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心遇上理智的挑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大洋洲短宣之旅結束後返回香港,思考這年餘下時間的人生方向,若再去短宣,便要聯絡海外的弟兄姊妹好再作安排,若決定回到職場,也應該上網看看是否有合適的職位空缺,再不,更新自己的履歷表也是不錯。不過心中卻不住有個意念,就是不必急於尋找一份新的工作,反而可以趁着有多一點時間先去作一些工作以後難以作到的事情,例如參加一些短期課程,又或探望在海外的親友和教會弟兄姊妹,畢竟若果再次開始工作以後,也未必容易申請到長假期到海外。
於是,從大洋洲返回香港後,幾個月以來也未有意思開始再找工作,這段時間主要都是連繫一下親戚朋友及教會弟兄姊妹,又或支援不同區域的聚會,每日生活的充實程度其實不比工作時遜息。
只是越接近出發到外國的日子,越要為旅程作準備的時候,卻發現對這段時間的生活模式感到迷惘。起初從大洋洲回來,所有在香港的親戚和朋友也超過大半年沒見面,甚至有些還因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原因而超過三年沒見,所以這段時間跟親戚好友相聚可說是理所當然,更何況當時正值農曆新年,只不過兩個月後,要見的已見到,再難相約的也約到了,生活上之後便開始有些無所事事了。而事實上,我也是一個比較有自律性的人,也較喜歡有規律的生活,所以有穩定工作的人生的確較適合我,不過這三幾個月沒有工作,時間可以隨意運用,這可能羡煞不少人,但老實說我卻覺得並不太自在。
此外,預計稍後到外國,開始要買機票和訂酒店,未出發便開始花費,去到當地的消費也必定較留在香港多,在沒有工作及收入的日子,卻需要不斷消費,即使自己仍有足夠儲蓄,但在只有支出沒收入的日子,心情大概也不會百份百𣈱快,我已預期去到外國也要勒緊褲頭。想下想下,我也疑問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明智及最適當的決定。
理智上真的有千百個原因告訴我好應該停一下,別再到外國而快快找份工作並重回正常的生活方式裡,但每當我有這個想法,便提醒自己別忘記這次沒找工作而要到外國的初心。我告訴自己這趟去外國並非遊玩和嘆世界,而是趁着還有機會多去探望親戚朋友,例如今次計劃探望的其中一位阿姨,四年前離開香港時已經知道她患有情緒病,返回外國之後還中過風,既然她的身體狀況未必容她再返來香港,那麼我和太太主動去探望她似乎也是合適決定,因為難保這次會是大家相見的最後一次。
初心就是如此,那麼就痛痛快快走一轉,別要介意時間和金錢,因為金錢日後可以再找回來,時間即使有限卻更在乎用得有沒有意義。
(18·05·23)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上期的網誌就同大家交代咗我日常嘅生活,而今期就同大家講吓我而家喺英國的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再理順一下想要離開的初始動機,就是不要一味的工作,想要騰出生活的空間,為家庭、為小孩多付出一些。由於職務關係,很難主觀找到兩全其美的做法,因而只能尋求暫時離開緊湊步調的職場,陪伴家人,趁機再進修,幾年後再重出江湖。這就是那一年當下“生涯規劃”的基調。 整個計畫的執行,過程沒有絲毫的“怨念”。如果把
    Thumbnail
    轉調新加坡是我前一年聲請離職事件,來自高層的對應措施,這是公司的角度。對我個人而言,由於沒有完全離開職場,只是轉換場域。所以,理論上,我還處於職涯路徑的未定狀態。 儘管如此,我仍然以正向的心態來回應整個安排。其一,盡最大的努力奉獻精力,冀望得到最優的專業表現。其二,盡力摸索,希望把自己的職涯規劃,
    不論未來充滿未知,我依然是自己人生道路的主宰者,我能努力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認真學習每一天的功課,讓自己在每一天的經歷中逐步成長。在看向遠方的時候繼續腳踏實地的前進,是對自己的一份期許。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上期的網誌就同大家交代咗我日常嘅生活,而今期就同大家講吓我而家喺英國的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再理順一下想要離開的初始動機,就是不要一味的工作,想要騰出生活的空間,為家庭、為小孩多付出一些。由於職務關係,很難主觀找到兩全其美的做法,因而只能尋求暫時離開緊湊步調的職場,陪伴家人,趁機再進修,幾年後再重出江湖。這就是那一年當下“生涯規劃”的基調。 整個計畫的執行,過程沒有絲毫的“怨念”。如果把
    Thumbnail
    轉調新加坡是我前一年聲請離職事件,來自高層的對應措施,這是公司的角度。對我個人而言,由於沒有完全離開職場,只是轉換場域。所以,理論上,我還處於職涯路徑的未定狀態。 儘管如此,我仍然以正向的心態來回應整個安排。其一,盡最大的努力奉獻精力,冀望得到最優的專業表現。其二,盡力摸索,希望把自己的職涯規劃,
    不論未來充滿未知,我依然是自己人生道路的主宰者,我能努力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認真學習每一天的功課,讓自己在每一天的經歷中逐步成長。在看向遠方的時候繼續腳踏實地的前進,是對自己的一份期許。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