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文學美感

    文學美感
    | | | | |
    李商隱詩有什麼文學美感?   義山寫詩用意,極為精鍊,有時緣意造境,有時即物寓意,常能做到意境雙美,耐人尋味,除了深入外,尚有:
    一、文學技巧精妙:包括諷諭、反說、靈妙等形態。
    1﹒《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全篇諷刺文帝雖用賢臣而不能盡其才,感嘆賈生雖遇明主而不能有所為,是一首敘事而夾議論的諷諭之作。賈生年少多才,文帝虛心請教,然而君臣夜半所討論的竟然與民無關,而只是荒誕不經的鬼神之事。這樣,究竟是禮賢下士呢?還是對人才的一種褻瀆?「可憐」二字,諷意自見。
    2﹒《寄蜀客》「…不許文君憶故夫。」這是首詠司馬相如卓文君情奔的故事。他不以道學家的口吻,詰責相如的無行,或歸罪文君的無德,他只歸咎那張撮合二人情奔的樂器,而對於以琴相挑的相如與聞琴心動的文君,反倒放過了,這是義山用意的俏皮處、靈妙處。
    二、意境深遠
    1﹒《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在「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句中,詩人巧妙運用了語言的重複,使「巴山夜雨」四字在「巴山夜雨漲秋池」之後再次出現。這四字的重複,實際上是意境的深化。「巴山夜雨」第一次出現時,是表現詩人的現實感受。第二次,詩人把「巴山夜雨」的感受作為來日回味對象而移入此刻的嚮往之中,是「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推進。在意念的推移往復中,誘導讀者轉換欣賞的角度,從不同的時間場合去反覆玩味。其意境之深遠可由此看出。
    三、用典工麗
    1﹒《嫦娥》提到后羿到崑崙山向西王母乞求長生不老仙藥的故事。
    2﹒《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詩中最後一句「穆王何事不重來?」,是以西王母唱歌邀請穆王,問穆王如果沒死,能不能再來瑤池作客?穆王回答她,回去把萬民安頓好,三年後會再來。然而西王母朝思暮盼,穆王沒有再到瑤池,詩人故意用「何事不重來」的問句,便是諷刺人那有不死的,想求仙以求長生只是妄想,用這種藉神話傳說諷刺時事的寫法,是希望對漢朝君臣迷信長生不死之術提出一些警示。
    我們從上面幾首詩用意的手法,知道義山詩中的用意及美感,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擅於詩者,無論說理論事,往往重感性的觸受,他們瞭解文學作品須重美感—以詩為甚—所以表達意念於文字時,更加留意諷諭、深入、翻說、象徵等手法的運用。像義山這樣一個對人生的感受本極深刻,有時還將主觀的情感融入其中,故他的詩雖發議論,卻能不流於枯澀,是他高明之處,也是影響宋人的地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