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AI浪潮,與2000年有多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好,身為兩位孩子的爸爸,我是一位理工科出身的在職工程師,也是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今天我要嘗試瞭解當今的AI浪潮與2000年的[dot-com泡沫]有何異同,觀察發現人類的進步不免夾雜著泡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然而股價&指數就則是另一個故事了。
人們會因為泡沫而躍進,泡沫後的股價則會回歸
A.I.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0年

  在討論科技發展的脈絡裡,將當前的AI熱潮與2000年的科技泡沫真的有太多共同之處;雖然沒有數據可以顯示[千禧年dot-com泡沫]當時的 AI / 機器人討論熱度,然而,可以從當時的電影市場票房銷售來趨勢中,還是可以窺探當年人們對於AI是相當熱情的。
比較有印象的AI電影總計有三篇,也是在我那時期心中認為的經典之作。如下:
  • 1999年的《變人Bicentennial Man》-全球票房總計0.8740 萬美元
  • 2001年的《A.I.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全球票房總計2.35億美元
  • 1999年的《駭客任務 The Matrix》全球票房總計4.6億美元
我記憶中,它們都描繪出AI和機器人顛覆世界的劇本
駭客任務 The Matrix
變人Bicentennial Man
如今的openAI、Nvidia和OpenAI等等,相信是一個真正能顛覆世界的“長期”賽道,能推動人類社會進一步的發展;正如今日的科技巨頭Facebook、Google和Netflix,都是2000年網路泡沫時期結束後崛起的。
我們應該擁抱資本市場、擁抱泡沫,每一次的泡沫都會使我們再度躍進。

鏡頭拉到半世紀前:

如果我們將時光倒轉更早的半世紀前,回到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時期,我們會發現那時期的泡沫也誕生了許多出色的科技公司,如Microsoft和Apple,當時也剛好出現了最經典的科幻電影,引導人們相信我們未來能夠殖民外太空。
  • 1977年的《星際大戰Star wars》,全球票房總計4.05億美元
星際大戰Star wars

鏡頭拉回來現在:

近5年來AI相關的搜尋趨勢,2015年的 BIG DATA(大數據) →2022年的 Metaverse(元宇宙) → 2023年的 AI。如下圖:
BIG DATA(大數據)/Metaverse(元宇宙)
當然在[AI]面前,BIG DATA(大數據)/Metaverse(元宇宙)都是渣渣

當然股價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媒體會跟你說這次不一樣,但結果每次劇本都是差不多,可以顛覆世界、機器人取人工、生產力躍進、檢討AI太聰明...;但激情過後的指數價格總是會回歸基本面的,那斯達克、台灣加權指數...都也都是一樣的劇本。
納指
台灣加權指數
願景&夢想只是投資手法中的一種視角
市場機制導致的供需價格是企業獲利重要因子,EX.中國封控會造成供給缺口、超發貨幣則會帶來需求膨脹
------分隔線------
大家好!我是一位在職工程師+2寶爸,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不喜歡媒體左右投資情緒,憑藉理工科和工作的訓練,使我相信以客觀數據作為投資策略會帶來可觀回報,涉略各類總經數據,來決策最佳投資組合,讓我們一起找到長期投資跑道,讓財富滾雪球!歡迎在留言區討論,點愛心,訂閱,若真的這篇文章對您有有實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78內容數
政策影響著資本市場資金動向與流速, 資本市場灌溉了各類的產業 工業與科技的發展影響了經濟,影響了基本面, 金融市場的基本面影響了指數的漲跌, 而這一切就就是景氣循環。 只要金錢還存在購買力, 我們就逃不離景氣循環, 掌握景氣循環,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是黃聖育任職汽產業的工程師歡迎一起討論經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小工程師 的其他內容
大家好!我是一位在職工程師,兼任兩位孩子的爸爸;我來自理工科背景,但對經濟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關於台灣與美國價格-產量循環的解析,以及我對經濟趨勢的一些觀察。 台灣和美國的市場結構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特別是在農產品市場。台灣是一個以政府干預為主的市場,而美國則以市場機制為主導。 在台灣,
我相信缺少政府干預的世界,企業透過資本的力量才真的有生產力提升的動機,通膨的解方就是讓他通膨,有利可圖企業與人民自然會選擇有效益/有價值的選項;以台灣為例透過能源補貼壓低通膨與企業成本,創造外銷產品的競爭力同時,使得我們更依賴廉價高污染的石化能源。 通膨的解方就是通膨,通膨的利潤就有投入的誘因 你知
大家好,身為兩位孩子的爹,是一位理工科出生的在職工程師,是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今天要分享一些有趣的冷知識高樓大廈的數量和經濟泡沫之間存在正相關。換句話說,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樓大廈數量增加時,經濟泡沫的可能性也會提高;研究人員和經濟學家的觀察,他們認為高樓大廈的建設可能是經濟過熱的跡象。經典
今天要分享我由臺灣/中國的汽車狀況解析,經濟的趨勢觀察;台灣4月新車銷售量達38,231輛,較3月下降13.4%。製造業指標商用車銷售下滑10-22%,預示資本支出下滑。進口車市佔創新高,達48.8%。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4月為60.4%,較3月62.4%略有好轉,但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高檔
大家好,身為兩位孩子的爹,是一位理工科出生的在職工程師,是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2023年4月三大法人買賣顯示市場信心減弱配置偏向防守與空,賣超金額達到今年以來最大;領先指標與加權指數呈現高度正相關,但在通脹時期該指標與加權指數的關係則變得微弱,以常態的庫存週期、經理人展望預期,可能會造成誤判
大家好,身為兩位孩子的爹,是一位理工科出生的在職工程師,是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今天聽完Podcasts(MacroMicro 財經M平方-大師列車特輯 ft.孫明德|孫主任聊經濟)有些心得與問答如下: 一. 內容摘要: 全球升息浪潮逐漸退去,相較過去歷史經驗,如果從升息抗通膨到降息救經濟,現
大家好!我是一位在職工程師,兼任兩位孩子的爸爸;我來自理工科背景,但對經濟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關於台灣與美國價格-產量循環的解析,以及我對經濟趨勢的一些觀察。 台灣和美國的市場結構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特別是在農產品市場。台灣是一個以政府干預為主的市場,而美國則以市場機制為主導。 在台灣,
我相信缺少政府干預的世界,企業透過資本的力量才真的有生產力提升的動機,通膨的解方就是讓他通膨,有利可圖企業與人民自然會選擇有效益/有價值的選項;以台灣為例透過能源補貼壓低通膨與企業成本,創造外銷產品的競爭力同時,使得我們更依賴廉價高污染的石化能源。 通膨的解方就是通膨,通膨的利潤就有投入的誘因 你知
大家好,身為兩位孩子的爹,是一位理工科出生的在職工程師,是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今天要分享一些有趣的冷知識高樓大廈的數量和經濟泡沫之間存在正相關。換句話說,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樓大廈數量增加時,經濟泡沫的可能性也會提高;研究人員和經濟學家的觀察,他們認為高樓大廈的建設可能是經濟過熱的跡象。經典
今天要分享我由臺灣/中國的汽車狀況解析,經濟的趨勢觀察;台灣4月新車銷售量達38,231輛,較3月下降13.4%。製造業指標商用車銷售下滑10-22%,預示資本支出下滑。進口車市佔創新高,達48.8%。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4月為60.4%,較3月62.4%略有好轉,但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高檔
大家好,身為兩位孩子的爹,是一位理工科出生的在職工程師,是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2023年4月三大法人買賣顯示市場信心減弱配置偏向防守與空,賣超金額達到今年以來最大;領先指標與加權指數呈現高度正相關,但在通脹時期該指標與加權指數的關係則變得微弱,以常態的庫存週期、經理人展望預期,可能會造成誤判
大家好,身為兩位孩子的爹,是一位理工科出生的在職工程師,是一位對經濟有興趣的財經素人,今天聽完Podcasts(MacroMicro 財經M平方-大師列車特輯 ft.孫明德|孫主任聊經濟)有些心得與問答如下: 一. 內容摘要: 全球升息浪潮逐漸退去,相較過去歷史經驗,如果從升息抗通膨到降息救經濟,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美股AI,之前泡沫吹太大,爛一點的回60%,如美超微,中間一點回50%如AMD,好一點的回25%,我之前寫過一篇,當華爾街退去潮流,你就啥都不是 7-8年前的5g,3-4年前的電動車,通通都是引領當時電子股的領頭羊,都給過無比高的本益比,但之後都沒人再提,股價也都銷聲匿跡,然而2-3年的的ai會不會
Thumbnail
當AI浪潮席捲,你的航向在哪裡? 2024年的台灣,AI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經濟注入了一股強心針,股市屢創新高,似乎到處都是財富的流動。然而,在這看似繁榮的景象背後,有多少人真正感受到這股熱潮?又有多少人能在這波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數據,股市呈現3到13年一個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Thumbnail
    自2023年起,由美國輝達公司所生產的AI晶片掀起了一波人工智慧大躍進,不僅刺激科技、醫療等產業出現大變革,同時也帶動了全球股市迭創新高。我們有幸可以躬逢其盛,但是,你覺得自己在這波浪潮的襲捲下,會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若是受害者,有機會殺出一條與高智能機器人競爭的血路嗎?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24.03.24-網路泡沫 對應目前的AI發展 *延續上周提到的1995年網路興起歷史。 1995年,市場開始找尋跟網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當時市場情緒很理性,投資人對網路發展是質疑大於興奮。 *1996-97年網路發展大爆發,大量網路應用公司出現,例如亞馬遜、YAHOO, N
Thumbnail
自從2001年的網路泡沫以來,似乎每隔一段時間科技產業就會有一個當紅的流行趨勢。
Thumbnail
筆記-24.03.17美投君 *要推估AI泡沫破掉的時間點,可以從歷史找答案。 *1989年網路誕生,一開始只有軍方、專業人士使用,類似2021年之前的AI,離普通人很遠。 *2023年出現chatGPT之後,AI開始普及。 -類似1993年網景公司(Netscape)發明網路瀏覽器,讓一般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經典科幻電影。故事融合古典經典與未來科技,探討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電影中描繪的AI智慧機器逐步取代各種人工工作的情節,與現實逼近,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現實。影片貫穿《木偶奇遇記》的精神,以小男孩大衛的奇遇記,引領觀眾反思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和挑戰。
Thumbnail
AI 的應用工具愈來愈多,本篇文章以電影「A.I.創世者」為例,討論了 AI 的人性面以及人性的殘酷一面。同時介紹了書籍『金錢的才能』如何透過投資術實現財富增長,文章引導讀者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不要忽略人性的核心價值。
美股AI,之前泡沫吹太大,爛一點的回60%,如美超微,中間一點回50%如AMD,好一點的回25%,我之前寫過一篇,當華爾街退去潮流,你就啥都不是 7-8年前的5g,3-4年前的電動車,通通都是引領當時電子股的領頭羊,都給過無比高的本益比,但之後都沒人再提,股價也都銷聲匿跡,然而2-3年的的ai會不會
Thumbnail
當AI浪潮席捲,你的航向在哪裡? 2024年的台灣,AI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經濟注入了一股強心針,股市屢創新高,似乎到處都是財富的流動。然而,在這看似繁榮的景象背後,有多少人真正感受到這股熱潮?又有多少人能在這波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數據,股市呈現3到13年一個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Thumbnail
    自2023年起,由美國輝達公司所生產的AI晶片掀起了一波人工智慧大躍進,不僅刺激科技、醫療等產業出現大變革,同時也帶動了全球股市迭創新高。我們有幸可以躬逢其盛,但是,你覺得自己在這波浪潮的襲捲下,會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若是受害者,有機會殺出一條與高智能機器人競爭的血路嗎?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24.03.24-網路泡沫 對應目前的AI發展 *延續上周提到的1995年網路興起歷史。 1995年,市場開始找尋跟網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當時市場情緒很理性,投資人對網路發展是質疑大於興奮。 *1996-97年網路發展大爆發,大量網路應用公司出現,例如亞馬遜、YAHOO, N
Thumbnail
自從2001年的網路泡沫以來,似乎每隔一段時間科技產業就會有一個當紅的流行趨勢。
Thumbnail
筆記-24.03.17美投君 *要推估AI泡沫破掉的時間點,可以從歷史找答案。 *1989年網路誕生,一開始只有軍方、專業人士使用,類似2021年之前的AI,離普通人很遠。 *2023年出現chatGPT之後,AI開始普及。 -類似1993年網景公司(Netscape)發明網路瀏覽器,讓一般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經典科幻電影。故事融合古典經典與未來科技,探討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電影中描繪的AI智慧機器逐步取代各種人工工作的情節,與現實逼近,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現實。影片貫穿《木偶奇遇記》的精神,以小男孩大衛的奇遇記,引領觀眾反思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和挑戰。
Thumbnail
AI 的應用工具愈來愈多,本篇文章以電影「A.I.創世者」為例,討論了 AI 的人性面以及人性的殘酷一面。同時介紹了書籍『金錢的才能』如何透過投資術實現財富增長,文章引導讀者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不要忽略人性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