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身為兩位孩子的爸爸,我是一位理工科出身的在職工程師,也是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今天要分享投資人必須要知在AI 浪潮背後,大資金背後的故事與博弈。
首先還是要澄清,我當然深信不疑人工智能(AI)的進展是無可逆轉的,如大浪淘沙般不斷塑造著夢想的將來,是一種長期趨勢,是無可阻擋的;然而,當我們關注這場科技革新時,衝高的股價與FED態度髮夾彎,對比當前總體經濟環境產生了矛盾與困惑。因此也觀察到許多有趣的現象。
FED政策轉向主要是配合債務上限法案通過,引導大型資金流向
一、心中問題:
面對由FED的債務縮表和升息循環,通膨尚未達到2%的長期目標前(近期我們可以看到澳洲和加拿大…等國家也已經重起升息),5月中聽到FED官員密集表達“6月暫停加息觀察市場”;初次聽到這種觀點時,我感到困惑不禁心中自問:Fed官員為何會在這個時刻突然轉向鴿派言論?
但當我慢下來,回頭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去重新思考這些問題時,FED與財政部的動機似乎清晰了起來,我對於庫存落底 / 景氣反彈的言論不以為意,也不認痛庫存落底景氣就會直接向上噴;面對目前的複雜經濟環境,斷然地判定景氣復甦相當莽撞,我還是會繼續保持警覺,不會隨股市漲跌改變觀點。整體觀察如下:
二、FED策略轉變的背後動機:
市場廣泛認為,由於聯邦現金餘額過低,6月份債務上限法案通過後,政府必須立即公開發行”大量”債券,”大量”發行這意味著債券的高息和長期的高回報。從兩大參與者分別觀察如下:
- 從大型投資者的角度看,他們可能需要先行出售部分債券,等待期間這筆資金則可能會暫時留在股市中,這波大資金剛好順著FED轉向 與 AI勢頭隨風而起,順勢交易套利並不是什麼壞事。
- 從Fed的角度看,他們需要繼續縮減購債,即使面臨大規模的債券發行,FED也不可能重啟購債;如果此時美股下跌,則大型機構和大戶可能會陷入困境,這將不利於"大量"債券的發行和籌資,甚至可能迫使提高債券的利率。
Ans:承上,所以FED的能貢獻的作為就是嘴砲轉鴿。
三、債務上限法案通過"前"的變化:
轉向鴿派的FED與NVDA的AI風潮,使得美股大型機構和大戶資金,將閒置資金轉向股票市場,並在6月初債務上限法案通過後陸續實現利益獲利了結。
四、債務上限法案通過"後"的觀察:
上升的美股和高息美債將迅速吸引市場資金,使美元有更強大的磁吸效應,這不僅能加速資金流向美國,同時也將進一步鞏固美元的國際地位;並可以觀察到與”去美元化”的言論相背離。
全球最安全的資產美債、強勢的美元、強韌的經濟、吸睛的美股...等,這個局面當然有利各州政府的債務大量發行;股市高位套現的機構法人,更有意願股市獲利了結,轉向承接更多美國政府發行的公債。
五、細部觀察方向:
我認為FED已考慮在緊縮貨幣中,再債務上限法案通過後,大量發行債券所可能會引發的問題,因此更應該對於引導市場走向有利聯邦債務的發行;甚至為了正確引導資金流入目標( 美元/債市/美股),最近可以直接觀察的金融管理局對一些加密貨幣企業的策略性起訴,我認為此舉就是為了防止資金流向非目標市場。
六、未來觀察方向:
這種貨幣磁吸效應,影響美國的金融市場,也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可能為新興市場貨幣帶來更大的危機。
貨幣的磁吸效應也會抵銷即將轉向的寬鬆貨幣政策中國 ( PS.我甚至認為新任的"李強",對於貨幣政策應對的反應靈敏度應該會遠遠落後李克強 ),這波的科技戰、貨幣戰、經濟戰,中國似乎全盤皆輸,依然逃不出日本當年的困境。
PS.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進可能還是有很多總體經濟的變化,與更多未來的小插曲。
推薦優質Podcasts:
我認為把想法論點整理寫出來真的對於自己幫助很大,上週把《[當今的AI浪潮,與2000年有多像?](
https://vocus.cc/article/6477df7dfd897800017c9ad6)》,直接PO在財報狗FB討論區,一來是思緒會透過撰寫的過程反覆的整理邏輯架構,二來能夠得到網友的直接回饋(有時候反對聲音的多寡,往往是個趨勢的轉折點);當然最棒的是不到一天時間"威宇"隔天早上直接找總監"SKY"一集Podcasts有好幾分鐘直接討論這個議題,有很多部份我被說服了,真的。簡單的結論如下:
- 2000年 dot-com泡沫,是 B to B,這種商業模式很難變現,就算電腦、AI很厲害,大眾頂多買CABLE線;沒有因為企業做了網頁,就直接將現金消費給科技廠。
- 2023年 OPEN AI,看到很多是 B to C 商業模式,而且還真的有越來越多大眾直接支付 AI服務;這種商業模式已實現獲利變現,且新創雲端AI伺服器越來越多,終端消費者會直接將現金丟給科技廠/伺服器廠商。
2000年,客戶(C)消費 >>> $$給企業(B) >>> 一點獲利給科技產業(B)
2023年,客戶(C) 訂閱AI服務 >>> 直接科技產業(B)
重點如下:
- 財報狗總監SKY論述比較有道理,這是一個長線的開始,不是末升段的嘎空。
- 台灣好像靠中國爸爸不行,還是回去靠美國爸爸比較有肉吃。
- 這波AI熱潮是真的,AI 中長期會改變半導體的長線軌跡凌駕在總體經濟、貨幣政策之上。
- 總之,台灣的經濟還沒有窮到要跟中國低頭,出錢的就是老大美國持續餵奶;連續兩周的買盤是真的,這波熱潮散戶在半導體/科技股中的參與的比重也不高 。
推薦本集財報狗的Podcasts:
https://podcasts.google.com/....../Y2xpZG90Z2h0MDI0aDA......
------分隔線------
大家好!我是一位在職工程師+2寶爸,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不喜歡媒體左右投資情緒,憑藉理工科和工作的訓練,使我相信以客觀數據作為投資策略會帶來可觀回報,涉略各類總經數據,來決策最佳投資組合,讓我們一起找到長期投資跑道,讓財富滾雪球!歡迎在留言區討論,點愛心,訂閱,若真的這篇文章對您有有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