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對「老與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生是一段不可逆轉的旅程,而老與死,則是這旅程上不可避免的終點。面對老與死這一不可抗拒的現實,我們應該以一種坦然的態度去面對,接納這個自然的過程。
老去是生命必經的一個過程,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身體逐漸變老,精神逐漸成熟。年華的淘洗讓我們擁有更多的經驗和智慧,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人生的起伏和挑戰。老去並不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價值和存在的意義,相反,它是一種讓我們更加珍惜每一個當下的機會,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契機。
同樣地,死亡是生命中無法逃避的結局。無論是自己離世還是身邊的親人離世,死亡帶來的哀傷和失落是難以言喻的。然而,我們應該學會接受死亡的存在,因為它是生命循環中的一部分。死亡提醒著我們生命的脆弱和有限,激勵我們更加珍惜與摯愛的相處,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坦然面對老與死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它們感到漠不關心,相反,它是一種深思熟慮和全面理解的態度。它需要我們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不安,並努力找到平衡和化解。這種態度讓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老化的過程,並給予自己更多的愛和關懷。同時,它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並為自己和他人創造更多的美好回憶。
面對老與死,我們可以從中尋找生命的真諦和意義。它們提醒著我們活在當下的重要性,對於老與死的坦然面對,我們可以尋求一種更深層次的心靈平靜和智慧。這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努力來探索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觀。無論是透過冥想、靈修、哲學思考或與他人的深入交流,我們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安寧之道。
一種坦然面對老與死的方式是學會接納無常的本質。生命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當我們能夠接納這個事實時,我們就能夠更加珍惜當下,不再執著於過去或未來,而是活在當下的真實與豐盛中。
另外,對於老與死的坦然面對也需要我們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和心理的平衡對於面對老與死是至關重要的。適當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休息以及情緒管理等,都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命中的挑戰。
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老與死中尋找對生命的深刻體悟。這是一個機會去反思自己的價值觀、生活目標和人際關係。我們可以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最後一天,我會選擇做什麼?這樣的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明確自己的優先事項,並更加有意義地過好每一天。
面對老與死,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和而感恩的心,珍惜每一個呼吸、每一個經歷和每一個人。讓我們不再害怕老去,而是以一種積極的態度迎接它,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智慧、和平和愛。這樣,無論是老去還是面對死亡,我們都能夠以坦然和寧靜的心,迎接這個不可避免的旅程的終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78內容數
“非想天”是指一種超越一切思維和執著的解脫境界。在佛教中,思想是一個阻礙人們證悟真理的障礙,因為它們限制了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使人們陷入執著和迷惑之中。而非想天的境界就是超越這種思想束縛的境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謀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活中存在許多慣性現象,其中一種常見的是「早起困難症」,即很多人在早上起床時感到困難和不舒服。 這種慣性現象主要源於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機制。人體具有自然的生理節奏,被稱為「生理時鐘」或「內部時鐘」,它會對睡眠和覺醒進行調控。當這個內部時鐘習慣性地在晚上較晚入睡或早上較晚醒來時,就會形成一種慣性,使得早
這個問題深深地觸動了我的思維,引發了我對當今世界的關注和思考。這個問題所呈現的現象和現實,表明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分裂成兩個極端對立的世界。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正在經歷著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富裕的國家享受著先進的科技、豐富的資源和舒適的生活條件,而貧困的國家則面臨著貧窮、
內在的世界是我們外在環境的源頭,它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反映在我們周遭的一切。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獨特的內在世界,是我們思考、感受和創造的場所。當我們的內在世界處於和諧、平靜和充滿愛的狀態時,它就會顯化在我們的外在環境中。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會吸引到積極和正面的人
「橫財」與「橫禍」用於描述財富和不幸的降臨。這個語詞傳達了一種觀點,即獲得不正當的財富或追求快速獲利可能會帶來潛在的負面後果。 這種觀點基於一個普遍的信念,即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可能會牽扯到不道德、非法或風險高的行為。當個人或組織尋求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財富時,他們可能會違反法律、道德準則或社會規範,這
工作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投入其中。然而,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要工作?工作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工作的價值,以及它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個人發展: 工作對個人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透過工作,我們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不斷
釣魚是一種讓人沉浸於大自然中的活動,它不僅提供了身心放鬆的機會,更是一種與大自然對話的方式。當釣魚者坐在湖邊或河岸,手持釣竿,靜靜等待著魚兒的咬鈎時,他們與水、陽光、微風和魚群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繫。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索釣魚帶來的樂趣,以及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和與大自然的連結所產生的影響。 身心放鬆
生活中存在許多慣性現象,其中一種常見的是「早起困難症」,即很多人在早上起床時感到困難和不舒服。 這種慣性現象主要源於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機制。人體具有自然的生理節奏,被稱為「生理時鐘」或「內部時鐘」,它會對睡眠和覺醒進行調控。當這個內部時鐘習慣性地在晚上較晚入睡或早上較晚醒來時,就會形成一種慣性,使得早
這個問題深深地觸動了我的思維,引發了我對當今世界的關注和思考。這個問題所呈現的現象和現實,表明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分裂成兩個極端對立的世界。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正在經歷著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富裕的國家享受著先進的科技、豐富的資源和舒適的生活條件,而貧困的國家則面臨著貧窮、
內在的世界是我們外在環境的源頭,它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反映在我們周遭的一切。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獨特的內在世界,是我們思考、感受和創造的場所。當我們的內在世界處於和諧、平靜和充滿愛的狀態時,它就會顯化在我們的外在環境中。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會吸引到積極和正面的人
「橫財」與「橫禍」用於描述財富和不幸的降臨。這個語詞傳達了一種觀點,即獲得不正當的財富或追求快速獲利可能會帶來潛在的負面後果。 這種觀點基於一個普遍的信念,即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可能會牽扯到不道德、非法或風險高的行為。當個人或組織尋求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財富時,他們可能會違反法律、道德準則或社會規範,這
工作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投入其中。然而,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要工作?工作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工作的價值,以及它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個人發展: 工作對個人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透過工作,我們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不斷
釣魚是一種讓人沉浸於大自然中的活動,它不僅提供了身心放鬆的機會,更是一種與大自然對話的方式。當釣魚者坐在湖邊或河岸,手持釣竿,靜靜等待著魚兒的咬鈎時,他們與水、陽光、微風和魚群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繫。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索釣魚帶來的樂趣,以及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和與大自然的連結所產生的影響。 身心放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老有老苦,身體機能退化不可逆,身體老化的苦從來由不得自己。老智者說,生才是辛苦的起點,從嬰孩一點一滴學習、承受、扛責任,再慢慢老去,如同花開花謝。走在生老病死的人生旅途上,不會都是順行,也不會都是風光明媚、四季如春,三不五時來一場暴風雨、颳颱風,看不清前方的路,全身濕透是家常便飯。總是這樣,不管是艷
Thumbnail
人生而在世,總是有諸多不滿之處,縱然是再有錢外表再無敵之人,也逃不過歲月的經過,而逐漸老去,而終將歸於塵土。因此,有的人主張活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候,因此不必太長壽,彷彿已經享受了許多人世間的好處而足夠了。不過,到底會活到幾歲,也不是自己說了就算,況且,也不是年紀越大就越無路用,人生下半場
與我同入老境,人生佳興未盡。 前言 上文提及,人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過活,因此要為此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事實上,不管你準備、不準備,該來的還是遲早到來,準備得再好還是有措手不及的狀況,因此冷靜、豁然的順應現況,就是好的,就是對的。即使是錯的,是壞的,既然發生了,那就是發生了。不接受,不服氣,又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老有老苦,身體機能退化不可逆,身體老化的苦從來由不得自己。老智者說,生才是辛苦的起點,從嬰孩一點一滴學習、承受、扛責任,再慢慢老去,如同花開花謝。走在生老病死的人生旅途上,不會都是順行,也不會都是風光明媚、四季如春,三不五時來一場暴風雨、颳颱風,看不清前方的路,全身濕透是家常便飯。總是這樣,不管是艷
Thumbnail
人生而在世,總是有諸多不滿之處,縱然是再有錢外表再無敵之人,也逃不過歲月的經過,而逐漸老去,而終將歸於塵土。因此,有的人主張活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候,因此不必太長壽,彷彿已經享受了許多人世間的好處而足夠了。不過,到底會活到幾歲,也不是自己說了就算,況且,也不是年紀越大就越無路用,人生下半場
與我同入老境,人生佳興未盡。 前言 上文提及,人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過活,因此要為此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事實上,不管你準備、不準備,該來的還是遲早到來,準備得再好還是有措手不及的狀況,因此冷靜、豁然的順應現況,就是好的,就是對的。即使是錯的,是壞的,既然發生了,那就是發生了。不接受,不服氣,又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