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記不住,我失智了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或調整良好習慣,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的社會,政府這幾年也開始重視長期照護議題,投入相當多的資源推動社區化的長期照護,設立長者社區據點等,讓受照顧者能得到完善的照護,也讓家屬可有喘息的空間。
現在社會大眾對於認知老化的議題已有越來越多的認識,但同時在資訊豐富的情境之下,也有可能對自己或周遭親友的狀態,有莫名的擔心或不確定的情況,猶豫是否該就醫⋯·
以下列舉幾個門診案例:
  1. L先生,老經驗的外燴總舖師,最近常記不住客戶訂了幾桌菜、遺忘買了哪些食材等記性退化的表現,由太太帶他就醫。太太說這兩年受疫情影響,生意大不如前,L先生因此變得自怨自艾,焦慮沒生意,但生意上門又提不起勁,近來做事顯得漫不經心…
  2. H女士,這幾個月變得疑神疑鬼,懷疑家人偷她東西,深信家中有人闖入,家屬擔心她的精神狀態而帶她就醫。詢問之下,這一年多來她常重複問同樣的問題,說同樣的話題,忘東忘西的頻率變高,也曾有過一兩次煮菜時忘了關瓦斯就離開的情形…
  3. F先生,自覺近年記性變差,反應變得遲鈍,由於他的母親晚年罹患失智症,因此他擔心自己是否也有失智的現象而來就醫…
以上案例,若光就文字上的敘述,資訊量過少,不足以判斷是否為認知退化或失智的現象。在醫療院所中,診斷是否為失智,通常會經由身心科/神經內科醫師的問診、安排相關的生理檢查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與臨床心理師的認知功能評估,才得以確認長者的認知功能狀態。
認知功能的評估當中,有許多因素需要共同考慮,才能正確判斷長者的狀態,以給予最適當的協助。例如上述第一個案例,我們需確認L先生的記性退化,是否有情緒因素的影響,通常憂鬱或焦慮的情緒狀態之下,也有可能影響記憶或認知功能的表現。第二個案例,家屬因為擔心H女士的精神狀態而來,這時我們需考慮她近期是否有明顯的壓力來源而影響其精神狀態,若沒有明確壓力源,有時在失智初期,也是有可能有疑心或妄想的狀況。第三個案例,F先生則是很警覺的,失智症確實有遺傳性的因素,但並非為絕對性的影響,我們仍須考慮F先生的記憶或認知退化表現,是否廣泛性地影響其生活功能,才能判斷是否為失智的傾向。
無論記憶或認知功能是否退化,我們都很鼓勵長者在生活中朝幾個方向來保健大腦功能:
  1. 持續工作:包括原有的工作項目或生活中的活動、家務等,在能力所及與行動安全的情境之下,繼續從事與嘗試工作或日常事務,以維持動腦的頻率;繼續從事的同時,也能保持長者的生活參與感,及維持自我效能感。
  2. 增加嗜好興趣:除了保持原有的喜好與興趣之外,也鼓勵長者再嘗試接觸不同的活動或技能。需記得此時並非將焦點著重於學會新的技能或有多好的表現,而是接觸新刺激的嘗試,往往能帶來不同的思考迴路,進而促進大腦功能的活化。
  3. 參與社交活動:人際互動也是維持認知能力的一項重要因素,舉凡分享生活經驗、資訊交流、話題的討論等,都需要大腦的專注、回憶與思考等認知活動。若長者不習慣與他人閒聊,可先從與親友保持交流聯繫開始,或可嘗試參與有興趣的團體或活動,在自然的情境中與他人有共同的話題,增加人際互動的頻率。
  4. 保持運動習慣: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亦能帶動心智的健康,有足夠的活動力,才能保有與環境接觸、社會參與的機會,進而接收更多的刺激,促進腦部的活絡與健康。
  5. 適當充足的睡眠:近來一些研究顯示,高齡者睡眠6~7小時的族群最為健康,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皆可能影響記憶力、注意力與思考功能,甚至增加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適當的睡眠時間則有助於延緩認知功能的下降。一般而言,白天若能保持正常健康的活動頻率,則可維持睡眠品質,減緩睡眠困擾。
  6. 健康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包括選擇優質澱粉、不經加工的五穀雜糧;足夠且適當的蔬果量,尤其蔬果中的天然抗氧化物可延緩老化;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避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動植物性油脂、加工食品、炸物等;蛋白質的攝取則可鼓勵長者食用魚、雞肉,較好吞嚥,並補充適量堅果及豆類、豆製品;少鹽、少油、少糖;多補充鈣質,例如奶製品、小魚乾、豆製品及深綠色蔬菜。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也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固有的健康習慣與生活型態,或可再調整、改變舊有模式並增加新的嘗試,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逆境相談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想像”還是”真實”?!我們以為被他人的枷鎖困住,但卻沒發現鑰匙在緊握的手中而不敢放手? “我的父母應該覺得我很丟人現眼” 眼前的這位女孩,吐出這句話之後,沉默了許久,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忍著不讓情緒潰堤⋯⋯
早期關係的未竟事物,讓我們潛在不斷地複製相同的關係模式,來追尋渴望得到的愛… 醫院門診經驗中,常見到落入相同關係循環的受苦者。R小姐,總是"遇人不淑",在親密關係中常試探對方的愛,以討好的方式來維持不平衡的情感關係,對方愈不珍惜,她卻更用力地表達愛,有時甚至自我傷害,潛在地希望能挽留感情⋯⋯
是”想像”還是”真實”?!我們以為被他人的枷鎖困住,但卻沒發現鑰匙在緊握的手中而不敢放手? “我的父母應該覺得我很丟人現眼” 眼前的這位女孩,吐出這句話之後,沉默了許久,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忍著不讓情緒潰堤⋯⋯
早期關係的未竟事物,讓我們潛在不斷地複製相同的關係模式,來追尋渴望得到的愛… 醫院門診經驗中,常見到落入相同關係循環的受苦者。R小姐,總是"遇人不淑",在親密關係中常試探對方的愛,以討好的方式來維持不平衡的情感關係,對方愈不珍惜,她卻更用力地表達愛,有時甚至自我傷害,潛在地希望能挽留感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隨著年齡增長,很多人開始擔心記憶力衰退,甚至發展成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事實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延緩大腦老化、預防失智有著顯著影響。從運動、睡眠、情緒管理到保持社交活動,這些簡單的生活習慣是大腦的保護網,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如何透過日常習慣來打造一個抗失智的健康生活型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侯孝賢導演的退休事件,聊到了失智症與身心的影響,並強調了情緒創傷和生活習慣對於預防失智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斷食、運動、睡眠和情緒管理如何能改善生活品質,並介紹自然療法與負離子的益處。藉由健康知識的分享,鼓勵讀者重視自我保健,提升健康自主權,讓老年生活更有品質。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下降是普遍現象,但可透過智力活動、社交互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來預防。參與益智遊戲和社交活動可顯著提升記憶力和認知功能,健康的生活習慣對維持大腦靈活性至關重要。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在門診常遇到病人說,常常忘記事情,拿東西丟三落四,是不是失智症?是不是藥物副作用?有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改善記憶力?我問一下狀況,看來不像失智症後,就會跟病人說,如果有什麼藥物可以改善記憶力,醫師一定第一個去買來吃。現實上就是沒有這種東西。 首先,記憶力本來就有「自然老化」這件事情。一般來說,35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父親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身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返家之後,發現父親經常記不得當天發生過的事情,需要反覆地詢問同樣問題;獨自出門時也開始會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情緒還變得焦躁、總是無來由地發脾氣。李先生的父親還未滿六十五歲,卻沒想到就醫之後被診斷確認為「早發型(年輕型)失智症」。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隨著年齡增長,很多人開始擔心記憶力衰退,甚至發展成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事實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延緩大腦老化、預防失智有著顯著影響。從運動、睡眠、情緒管理到保持社交活動,這些簡單的生活習慣是大腦的保護網,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如何透過日常習慣來打造一個抗失智的健康生活型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侯孝賢導演的退休事件,聊到了失智症與身心的影響,並強調了情緒創傷和生活習慣對於預防失智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斷食、運動、睡眠和情緒管理如何能改善生活品質,並介紹自然療法與負離子的益處。藉由健康知識的分享,鼓勵讀者重視自我保健,提升健康自主權,讓老年生活更有品質。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下降是普遍現象,但可透過智力活動、社交互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來預防。參與益智遊戲和社交活動可顯著提升記憶力和認知功能,健康的生活習慣對維持大腦靈活性至關重要。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在門診常遇到病人說,常常忘記事情,拿東西丟三落四,是不是失智症?是不是藥物副作用?有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改善記憶力?我問一下狀況,看來不像失智症後,就會跟病人說,如果有什麼藥物可以改善記憶力,醫師一定第一個去買來吃。現實上就是沒有這種東西。 首先,記憶力本來就有「自然老化」這件事情。一般來說,35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父親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身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返家之後,發現父親經常記不得當天發生過的事情,需要反覆地詢問同樣問題;獨自出門時也開始會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情緒還變得焦躁、總是無來由地發脾氣。李先生的父親還未滿六十五歲,卻沒想到就醫之後被診斷確認為「早發型(年輕型)失智症」。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