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蘇澳金刀比羅神社-神道信仰的海之守護者

還在想連假去哪玩嗎?來參考看看吧!
同「警察招䰟碑」,位於蘇澳砲台山,有個神社遺跡。雖不完整,卻靜靜的佇立於原地,近百年來,默默地目睹蘇澳港的人與景物變遷。這便是蘇澳金刀比羅社,也是今天所要介紹的主角。
蘇澳金刀比羅神社-神道信仰的海之守護者
蘇澳金刀比羅神社-神道信仰的海之守護者
根據日本學者金子展也《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頁287,蘇澳金刀比羅社的田野調查,金刀比羅社(又名琴平社)於1927年(昭和2年)4月20日舉行了鎮座祭(ちんざさい),同日也是「警察招䰟碑」的揭幕(除幕式,じょまくしき)兼招魂祭;從日本四國讚歧的金刀比羅神社分靈,主祀祭神為大物主命與崇德天皇。
由於作為保佑海上平安、航海及漁業安全的神祇,金刀比羅神社常為日本漁民、海事相關人員所崇奉,因此在各台灣大港口都曾有金刀比羅社建立的蹤影:如基隆、高雄等地都有過金刀比羅神社(基隆神社、打狗神社前身)。
《台灣日日新報》對金刀比羅社鎮座祭的報導(昭和2年4月21日)

從吉田初三郎〈觀光的花蓮港〉看金刀比羅社
原神社主殿基座
年代久遠的舊參道
今日可見原先本殿之處,目前為獅子會的同心協力紀念碑,而原先的參道部分保留一部分原始樣貌及一段民國後修建的階梯,由於參道年代久遠,現場已經較難確認部分原參道位置;也由於蘇花公路拓寬,將原參道的下段階梯及山壁整個剷除了,但我們仍可以由日治時期的圖像,來想像原先神社的參道與規劃:
一同觀賞吉田初三郎的〈觀光的花蓮港〉(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CC BY-NC 3.0 TW),可以看到在黃色的道路旁仍有一小部分山壁及參道,便是山壁剷除之前的下段參道;仔細看看金刀比羅社周圍,也能清楚看到參拜動線及「警察招䰟碑」。
吉田初三郎〈觀光的花蓮港〉(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CC BY-NC 3.0 TW)
我們也得以更好的認識金刀比羅社的地理位置。從砲台山居高臨下,除了飽覽蘇澳港景致,也俯視了蘇澳市街,更加符合了大物主命與崇德天皇,庇佑漁民保佑海事等等,神祇的形象。

台灣人與日本人不同的節慶活動
另外,其實金刀比羅社供奉大物主命與崇德天皇,類似漢人文化所祭祀的天后宮與媽祖,同樣都是保護討海人的神明。
日治時期也存在日人舉行蘇澳金刀比羅社祭典時,漢人也同時進行迎北港媽祖等活動。皇民化時期前,參與神社活動者多為日本人,台灣人則持續原有的民間信仰,因此兩邊活動同時進行是當時的有趣寫照。
〈蘇澳兩祭典並舉—觀客雜踏極呈盛況〉,昭和07-04-12
《台灣日日新報》在昭和7年(1932年)4月12日〈蘇澳兩祭典並舉—觀客雜踏極呈盛況〉記載了漢人與日人雙方不同的宗教活動,日本人開心享受神社祭典;漢人虔誠恭迎北港媽祖過境。當時活動之盛大與熱情的節慶氛圍,想必不會輸給今日台灣的各式宗教活動。

神社祭典規範也反映了當代生活
有趣的是兩年後的昭和9年(1934年)4月12日的祭典時,由於爆發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也由官方宣布暫時停止餘興活動,而是以二十餘隻大大小小有裝飾的漁船,列隊駛於神社前的海面。
蘇澳漁港金刀比羅神社祭典誌盛,昭和9年(1934年)4月12日
金刀比羅社與相關紀錄,充分展現了當時的台灣人、日本人的諸項活動,是個充滿了活力的時代背景。透過文字紀錄也使得今人能對當時有更多的想像,彷彿置身歷史之中。

愛護古蹟從你我做起
今日所見古蹟也為今人帶來了訪古的興致,然而古蹟若遭不當對待,則令人心疼。筆者到訪金刀比羅社時為2023年5月7日。前往舊參道及蘇澳金刀比羅社碑之時,赫然發現似乎有來訪者因不明需要,將石燈籠與碑文上的文字以粉筆畫記,使得文字明顯可見。或許有人是想要讓古蹟上的文字能夠看得更清楚,不過我認為還是要好好的保持古蹟原貌,才能讓其他參觀的遊客們也能體會古蹟的原汁原味,盡量不要個人需求而畫記。
愛護古蹟從你我做起
縣政府或許因為資金有限難以對各式古蹟進行修復或定期維護,這樣的前提下更考驗著國民的公德心,由衷期望不要再有古蹟遭此方式對待。
看完今天的介紹,如果還在想連假要去哪邊走走,不妨考慮去看看蘇澳金刀比羅社,相信有了些認識之後再去走訪,除了可以遙想過去盛況,親自走走肯定會有更多的樂趣呢!
參考資料:
林正芳,〈宜蘭地區神社調查報告〉,《宜蘭文獻》50,2001,頁80-113。
沈佳姍(2013)。日治時期台灣防疫體制下的預防接種與人事變遷。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金子展也《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頁287。
👉本次介紹了蘇澳砲台山金刀比羅社的歷史與活動,喜歡這類型介紹文章嗎? 👉想看更多有趣的歷史事件介紹嗎?
🤓看完今天的分享,有沒有覺得有趣呢?歡迎留言討論喔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也歡迎按讚、分享,或是留言更多想看的內容喔❤
歷史湯 History Soup,希望成為你的知識雞湯
喜歡的話也請追蹤本粉專
歷史湯 History Soup,希望成為你的知識雞湯,我們下次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