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在推出第二天就登上 Netflix 本日 Top 10 的第一名,並持續霸榜中。我想《人選之人》的浪潮應該早已攻占各大社群版面了吧,如果你是還沒看的觀眾,我強烈建議你一定要看;如果你是已經看過的觀眾,那我勸你二刷、三刷,因為本劇的細節實在太多了,很多有趣的鏡頭都是一閃而過,在二刷時可以更深入的發掘劇組的用心之處。而這篇文章就是來分享3個你必須特別注意細節,讓你的《人選之人-造浪者》更好看~
故事架構、人物塑造、台詞撰寫,這三大要素可說是劇本的「骨、肉、皮」,好的故事架構搭起故事的框架(骨),劇情的起伏精不精彩就看故事的「骨架」有沒有長好;塑造立體且複雜的人物能讓觀眾產生共情(皮),角色就是一齣戲的「皮膚」,角色處理的好就像俊男美女一樣,觀眾怎能不愛;而銜接兩者的就是台詞了(肉),必須巧妙的安排台詞讓故事合理,並且透過台詞的堆疊來塑造角色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台詞寫得好不好,可說是一齣戲的靈魂所在。
《人選之人》的台詞就是寫‧的‧非‧常‧好!而這個"好"是值得觀眾慢慢品嘗、一再回味的。而這個台詞到底好在哪裡呢?請聽我娓娓道來~
很多戲劇的台詞會讓人感到生硬,就是因為「太說教」了。道理我們都知道,但如果編劇用很強硬的態度傳達,或硬是要把某個觀點灌輸給觀眾的話,多數時候觀眾會覺得刺耳,即便說的「有理」,但聽起來就是像是在「說教」,觀眾自然就不想聽。
不過在《人選之人》中,沒有誰在跟誰說教。例如劇中翁文方問林月真主席「自己為什麼會落選?」,這時候觀眾自然會以為林月真主席會點評文方的暴力事件,但主席只是平鋪直敘的說出選民的心態,並且點出文方「不夠想贏」的關鍵問題。「不夠想贏」這個觀點由「總統候選人」說出來其實是震撼的,因為作為一國之君,應該是「道德感」要大於「勝負欲」,但這裡下的結論卻是「先贏在說」,這恰恰也點出了整部片,甚至是整的民主社會的小漏洞─「必須先贏,才能改變」。
而上述的觀點其實跟我的另一篇文章「好書推推│《君主論》-道德與政治的分水嶺」不謀而合,《君主論》是將「道德」與「政治」分割的分水嶺,而編劇借林月真主席的「不夠想贏」,簡單明瞭的點出現代政治的現況。
我們再來看看文宣部主任陳家競與妻子吳芳婷的相處,一開始兩夫妻在床上對話時,家競用不斷敷衍的態度說出「可以啊」,而芳婷則是回應「我們可以像兩個大人一樣在講話嗎?」來顯示出家競的幼稚以及不成熟。所以這裡就拋下一個疑問─什麼是成熟的夫妻相處?在劇的結尾,兩人則是給出完美的答案─芳婷說:「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都跟台灣的未來一樣重要」。這讓原本只是家庭吵架的小事,升格成影響臺灣的大事。如果這片土地的每個人,都做好每件好事,臺灣自然能更好。
芳婷的台詞並不會讓人感到說教,而是單純地說出角色真正渴望的事物,單純的「追求」而已,就是因為這些東西很單純、很簡單、很容易理解,這些台詞才能夠這麼深刻。
本劇有很多傳達「愛意」的地方,但你會發現每個角色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這裡來分享翁文方與爸爸翁仁雄的對話,場景是文方剛跟爸爸吵完架,兩人都想要和好卻不知道怎麼開口。文方希望爸爸可以接受她跟女友的感情,於是問了爸爸「選完後我可以約她來家裡吃個飯嗎?」,沒想到爸爸卻無意識地回了一句「她家沒有飯嗎?」,正當觀眾感到失望時,爸爸馬上補了一句「我們家有飯啦。」,表示出爸爸願意接受文方的對象。在這裡「愛」被隱喻成「飯」,除了理解到爸爸不太會講話,只能用這種拙劣的言語表達關愛的同時,也可以感受編劇強大的台詞掌握能力。如果爸爸這裡說太多,這場戲反而就「俗」掉了。
除了台詞寫的好外,本劇最大的亮點便是演員精湛且細膩的演出了,在下大膽懷疑,有很多細節與動作沒有寫在劇本上,應該是拍片時導演跟演員一起討論後做出的表演。這裡點出一些讓我驚豔的細節表演。
在第三集中,文方去參加活動時巧遇選民,選民希望文方出來繼續選。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其中一位兒子選民趁著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悄悄的點了文方的肩膀,並且跟文方說「謝謝妳出櫃參選」,這句話暗示著兒子的同志身分,並且文方的參選給了兒子勇氣。不過,若觀眾夠仔細的話,可以看到媽媽在跟文方講話時,兒子的表現並沒有顯露出同志特徵與氣質,不過在做"悄悄的點文方的肩"這個動作時,兒子手部的動作,微微的透露出兒子陰柔的一面,這讓接下來的「謝謝妳出櫃參選」這句台詞顯得更有力道與說服力。
這段表演不過是一顆鏡頭、1~2秒的事情,但導演清楚的捕捉到了這個細節,或導演刻意的展現了這個細節,讓角色馬上立體了起來。而讓我驚訝的是,這只是一位路人角色而已,表演竟然就這麼細膩了,更別提其他主要演員了。
在第三集中,易安(下屬)剛從海邊拍完垃圾影片,心情不好地跟家競(上司)反映死刑議題,卻遭家競打槍。對話結束後家競塞給易安一包「乖乖」後離開,這時一旁的阿龍補槍說「死刑不是騙票的工具」,易安不爽地拿乖乖丟阿龍說「乖乖啦」。
這裡的「乖乖」發揮了巨大的功用,一方面是日常工作時的確很常一邊吃零食一邊聊天,有了「乖乖」這個道具可以讓演員的表演多了支點,使表演更加生動。並且「乖乖」也有讓下屬"乖乖"的涵義,家競敷衍的遞給易安乖乖,也象徵著要易安乖一點,不要想太多。這時候阿龍故意嗆易安時,易安也以乖乖隱喻,要阿龍閉嘴乖一點。
除了道具的靈活運用外,易安拿乖乖丟阿龍的舉動也讓我驚艷,因為這個舉動象徵著「雖然易安雖接受了上司的安撫,但心中的憤怒仍溢滿而出」。「丟東西」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行為,但你仔細想想,是不是很少在戲劇作品中看到。原因就是這麼細小的動作基本上不會寫在劇本上(劇本會把角色要做的動作寫下來,稱作「舞台指示」,如果有看過劇本的話,就是上面有▲的指令就是了),原因可想而知,就是如果每個動作都寫下來的話,劇本會變的很累贅,讓演員難以發揮。所以我敢大膽猜測,這個動作應該沒寫在劇本上,更有可能是演員的臨場發揮,或導演在現場的刻意安排。也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觀眾知道易安是個個性衝動的年輕人,也為之後「他衝去朋友的聚餐現場嗆聲」的舉動多了幾分暗示與合理性。
一樣是文方跟爸爸和解的戲,文方問爸爸「選完後我可以約她來家裡吃個飯嗎?」,爸爸無意識的回了「她家沒有飯嗎?」,演員柯一正(翁仁雄)在說出這句話後,立刻露出「意識到自己說錯話的歉意,並且立刻轉變成裝作沒事地喝茶。」這短短4秒鐘的鏡頭,演員把一個「心直口快的粗心父親」演的出神入化。並且在爸爸起身後才轉身說出「我們家有飯啦。」,這短短的幾秒鐘沉默完全把文方/觀眾的心拿捏住,也暗示著父親內心的轉變不是瞬間的,但,是有轉變的。跟前面說的一樣,我相信柯一正的「停頓、起身、回頭」是沒有寫在劇本中的,一定是演員刻意安排的演技!你細想一下,一般人看到劇本寫「她家沒有飯嗎?我們家有飯啦。」會怎麼演?你就會發現柯一正在兩句台詞中間安排了多少表演細節了。
其實我第一次在看這場戲時,沒辦法完全確定爸爸到底有沒有接受文方的女友,但可以隱隱的感覺到父親似乎釋出了善意,但到底釋出了多少我也不敢保證,直到文方暗自竊喜完後上桌與父親吃飯,我才稍稍確定這對父女"和解了"。
我認為這場戲真的堪稱完美─台詞完美、演技完美、鏡頭切換時的呼吸也完美,演員的表演內斂且豐沛,柯一正看向女兒的神情滿是關愛,可表情卻是如此嚴厲與拘謹。謝盈萱飾演的翁文方是個眼神犀利且堅定的強人角色,可在看向父親時卻流入出一絲怯懦與渴望,兩個演員的表演真的只能用細膩來形容。
同時這場戲也演示了臺灣同志的困境,即便是強人如文方,在面對性別議題時,也會因父親的無心之過而受傷。這場戲為臺灣人示範了,什麼是愛!也暗示著臺灣人,即便同婚通過了,仍有大大小小的傷害正在發生,希望可以透過此劇,讓臺灣變成更加友善包容的地方。
除了台詞、演技之外,本篇文章還有一直提到一個關鍵詞─「鏡頭」。
《人選之人》的鏡頭非常細膩且充滿暗示,很多鏡頭就是一閃而過,但其實暗藏了很多細節,這也是我推薦大家去二刷的原因。在了解每個角色的心態與劇情後,你會發現很多伏筆在劇情中早有暗示,全都隱藏在那些一閃而過的鏡頭裡。
在第一集的開頭,文方從房間出門時,可以看到房裡有佈置與「彩虹」相關的物品;翁媽拿魚油給文方,要文方拿給爸爸,並囑咐「不要跟妳爸吵架喔」暗示著文方與父親的關係並不融洽,以及母親會刻意作球增加父女互動的機會;文方要給爸爸吃魚油時,兩人並未過多的對話;最後在文方幫爸爸到水時,鏡頭畫面有刻意帶到文方拿起桌上的水壺到水的畫面。因為這個鏡頭才短短幾秒而已,所以第一次看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注意有甚麼特別之處,但在第二次看時赫然發現,桌上擺著「翁文傑的競選文宣」。
各位觀眾發現了嗎?導演在呈現翁家出場的第一場戲時,就把翁家4人的角色關係交代清楚了。文方的同志身分、翁媽是父女間的協調者、翁爸與文方之間有些矛盾,最後是「本該是一家人齊聚一堂的早晨」卻缺席了的哥哥文傑。這些巧妙的暗示馬上就點出了幾個疑問:「文傑是誰?」、「文傑去哪了?」、「父女之間的矛盾是什麼?」、「文方的同志身分是公開的嗎?」、「文方父母對同志身分的想法是什麼?」。
導演在翁家出場的第一場戲就偷偷暗示了這麼多線索,並且在後續劇情一一解答,著實高明。
另外一個案例是早餐會上咬傷主席的狗。
一樣是第一集的一開始,易安跟文方報告早餐會的場地有一點小狀況(問題一),並且易安有些小出包的沒有準備好環保筷(問題二),最後是易安出去時遇到一隻"大狗"對著易安狂吠(問題三)。
上述的劇情不過是2~3分鐘的事,卻處處暗示出早餐會"可能"會出狀況。尤其是狂吠易安的那隻大狗,只有短短幾秒鐘,可導演卻刻意安排了這麼具有危險性的狗,並且給他幾個特寫鏡頭。就是因為有這隻狗的出現,才能讓後續劇情提到「主席被狗咬」時,讓觀眾產生「會不會是被早上的大狗咬了,那應該真的很嚴重吧!」的心理暗示,最後揭開答案─原來是小隻的博美時,才能有如此大的反差與笑點。
每個鏡頭與情節編排都是導演刻意安排的,導演一步一步的抓緊觀眾的心思與情緒,一不小心觀眾就跟劇情融為一體。
本齣戲有非常多使用電腦、手機的畫面,而這些畫面往往也是一閃而過,所以在一刷時沒辦法看得這麼仔細。但我在二刷時有特別暫停一下,仔細的看手機裡的訊息,有發現許多有趣的小設定。
例如家競的手機裡,老婆芳婷的暱稱是「初戀」,暗示著芳婷可能是家競的初戀,這象徵著家競並不是情場高手,情商可能相對低一些,事後也證明家競在面對感情問題時,處裡得不是很好;高副傳給家競「民和黨用年輕設計師」的文章時,文章上的按讚數真的是17個讚。(雖然後面台詞有揭露,但二刷時發現這種小設計,真的會覺得劇組很用心);大家得知主席被狗咬時,新聞畫面裡選用凶猛的大狗大當作示意圖,還搭配流血的素材圖片,營造的很嚴重的感覺。在得知真相後回頭看這個小設計,有一種在看迷因的小趣味。
而整部劇充斥著超多這樣一閃而過的小細節,雖然都只是一些小細節,但就是這些小細節,才讓《人選之人》成為能改變臺灣的戲劇作品。非常推薦大家二刷、三刷,一定可以發掘更多有趣的地方,讓你更愛這部作品。
好啦,這篇文章一不小心就打太長了,因為在下真的太喜歡這部作品了。
讀者應該有發現,我舉得都是一些小例子,反而不是主要角色的表現。這就是讓我驚訝的地方,因為除了主要角色表現亮眼外,整齣劇的配角們也完美地貼合各種人設,並且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果讓我好好描述主角們的表現的話,應該可以在寫5篇文章吧(笑)。
總之,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啦,希望大家會喜歡。另外,下一篇我將會針對「劇中三組家庭關係的對照」、「性別議題上你我是否成為加害者」、「接近完美的理想政治」這三個主題做出深度討論,來從議題與內容層面討論《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哲學思想吧~
敬請期待。
————————
————————
▰ 追蹤歐摩或訂閱「歐摩的垃圾山」專題,可隨時獲得最新的消息。
▰ 成為垃圾山的居民是你最ㄅㄧㄤ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