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運動:從伸張正義到敲詐勒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今社會中,由於社會觀念的開放以及女性教育水平的上升,在職場中男女比例相等,甚至女性佔多數的情況也常有。因此比起一百年前的女性,現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非親屬男性的機會大幅提升,隨之而來的便是被性侵害機率的提升。也因為在性侵害事件中,加害的男性普遍有社會地位或體能上的優勢,所以女性被性侵害時往往沒有反抗之力,並且事後也會選擇忍氣吞聲
然而,在近幾年時間裡,事件似乎有所改變。隨著哈維·溫斯坦性侵事件於 2017 年被媒體曝光,並且許多女性也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被性侵害的經歷,#METOO 這個主題標籤也因此引爆,化作燎原之火卷席網絡,也導致美國對性侵害的大清算,許多名人、高官、權貴因此要下台或辭職。時至今日,#METOO 運動已經在世界各地流傳,成千上萬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士在 #METOO 分享自己的經歷,情況似乎也愈來愈好,對吧?
近日,#METOO 運動似乎也開始在台灣的政治圈、演藝圈裡燃燒,許多名人也因此都被波及,隨著性侵害事件不斷曝光,大眾對這類事件的關注也愈來愈大,受害者似乎也得到遲來的正義。然而,在眾多事件中,網紅多米多羅及李雨禧的事件可以說是相對特別,因為它是眾多 #METOO 事件中,少數輿論是支持男方的,事件的細節就不在本文展開,但這個事件也帶出 #METOO 事件最為人詬病的地方,那就是女方可以在沒有成本的情況下指控別人
在法律中有「無罪推定」的概念,指個體若未被證實為有罪,則在法律上應視為無罪,因此舉證責任是在控方,而非被告,然而在一些 #METOO 事件中,往往只有女方的一面之詞,並且也從「無罪推定」變成「有罪推定」,所以男方需要自證清白,就算最後真相大白,男方並沒有過錯,單是「性侵嫌疑犯」也足以讓男方名聲受損,甚至身敗名裂,儘管如此,女方就算指控不成立,往往也沒有任何負面影響,以上漏洞也被部分女性利用,她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誣告男性,例如在美國謊報性侵的比率也愈來愈高,許多男性因此陷入無妄之災
「屠龍者終成惡龍」改編自弗費德里希·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指要人們為了打敗邪惡,而開始使用邪惡的手段,即使最後獲得勝利,但同時也成為邪惡的一部份。本來 #METOO 運動應該是性侵受害者打倒權貴的利刃,但最後卻成為剝削無辜的鐮刀,伸張正義卻造成新的不義,那些性侵受害者或許得到了遲來的正義,但屬於那些被誣告者的正義,又什麼時候會來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25內容數
在國外網絡兩性議題上有藍藥丸與紅藥丸的說法,藍藥丸代表主流媒體中的愛情與童話故事,紅藥丸代表兩性相處的殘酷真相,而黑藥丸則是近年新興的學說,能回答紅藥丸也回答不了的問題,但因真相過於殘酷,所以不被普羅大眾所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r nobod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俯視整個男性圈,自我提升可以說是最為人所知的概念,不管是紅藥丸為了提升自己的性價值,或是米格道的僧侶模式,甚至連男性圈外也可能聽說過自我提升,而男性圈似乎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自我提升是一切的解答,但自我提升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在國外的男性圈(Manosphere)中存在各式各樣的流派,如 PUA 、紅藥丸、MGTOW 等,而近期在自我提升圈出現了一個名為僧侶模式(Monk mode)的名詞,似乎在整個男性圈中大流行,不同流派的人都因不同理由,而不約而同的進入僧侶模式,但僧侶模式到底是什麼?它又能為個人帶來什麼?
在心理學上,應對策略(Coping)指個體為了對抗應激反應所作出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簡單來說,就是人類在面對創傷時,透過改變外在及內在以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防衛機制,以維持精神上的穩定。
在現今社會,由於女權主義提倡性別平等,所以國內外的網絡世界裡都不難發現一些「戰男女」的情況,如爭論男女之間的義務與權力、刻板印象、感情關係等,雙方各執一詞,誰也無法說服對方,甚至認為對方智力有問題,爭論之激烈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而日漸嚴重,導致爭論雙方更加分化,形成了各種偏激的小團體,但到底誰才是對的?
從古至今,暴利的生意往往就是割韭菜,而由於現代男性要合法與女性有性關係的難度愈來愈高,因此男性普遍存在性匱乏的問題,也因為人類為了滿足慾望,往往會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行為,所以性匱乏的男性就成為了最佳的韭菜。
在先前的文章中,已有討論藍藥丸、紅藥丸及黑藥丸的存在,然而,其實還存在其他顏色的藥丸,分別代表了對兩性市場的不同看法及行為原則。
俯視整個男性圈,自我提升可以說是最為人所知的概念,不管是紅藥丸為了提升自己的性價值,或是米格道的僧侶模式,甚至連男性圈外也可能聽說過自我提升,而男性圈似乎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自我提升是一切的解答,但自我提升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在國外的男性圈(Manosphere)中存在各式各樣的流派,如 PUA 、紅藥丸、MGTOW 等,而近期在自我提升圈出現了一個名為僧侶模式(Monk mode)的名詞,似乎在整個男性圈中大流行,不同流派的人都因不同理由,而不約而同的進入僧侶模式,但僧侶模式到底是什麼?它又能為個人帶來什麼?
在心理學上,應對策略(Coping)指個體為了對抗應激反應所作出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簡單來說,就是人類在面對創傷時,透過改變外在及內在以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防衛機制,以維持精神上的穩定。
在現今社會,由於女權主義提倡性別平等,所以國內外的網絡世界裡都不難發現一些「戰男女」的情況,如爭論男女之間的義務與權力、刻板印象、感情關係等,雙方各執一詞,誰也無法說服對方,甚至認為對方智力有問題,爭論之激烈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而日漸嚴重,導致爭論雙方更加分化,形成了各種偏激的小團體,但到底誰才是對的?
從古至今,暴利的生意往往就是割韭菜,而由於現代男性要合法與女性有性關係的難度愈來愈高,因此男性普遍存在性匱乏的問題,也因為人類為了滿足慾望,往往會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行為,所以性匱乏的男性就成為了最佳的韭菜。
在先前的文章中,已有討論藍藥丸、紅藥丸及黑藥丸的存在,然而,其實還存在其他顏色的藥丸,分別代表了對兩性市場的不同看法及行為原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Metoo 運動自 5 月延燒至今,政治、藝文、教育、演藝圈等領域陸續有受害者揭露遭騷擾、侵犯的經歷,我們訪問了六個故事,她們曾在不同年紀、場域,被不同權力關係的人施以性暴力,也都嘗試尋求幫助。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Metoo事件帶來演藝圈一陣轟動,特別是經過撻伐後還想復出的藝人,更讓人覺得無恥,根本沒把受害人當作一回事。
Thumbnail
  太田律師指出,日本男性倍數於女性的自殺比率以及更高的過勞死比例,都與這樣的陽剛競爭有關。她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在男性身上加諸的詛咒,而這樣的詛咒,甚至在他們還是男孩子時就已經存在。尤其顯著地,首先展現為「受女孩子歡迎的程度」。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我昨天接受香港大學研究約會暴力研究的訪談,大概談了兩個多小時,我覺得有幾個點是很值得提出來談一談的。 去年爆出的METOO事件頻繁,我有注意到也許是因為太過頻繁,有一種聲音開始在檢討被害人,我只能說沒有完美的受害者,也許他們也做錯了某些部分,但這不能改變加害者侵害他人權利的事實。 談了很多最後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Metoo 運動自 5 月延燒至今,政治、藝文、教育、演藝圈等領域陸續有受害者揭露遭騷擾、侵犯的經歷,我們訪問了六個故事,她們曾在不同年紀、場域,被不同權力關係的人施以性暴力,也都嘗試尋求幫助。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Metoo事件帶來演藝圈一陣轟動,特別是經過撻伐後還想復出的藝人,更讓人覺得無恥,根本沒把受害人當作一回事。
Thumbnail
  太田律師指出,日本男性倍數於女性的自殺比率以及更高的過勞死比例,都與這樣的陽剛競爭有關。她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在男性身上加諸的詛咒,而這樣的詛咒,甚至在他們還是男孩子時就已經存在。尤其顯著地,首先展現為「受女孩子歡迎的程度」。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我昨天接受香港大學研究約會暴力研究的訪談,大概談了兩個多小時,我覺得有幾個點是很值得提出來談一談的。 去年爆出的METOO事件頻繁,我有注意到也許是因為太過頻繁,有一種聲音開始在檢討被害人,我只能說沒有完美的受害者,也許他們也做錯了某些部分,但這不能改變加害者侵害他人權利的事實。 談了很多最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