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史字,各方表述? 來看看史學家們怎麼解讀 Part.3

更新於 2023/05/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民國中期到現在,史字又多了哪些有趣的的解釋,趕緊來看看吧
一個史字,各方表述? 來看看史學家們怎麼解讀 Part.3

載筆執簡說

沈剛伯之所以反對從右持鑽說,主要是因為他認為根據在《曲禮》(《禮記》篇章)與《左傳》之中的記載,史字指的是「載筆執簡」的人,簡單來說就是拿著簡冊與筆的人,也就是能寫字的人(古代歷史家任務就是就是寫寫寫!)
沈剛伯則不認為史字有記事者的意義,他根據資料,提出在周代的官職之中,所有機關中都有一個有「史」字的單位,幾乎等於今日的「書記官」,而漢代時也有選能夠讀懂許多字的人為史的當官條件,因此沈氏認為史在古代應為書記官,而不是記事者。所以他以此論證,反駁了上一篇所提到的從右持鑽說。
載筆執簡說

從右持筆說

古文字學者王恒餘也提出類似沈剛伯的說法,不過王恒餘認為史字應該是用右手拿著一隻向上的筆,王恒餘解釋筆尖向上是表達兩種意思:第一是指祭祀上天;第二則是表示史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也希望我這麼厲害🤣)。
從右持筆說

從右持筆置口前說

徐復觀則提出有趣的見解,他認為史字的古代解釋應為,用筆所寫的冊,由嘴巴(口)告訴神明。所以字型才會是右手拿著筆,並且指向口前。同時徐復觀也認為,古代非常重視史官向神明誦讀冊上的文字,因此史字的字型不應該解釋為「中」、「冊」,而是「口」才是最恰當的。
從右持筆置口前說

所以誰對誰錯呢?

自吳大澂開始,以及清末至民國活潑的學術風氣來看,出現了這麼多種的解釋,各家雖然都對史字抱持不同的觀察與解釋,卻也在過程中專注在史的原始功能,也讓探究歷史的原貌多了幾分的趣味。
其實直到現在,雖然各派學說、立場都有人支持與反對,但史字仍然都是依照字型、經書內容去做合理的解釋與推斷,尚未找到確切的說明與出土資料等證據,不過在學術界卻能通過研究史字的造字與原初,探究史的本質,並期許後人可以不間段的提出更多合理的解釋。
一個史字,各方表述
👉在開始歷史討論之前,不妨先想想何謂歷史吧~
🤓看完這麼多的解釋,你最喜歡哪一個說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喔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也歡迎按讚、分享,或是留言更多想看的內容喔❤
喜歡的話也請追蹤本粉專
歷史湯 History Soup,希望成為你的知識雞湯
歷史湯 History Soup,希望成為你的知識雞湯,我們下次見。
#史學方法
#歷史湯historysoup
#歷史
#歷史故事
#歷史筆記
鑑往知來,分享各式歷史討論與小知識,歡迎多多交流~ 我想要說好歷史故事,讓大家為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事興起興趣 「原來,在我們生活周邊,有這麼有趣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一回我們提到了從右持中及從右執簡說兩種說法,時間發展上大約是清末至民國初年,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民國中期時,又有哪些有趣發展吧!
歡迎來到歷史湯History Soup。你有想過清末至民初的學者曾經為了「史」字提出多少種解釋嗎?在討論歷史之前,你是怎麼看待歷史的呢?歷史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究竟各大中文專家與歷史學家是如何針對一個字做出無數討論的吧!
根據筆者記憶,本次趣文所描述對象應為南澳地區的泰雅族人。泰雅族人世代奉行「獵與織」,直至殖民的利刃,深入臺灣山林之間……
穿越嘈雜的市集與人群,來到賈瑪清真寺最為壯觀的東門,踏上階梯並脫了鞋,映入眼簾的是碩大而莊嚴的清真寺,與外頭熙來攘往的市集相反,在這著神聖的宗教空間之中,感受得到肅穆氛圍,以及前來禮拜的穆斯林所散發的虔敬之心。
許多遊客初訪印度時,在機場前往德里市區途中,很容易發現有一個凱旋門般的建築在一條大道上,大部分人通常最先會聯想到的應該是巴黎的凱旋門,不過今天要來介紹的是印度的印度門(India Gate),全名為:全印度戰爭紀念碑,又因為印度門位在德里而被稱作德里門。
雖然提到印度,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印度教,但其實在印度的歷史上,也受到了不少伊斯蘭教的外力入侵,使得印度成為伊斯蘭教、印度教混雜的社會環境。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在伊斯蘭勢力進入印度時,所留下的精美建築,古達明納宣禮塔建築群吧。
上一回我們提到了從右持中及從右執簡說兩種說法,時間發展上大約是清末至民國初年,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民國中期時,又有哪些有趣發展吧!
歡迎來到歷史湯History Soup。你有想過清末至民初的學者曾經為了「史」字提出多少種解釋嗎?在討論歷史之前,你是怎麼看待歷史的呢?歷史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究竟各大中文專家與歷史學家是如何針對一個字做出無數討論的吧!
根據筆者記憶,本次趣文所描述對象應為南澳地區的泰雅族人。泰雅族人世代奉行「獵與織」,直至殖民的利刃,深入臺灣山林之間……
穿越嘈雜的市集與人群,來到賈瑪清真寺最為壯觀的東門,踏上階梯並脫了鞋,映入眼簾的是碩大而莊嚴的清真寺,與外頭熙來攘往的市集相反,在這著神聖的宗教空間之中,感受得到肅穆氛圍,以及前來禮拜的穆斯林所散發的虔敬之心。
許多遊客初訪印度時,在機場前往德里市區途中,很容易發現有一個凱旋門般的建築在一條大道上,大部分人通常最先會聯想到的應該是巴黎的凱旋門,不過今天要來介紹的是印度的印度門(India Gate),全名為:全印度戰爭紀念碑,又因為印度門位在德里而被稱作德里門。
雖然提到印度,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印度教,但其實在印度的歷史上,也受到了不少伊斯蘭教的外力入侵,使得印度成為伊斯蘭教、印度教混雜的社會環境。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在伊斯蘭勢力進入印度時,所留下的精美建築,古達明納宣禮塔建築群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楊照  2020 刻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藉由細讀史記,學習司馬遷看待歷史的態度。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丁宣智老師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工具,就是心智圖。心智圖的原理是利用大腦的兩個半球的特性,左半球負責邏輯思考,右半球負責創造思考,通過使用關鍵字、線條、色彩、圖像等元素,將資訊以具有邏輯性或非邏輯性的方式,組織成一個有層次和關聯的圖形,讓學生可以同時運用左右腦的功能,增強記憶和理解。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楊照  2020 刻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藉由細讀史記,學習司馬遷看待歷史的態度。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丁宣智老師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工具,就是心智圖。心智圖的原理是利用大腦的兩個半球的特性,左半球負責邏輯思考,右半球負責創造思考,通過使用關鍵字、線條、色彩、圖像等元素,將資訊以具有邏輯性或非邏輯性的方式,組織成一個有層次和關聯的圖形,讓學生可以同時運用左右腦的功能,增強記憶和理解。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