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皓宜: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閱讀分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以各種情緒反應條列式放在目錄,從這當中找尋最有感覺的內容閱讀時,看到早熟效應與逆反效應
早熟效應:是因為家庭中有某些失功能的成員,導致情感尚未真正成熟時,就要被迫當個大人(P.163)
從小就被說比別人早熟,我以為是獨生女的關係,原來是其他因素導致,而我卻遺忘。看到這句話時當下超想哭的。
逆反效應:藉由叛逆的行為來抒發無法掌控自己生活的苦悶感,想要證明自己對生命仍有一定的主權。(P.170)
精神分析大師--溫尼考特談到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時,用「呼喊」的概念來形容這個現象。另一個解釋是「偏差行為」有時反而是一種代表【希望】的象徵。(P.170)我雖然不是在青少年階段,卻在看到"呼喊"時,很有感。
透過觀察情緒反應,會知道如何改善,而不會像顆陀螺般旋轉而已。透過書本來接住過去的自己且能體驗當下,而非活在過去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時常聽許多父母會說小孩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但我總認為青春期不應該成為叛逆的代名詞,因為在我的成長環境裡,手足們都沒有所謂的「叛逆期」,這不代表我們一直都很順從父母,反而是我們從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父母無法認同我們的想法也從沒有認定我們刻意唱反調而為我們貼上「叛逆」的標籤。 《叛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時常聽許多父母會說小孩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但我總認為青春期不應該成為叛逆的代名詞,因為在我的成長環境裡,手足們都沒有所謂的「叛逆期」,這不代表我們一直都很順從父母,反而是我們從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父母無法認同我們的想法也從沒有認定我們刻意唱反調而為我們貼上「叛逆」的標籤。 《叛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