廳吃飯,小明把盤中最後一顆鳳梨蝦球吃掉,小花非常生氣,兩人發生爭吵因此決定離婚,離婚後小花取得小華之親權。小花覺得既然小華跟他共同生活,要幫小華改姓,小花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1995年,石振邦(張譯 飾演)和妻子淑娟(郝蕾 飾演) 因生不出孩子的事吵架,鬧離婚。 石振邦只想嚇嚇淑娟載她去民政局, 沒想到一直哭哭啼啼,說絕不離婚的淑娟真辦手續簽字,離婚, 轉身揚長而去,留石振邦在那裡心裡嘔死了。 他的鐵哥兒楊武(潘斌龍 飾演)聽了笑得只差沒打滾, 愛面子的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