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2|閱讀時間 ‧ 約 16 分鐘

過猶不及__第十二章 界線與你自己

    很多無法「收尾」、有始無終的人,問題往往出在下列幾個原因之一:

    1. 抗拒組織化。這種人認為訓練他事先做計劃,對他是一種貶低。

    2. 恐懼成功。他們太介意別人,以為自己的成功會引起別人的嫉妒或批評,於是,寧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也不願因此失去好夥伴。


    3. 不想逐步完成。他們不喜歡開工以後那些瑣碎的繁枝細節,只對出主意感到興奮,然後就想把執行的職責移交給別人。

    4. 分心。他們無法專心在一個工作上直到完工。他們缺乏專業化集中心思的技巧。

    5. 無法延後滿足感。他們無法先經歷工作過程中的艱苦,再去品嘗任務完成後的滿足。他們想要直接享受完工的喜樂,就像小孩子,還沒吃完均衡的晚餐,就想先吃甜點。


    6. 無法跟其他的壓力說不。他們無法跟其他人或其他工作說不,所以,他們沒有時間把任何工作好好完成。

     

    跟你自己建立界線


    要學習在自我設限上成熟並不容易,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挫折。但是,神比我們更希望我們能夠成熟與自製,他站在我們這一邊,力勸、勉勵、懇求我們。(《貼撒羅尼迦前書》二章11-12節)對失去控制的行為開始發展界線的方法之一是,應用我們在第八章所談到的界線測試表,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即可:


    1. 症狀是什麼?察看一下:你因不能對自己說不所產生的惡果是什麼?你可能會感到沮喪、焦慮、驚惶、恐怖、憤怒、在人際關係上掙扎、孤立、工作上有問題,或受心理影響而生病。

    這些症狀都和自己不能有言行上的設限有關,利用它們作指針,找出你有哪些界線問題。


    2. 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找出你界線問題的癥結可以幫助你了解你是怎樣使情形惡化的(你是如何犯錯的)?有哪些重要的人際關係可能是你問題的促成因素?


    一些自我設限的衝突可能的根源包括:


    缺乏訓練。有些人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學過接受限制,或為他們的行動付出代價,或把他們的滿足感延後。比如:有些人在出孩童時期從來沒有因虛擲光陰而嘗到什麼惡果。


    獎勵敗壞。來自父親或母親有酗酒問題的小孩,也許認為那些失去控制的行為反而會讓他們的關係更為緊密。當家庭中有人喝醉酒了,大家反而更親近。


    扭曲需要。有些界線問題是合理的,是神給予我們的需要,但改了包裝。神給我們在性愛上的渴求使我們可以繁衍下一代,並享受自己的配偶。但貪愛色情書刊的人卻把我們對性愛美好的渴望全扭曲了,覺得他必須把那些渴望全發泄出來才是真的享受。

    害怕與人有親密關係。一般人是真心希望被愛的,可是他們失控的行為(比如飽食失控與工作狂)反而讓人想要與他們遠離。有些人則用口舌來使別人與他們保持距離。


    感情上的饑渴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在出生後的頭幾年都非常需要愛,如果那時沒有得到愛,我們一生都會感到饑渴。因為我們如此渴求愛,當我們在與別人的關係里得不到愛的滿足,就會轉從其他地方,例如食物、工作、性行為、花錢等,以求得滿足。

    過度受到律法的管轄。很多基督徒在服從與尊重律法的環境中長大,不被允許為自己做決定。所以,當他們試著要為自己做決定,就會有罪惡感。那種愧疚心理使得他們反以毀滅性行為來對抗。在飲食上與金錢上的不能自制或失控,都是他們對嚴厲律法的抵制或抗拒。


    掩飾情感上的傷害。那些在孩童時期在情感上被傷害、被疏忽、被虐待的人,往往借著飲食失控、酗酒、工作狂,來掩飾內心受到的傷害與創傷。他們也許會想以嗑藥來轉移心中不被人愛、被棄的、孤獨的真實痛苦。若不如此偽裝,他們將無法忍受內心的孤立感。


    3. 界線上的衝突是什麼?把自己的飲食、金錢、時間、工作、口舌、性慾、酒精或藥物濫用有關的特別自我設限問題全仔細審查一下。這七方面或許不完全,但涵蓋了常見的許多問題。從神那裡求洞察力,了解自己生命中有哪些方面失控了。


    4. 誰必須掌主權?在這個階段,你必須忍痛為自己失控的行為負責任。我們的行為方式或許可以直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問題,受過忽視、虐待,或創傷。換句話說,我們的界線問題不見得全是我們的錯,但還是我們的責任。


    5. 你需要什麼?除非你積極地跟別人建立安全的、可信任的、「恩典與真理」的關係,否則你絕對無法有效地解決界線上的衝突。當你缺乏從神來的屬靈上與情感上的資源,你將無法獲得智能與能力,以洞察自己與控制自己。


    對那些都喜歡「自己來」的人,要他們跟別人建立關係,往往會使他們有挫折感。就像他們會買工具書或手冊教自己彈鋼琴、做水電、打高爾夫球一樣,他們最喜歡手上有本書冊,教自己如何解決那些失控的行為。他們希望能很快解決這些設立界線的問題。 問題是:許多在自我界線上有問題的人往往非常孤立,與人缺乏深入的關係。他們與神、與人都沒有「根基」(《以弗所書》三章17節),於是,他們必須採用一些他們認為是退步的方式去學習與人建立關係。與人建立關係是花時間、很冒險,也是很痛苦的過程。要找到適當的人、團體、教會已經夠難了;加入以後,向別人吐露你內心的需要則更加艱難。


    什麼都想自己來的人常常會退一步用自己的思考力與意志力來解決問題,以為這樣比較快速,比較安全。他們常常會說:「跟別人建立感情並不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問題在於行為的失控,我只需要對症治療就好了!」雖然我們可以理解他們那種進退兩難的困境,他們正走向另一條奢想快速解決問題的死巷。治標不治本——單單將問題對症治療,一般而言,只會導致更多的症狀而已。耶穌曾用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過程:


    污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既尋不著,便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裡去。』到了,就看見裡面打掃乾淨,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裡。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路加福音》十一章24-26節)


    污鬼可以輕易地占據我們靈魂的空屋。即使我們的生活似乎井然有序,孤立自己必使心靈脆弱易受傷害。只有我們的心裡充滿神與別人的愛,我們才能抗拒撒旦所施展的詭計。與神與人建立關係,不是可挑選的,也不是奢求,而是我們屬靈上與情感上的一種生死攸關的問題。


    6.我要怎樣開始?一旦找出你的界線問題而且承認它,你就可以開始設法解決了。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練習對自己設限:


    說出你真正的需要。失控的行為形式往往都在掩飾另一個需要。在你能夠處理自己失控的行為之前,你必須先找出隱藏在內心的真正需要。比如:飲食失控的人可能會發現食物使自己與人分開,而能安全地避開男人感情與情慾上的親密關係。他們害怕情感上需負重擔的狀況,所以,用食物作為界線.只有他們與異性的界線更堅固後,他們才能放棄以前毀滅性的食物界線。他們必須學習為內心真正的問題求幫助,而不單單做表面的症狀治療。


    允許自己失敗。能說出你心中真正的需要,並不保證你就能讓失控的行為消失。很多人把隱藏在自我設限下的真正問題說出來後,仍感到非常的失望,因為界線問題依舊發生,他們認為「我已參加教會裡的支持團體了,為什麼我還是不能準時,還是愛看色情書刊,亂花錢,或胡言亂語。難道我做的這一切都是虛空枉然」?


    不會的。那些毀滅性的事情之所以再發生,正是神要我們學習成聖、成熟、裝備我們享有永生的確據。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與操練,就像我們學習開車、游泳,或學習一種外語,都需要一段過程。才能更好的自我界線。


    我們要能接受失敗,不要逃避。一生都在逃避失敗的人,將錯失使自己變得更成熟的機會。我們被耶穌吸引,是因為「他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希伯來書》五章8節)。成熟的人會被臉上留有戰鬥傷疤、憂慮皺紋、淚水印記的人深深吸引。因為那些人所學到的功課,比從來沒有遭遇失敗、臉上無皺無痕的人——沒有真正活過的人——還足以讓人信賴。


    傾聽別人出於同理心的回應。當你無法為自己設限,你需要別人以愛心幫助你了解問題。很多時候,你察覺不出自己的缺失,有時,你不能真正了解:你的缺乏自我設限對你所愛的人造成的傷害。其他的基督徒可以給予你一些客觀的觀點與扶持。

    齊斯常常不能把人家借給他的金錢如期歸還。不是他沒有錢,也不是他自私,只是很健忘,察覺不出那些借錢給他的朋友會有任何不方便或不舒服之處。


    一天, 一位幾個月前曾借錢給他的朋友來辦公室找他。

    「齊斯」他的朋友說:「我已經很多次跟你提過我借給你的那筆錢了,但你一直沒有給我回音。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賴帳,但我必須讓你知道:我很難接受你那健忘的習慣,因為你沒還我錢,我必須取消我的度假計劃。你的健忘不只傷害我,也傷害我們之間的友誼。」


    齊斯很驚訝!他不曉得這對他不過是小事一樁,對他的好朋友卻影響如此大。對朋友所受到的損害深感慚愧後悔,他當場寫了一張支票還清欠款。

    齊斯的朋友不用譴責或嘮叨的方式,幫助齊斯對自我設限的問題提高警覺。他應用的就是齊斯把他當成好朋友的同理心。齊斯真誠的悔恨——因他使朋友痛苦——是他學習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動力。當支持系統內的其他人提起:我們的缺乏自我設限傷害了他們,我們改變的動機是出於愛,不是出於恐懼。


    合乎《聖經》教導的支持團體能彼此提供同理心與明確的回應,讓人知道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到別人,而從中學習為自已負責。當團體中的一員告訴另一個:「你無法控制的行為使我想遠離你。你的行為讓我無法信任你。」那位失控的人不是受到父母般的管教或有如警察的監督,而是從滿有愛心的朋友聽到真實的心聲,聽到自己的作為對他所愛的人如何有益或有害。這種處理的方式是建立在以同理心為基礎的首先觀念上,也是一種以愛為根基的自我控制。


    把後果當做教師。學習「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就是什麼」的寶貴教訓。因果律教導我們:如果我們不負責,就要為自己所引發的後果負責。飲食失控的人要承受健康上與社交上的困難。亂花錢的人必須有經濟破產的心理準備。老是遲到的人就要趕不上飛機,錯失重要會議,以及失去友誼。做事情拖延再三的人將失去升遷與得不到紅利的機會。林林總總,不計其數。


    我們需要進入神的學習訓練學校,去承擔自己不負責任的後果。不是所有的苦難我們都得張開雙手接受(注二);但是,當我們自己缺乏愛心或不負責任而惹來苦難,那些痛苦就成為我們的良師。


    學習如何發展健全的自我設限是個有條理的過程。首先,別人會表示他們對我們摧毀性失控行為的看法,如果我們不馬上適當的反應,就必須面對後果。警告的話語在行動之先,在我們承受苦難以前,先給我們機會去改過敗壞的行為。


    神不以我們的受苦為榮。像是一位有愛心的父親看到自己的小孩受苦而心碎,他不希望我們受苦。可是,如果他的話或是他其他孩子的響應對我們不起作用,讓我們自己承受惡果是惟一避免更多傷害的方法。神就像父親警告青少年不可喝酒,否則,會失去開車的特權。首先,他說:「不要再喝酒了,否則後果你自己負責。」如果孩子不聽話,他開車的權利就被吊銷了。這個痛苦的後果是為了避免嚴重災難:酒醉開車而產生的意外事件。


    讓愛你與支持你的人圍繞著你。當你聽取別人的回應與承受自己行為的後果時,與你的支持網保持密切的關係。你的難題很難單獨承擔,需要那些愛你、支持你、但又不會隨便替你承擔責任的人。


    一般來說,有自我設限問題的人,他們的朋友常犯以下兩種錯誤之一:

    1. 他們變得過於嚴苛,宛如父母。看到別人失敗了,他們採取的態度是「我不是早就告訴你了?」或說些像:「現在,你告訴我,你從中學到了什麼教訓?」這會使當事人另找朋友(沒有人需要另一對父母的),或乾脆避開那種批評,而不能從後果學到教訓。「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拉太書》六章一節)用溫柔的心挽回,不是用像父母的責怪方式 。要了解「這一切都是因為神的恩典」。


    2. 他們變成拯救大隊,老是順從自己的衝動去拯救受苦者。他們打電話給上司說他們的配偶生病了,事實上,他(她)是喝醉了。在不該借錢給人的時候,他們反而借出去更多。為那位老是遲到的人,他們延後全家人開飯的時間。

    老是拯救別人並不是愛。神的愛是要人自己去承擔後果。拯救者期望借著再一次的解除危機,會使那失控者變成一個有愛心、肯負責的人。他們希望能控制對方。


    最好的方法是以同理心去體會對方的感受,但拒絕再當對方的靠山。「我很難過你今年又丟掉工作了。可是,除非你把欠我的錢先還我,我無法再借錢給你了。但如果你需要有人和你談一談,我可以給你精神上的支持。」這個方式可以讓對方了解你是個很重視發展自我界線的人。真心想要改變的人會珍惜你的處理方式,接受你在精神上的扶持。只想利用你的操縱者則不滿你的設限,他會很快的轉移陣地,尋求其他比較容易上鉤的魚。


    這五點發展自我界線的公式是反覆不停的。也就是說,當你處理你內心真正的需要,嘗試後卻失敗了,得到別人同理心的回應,自已承受了後果,然後在愛你的人扶持下又重新站起來,每一次的經驗者會讓你建立更為強壯的內在界線。只要你堅持你的目標,與對你有益的人在一起,你會有自我控制的感覺,而那種自制力將會一輩子跟隨你,成為你性格的一部分。


    假如你是一個受害者

    為自己設立界線總是很困難,尤其你若在幼年時受過嚴重的界線侵犯。未曾受過界線傷害的人實在很難體會受害者所經歷的痛苦。在所有能忍受的傷害當中,這類傷害引起靈性上與情感上極為嚴重的損害。


    所謂的受害者是指:一個人在無助的狀態下受到他人的剝削傷害。這些可以是語言上、肉體上、性愛上,或邪惡儀式上的傷害。這對小孩個性的發展與架構都會產生極大的創傷,使他們長大成人後在靈性上、情感上、理性認知上都被扭曲。在每個例子裡,都有三個特點:無助、受傷、被剝削。

    受害的一些後果如下:

     沮喪或憂鬱

     強迫性病症

     衝動失控症

     孤立

     不能相信別人

     不能與人有親密關係

     不能設限

     對人際關係缺乏判斷力

     在人際關係中愈加被人剝削

     自覺邪惡

     自慚

     愧疚

     混亂的生活方式

     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或目標

     常有無法解釋的恐怖與驚慌

     恐怖症

     憤怒

     有自殺的想法與傾向


    受害對那些劫後餘生的成年人有著長久與多方面的影響。因為被虐待,這些人的心理發展過程受到損傷受中斷了,他們的治癒過程將會非常艱辛。受害者最主要的創傷是失去了信任感。信任感是我們在有需求時,可以信賴自己與別人的能力,是我們靈性上與情 感上最基本的一種求生工具。我們需要能夠相信自己對現實的認知,並且能夠珍視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人。


    我們能夠信任自己,是因為我們從和別人相處經歷到他人是值得信任的。「像一棵樹,栽在溪水邊。」(《詩篇》一章3節)的人信心飽滿的原因是,他們生活中,愛的溪流原自上帝與其他人。


    受害者會失去信任感,是因為侵犯與傷害他們的人往往是他們童年時期所認識的人,或對他們非常重要的人。當這種關係變成具有傷害性,信賴感也隨之破碎。


    虐待或性侵犯的另一個影響是:受害者喪失對自己靈魂有主權的感覺。事實上,受害者常常覺得他們是大眾財產——只要別人有所需要,他們的資源、身體、時間,都可以隨意讓人使用。


    受害者總覺得自己是壞透了、老犯錯、污穢,或自覺形慚。不管別人怎樣肯定他們的特性與可愛性,他們總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因為他們所受到的傷害太嚴重了,很多受害者的界線很容易被跨越或滲透。他們會接納那些不是他們的錯或壞,他們開始相信他們的遭遇都是咎由自取。很多受害者因為別人一再告訴他們有多壞或多邪惡,就信以為真了。


    界線可以幫助受害者


    本書所談論的界線問題與其解決辦法,對受害者的復元與治癒有極大幫助。只是,很多例子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太大,必須藉助專業的幫忙才能夠設立界線。所以,我們強力地呼呈受過虐待或侵犯的受害者,務必尋求專家的輔導,以建立與維持適當的界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