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爸媽的話─寫在珣地震報告之後

珣很早就決定暑假報告要寫地震的題材,也已經蒐集了不少有關的材料,因此爸媽都認為應該是成竹在胸的。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了讓珣能夠實地印證書報上的描寫,媽媽花了四千八百元,報名和珣參加為期兩天的「九二一地史見證之旅」,這個活動,也成為珣暑期報告的主軸。
地震之旅訂在七月卅、卅一,在那之前,媽媽丟了很多相關的資料要珣閱讀,爸爸也一再提醒,最好配合行程,把想寫的大網擬出來,到時候才知道該看些什麼,並且能向帶隊的老師問比較深入的問題,不過被快樂假期沖昏了頭的珣,卻顯得漫不經心。
據媽媽說,珣在兩天的見證之旅,態度還算認真,可惜準備功夫做得不夠,因此有些茫無頭緒,這一點,從珣八月一日起動筆的草稿中,就能看得出來。八月八日晚上,爸爸實在忍不住了,和珣談了一個小時,並且以集集站為例,引導珣從「為什麼去?」「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去構思,珣算是一點就通的孩子,之後的三、四天,很順利地擬出了一份像樣的大綱。
骨架有了,接著必需填充血肉,添加靈魂,這就得靠對實境的細膩描寫和深入思考,「事非經過不知難」,相信在珣正式起草時,面對各種細節的「模糊」、「沒印象」,應能體會到當初爸爸請珣事先做功課的苦心,只是「覺悟」得太晚了。最後的十幾天,爸爸要求珣全心全力地投入報告,而把練琴當作休息,不過,珣畢竟太小,沒有這樣的定力與能耐,十八號左右大致完成了底稿,爸媽覺得應該可以更好,但看看時間,似乎也很難再要求了。
珣又要用電腦打報告,爸爸樂意教,可是珣眼睛不好,中文輸入慢,長久盯著螢幕,近視恐怕會更嚴重,於是我們限制珣的打字時間,進度當然快不了,後來,爸爸認為珣對電腦的基本運用算是熟悉了,便幫忙輸入剩下約四分之一的文字,但珣不能閒著,需回頭加強稿子的內容,並且除了「地震之旅」的寫作外,還有很多資料要整理。珣的組織能力不錯,整個報告的章節編排頗見條理,照片、資料的取捨也很果斷,儘管如此,直到八月廿二日,還看不出完成的報告將是什麼樣子。
強烈颱風碧利斯為珣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廿三號放颱風假,爸爸剛好輪到值班待命,看看台中的風雨似乎不大,便邀珣帶了完成報告所需的東西,陪爸爸上班,好能不受干擾的做最後衝刺。那天台中有雨無風,沒災害警報,爸爸有空和珣討論底稿的修改、電腦排版,並掃描、列印珣選用的書本上的圖片;下午,珣專注地從事完稿作業,到「下班」時,成果驚人,厚達七、八十頁的報告已經燦然大備了。珣非常興奮,一回家就向媽媽獻寶,她也十分驚奇,說:「一天做的,比一個禮拜還多!這個颱風真是來得巧!」
最好玩的是弟弟,聽見開院子門的聲音,他倚在客廳紗門後,緊張地問:「姊姊,妳報告寫完了嗎?」得知姊姊的輝煌戰果,他神色凝重,原來,弟弟暑假作業─蝴蝶觀察報告的寫作進度,一路領先姊姊,只差兩、三頁就大功告成,沒想到颱風天他心情輕鬆地玩了一個早上,下午天色昏暗好眠,竟睡到五點半才起床,整天一事無成,在終點前,豬羊變色,「輸」給了姊姊。珣知道後,無限「欣慰」地說:「好像龜兔賽跑喔!弟弟就是那隻貪睡的兔子!」那天吃完晚飯,弟弟一聲不吭地上樓埋頭苦幹,水果也不吃了,還真懂得發憤圖強呢!爸爸想:「姊弟間若常能有這種良性互動就好了!」
這本報告,大的架構完全由珣創造,在什麼地方,用什麼資料、圖片,都由珣選擇、安排,將爸爸先前「勘災」的「報導」、照片成立專章,也是珣的異想天開;爸爸幫忙的部份,前面已經交待了;媽媽的貢獻,則是很細心的保留了地震後一段期間的主要報紙,並對報導的剪取,提出若干意見,又帶珣參加地史見證之旅及一起到圖書館借閱有關書籍。我們當然不期望小學三年級的珣能做出很專業的、有深度的作品,爸媽在意的是珣有沒有從製作的過程中,體會出一些觀察現象與研究學問的方法?這是當珣抱著沈甸甸的報告洋洋自得時,所應該好好反省的。
89.8.28 星期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