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我在離開長達七年充滿熱血的顧問工作時意外翻到的書籍,回想起當時內心充滿徬徨、不安及無助,很擔心就這樣離開自己熟知的舒適圈,但冥冥之中心理總覺得時機點到了,這本書在當時給了我很多的力量及勇氣;之後在每次的轉職過程中,都會想再翻出這本書來閱讀一次,每閱讀一次都讓我的內心興奮無比。幾年後再度選擇轉職的時機點,心得是比起十年前內心的徬徨似乎沒有減少,但這次再度翻出這本書,內心的堅定和勇氣卻更加無比強大,且有更多的領悟,我想對我自己說,放膽去做吧!!!
這本書在說什麼
如果你毫無畏懼,你會怎麼做?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書中作者希望每個人都找到人生的意義、滿足和熱情。遇到困難,度過難關後,變得更堅強、更有決心。希望你們打開視野,找到任何你們想要的平衡。這個世界需要你們去改變,靠你們挺身而進。請你們問自己 :如果我毫無畏懼,我會怎麼做? 然後,放膽去做!
1.往桌前坐 (自信,有時候需要弄假成真)
到了一個階段,過去念甚麼、做甚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夠快速學習、快速貢獻。很多人想找下個大展身手的好機會,其實沒有一個機會一開始就完全符合你的條件。你必須抓住機會,把機會調整成適合你,而不是一直想挑到剛好適合自己的機會。當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學習能力。
2. 工作不再是爬階梯 (如果有人讓你上火箭,別問位子在哪裡)
工作不再是爬階梯,要用方格攀爬架的模式思考職捱。爬方格攀爬架有時要倒退、繞道,甚至會碰上死角,可以培養每個人創造自己獨特發展路徑的能力,也就有更多實踐自我的機會。
挑選工作唯一重要的選擇標準,就是「快速成長」。公司快速成長時,要做的事情比做事的人還多;公司成長緩慢或不成長時,要做的事情就比較少。太多人沒事做,組織就變得官僚、停滯,人人得過且過。把快速成長的潛力與公司使命列為優先條件,那比職銜更重要。
書中提到一個案例讓我相當印象深刻:我有個朋友做了四年律師後發現,與其爭取事務所合夥人位置,他更想到另一家公司做業務或行銷。正好他有位客戶願意給他做業務和行銷的機會,但那個客戶希望他從基層做起。我朋友承受得了暫時減薪,所以我鼓勵她轉換跑道,但他最後還是決定不要選擇讓自己「倒退四年」的工作。我能理解他要失去辛苦爭取、累積到的資歷與基礎有多麼痛苦,但我的看法仍然是,如果他還要繼續工作三十年,「倒退」四年真的有甚麼差別嗎? 如果另一條軌道讓他更快樂,給他機會學習新技能,這表示他最終還是向前邁進的。
3. 別想「兼顧一切」
設限。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我們需要決定自己一天要工作幾小時、願意出差幾天。如果到後來覺得行不通,我們也知道照自己的方式努力過了。生涯的長期成功,通常需要懂得不要去滿足別人對我們的一切要求。這乍聽之下也違反直覺,但是確實如此。想要兼顧生活與事業的最好方法,就是仔細思考自己的選擇,畫下界線、堅持自已的底線。
後記:找到任何你們想要的平衡
工作不再是爬階梯,要用方格攀爬架的模式思考職捱。這點在我每次轉職都很有幫助,2019年在我選擇想從科技業跳入金融業時,金融業HR並不認可我過去的工作經驗,需要給我減薪,那時方格攀爬架的模式思考職涯,不要太注重工作層級而錯失大好機會,讓我選擇接受這份挑戰,也因此我在新工作看到了不一樣的視野及高度,並有幸主導高達100人以上的部門策略幕僚工作經驗,也因為這樣的經驗,讓我在後來轉職時有了更多元的工作機會讓我做選擇,也培養出創造自己獨特發展路徑的能力。
回想起這次離職Farewell同仁寫給我的卡片中提到,妳總是能夠正向迎接所有挑戰,並成為團隊中最溫暖、最有力量的支柱,祝福你能找到工作和生活之間的最美好平衡。我想工作和生活永遠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但遇到困境時,期許大家樂觀正面對待,並做出最好的選擇,也祝福大家都能找到心中最美好的平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