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翼(1727-1814)字雲崧、號甌北,他的「狀元得而復失」的故事,可以給那些經常鼓吹「字如其人」的淺碟子中華文化愛好者一個警愓。
1761年(乾隆26年)的進士考試,當時的閱卷大臣是劉統勲、劉綸,兩人都是軍機大臣。清世宗設立軍機處以後,軍機大臣便成為皇帝的親信,依照慣例是每日召見。軍機處除了軍機大臣以外,另外的主力人員就是由各部司官遴選的「軍機章京」,做軍機章京的條件是年輕力壯(因為要值夜班),對前朝政務掌故十分熟悉,再來就是下筆要快,因為軍機大臣每天跟皇帝見面以後,必須傳達皇帝的旨意,再由軍機大臣或資深的軍機章京寫下來,成為對外公開的「聖旨」,或者不對外公開、而是個別寄發給各省總督、巡撫、將軍、學政的「廷寄」。
當時,有個兼任軍機章京的御史眭朝棟(眭,讀如xi4),上奏要求會試的考官自家子弟如果有人參加當年的會試,考官必須迴避,不得審閱自家子弟的考卷。清高宗懷疑,眭朝棟可能是因為自己家裡有親人參加考試,才有此奏,於是故意點眭朝棟擔任考官,並且要求所有考官都必須開列本屆參加考試的親屬名單。不料,眭朝棟家中並無子弟應考,反而是主考官劉統勲、于敏中兩家必須迴避的子弟很多。這一年,清高宗南巡之前,秘密指定劉統勲、于敏中擔任會試主考官,因此清高宗懷疑可能有人泄密,讓眭朝棟有機會上奏,用以討好劉、于兩人。結果清高宗要求刑部逮捕眭朝棟治罪,而刑部討論的結果,是以「結交近侍」論罪,劉、于兩人為了避嫌,不敢營救,結果眭朝棟竟被判死刑。而且前一年(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的狀元畢沅、榜眼諸重光,都是資深的軍機章京,外界普遍認為,科舉考試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合稱「鼎甲」)全被軍機章京給占了,大為不滿。
趙翼自己參加了1761年的科舉考試,會試已經通過,只剩下最後決定排名的殿試。殿試的考卷,雖然會遮住姓名,但是不再經過「謄抄」的關卡,也就是說主考官看到的是考生本來的字跡。因為眭朝棟這一案,當時的軍機領班大臣傅恆(富察氏、清高宗首位皇后「孝賢純皇后」的弟弟,也就是清高宗的妻舅)就對趙翼說,「現在外面風聲很緊,我看你還是不要再做大魁天下的夢了。」
趙翼當然不甘心,於是想出了一招,就是換一種書法來寫考卷。
劉統勲、劉綸只知道趙翼通過了會試、參加了殿試,並不知道趙翼的考卷事實上在前十名之內。劉綸堅持一定要找出趙翼的卷子、把這卷子排出前十名外才能放心,免得又惹出麻煩。當年的閱卷大臣,除了劉統勳、劉綸以外,另外還有七個人,而閱卷評分為五等第,以「圈、尖、點、直、叉」為記號,只有一份考卷獨得九圈,這份考卷理應列為第一名。劉綸把這份卷子前後端詳,懷疑這就是趙翼的卷子,於是又跟劉統勲討論。劉統勲見了卷子後大笑:「趙某人的字,燒成灰我也認得,這一定不是。」
原來,趙翼剛剛到京城的時候,曾經在劉統勲家裡擔任家庭教師,與劉統勲的兒子劉墉(字石庵;只看淪陷區清宮劇的人總該聽過「宰相劉羅鍋」吧?)交遊密切,趙翼非常喜愛劉墉自成一格的顏真卿字,後來做了軍機章京以後,擬旨如果寫楷書,都是寫石庵體顏字。劉統勲看得非常眼熟,因此很有把握說,這份第一名的考卷,看字體就知道不是趙翼。
劉綸反問說,「今年殿試考卷有207份,我全部找來看過了,沒有一份考卷是用石庵體顏字寫的,趙翼一定是換字體了。」劉統勲說:「就算他真的換字體,趙翼寫字行雲流水慣了,他寫楷書,能寫出這麼工整謹嚴的歐陽率更體嗎?」最後決定用這份考卷當作第一名進呈。
(後來出現的插曲是,清高宗命令西征有功的將軍兆惠擔任第十位閱卷大臣,兆惠說自己不懂漢文無法勝任,高宗說「你就看別人怎麼評,圈多的就是好的」,於是原來九圈的第一名考卷最後變成十個圈。)
也就是因為外界傳聞太多,考卷到了清高宗手上時,他決定先看人名、再決定最後名次。第一名考卷的彌封打開來,「趙翼」的名字赫然在目。趙翼的字,清高宗也是見過很多次的,當下立即派太監傳旨詢問劉統勲、劉綸:「趙翼平日擬旨,寫的是顏字,怎麼殿試變成了率更體?」二劉大驚,只好自己去問趙翼以後再回覆。
當年的考卷,第二名是浙江人胡高望、第三名是陝西人王杰。於是清高宗召見讀卷大臣,問說:「我大清開國以來,陝西有出過狀元嗎?」答案是,前所未有。清高宗說,現在西征成功了,理當鼓勵文藝,王杰考卷本來就是第三名,給一個狀元也並不過份,於是自作主張來了個對調,趙翼的狀元,無端變成了探花。
等到殿試唱名時,前三名照例應當出列,結果只有趙翼一個人掛著朝珠,清高宗便問傅恆,傅恆回答說,趙翼本職是內閣中書,選入軍機處當軍機章京,官階小但職務重要,依照慣例都是可以掛朝珠的。傅恆並且補充說,以前汪由敦擔任軍機大臣的時候,汪由敦的旨稿也都是趙翼起草的。清高宗知道,趙翼能拿第一名是真本事,只是為了自己的一套道理才委屈變成探花,此後對趙翼關注有加。按趙翼自己的說法,只要有鄉試、會試,清高宗一定派他當考官(科舉時代,考官是好差使,應屆考上的考生將考官視為「老師」,三節必有禮敬,是合法的額外收入),每三年的京官評鑑(京察)一定被評為特優,外放知府、參軍、調任廣州、貴西,全部出於清高宗特旨。但是趙翼沒有當大官的命,先是因為母親年紀大了,返鄉陪伴,母親過世之後又有三年喪服,這樣就過了八年時間,等到服滿進京時,自己又生病,只好再返家療養,最後就放棄了作官的念頭,專心在家寫書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