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回溯EP4】台灣、思考強者、時間之謎

前面的閱讀心得清單,總算把 2018的第一篇心得回顧完了 真是佩服當年的我XD 【閱讀回溯 EP1】異數,超凡的界線?
【閱讀回溯EP3】斜槓青年&旅行的異義

政治即生活,縱然這生活充滿各種不合理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
內容很簡單,從作者 李鴻遠教授 的從政經歷談起台灣政治上的迂腐部分,很多內容大家一定都不意外,舉凡好的政策計畫因為制度因素,而無法實行等等..... 因為作者是水利專家,曾經在宋楚瑜時期的省政府 掌管過水利的部門,所以內容中很多水利的例子,都是很生活化,而且跟我們息息相關的事。
對這片土地上的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內容就不多說了,舉個印象最深的,當年因曾文水庫的蓄水量遠超過當時的用水量和最大降雨強度,不可能抵達滿水位,所以被水利界視為笑柄,但是當某年 賀伯(沒記錯的話)颱風來襲,降雨量超過最大降雨標準,水庫就被填滿了。到今日,許多水庫淤積,台灣水庫的儲水量反而還不足了。
許多政策的實行缺乏遠見,然後政治制度等複雜的原因,造成許多政策常常因為執政者不同而中斷,雖然名為民主,但要走的路還很長。
2023的我: 出社會後,更加關心政治,了解更多台灣政策的荒謬,近期又到了總統大選期間,雖然難度很高,還是期待柯文哲能選上,慢慢培養起健康的政治環境。

為什麼思考強者總愛不知道

除了跳脫舒適圈,還必須承認舒適圈外是未知的
為什麼思考強者總愛不知道
這本書我用一天中的空閒時間就看完了,接續前面 the brain 和異數 對人類認知行為的一些介紹,這本書就是用實際的例子來說明 人類天生害怕不確定性,蠻類似舒適圈的概念, 因為人類習慣保持在確定性裡,反而在面對要做出複雜的決定時,猶豫不決。
假如是創業者,尤其在現在變化迅速的時代,假如每個產品都要做複雜的市場模擬、調查、分析,其實很容易就錯失機會,而且變因過多,事前也無法用數據來判定出成功與否。
更可怕的是,因為害怕不確定性,所以我們反而會假裝自己什麼都知道,對於不符合自己預期的結果,會以負面看待,無法接受失敗。 學會跟未知相處,承認自己對事情不是無所不知(無論是要處理業務阿、人際相處之類的),才更能成功。
2023的我: 我一直是屬於思考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這個性到現在還是沒改善, 又看到當年這個心得,如同給自己當頭棒喝。 不過出社會後也見到一些反例,傳統企業的老闆反而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了,這種心態容易迅速作出低品質的決策。 如何在承認自己不知道,卻又能勇往直前,這是我需要再學習的課題!

探索時間之謎

不論時間的本質是什麼,生命對自己而言的長度還是不會改變
2023的我: 不,事實上,我們所感知的時間長度會改變
探索時間之謎
最後一本書,因為小時候蠻喜歡看霍金的節目,我以為這本一開始就會從物理學切入。
結果這本前半段都在講時間在人類歷史上的意義,從古代的日晷、水鐘,到終於能夠把巨大的機械鐘塞進口袋裡的懷表、再到原子鐘。其實這部分也蠻好看的,機械錶的發明也和歐洲人航海時代,為了用正確的時間來算出經緯度有關。
後半段就到了重頭戲,從相對論開始,說明時空是會扭曲的,一直到弦論等等許多理論,為了描述宇宙相繼出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無法整合的問題一直到現在,剛好打完文章的今天,有去圖書館看到knowledge 雜誌 ,有人用熱力學,來慢慢推導出那個"萬有理論",雖然還不完備,不過雜誌已經把他捧的跟愛因斯坦一樣了。
不過書中也有談到,也許"時間"這個概念,尤其是時間的流逝感,只是我們的心理的作用.......
2023的我: 如同開頭回應當年的引言,時間是會改變的,如我在心得最後也說了,時間是源自於我們的感知。 有一個很不錯的說法、或者研究? 我們年紀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是因為,累積的記憶越來越多,新加入的記憶佔整體分量的比例會越來越小,所以體感上,新的記憶好像比較短。
所以童年非常重要,因為童年只佔據父母人生的一小部分,但童年卻是孩子那個當下的全部記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