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緘默症與高敏感的我:長大了以後,我成為自己的父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但我們這麼做的原因,並非要埋怨父母做得不夠。而是要透過自我覺察與療癒,讓自己打破慣性的迴圈,跳脫出原有的模式認識自己,才有機會養育出更好的下一代。


去看見、去理解、去接納自己,才能從這裡開始,活出更好版本的你。


直到我長很大了以後,才知道小時候的我有「選擇性緘默症」,這是一種兒童罕見心理失調,也是一種社交焦慮症。高敏感的孩子,性格上會有很多「非如此不可」的堅持,例如我遲到了就不去上學;想穿的襪子沒曬乾我就不出門;這雙鞋子不能配那雙襪子;沒有抹特定品牌的身體乳我就睡不著;沒穿制服睡覺我就整晚都在擔心遲到。


有次媽媽逼我穿一雙球鞋配上白色的蕾絲蛋糕裙,但我認為這種搭配不合理。於是那天晚上的聚會裡,我整晚不願離席,死命地將腳藏在桌子底下,怕人看見我腳上的球鞋。


大人們會說,這個小孩性格很固執,是拗得很,未來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要好好教才行。


但是到了學校,我這些執拗卻被隱藏地好好的。我在學校裡不發一語,班上有個小女孩,會捏著我的小手臂,越掐越緊,想測試我到什麼程度才會發出聲音呼救或哭泣,但我從不。我具備正常口語表達的能力,但是在特定的場合下,我就是說不出口。我覺得自己像是嘴巴被封起來似的,這也導致我三天兩頭就尿濕褲子,因為不敢舉手跟老師說我想上廁所。


但那時候的大人,當然不知道什麼是「選擇性緘默症」。他們會說,這個小孩在外很會做形象、裝乖巧;回家就露出本性,變小霸王、欺負父母。


但其實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些執著與非如此不可的堅持,也是造成我痛苦的原因,我從很小就有交感神經失調,甚至在國小的時候,就有壓力型圓形禿頭,那時候媽媽會買芝麻給我吃,幫助我生髮。


不是高敏感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懂,這種被偏執綁架的人,心理會有多痛苦。就像我當然知道應該要分享玩具給姊姊,但我就是兩個都想要,怎麼辦?於是我只好拿頭去撞牆、拉扯自己的頭髮、咬自己到出血,我內心有多好多憤怒,但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辨認這些情緒,於是靠自傷來發洩。


大人們會說,這個小孩太不講道理了,蠻橫至此。於是我就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小氣、無禮、霸道;很糟糕的小孩。


直到我有天在IG上發現一位名叫「小雨」的孩子,我發現她跟兒時的自己好相似,我從她歇斯底里的崩潰裡看見小時候的自己。再花多一點時間認識她,才知道原來她有「選擇性緘默症」,我稍微對這個情緒障礙做了一點調查後,才知道原來我曾經也是患者之一。


「辨識」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是認識自己的首要任務。在我們「命名」的同時,就像是給自己身上貼了一個小小的貼紙,告訴自己:其實我不是個爛小孩,我只是患有選擇性緘默症,在某些場合下我會說不出口,但我會慢慢地適應生活。


或是在面對龐大的憤怒而不知道如何處理時,也需要透過「辨認情緒」來覺察自己:

「我好生氣,真的快要氣死了。」

「但我到底在氣的是什麼呢?」

「我是在氣媽媽說我只能拿到一個玩具嗎?」

「還是在氣我自己偏要擁有兩個玩具呢?」


辨識情緒背後的面貌,有助於孩子冷靜、釐清自己的感受,試著與父母溝通和表達。雖然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回顧和努力,都無法改變我曾經心理很痛苦的事實,但是透過這種回溯童年的練習,能讓我潛進去自己的生命經驗裡,給那個7歲的小女孩一個擁抱。


我想輕輕地對她說:「嘿,別否認自己的高敏感,因為這將來都會成為養分,使你成為一個很勇敢的人喔!」


成為自己的父母,意味著你有能力覺察與療癒自己,跳脫出不停輪迴的教養模式,讓悲劇在你身上劃下句點。如此一來,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a的靈魂體驗所
14會員
27內容數
歡迎來到靈魂體驗所,在這裡,我們致力於追求更高層次的靈魂拓展,用電影、書籍、旅行完成一場人生的冒險與壯遊。
Era的靈魂體驗所的其他內容
2024/04/16
友人E說,唯有在性愛的過程中,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完全自由的。當時的我,聽完一頭霧水,我從來都是在性的過程中感受過情慾,卻從未體驗過自由。 何謂真正的自由?就是完全回歸個人,是超脫政治之外的。人是社會性的,不免俗地會受到各種意識形態與立場的影響,舉例而言,性愛的政治可以涉及女性主義、自我賦權、A片
Thumbnail
2024/04/16
友人E說,唯有在性愛的過程中,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完全自由的。當時的我,聽完一頭霧水,我從來都是在性的過程中感受過情慾,卻從未體驗過自由。 何謂真正的自由?就是完全回歸個人,是超脫政治之外的。人是社會性的,不免俗地會受到各種意識形態與立場的影響,舉例而言,性愛的政治可以涉及女性主義、自我賦權、A片
Thumbnail
2024/03/21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Thumbnail
2024/03/21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Thumbnail
2024/03/21
我的名字是「中觀」,取自佛教中的八正道: 中,是一種不偏不倚,無執著的立場; 觀,是用智慧去覺察、觀照諸法的實相。 從小不喜歡這頗為中性化的名字,但命運卻很有趣,「中觀」卻成了我一生的修行。 自我覺察,這件事情相當有趣,當你覺察得越深,你越能體認到何謂「諸法空相」。 因為在
Thumbnail
2024/03/21
我的名字是「中觀」,取自佛教中的八正道: 中,是一種不偏不倚,無執著的立場; 觀,是用智慧去覺察、觀照諸法的實相。 從小不喜歡這頗為中性化的名字,但命運卻很有趣,「中觀」卻成了我一生的修行。 自我覺察,這件事情相當有趣,當你覺察得越深,你越能體認到何謂「諸法空相」。 因為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探討在童年時期隱藏自我感受的經歷,透析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及情感缺失。講述在遭遇困難時,雖得到幫助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通過與貓的互動,發現內心渴望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段回憶不僅影響了作者的成長,也讓其在面對情感困境時,更加理解自身的需求。
Thumbnail
探討在童年時期隱藏自我感受的經歷,透析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及情感缺失。講述在遭遇困難時,雖得到幫助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通過與貓的互動,發現內心渴望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段回憶不僅影響了作者的成長,也讓其在面對情感困境時,更加理解自身的需求。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