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偶爾會看到品牌企業發生負面消息後,被各路網友在其Google評論、社群平台(如Facebook粉專、Instagram帳號、Threads貼文等)刷一排一星負評的情況。但沒有向特定品牌企業消費過卻留負評,網友這樣的行為真的沒問題嗎?
Thumbnail
近期和營業秘密有關的刑案新聞很多。依新聞記載,還是多與離職高層被指控帶走資料投靠新公司或自行開業有關。未來這類案件的能見度恐怕會更高,而企業應如何應對,有效保護營業秘密? 經理人或員工又該如何避免踩到洩密的線呢?今天這篇會從Emma我過往辦理營業秘密訴訟的經驗,以及協助企業健檢、強化智財管理...
Thumbnail
偶爾客戶會問是不是只有提告/起訴一種途徑可以為自己伸張權利?其實不只,像是訴訟外談和解,或是到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調解,甚至跨國企業間常用的仲裁,都是可以選擇的紛爭解決路徑。這也對應到提告/起訴後,未必就是直接法庭見,不少案件都還是會先排調解(像是勞資爭議、車禍、遺產、離婚、詐騙、醫療糾紛等等)..
Thumbnail
如果你是刑事案件被告,第一次被找去警局、調查局問話時就建議找律師陪同。因為有個懂法律、懂程序的人引導、陪伴你,也比較安心。今天這篇我將分享在刑案偵查程序中,我是如何協助被告客戶做開庭前準備,以及於開庭過程中我如何扮演讓客戶安心的好隊友...
Thumbnail
偶爾會遇到已經被警察、調查局或檢察官問過話,甚至已經被起訴的刑事案件客戶,來委託我陪同出庭及寫狀答辯。其實當下都會為客戶感到有點可惜,案件有沒有勝算的基礎,往往是在一瞬間就定調了。(例如:第一時間答得不好,後面改口容易被檢警挑戰)...
Thumbnail
偶爾會看到品牌企業發生負面消息後,被各路網友在其Google評論、社群平台(如Facebook粉專、Instagram帳號、Threads貼文等)刷一排一星負評的情況。但沒有向特定品牌企業消費過卻留負評,網友這樣的行為真的沒問題嗎?
Thumbnail
近期和營業秘密有關的刑案新聞很多。依新聞記載,還是多與離職高層被指控帶走資料投靠新公司或自行開業有關。未來這類案件的能見度恐怕會更高,而企業應如何應對,有效保護營業秘密? 經理人或員工又該如何避免踩到洩密的線呢?今天這篇會從Emma我過往辦理營業秘密訴訟的經驗,以及協助企業健檢、強化智財管理...
Thumbnail
偶爾客戶會問是不是只有提告/起訴一種途徑可以為自己伸張權利?其實不只,像是訴訟外談和解,或是到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調解,甚至跨國企業間常用的仲裁,都是可以選擇的紛爭解決路徑。這也對應到提告/起訴後,未必就是直接法庭見,不少案件都還是會先排調解(像是勞資爭議、車禍、遺產、離婚、詐騙、醫療糾紛等等)..
Thumbnail
如果你是刑事案件被告,第一次被找去警局、調查局問話時就建議找律師陪同。因為有個懂法律、懂程序的人引導、陪伴你,也比較安心。今天這篇我將分享在刑案偵查程序中,我是如何協助被告客戶做開庭前準備,以及於開庭過程中我如何扮演讓客戶安心的好隊友...
Thumbnail
偶爾會遇到已經被警察、調查局或檢察官問過話,甚至已經被起訴的刑事案件客戶,來委託我陪同出庭及寫狀答辯。其實當下都會為客戶感到有點可惜,案件有沒有勝算的基礎,往往是在一瞬間就定調了。(例如:第一時間答得不好,後面改口容易被檢警挑戰)...
Thumbnail
法律面以外,法律顧問還可以陪著你思考【公關面】。名人發生矚目事件時,就有機會看到律師協助當事人發布聲明,或是陪同當事人出席記者會說明等等的情景。這應該是大家對於「法律」與「公關」這兩件事交集的印象...
Thumbnail
法律面以外,法律顧問還可以陪著你思考【預算成本】。打造法律面的護城河一定是會燒點錢的。因此制訂全面的戰略佈局時,我也會主動協助客戶計算投入的成本費用,讓客戶心裡有個底,以便提撥預算...
Thumbnail
企業發展到什麼規模、什麼階段時需要考慮找法律顧問呢?如果以「風險辨識」、「風險控管」的視角出發,會建議越早找越好...
Thumbnail
如果你是科技公司,你的技術、know-how可能有「專利權」、「營業秘密」;如果你是品牌方,你的Logo可能有「商標權」,你的廣告素材則可能有「著作權」;如果你是名人、網紅、KOL、KOC,則有「肖像權」、「姓名權」等人格權。以上各種多元的權利,都是你於商業合作中,可以向第三方授權的標的...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權利除了拿來自保以外,也有機會透過授權,成為一種變現賺錢的方式嗎?現在除了名人、藝人、大型網紅外,中小規模的Influencer、KOL、KOC也不斷崛起,一同發揮影響力,即便是只有幾百人追蹤的自媒體帳號,也可能接到團購、業配、代言等合作...
Thumbnail
近期和營業秘密有關的刑案新聞很多。依新聞記載,還是多與離職高層被指控帶走資料投靠新公司或自行開業有關。未來這類案件的能見度恐怕會更高,而企業應如何應對,有效保護營業秘密? 經理人或員工又該如何避免踩到洩密的線呢?今天這篇會從Emma我過往辦理營業秘密訴訟的經驗,以及協助企業健檢、強化智財管理...
Thumbnail
偶爾客戶會問是不是只有提告/起訴一種途徑可以為自己伸張權利?其實不只,像是訴訟外談和解,或是到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調解,甚至跨國企業間常用的仲裁,都是可以選擇的紛爭解決路徑。這也對應到提告/起訴後,未必就是直接法庭見,不少案件都還是會先排調解(像是勞資爭議、車禍、遺產、離婚、詐騙、醫療糾紛等等)..
Thumbnail
雖然歷來擔任過上市科技公司、新創公司、50年以上傳產的法律顧問,但我深知擁有法律顧問,絕對不是上市櫃公司的特權。其實只要預算許可,也有希望避免的事業風險,不論你的事業規模大小,是中小企業或一人公司,都還是可以考慮找一位具有商務合作法律專業與經驗的法律顧問,協助你打造更穩健、永續的事業。
Thumbnail
執業6年以來,擔任過上市科技公司、新創、傳產、中小企業與一人公司的法律顧問,看過上百份代理、經銷、合作開發、授權等商務合約,也累積了不少經驗。雖然合作案類型、合作關係(話語權大小)、產業別都不盡相同,但還是有些心法是互通的。今天就不藏私來個5大心法放送Vol. 1!
Thumbnail
法律面以外,法律顧問還可以陪著你思考【公關面】。名人發生矚目事件時,就有機會看到律師協助當事人發布聲明,或是陪同當事人出席記者會說明等等的情景。這應該是大家對於「法律」與「公關」這兩件事交集的印象...
Thumbnail
法律面以外,法律顧問還可以陪著你思考【預算成本】。打造法律面的護城河一定是會燒點錢的。因此制訂全面的戰略佈局時,我也會主動協助客戶計算投入的成本費用,讓客戶心裡有個底,以便提撥預算...
Thumbnail
企業發展到什麼規模、什麼階段時需要考慮找法律顧問呢?如果以「風險辨識」、「風險控管」的視角出發,會建議越早找越好...
Thumbnail
如果你是科技公司,你的技術、know-how可能有「專利權」、「營業秘密」;如果你是品牌方,你的Logo可能有「商標權」,你的廣告素材則可能有「著作權」;如果你是名人、網紅、KOL、KOC,則有「肖像權」、「姓名權」等人格權。以上各種多元的權利,都是你於商業合作中,可以向第三方授權的標的...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權利除了拿來自保以外,也有機會透過授權,成為一種變現賺錢的方式嗎?現在除了名人、藝人、大型網紅外,中小規模的Influencer、KOL、KOC也不斷崛起,一同發揮影響力,即便是只有幾百人追蹤的自媒體帳號,也可能接到團購、業配、代言等合作...
Thumbnail
近期和營業秘密有關的刑案新聞很多。依新聞記載,還是多與離職高層被指控帶走資料投靠新公司或自行開業有關。未來這類案件的能見度恐怕會更高,而企業應如何應對,有效保護營業秘密? 經理人或員工又該如何避免踩到洩密的線呢?今天這篇會從Emma我過往辦理營業秘密訴訟的經驗,以及協助企業健檢、強化智財管理...
Thumbnail
偶爾客戶會問是不是只有提告/起訴一種途徑可以為自己伸張權利?其實不只,像是訴訟外談和解,或是到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調解,甚至跨國企業間常用的仲裁,都是可以選擇的紛爭解決路徑。這也對應到提告/起訴後,未必就是直接法庭見,不少案件都還是會先排調解(像是勞資爭議、車禍、遺產、離婚、詐騙、醫療糾紛等等)..
Thumbnail
雖然歷來擔任過上市科技公司、新創公司、50年以上傳產的法律顧問,但我深知擁有法律顧問,絕對不是上市櫃公司的特權。其實只要預算許可,也有希望避免的事業風險,不論你的事業規模大小,是中小企業或一人公司,都還是可以考慮找一位具有商務合作法律專業與經驗的法律顧問,協助你打造更穩健、永續的事業。
Thumbnail
執業6年以來,擔任過上市科技公司、新創、傳產、中小企業與一人公司的法律顧問,看過上百份代理、經銷、合作開發、授權等商務合約,也累積了不少經驗。雖然合作案類型、合作關係(話語權大小)、產業別都不盡相同,但還是有些心法是互通的。今天就不藏私來個5大心法放送Vol. 1!
Thumbnail
當您收到智慧財產權警告函,如已經查證、確認發函給您的人是真正的權利人(通常為品牌企業),而不是詐騙,您該怎麼做呢... 您可以這麼做… ① 詳細閱讀警告函內容: 其中會提到權利人是誰、其享有哪些權利,以及權利人的訴求是什麼(可能
Thumbnail
近期陸續收到客戶告知被冒名發智慧財產權警告函,或是有客戶疑似收到詐騙警告函的消息。雖然各式警告函中,一定還是有來自真正權利人(例如品牌方)的版本,但現在詐騙手法防不勝防,還是要謹慎判斷...
Thumbnail
近期和營業秘密有關的刑案新聞很多。依新聞記載,還是多與離職高層被指控帶走資料投靠新公司或自行開業有關。未來這類案件的能見度恐怕會更高,而企業應如何應對,有效保護營業秘密? 經理人或員工又該如何避免踩到洩密的線呢?今天這篇會從Emma我過往辦理營業秘密訴訟的經驗,以及協助企業健檢、強化智財管理...
Thumbnail
不論你是設計或科技產業的夥伴,可能都會遇到面試官希望你拿出「作品集」,以確認你的經驗與新公司是否適合的狀況。但如果你的作品是在前東家做的,擅自展示可能有哪些侵權風險呢?這篇文章針對面試展示作品集,提供了《營業祕密法》與《著作權法》觀點的注意事項,並建議面試者在展示作品集前應取得前公司的同意授權。
Thumbnail
近來越來越多人在家做起烘焙,甚至從興趣走向販售,在IG上也時常可見個人烘焙工作室發布其作品。 但身為著作權律師,偶爾看到有店家販售的蛋糕、餅乾,是取材自迪士尼、三麗鷗、任天堂的IP角色,還是會內心為經營者抖一下——這會有侵害著作權、商標權的問題的啊啊啊(吶喊)。
Thumbnail
我最近發現了一個叫「platform A」的藝術電商平台,宗旨是居中媒合藝術家與收藏家。藝術家可以把已完成的作品在平台上展覽、出售;收藏家也可以在平台上尋覓適合的藝術家,進而委託客製化的創作。 瀏覽過官網介紹與網站條款後,如果你是希望推廣自己作品的藝術家或創作者,我認為有三大重點可以和你分享。
Thumbnail
你知道著作權可能是所有智慧財產權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嗎? 你幾乎每天生活都會接觸到它。聽音樂,會接觸到錄音著作、音樂著作;看影片,會接觸到視聽著作;讀新聞,會接觸到語文著作;甚至手機裡每一個APP,都是電腦程式著作。正因為著作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所以更需要好好認識著作權。
Thumbnail
麥當勞的經典金色M字、星巴克的美人魚,都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經典Logo,一看到,就會知道是哪一家品牌。 這就是「商標」存在的意義。透過具有辨識度(商標法稱之為「識別性」)的文字或圖樣,讓消費者馬上認出商品或服務的來源。 開始硬知識前,先來分享趣聞暖暖身。你知道不是只有文字或2D圖樣能作為商標嗎?
Thumbnail
這一篇來聊聊大家相對陌生的智慧財產權類型——營業秘密。 其實營業秘密比想像中常見,隨手舉些例子會讓你們更有感覺:科技公司的know-how、核心技術;零售業的定價模式;廣告公司的投放策略餐廳的烹調秘訣。只要符合《營業秘密法》要求的三要件,就能被認定是營業秘密。
Thumbnail
這一篇從「專利權」開始,下一篇則是「營業秘密」。 這兩種智慧財產權的關係比較微妙,除了有點承先啟後的味道在,到了某個時點開始還會發生互斥的關係。以下讓我娓娓道來~ 台灣《專利法》將專利權分為「發明專利」、「新型專利」、「設計專利」三種類型,依據其創意展現的高低,也有相應的保護年限。
Thumbnail
當您收到智慧財產權警告函,如已經查證、確認發函給您的人是真正的權利人(通常為品牌企業),而不是詐騙,您該怎麼做呢... 您可以這麼做… ① 詳細閱讀警告函內容: 其中會提到權利人是誰、其享有哪些權利,以及權利人的訴求是什麼(可能
Thumbnail
近期陸續收到客戶告知被冒名發智慧財產權警告函,或是有客戶疑似收到詐騙警告函的消息。雖然各式警告函中,一定還是有來自真正權利人(例如品牌方)的版本,但現在詐騙手法防不勝防,還是要謹慎判斷...
Thumbnail
近期和營業秘密有關的刑案新聞很多。依新聞記載,還是多與離職高層被指控帶走資料投靠新公司或自行開業有關。未來這類案件的能見度恐怕會更高,而企業應如何應對,有效保護營業秘密? 經理人或員工又該如何避免踩到洩密的線呢?今天這篇會從Emma我過往辦理營業秘密訴訟的經驗,以及協助企業健檢、強化智財管理...
Thumbnail
不論你是設計或科技產業的夥伴,可能都會遇到面試官希望你拿出「作品集」,以確認你的經驗與新公司是否適合的狀況。但如果你的作品是在前東家做的,擅自展示可能有哪些侵權風險呢?這篇文章針對面試展示作品集,提供了《營業祕密法》與《著作權法》觀點的注意事項,並建議面試者在展示作品集前應取得前公司的同意授權。
Thumbnail
近來越來越多人在家做起烘焙,甚至從興趣走向販售,在IG上也時常可見個人烘焙工作室發布其作品。 但身為著作權律師,偶爾看到有店家販售的蛋糕、餅乾,是取材自迪士尼、三麗鷗、任天堂的IP角色,還是會內心為經營者抖一下——這會有侵害著作權、商標權的問題的啊啊啊(吶喊)。
Thumbnail
我最近發現了一個叫「platform A」的藝術電商平台,宗旨是居中媒合藝術家與收藏家。藝術家可以把已完成的作品在平台上展覽、出售;收藏家也可以在平台上尋覓適合的藝術家,進而委託客製化的創作。 瀏覽過官網介紹與網站條款後,如果你是希望推廣自己作品的藝術家或創作者,我認為有三大重點可以和你分享。
Thumbnail
你知道著作權可能是所有智慧財產權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嗎? 你幾乎每天生活都會接觸到它。聽音樂,會接觸到錄音著作、音樂著作;看影片,會接觸到視聽著作;讀新聞,會接觸到語文著作;甚至手機裡每一個APP,都是電腦程式著作。正因為著作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所以更需要好好認識著作權。
Thumbnail
麥當勞的經典金色M字、星巴克的美人魚,都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經典Logo,一看到,就會知道是哪一家品牌。 這就是「商標」存在的意義。透過具有辨識度(商標法稱之為「識別性」)的文字或圖樣,讓消費者馬上認出商品或服務的來源。 開始硬知識前,先來分享趣聞暖暖身。你知道不是只有文字或2D圖樣能作為商標嗎?
Thumbnail
這一篇來聊聊大家相對陌生的智慧財產權類型——營業秘密。 其實營業秘密比想像中常見,隨手舉些例子會讓你們更有感覺:科技公司的know-how、核心技術;零售業的定價模式;廣告公司的投放策略餐廳的烹調秘訣。只要符合《營業秘密法》要求的三要件,就能被認定是營業秘密。
Thumbnail
這一篇從「專利權」開始,下一篇則是「營業秘密」。 這兩種智慧財產權的關係比較微妙,除了有點承先啟後的味道在,到了某個時點開始還會發生互斥的關係。以下讓我娓娓道來~ 台灣《專利法》將專利權分為「發明專利」、「新型專利」、「設計專利」三種類型,依據其創意展現的高低,也有相應的保護年限。
Thumbnail
當您收到智慧財產權警告函,如已經查證、確認發函給您的人是真正的權利人(通常為品牌企業),而不是詐騙,您該怎麼做呢... 您可以這麼做… ① 詳細閱讀警告函內容: 其中會提到權利人是誰、其享有哪些權利,以及權利人的訴求是什麼(可能
Thumbnail
近期陸續收到客戶告知被冒名發智慧財產權警告函,或是有客戶疑似收到詐騙警告函的消息。雖然各式警告函中,一定還是有來自真正權利人(例如品牌方)的版本,但現在詐騙手法防不勝防,還是要謹慎判斷...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著作權律師的觀點,介紹了創作被不當使用時,可以如何保護自身著作權的三個步驟,包含蒐證、下架侵權內容、進入訴訟。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和建議,希望對創作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不論你是設計或科技產業的夥伴,可能都會遇到面試官希望你拿出「作品集」,以確認你的經驗與新公司是否適合的狀況。但如果你的作品是在前東家做的,擅自展示可能有哪些侵權風險呢?這篇文章針對面試展示作品集,提供了《營業祕密法》與《著作權法》觀點的注意事項,並建議面試者在展示作品集前應取得前公司的同意授權。
Thumbnail
身為創作者,保存創作歷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保存創作歷程,能夠證明作品的原創性和著作權歸屬,並為潛在的智慧財產權訴訟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本文介紹了四種保存創作歷程的方法,尤其針對數位檔案、詮釋資料的保存,有所介紹。
Thumbnail
曾有網友問我:「Emma~如果我的文章內容是翻譯其他人的文章,是標明出處就可以呢?還是我還需要先跟原作者聯繫呢?」 首先我要說,提出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一件超棒的事,代表有意識到這可能牽涉著作權的疑慮。有了風險意識,下一步就能思考如何規避風險啦!
Thumbnail
近來越來越多人在家做起烘焙,甚至從興趣走向販售,在IG上也時常可見個人烘焙工作室發布其作品。 但身為著作權律師,偶爾看到有店家販售的蛋糕、餅乾,是取材自迪士尼、三麗鷗、任天堂的IP角色,還是會內心為經營者抖一下——這會有侵害著作權、商標權的問題的啊啊啊(吶喊)。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談到「風格」,但到底什麼是風格呢? 相較於生活、美學、設計領域所定義的「風格」,今天這篇想從法律的角度切入聊聊風格是什麼,又該怎麼保護。 著作權法有個大原則叫「觀念表達二分法」,只保護「表達」,也就是真正呈現出來有形的作品,並不保護比較上位、抽象的「觀念/概念」。
Thumbnail
設計人、內容創作者最怕的大魔王,應該就是被他人抄襲,或自己被指控抄襲,尤其發想設計時,難免可能會瀏覽、參考他人的作品,但怎樣的程度是安全,怎樣又算是「抄襲」呢? 今天這篇文將帶你了解著作權法實務對於抄襲的判斷方式,進而找到避開抄襲麻煩的解答。
Thumbnail
我最近發現了一個叫「platform A」的藝術電商平台,宗旨是居中媒合藝術家與收藏家。藝術家可以把已完成的作品在平台上展覽、出售;收藏家也可以在平台上尋覓適合的藝術家,進而委託客製化的創作。 瀏覽過官網介紹與網站條款後,如果你是希望推廣自己作品的藝術家或創作者,我認為有三大重點可以和你分享。
Thumbnail
當您收到智慧財產權警告函,如已經查證、確認發函給您的人是真正的權利人(通常為品牌企業),而不是詐騙,您該怎麼做呢... 您可以這麼做… ① 詳細閱讀警告函內容: 其中會提到權利人是誰、其享有哪些權利,以及權利人的訴求是什麼(可能
Thumbnail
近期陸續收到客戶告知被冒名發智慧財產權警告函,或是有客戶疑似收到詐騙警告函的消息。雖然各式警告函中,一定還是有來自真正權利人(例如品牌方)的版本,但現在詐騙手法防不勝防,還是要謹慎判斷...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著作權律師的觀點,介紹了創作被不當使用時,可以如何保護自身著作權的三個步驟,包含蒐證、下架侵權內容、進入訴訟。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和建議,希望對創作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不論你是設計或科技產業的夥伴,可能都會遇到面試官希望你拿出「作品集」,以確認你的經驗與新公司是否適合的狀況。但如果你的作品是在前東家做的,擅自展示可能有哪些侵權風險呢?這篇文章針對面試展示作品集,提供了《營業祕密法》與《著作權法》觀點的注意事項,並建議面試者在展示作品集前應取得前公司的同意授權。
Thumbnail
身為創作者,保存創作歷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保存創作歷程,能夠證明作品的原創性和著作權歸屬,並為潛在的智慧財產權訴訟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本文介紹了四種保存創作歷程的方法,尤其針對數位檔案、詮釋資料的保存,有所介紹。
Thumbnail
曾有網友問我:「Emma~如果我的文章內容是翻譯其他人的文章,是標明出處就可以呢?還是我還需要先跟原作者聯繫呢?」 首先我要說,提出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一件超棒的事,代表有意識到這可能牽涉著作權的疑慮。有了風險意識,下一步就能思考如何規避風險啦!
Thumbnail
近來越來越多人在家做起烘焙,甚至從興趣走向販售,在IG上也時常可見個人烘焙工作室發布其作品。 但身為著作權律師,偶爾看到有店家販售的蛋糕、餅乾,是取材自迪士尼、三麗鷗、任天堂的IP角色,還是會內心為經營者抖一下——這會有侵害著作權、商標權的問題的啊啊啊(吶喊)。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談到「風格」,但到底什麼是風格呢? 相較於生活、美學、設計領域所定義的「風格」,今天這篇想從法律的角度切入聊聊風格是什麼,又該怎麼保護。 著作權法有個大原則叫「觀念表達二分法」,只保護「表達」,也就是真正呈現出來有形的作品,並不保護比較上位、抽象的「觀念/概念」。
Thumbnail
設計人、內容創作者最怕的大魔王,應該就是被他人抄襲,或自己被指控抄襲,尤其發想設計時,難免可能會瀏覽、參考他人的作品,但怎樣的程度是安全,怎樣又算是「抄襲」呢? 今天這篇文將帶你了解著作權法實務對於抄襲的判斷方式,進而找到避開抄襲麻煩的解答。
Thumbnail
我最近發現了一個叫「platform A」的藝術電商平台,宗旨是居中媒合藝術家與收藏家。藝術家可以把已完成的作品在平台上展覽、出售;收藏家也可以在平台上尋覓適合的藝術家,進而委託客製化的創作。 瀏覽過官網介紹與網站條款後,如果你是希望推廣自己作品的藝術家或創作者,我認為有三大重點可以和你分享。
Thumbnail
前幾個月,一篇知名性別議題粉專的貼文爆紅,內容是數則網友投稿的訊息截圖,關於某醫院的醫師(至少這個人自稱是醫師)在交友軟體上跟異性的互動對話。 今天我不談該醫師與異性間的人際互動關係,而是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整個互動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法律上需要比較留意的地方。
Thumbnail
前幾天正好遇到一個大哥,親切地和我分享某知名醫師住在哪個社區,本於職業病,我心裡的個資法警鈴大響,一邊傻笑一邊想著:「快別繼續說下去啊大哥~~~」 個人資料的定義很廣,只要是可以透過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拼湊出特定個人的資料,都算是個資。所以像這次司機大哥直接和我分享了乘客的姓名和住址⋯⋯
Thumbnail
前幾個月,一篇知名性別議題粉專的貼文爆紅,內容是數則網友投稿的訊息截圖,關於某醫院的醫師(至少這個人自稱是醫師)在交友軟體上跟異性的互動對話。 今天我不談該醫師與異性間的人際互動關係,而是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整個互動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法律上需要比較留意的地方。
Thumbnail
前幾天正好遇到一個大哥,親切地和我分享某知名醫師住在哪個社區,本於職業病,我心裡的個資法警鈴大響,一邊傻笑一邊想著:「快別繼續說下去啊大哥~~~」 個人資料的定義很廣,只要是可以透過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拼湊出特定個人的資料,都算是個資。所以像這次司機大哥直接和我分享了乘客的姓名和住址⋯⋯
Thumbnail
除了發生在同一間公司內部的職場性騷擾外,不同事業單位間(如與廠商、客戶公司的員工之間)的性騷擾事件,也可能落入職場性騷擾事件,而需要進一步立即處理、調查,以符合《性別平等工作法》的規定...
Thumbnail
針對職場性騷擾事件,《性別平等工作法》規定員工人數≥100人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調查小組」,且小組成員應包含具備性別意識的外部專業人士...
Thumbnail
職場霸凌預防的議題日漸受到關注。除了大家比較聽過的羞辱、排擠以外,你知道還有哪些行為也算職場霸凌嗎?這部分可以參考勞動部公布的《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其中提到以下4種態樣都是組織內部常見的霸凌行為...
Thumbnail
接過職場霸凌的諮詢,還記得客戶當下的淚水,那時候也靜靜地告訴他:「如果太累了,真的不要勉強自己哦!以你的才華一定有其他更適合你、能夠接住你的職場。」...
Thumbnail
江湖上謠傳(?)有些老闆面試時會索取應徵者的生辰八字來合盤,判斷雙方日後能否合作愉快。但這樣做真的合法嗎?還有哪些資訊是雇主招募時,不該跟面試者多問、多要的呢?...
Thumbnail
如果認定是職災,勞工、雇主分別都有可以申請的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補助。此類補助對於職災勞工重返職場,以及提供其健康、經濟面的支持,都多少有幫助。雖然不希望職災發生,但企業與勞工都還是可以預防性先了解有哪些補助...
Thumbnail
你知道「職業災害」的定義嗎?如果判定是職災,職災勞工/雇主都可以申請補助,職災勞工也能申請職災保險給付。藉以提供職災勞工及其眷屬經濟面的支持、生心理健康的醫療與復健資源,並協助職災勞工重返職場。 職災類型 職災有兩種,分別是「職業傷害」和「職業疾病」。 「職業傷害」指的是因為一時性 / 立
Thumbnail
企業接獲職場性騷擾申訴,或聽聞相關事件時,必須啟動申訴處理、申訴調查程序。這篇文章提到在處理、調查過程中的細節,包括一定規模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處理單位、申訴調查小組,處理、調查人員的保密義務,雇主通報義務,以及適當隔離當事人的措施。此外,如果申訴人不服企業的懲處結果,也可以直接向地方主管機關提起申訴。
Thumbnail
今天這篇分享在新的《性別平等工作法》之下,哪些狀況屬於職場性騷擾事件,應該由企業受理申訴、處理事件,並提供員工必要的協助。其中包括敵意式性騷擾、權勢性騷擾,以及下班後雇主性騷擾、或同事/客戶/廠商持續性的性騷擾。
Thumbnail
本文從簡介2024年3月8日施行上路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出發,並著重介紹《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法重點——強化雇主預防及處理職場性騷擾事件的責任,以及相應罰則。雇主責任的反面即是勞工的權利,因此本文也很適合勞工閱讀。
Thumbnail
除了發生在同一間公司內部的職場性騷擾外,不同事業單位間(如與廠商、客戶公司的員工之間)的性騷擾事件,也可能落入職場性騷擾事件,而需要進一步立即處理、調查,以符合《性別平等工作法》的規定...
Thumbnail
針對職場性騷擾事件,《性別平等工作法》規定員工人數≥100人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調查小組」,且小組成員應包含具備性別意識的外部專業人士...
Thumbnail
職場霸凌預防的議題日漸受到關注。除了大家比較聽過的羞辱、排擠以外,你知道還有哪些行為也算職場霸凌嗎?這部分可以參考勞動部公布的《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其中提到以下4種態樣都是組織內部常見的霸凌行為...
Thumbnail
接過職場霸凌的諮詢,還記得客戶當下的淚水,那時候也靜靜地告訴他:「如果太累了,真的不要勉強自己哦!以你的才華一定有其他更適合你、能夠接住你的職場。」...
Thumbnail
江湖上謠傳(?)有些老闆面試時會索取應徵者的生辰八字來合盤,判斷雙方日後能否合作愉快。但這樣做真的合法嗎?還有哪些資訊是雇主招募時,不該跟面試者多問、多要的呢?...
Thumbnail
如果認定是職災,勞工、雇主分別都有可以申請的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補助。此類補助對於職災勞工重返職場,以及提供其健康、經濟面的支持,都多少有幫助。雖然不希望職災發生,但企業與勞工都還是可以預防性先了解有哪些補助...
Thumbnail
你知道「職業災害」的定義嗎?如果判定是職災,職災勞工/雇主都可以申請補助,職災勞工也能申請職災保險給付。藉以提供職災勞工及其眷屬經濟面的支持、生心理健康的醫療與復健資源,並協助職災勞工重返職場。 職災類型 職災有兩種,分別是「職業傷害」和「職業疾病」。 「職業傷害」指的是因為一時性 / 立
Thumbnail
企業接獲職場性騷擾申訴,或聽聞相關事件時,必須啟動申訴處理、申訴調查程序。這篇文章提到在處理、調查過程中的細節,包括一定規模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處理單位、申訴調查小組,處理、調查人員的保密義務,雇主通報義務,以及適當隔離當事人的措施。此外,如果申訴人不服企業的懲處結果,也可以直接向地方主管機關提起申訴。
Thumbnail
今天這篇分享在新的《性別平等工作法》之下,哪些狀況屬於職場性騷擾事件,應該由企業受理申訴、處理事件,並提供員工必要的協助。其中包括敵意式性騷擾、權勢性騷擾,以及下班後雇主性騷擾、或同事/客戶/廠商持續性的性騷擾。
Thumbnail
本文從簡介2024年3月8日施行上路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出發,並著重介紹《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法重點——強化雇主預防及處理職場性騷擾事件的責任,以及相應罰則。雇主責任的反面即是勞工的權利,因此本文也很適合勞工閱讀。
Thumbnail
因為離婚等家事事件訴訟常需耗費比較長的時間與心力處理,所以近來越來越多難以繼續相處的伴侶,選擇透過「簽署離婚協議」作為分手的方式...
Thumbnail
除了發生在同一間公司內部的職場性騷擾外,不同事業單位間(如與廠商、客戶公司的員工之間)的性騷擾事件,也可能落入職場性騷擾事件,而需要進一步立即處理、調查,以符合《性別平等工作法》的規定...
Thumbnail
針對職場性騷擾事件,《性別平等工作法》規定員工人數≥100人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調查小組」,且小組成員應包含具備性別意識的外部專業人士...
Thumbnail
經手性與性別事件,陪伴著當事人進行申訴、告訴的過程中,也曾遇過積極了解案情的調查者(不論是司法官或是企業機關的調查者),但遺憾的是,調查者對於被害人「反應」的想像大多還是狹隘的...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如LinkedIn、Instagram、Facebook、Threads等)都可能收過騷擾訊息,像是不當追求的字眼、色情圖片等等,總讓人感到不適與不尊重。假設不斷遭到騷擾,經營自媒體的你可以怎麼處理呢?
Thumbnail
接觸性與性別事件,協助被害人進行申訴、告訴的過程中,其實最讓我遺憾的,是偶爾聽聞當事人在過程中所遭遇的「二度傷害」...
Thumbnail
企業接獲職場性騷擾申訴,或聽聞相關事件時,必須啟動申訴處理、申訴調查程序。這篇文章提到在處理、調查過程中的細節,包括一定規模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處理單位、申訴調查小組,處理、調查人員的保密義務,雇主通報義務,以及適當隔離當事人的措施。此外,如果申訴人不服企業的懲處結果,也可以直接向地方主管機關提起申訴。
Thumbnail
今天這篇分享在新的《性別平等工作法》之下,哪些狀況屬於職場性騷擾事件,應該由企業受理申訴、處理事件,並提供員工必要的協助。其中包括敵意式性騷擾、權勢性騷擾,以及下班後雇主性騷擾、或同事/客戶/廠商持續性的性騷擾。
Thumbnail
本文從簡介2024年3月8日施行上路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出發,並著重介紹《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法重點——強化雇主預防及處理職場性騷擾事件的責任,以及相應罰則。雇主責任的反面即是勞工的權利,因此本文也很適合勞工閱讀。
Thumbnail
前幾個月,一篇知名性別議題粉專的貼文爆紅,內容是數則網友投稿的訊息截圖,關於某醫院的醫師(至少這個人自稱是醫師)在交友軟體上跟異性的互動對話。 今天我不談該醫師與異性間的人際互動關係,而是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整個互動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法律上需要比較留意的地方。
Thumbnail
因為離婚等家事事件訴訟常需耗費比較長的時間與心力處理,所以近來越來越多難以繼續相處的伴侶,選擇透過「簽署離婚協議」作為分手的方式...
Thumbnail
除了發生在同一間公司內部的職場性騷擾外,不同事業單位間(如與廠商、客戶公司的員工之間)的性騷擾事件,也可能落入職場性騷擾事件,而需要進一步立即處理、調查,以符合《性別平等工作法》的規定...
Thumbnail
針對職場性騷擾事件,《性別平等工作法》規定員工人數≥100人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調查小組」,且小組成員應包含具備性別意識的外部專業人士...
Thumbnail
經手性與性別事件,陪伴著當事人進行申訴、告訴的過程中,也曾遇過積極了解案情的調查者(不論是司法官或是企業機關的調查者),但遺憾的是,調查者對於被害人「反應」的想像大多還是狹隘的...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如LinkedIn、Instagram、Facebook、Threads等)都可能收過騷擾訊息,像是不當追求的字眼、色情圖片等等,總讓人感到不適與不尊重。假設不斷遭到騷擾,經營自媒體的你可以怎麼處理呢?
Thumbnail
接觸性與性別事件,協助被害人進行申訴、告訴的過程中,其實最讓我遺憾的,是偶爾聽聞當事人在過程中所遭遇的「二度傷害」...
Thumbnail
企業接獲職場性騷擾申訴,或聽聞相關事件時,必須啟動申訴處理、申訴調查程序。這篇文章提到在處理、調查過程中的細節,包括一定規模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處理單位、申訴調查小組,處理、調查人員的保密義務,雇主通報義務,以及適當隔離當事人的措施。此外,如果申訴人不服企業的懲處結果,也可以直接向地方主管機關提起申訴。
Thumbnail
今天這篇分享在新的《性別平等工作法》之下,哪些狀況屬於職場性騷擾事件,應該由企業受理申訴、處理事件,並提供員工必要的協助。其中包括敵意式性騷擾、權勢性騷擾,以及下班後雇主性騷擾、或同事/客戶/廠商持續性的性騷擾。
Thumbnail
本文從簡介2024年3月8日施行上路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出發,並著重介紹《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法重點——強化雇主預防及處理職場性騷擾事件的責任,以及相應罰則。雇主責任的反面即是勞工的權利,因此本文也很適合勞工閱讀。
Thumbnail
前幾個月,一篇知名性別議題粉專的貼文爆紅,內容是數則網友投稿的訊息截圖,關於某醫院的醫師(至少這個人自稱是醫師)在交友軟體上跟異性的互動對話。 今天我不談該醫師與異性間的人際互動關係,而是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整個互動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法律上需要比較留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