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23年台灣某報社報導,台灣年輕人的捐血意願偏低,造成血庫能用的血量變少,未來將出現長期血荒。但我這幾年常捐血,從中觀察現有捐血制度,認為不是年輕人不願捐血,而是捐血制度可這樣優化:
一、整合資訊查詢:建議血液基金會優化網站查詢方式,以捐血站或捐血車的屬性、營業時間、地點、捐血方式、有沒有送紀念品作篩選,方便民眾依個人需求條件查詢,以利安排時間去捐血。
因現有的血液基金會網站,雖查得到捐血站營業時間及地址、捐血車巡迴時間及地點,但民眾需一個個點選,才知道有沒有符合個人需求的服務,像是夜間營業、可進行分離術捐血、舉辦捐血送紀念品活動,資訊呈現相對零碎,不方便依個人需求快速查詢,甚至一不小心就錯過。
二、適度檢討不得捐血標準:雖為確保捐血人、輸血人、相關醫療人員權益,訂定嚴格的捐血標準很好,但也需因應社會變遷作調整。
既然常有民眾到世界各地求學、工作、旅遊、探親,但去的地區如出現像是瘧疾、西尼羅病毒、狂牛症疫情,依現有標準規定,回台灣後一段期間不得捐血;加上社會風氣開放,部分民眾刺青、發生多重性行為、當色情影片演員、曾有同性或雙性間性行為,一段期間甚至永久不能捐血,不然會犯法而有刑責,連帶影響適合捐血的人數。
且現代社會老人很多,部分65歲以上老人的身體仍很健康,血液基金會對此試辦老人捐血,所以可適度調整捐血標準,民眾只要有前面所提情形,在一段期間後健檢如沒問題,才可進行捐血。
三、找取代方式:看烏俄戰爭大量運用人造血,救治受傷的士兵及民眾,可鼓勵業者研發好用且平價的人造血,或突破血型限制的輸血技術,方便血庫調度穩定內需,順便外銷拚經濟及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