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學不會」的興趣,究竟能夠多有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琴 #興趣 #培養 #家長 #孩子 #音樂 #習慣 #方法 #策略
「老師,我家小孩只是學興趣的,妳不要太兇、太嚴格,學音樂開心就好了嘛!」又或者是「老師,我家小孩他這周考試很多,可能要請假」這些話,相信對於無論是正職或兼職的老師而言,勢必不陌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當班級才藝普查時,身邊不乏那些被同學們歡呼鼓舞上台表演的小小音樂家,又或者那些因為不熟捻而在舉手與不舉手的決定中動搖的同學。在台灣,學音樂已經不再是一項十分稀罕的才藝了。隨著社團普及、適性發展的概念漸深,舉凡幼稚園小童到網紅歌手,人人秀一手好才藝似乎已是常見的景象了。但為何學過演奏樂器的同學很多,勇於舉手秀才藝的同學卻寥寥無幾呢?除了天生的膽量,針對演奏技巧,這是因為樂器演奏是一項需要努力扎根的技藝。無論學習的樂器為何,若想有能力演奏所謂「有點程度」的曲子,皆需要有因為熟能生巧而靈巧的手指、靈活的頭腦、敏感的心思等,絕對不是「上課學學就好」。
相信不管是對於求好心切的家長,又或者是因為想圓夢才參加社團學習樂器的同學而言,既然有著「想要將樂器演奏變成興趣」的強烈動機,那您肯定會希望自己或孩子學完後可以有足夠的能力來演奏些許歌曲吧?但是,馬兒若要好,總是得攝取到足夠的糧草。其實,學習樂器某方面來說,與培養運動興趣是十分相近的。舉例來說,像是當今風靡全球的健身運動,絕對不是上個教練課,肌肉就能長出來、體態就能玲瓏有致的吧?因為除了教練在課堂中的指、校正,學員自己日常的積累才是能否雕塑曲線的關鍵。
雕塑體態又會因為大家的喜好,而有各有不同的目標;可能有的人是為了減脂、瘦身,有的人則是為了增肌、健美,或甚至是追求力量的突破。因此,無論您是家長或自主學琴的學生是以音樂為志業,或僅以此為志趣,想請問你們之所以學習音樂的目標是什麼呢?如果是為了培養耐心與責任感,那就應該要在每次的練琴過程,慢慢加長時數或至少維持一定程度的練琴頻率,並自行承擔每次練完後的後果(例如:因為考試或課業而少練,導致被老師唸或進度停滯時,不該帶有任何藉口,反之,應虛心接受指教,因為是自己沒有付出相對應的時間與責任);若是為了美學,則除了練琴以外,應該多聽音樂會、多讀點相關歷史;那如果為了培養興趣,是否應該讓自己在零碎的時間裡,有效的練琴,使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能力,可以演奏喜愛的歌曲呢?還是,純粹只是練開心的?那如果是練開心的,您/您的孩子真的有因此開心嗎?不管您是哪一種,一旦有了目標,就應該付諸努力與行動,只靠著老師/教練上課學學,絕對不會有您所期待的效果的。
然而,在競爭力提升的地球村,無論大人或是孩子都背負著許多的壓力與責任,因此該如何運用時間來平衡興趣與工作/課業,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現在有一句很紅的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沒錯,練琴也不例外。大家每天回到家,若作息正常的情況下,扣除洗澡與休息往往只有兩三小時。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裡,以針對「精選片段」,利用「有效的練琴方式」--即手指的肌肉記憶,就會顯得十分重要與有效。將曲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從頭練到尾,絕對是個不明智的選擇,卻是許多孩子或學琴人士不小心會選擇的謬誤。
那什麼叫做「精選片段」呢?簡單來說可以分成:1. 老師上課重複較多次的、或課堂中較容易卡關的片段;2. 自己彈的時候也容易卡關的片段。畢竟,這些片段就跟尚未破舊的數學邏輯一樣,不會就是不會,反之觀念通了,也就會了、不會忘了。因此這些才是您平日裡有限的時間內應該多加練習、或重點練習的片段。而「有效的練琴方式」,則是除了大家較熟悉的「搭配節拍器,從慢到快」以外,還可以加入節奏的變化型,例如附點節奏、倒附點節奏等,來增加手指肌肉的熟悉度、靈活度與練琴的趣味性,使練琴不只是練琴,更像是破關斬將的遊戲,真正達到培養志趣的作用。最後,當然不能忘了「善用科技」啦!手機普及的現代,大家一定要善用錄音軟體,而作法可以參考以下:在雙手已對曲子有一定的熟悉度後(即可順利的彈出歌曲後),可以借助錄音軟體,讓自己的耳朵當自己的老師,練習批判、品樂,一次、一次,利用自己上課所學、耳朵所聞,次次比對,並微調狀態,於當天結束練琴前,務必要再錄一個Final版,做前後比對。除了可以增加練琴的準確度與音樂的表達外,還可以訓練思考策略(練琴或詮釋的策略)、聽覺的敏感度並調整詮釋的方式,因此您將有機會感到成就感十足,且在這個過程中自得其樂。
總而言之,這些策略與方法,就跟前面提及的健身一樣,想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其實除了以上舉的領域,無論是學業上的學習、或其他專業、志趣、能力的培養基本上都可適用。所以,若您的目標只是「學好玩的」「別人會我也想要(我的孩子/我)學會」,那您應該問問自己,您所認為「好玩」的定義是什麼?如果說敲敲琴鍵就很好玩的話,是不需要特地破費請老師來教學,因為人人都能使樂器發出聲響。如果只是別人也會,所以我/我小孩也要會,那大可沒一定要學,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比的太多、能學得也很多,能堅持的卻很少,無需相互折磨。那如果您定義的「好玩」,指的是希望可以變成興趣,那就該讓自己/自己的孩子學到一個程度。例如:有的人的願望是能夠演奏流行樂曲;有的人希望能彈彈兒歌即可;有的人則希望能詮釋技巧稍微高升,可炫技之曲目。無論是哪一種目標,就該針對目標,做策略性的修整,選擇有效的方式,努力持續,負責任的練下去。否則,無法開心敲鍵盤、無法順心如意彈自己喜愛的曲子,又該怎麼對練琴這件事「感到興趣」呢?
補充,如果您是被迫學琴的孩子,不妨分享這篇文章給您們的家長,又或者是看有沒有機會了解他們為何想讓您學琴、有沒有機會讓自己感到興趣?或可不可以「彈到什麼程度就好?」是我們可以試著為自己發聲、爭取快樂的方法。
avatar-img
4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很多人學琴,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一開始興致勃勃,充滿鬥志與希望,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最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一、受挫力 很多時候,練琴就是一種手指運動,把某個動作一再重複練習了百次千次,變成精熟。想像成練習投籃,目標百發百中,那得花多少精力。姑且不論老師的演奏專業度,彈得是否好聽,其實不管遇
遇過很多家長,孩子學了一陣子鋼琴後,突發奇想要考音樂班科系,學生有上鋼琴課、會彈琴了,好像很有興趣,就可以考音樂班了嗎? 興趣為主的鋼琴課 其實現在的老師,鋼琴課多會以啟發孩子興趣為主,進度配合學生的學習,內容為學生量身訂做,學生沒有真正被基本功、進度追著跑的經驗。一旦要考試,考的曲子需要有
會彈琴不等於會教琴,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你上課,並且願意配合教學方式,才能把課上得更有意義更有成就感。 一、找出學生的優點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反應快,上課卻不專心;有的很配合,但是學習慢;有的很有主見,不喜歡按部就班照規矩學;而大多數都很懶,不想練過一遍再一遍。 其實很多家長不見
一、放任型 有些家長以為,民主、尊重孩子的學習意願,才能培養出學琴興趣,這只對了一半,因為如果真的可以選,孩子寧願遊戲、看平板,也不要重複把難的、不會的曲子練個半小時、一小時呀。 初學階段也許因為家長的不管進度、不在意成績,會讓孩子學得很輕鬆,好像很願意學琴;但是時間一久,會變得比較沒有成就
對我的鋼琴教學來說,最難教的階段就是初學到一年左右的時間,這個階段的教學要謹慎小心地培養學生的學琴興趣,之後的學習通常就能一直持續,除非課業因素影響,否則學生大都能維持到國中都不會放棄鋼琴。 觀察個性 初學的每一個孩子,遇到要重複的、困難的彈奏,一定都有所反抗,只是表現出來的樣子不盡相同,有
孩子個性喜歡變化、有趣,就算一開始對鋼琴有興趣,練久了、膩了、難了、無聊了,難免就會想放棄。這時家長就很為難,到底是要繼續堅持?放棄?還是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繼續學琴? 以下3個檢查也許可以找出解決方式: 1、從功課找原因 陪練時,若孩子搞不清楚怎麼彈,手的位置也不知道怎麼放,那就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展開才藝學習時,音樂、特別是鋼琴往往是第一個被考慮的項目。音樂學習對孩子的好處多不勝數,文章探討了音樂學習對智力開發、專心注意力、耐心受挫的培養、超強的記憶力和協調能力的幫助。海笛樂器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專業師資及多元化的課程,滿足不同愛樂人士的需求。
很多人學琴,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一開始興致勃勃,充滿鬥志與希望,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最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一、受挫力 很多時候,練琴就是一種手指運動,把某個動作一再重複練習了百次千次,變成精熟。想像成練習投籃,目標百發百中,那得花多少精力。姑且不論老師的演奏專業度,彈得是否好聽,其實不管遇
遇過很多家長,孩子學了一陣子鋼琴後,突發奇想要考音樂班科系,學生有上鋼琴課、會彈琴了,好像很有興趣,就可以考音樂班了嗎? 興趣為主的鋼琴課 其實現在的老師,鋼琴課多會以啟發孩子興趣為主,進度配合學生的學習,內容為學生量身訂做,學生沒有真正被基本功、進度追著跑的經驗。一旦要考試,考的曲子需要有
會彈琴不等於會教琴,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你上課,並且願意配合教學方式,才能把課上得更有意義更有成就感。 一、找出學生的優點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反應快,上課卻不專心;有的很配合,但是學習慢;有的很有主見,不喜歡按部就班照規矩學;而大多數都很懶,不想練過一遍再一遍。 其實很多家長不見
一、放任型 有些家長以為,民主、尊重孩子的學習意願,才能培養出學琴興趣,這只對了一半,因為如果真的可以選,孩子寧願遊戲、看平板,也不要重複把難的、不會的曲子練個半小時、一小時呀。 初學階段也許因為家長的不管進度、不在意成績,會讓孩子學得很輕鬆,好像很願意學琴;但是時間一久,會變得比較沒有成就
對我的鋼琴教學來說,最難教的階段就是初學到一年左右的時間,這個階段的教學要謹慎小心地培養學生的學琴興趣,之後的學習通常就能一直持續,除非課業因素影響,否則學生大都能維持到國中都不會放棄鋼琴。 觀察個性 初學的每一個孩子,遇到要重複的、困難的彈奏,一定都有所反抗,只是表現出來的樣子不盡相同,有
孩子個性喜歡變化、有趣,就算一開始對鋼琴有興趣,練久了、膩了、難了、無聊了,難免就會想放棄。這時家長就很為難,到底是要繼續堅持?放棄?還是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繼續學琴? 以下3個檢查也許可以找出解決方式: 1、從功課找原因 陪練時,若孩子搞不清楚怎麼彈,手的位置也不知道怎麼放,那就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展開才藝學習時,音樂、特別是鋼琴往往是第一個被考慮的項目。音樂學習對孩子的好處多不勝數,文章探討了音樂學習對智力開發、專心注意力、耐心受挫的培養、超強的記憶力和協調能力的幫助。海笛樂器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專業師資及多元化的課程,滿足不同愛樂人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