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記不住,我失智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或調整良好習慣,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的社會,政府這幾年也開始重視長期照護議題,投入相當多的資源推動社區化的長期照護,設立長者社區據點等,讓受照顧者能得到完善的照護,也讓家屬可有喘息的空間。

現在社會大眾對於認知老化的議題已有越來越多的認識,但同時在資訊豐富的情境之下,也有可能對自己或周遭親友的狀態,有莫名的擔心或不確定的情況,猶豫是否該就醫⋯·

以下列舉幾個門診案例:

  1. L先生,老經驗的外燴總舖師,最近常記不住客戶訂了幾桌菜、遺忘買了哪些食材等記性退化的表現,由太太帶他就醫。太太說這兩年受疫情影響,生意大不如前,L先生因此變得自怨自艾,焦慮沒生意,但生意上門又提不起勁,近來做事顯得漫不經心…
  2. H女士,這幾個月變得疑神疑鬼,懷疑家人偷她東西,深信家中有人闖入,家屬擔心她的精神狀態而帶她就醫。詢問之下,這一年多來她常重複問同樣的問題,說同樣的話題,忘東忘西的頻率變高,也曾有過一兩次煮菜時忘了關瓦斯就離開的情形…
  3. F先生,自覺近年記性變差,反應變得遲鈍,由於他的母親晚年罹患失智症,因此他擔心自己是否也有失智的現象而來就醫…

以上案例,若光就文字上的敘述,資訊量過少,不足以判斷是否為認知退化或失智的現象。在醫療院所中,診斷是否為失智,通常會經由身心科/神經內科醫師的問診、安排相關的生理檢查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與臨床心理師的認知功能評估,才得以確認長者的認知功能狀態。

認知功能的評估當中,有許多因素需要共同考慮,才能正確判斷長者的狀態,以給予最適當的協助。例如上述第一個案例,我們需確認L先生的記性退化,是否有情緒因素的影響,通常憂鬱或焦慮的情緒狀態之下,也有可能影響記憶或認知功能的表現。第二個案例,家屬因為擔心H女士的精神狀態而來,這時我們需考慮她近期是否有明顯的壓力來源而影響其精神狀態,若沒有明確壓力源,有時在失智初期,也是有可能有疑心或妄想的狀況。第三個案例,F先生則是很警覺的,失智症確實有遺傳性的因素,但並非為絕對性的影響,我們仍須考慮F先生的記憶或認知退化表現,是否廣泛性地影響其生活功能,才能判斷是否為失智的傾向。

無論記憶或認知功能是否退化,我們都很鼓勵長者在生活中朝幾個方向來保健大腦功能:

  1. 持續工作:包括原有的工作項目或生活中的活動、家務等,在能力所及與行動安全的情境之下,繼續從事與嘗試工作或日常事務,以維持動腦的頻率;繼續從事的同時,也能保持長者的生活參與感,及維持自我效能感。
  2. 增加嗜好興趣:除了保持原有的喜好與興趣之外,也鼓勵長者再嘗試接觸不同的活動或技能。需記得此時並非將焦點著重於學會新的技能或有多好的表現,而是接觸新刺激的嘗試,往往能帶來不同的思考迴路,進而促進大腦功能的活化。
  3. 參與社交活動:人際互動也是維持認知能力的一項重要因素,舉凡分享生活經驗、資訊交流、話題的討論等,都需要大腦的專注、回憶與思考等認知活動。若長者不習慣與他人閒聊,可先從與親友保持交流聯繫開始,或可嘗試參與有興趣的團體或活動,在自然的情境中與他人有共同的話題,增加人際互動的頻率。
  4. 保持運動習慣: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亦能帶動心智的健康,有足夠的活動力,才能保有與環境接觸、社會參與的機會,進而接收更多的刺激,促進腦部的活絡與健康。
  5. 適當充足的睡眠:近來一些研究顯示,高齡者睡眠6~7小時的族群最為健康,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皆可能影響記憶力、注意力與思考功能,甚至增加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適當的睡眠時間則有助於延緩認知功能的下降。一般而言,白天若能保持正常健康的活動頻率,則可維持睡眠品質,減緩睡眠困擾。
  6. 健康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包括選擇優質澱粉、不經加工的五穀雜糧;足夠且適當的蔬果量,尤其蔬果中的天然抗氧化物可延緩老化;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避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動植物性油脂、加工食品、炸物等;蛋白質的攝取則可鼓勵長者食用魚、雞肉,較好吞嚥,並補充適量堅果及豆類、豆製品;少鹽、少油、少糖;多補充鈣質,例如奶製品、小魚乾、豆製品及深綠色蔬菜。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也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固有的健康習慣與生活型態,或可再調整、改變舊有模式並增加新的嘗試,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逆境相談所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很多人都以為當我們達到一定年齡之後,身體才會逐步走向衰老,其實我們身體內的某一個器官衰老的年齡是不一樣的,大腦在20歲左右就會出現衰老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大腦當中的神經細胞會逐漸減少。 我們剛剛出生的時候,神經細胞的數量大概是1000一個左右,過了20歲之後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很多人都以為當我們達到一定年齡之後,身體才會逐步走向衰老,其實我們身體內的某一個器官衰老的年齡是不一樣的,大腦在20歲左右就會出現衰老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大腦當中的神經細胞會逐漸減少。 我們剛剛出生的時候,神經細胞的數量大概是1000一個左右,過了20歲之後
Thumbnail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或調整良好習慣,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Thumbnail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或調整良好習慣,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關於老這件事?
Thumbnail
關於老這件事?
Thumbnail
  最近,剛滿30歲生日,30歲好像是介在成熟跟不成熟的一個界線,似乎生活跟心智趨於成熟,在工作上工作了幾年也有了一種穩定的步調,我們不再容易受到外在別人說些什麼而容易動搖,好聽一點叫成熟,通俗一點叫固執,這些經驗的累積就是這麼一點一點建立,而由我們的大腦去記下這一些經驗。   回憶起我們的青蔥歲
Thumbnail
  最近,剛滿30歲生日,30歲好像是介在成熟跟不成熟的一個界線,似乎生活跟心智趨於成熟,在工作上工作了幾年也有了一種穩定的步調,我們不再容易受到外在別人說些什麼而容易動搖,好聽一點叫成熟,通俗一點叫固執,這些經驗的累積就是這麼一點一點建立,而由我們的大腦去記下這一些經驗。   回憶起我們的青蔥歲
Thumbnail
我常聽到很多人對於失智症的想法非常直觀, 反正人老了、年紀大了本來就會這樣。這樣的想法也同時透露著「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的隱喻;如果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隱喻不就等於接受宿命論的劇本嗎?
Thumbnail
我常聽到很多人對於失智症的想法非常直觀, 反正人老了、年紀大了本來就會這樣。這樣的想法也同時透露著「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的隱喻;如果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隱喻不就等於接受宿命論的劇本嗎?
Thumbnail
隨著年齡越長,記憶力越差,這是一個正常老化的過程;然而有一些人,卻是因為「環境助長」,他才表現出記憶力不好的樣子。
Thumbnail
隨著年齡越長,記憶力越差,這是一個正常老化的過程;然而有一些人,卻是因為「環境助長」,他才表現出記憶力不好的樣子。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症狀忽然很嚴重、我會忽然忘記「上一秒」在想的事情 像是站起來時、我就已經忘記我站起來是要做什麼 或是想好要幹嘛、但是一打開筆電,忽然放空好久、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我的天、這是我提早老化的意思嗎?Σ( ° △ °) Photo by Daniel Öberg on Unsplash 我以前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症狀忽然很嚴重、我會忽然忘記「上一秒」在想的事情 像是站起來時、我就已經忘記我站起來是要做什麼 或是想好要幹嘛、但是一打開筆電,忽然放空好久、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我的天、這是我提早老化的意思嗎?Σ( ° △ °) Photo by Daniel Öberg on Unsplash 我以前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罹患失智的年長者,在記憶消失之後,常因忘記事件的來源或細節,產生沒來由的情緒,如同孩子生氣的當下,不知道為什麼而生氣。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我們能夠找到他出現情緒的源頭嗎? 如果不能,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罹患失智的年長者,在記憶消失之後,常因忘記事件的來源或細節,產生沒來由的情緒,如同孩子生氣的當下,不知道為什麼而生氣。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我們能夠找到他出現情緒的源頭嗎? 如果不能,我們該怎麼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