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因為ESG惱羞,台灣企業如何迎頭趕上?(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篇說明了為什麼ESG對企業來說的重要性,並介紹台灣企業可以把「碳中和」當做ESG最終的長期目標,本篇分享適合台灣企業的幾種減碳方式!

適合台灣企業的減碳方式

ESG減碳的短期目標,可以分為減少浪費、提升效益兩個主軸

利用數位工具完成碳盤查後,企業就掌握了本身的碳排放狀數據資訊了。針對數據顯示的高碳排放項目,要如何選擇碳減量的減碳方式呢?今年台灣國發會發表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中,提出製造業減碳方式,有能源提效及轉換製程改善循環經濟三大方向的建議。
綜合來說,也就是製造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應該要努力做到減少浪費提升效益兩個主軸,這和精實管理的精神不謀而合。企業也可將減少浪費提升效益當作減碳的短期目標;但選擇長期減碳方式時,也應該依據執行減碳成本企業的產業特性來思考適合本身的減碳方法。

1.能源提效和轉換

▋能源管理提效:台灣製造業的碳排放,主要都是因為生產製造時,使用電力產生的溫室氣體占比最高,這也是碳盤查範疇二的範圍。所以國發會建議企業,企業應多利用能源管理系統,做到數位化且更有效率的管理,整合規劃全體工廠的能源使用,除了做到節能,更能提升整體的能源使用率。
為什麼台積電的主要對手不是三星?為了和國際供應鏈競爭,國內各大企業早就把能源管理當作重要的減碳方式,且要讓節能減碳不會做白工,在做「能源管理」前,應先掌握數據
且台電近日調漲電費,企業無法掌握適合自己的契約容量,因用電超標,遭到罰款百萬時有所聞;或是忽視季節電價、時間電價不同的電價費率變動問題,讓早已因為物料、人工齊漲,而居高不下的成本更加提高。所以更要思考如何利用能源管理系統的數位工具,做好節能同時減碳
▋再生能源:越來越多企業加入RE100,利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產生電力,並將多餘的能源進行儲存。

2.製程改善

▋智慧製造:世界經濟論壇在2021年發表智慧製造標竿–燈塔工廠的案例時,就已經將「環境永續」列入燈塔工廠的評選標準之一。
燈塔工廠的成果讓我們知道,企業可以利用精實管理的精神,降低生產時的各種浪費。並利用智慧製造工業4.0的方式,以數位軟體系統搭配5G、工業物聯網IIoT和AI技術,掌握即時的生產數據後,依據準確的動態標準工時,做到急單也能動態調整生產排程及物流狀況,和提升OEE等。
利用提升生產效率和穩定設備運行,降低設備空轉停的機會,除了減少耗能,同時做到減碳的效益。
▋設備升級:若已經嘗試進行各種生產製程優化的方式,但還是無法改善生產效率,就應該考慮進行生產設備升級。選擇符合環境法規的生產設備和AIoT等物聯網應用,除了能做到減碳,更可能快速提升生產效能,同時提升產品良率。

3.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中的3R是綠色產品和綠色製造的核心精神,也就是在全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cycle)中,都納入減少廢棄物產生(Reduce)、重複使用(Reuse)和回收再利用(Recycle)的設計理念。
蘋果APPLE從產品設計源頭納入3R精神,不論是產品再生材料的使用、零組件的模組化和共用料、可拆解、輕量化和回收方式等項目的設計,並使用低碳的生產製程,都是蘋果做到碳中和產品的方式之一。
台灣的歐萊德為了符合綠色產品的初衷,打造全球第一個「碳中和」產品,和上下游供應鏈合作,將物料可回收/可循環納入採購條件、讓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如廢水)能夠回收再利用,且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歐萊德產品的容器設計,100%使用回收材料,除了降低60-80%碳排放量,且能做到維護環境中生物的多樣性。

ESG是場馬拉松,數位轉型助你在賽道上保持領先

企業在執行ESG和減碳時,都不是馬上可以見效。應先取得各項關鍵數據,讓數位轉型技術協助企業進行規劃、實踐和監控,並即時做出調整。確認ESG各項指標的方向和正確性,在PDCA的循環流程中,利用可以整合目前企業流程ERP、MES、人資和出差勤資訊等平台的碳盤查能源管理系統,做到數據驅動數位轉型,達到「可視化」、「指標管理」及「數據驅動」,以落實改善企業營運體質和風險管理狀況。

可視化

整合各種數位軟體系統平台,搭配5G、工業物聯網IIoT等技術,讓企業掌握從營運管理、生產製造和供應鏈的各項即時數據。利用可視化做到資訊透明,數據同步後,各部門快速進行溝通交流,並同時做到即時的生產資源靈活配置。

指標管理

以數位系統軟體建立生產流程的數據,利用指標確認方向及進度正確性。並持續確認目前使用的減碳方式是否有效果,或是否應該即時修正調整。

數據驅動

收集數據後,建立動態數據模型,提供資源使用的優化建議,打造AI人工智慧模型,提出科學建議讓企業更快速掌握優化方向,持續優化營運及製造流程。
本文首次發表於〈就享知〉知識平台
avatar-img
3會員
19內容數
ESG不再只是話題,更是企業和工作者應該關心的產業議題。根據國際趨勢和研究調查,整合台灣國內產業研究,〈就享知〉提供你最需要的ESG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ita Y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對ESG一定有千百種疑問,來這邊讓你快速了解ESG,你為什麼要做ESG?一開始要做什麼?
環境永續如何從全產品生命週期開始做起?如何利用循環經濟打造「碳中和」產品?蘋果怎麼從產品設計做到碳中和的呢?
循環經濟的精神能夠延長產品使用的生命週期,不會用過一次就馬上變成地球上的垃圾,讓產品更符合「碳中和」的目標。台灣有什麼循環經濟的實際案例?
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誰呢? 製造業使用能源和排碳來源,大約有76%都來自電力,各界對ESG各項指標的要求逐年嚴苛。各國陸續實施碳費、碳關稅和碳定價等規費,且台灣缺乏再生能源等綠電,造成「台電提供的電力本身」的碳排放係數就比其他國家高(2021年台電排碳係數約是韓國的1.2倍、英國的2.5倍)。 D
世界一流品牌相繼要求供應鏈達到碳中和,碳中和的第一步是「碳盤查」。「碳盤查」要如何做?有什麼國際標準要注意?範圍有哪些?數位技術如何協助做好碳盤查?
「碳中和」是國際品牌的一致目標,淨零碳排是各國近年的政策方向,要怎麼做到「碳中和」呢?要做到「碳中和」有什麼執行步驟?
你對ESG一定有千百種疑問,來這邊讓你快速了解ESG,你為什麼要做ESG?一開始要做什麼?
環境永續如何從全產品生命週期開始做起?如何利用循環經濟打造「碳中和」產品?蘋果怎麼從產品設計做到碳中和的呢?
循環經濟的精神能夠延長產品使用的生命週期,不會用過一次就馬上變成地球上的垃圾,讓產品更符合「碳中和」的目標。台灣有什麼循環經濟的實際案例?
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誰呢? 製造業使用能源和排碳來源,大約有76%都來自電力,各界對ESG各項指標的要求逐年嚴苛。各國陸續實施碳費、碳關稅和碳定價等規費,且台灣缺乏再生能源等綠電,造成「台電提供的電力本身」的碳排放係數就比其他國家高(2021年台電排碳係數約是韓國的1.2倍、英國的2.5倍)。 D
世界一流品牌相繼要求供應鏈達到碳中和,碳中和的第一步是「碳盤查」。「碳盤查」要如何做?有什麼國際標準要注意?範圍有哪些?數位技術如何協助做好碳盤查?
「碳中和」是國際品牌的一致目標,淨零碳排是各國近年的政策方向,要怎麼做到「碳中和」呢?要做到「碳中和」有什麼執行步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台灣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LED燈具因其高效節能的特性,成為企業首選的節能方案。環渼節能高功率LED燈具,憑藉卓越的性能和能源管理,助力企業實現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目標,成為企業重要的合作夥伴。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在推動綠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綠電,即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不僅對於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選擇。然而,綠電價格的趨勢以及其影響因素,仍然是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探索ESG與碳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介紹ESG三大支柱—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及其對企業的影響。了解如何透過碳盤查、減量與中和,以及GreenSwift平台的支援,助您企業實現永續目標。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位於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的台中精機,是台灣第一個以工業 4.0 為架構打造的智慧工廠,更獲得內政部綠建築標章的認證,放眼一望,廠內隨處可見節能減碳的設計,屋頂太陽能板可以自發綠電,廠房自動化產線與機聯網隨時監控用電量,地下涵管在夏季可以降溫 3 到 5 度。 「我們的雨水回收系統可
Thumbnail
企業有取得溫室氣起排放認證的需求,就需要雇用相關的人才。因此,現在坊間也有許多機構推出以上6項ISO認證的課程,其中又以ISO  14064-1 與 ISO  14067 兩項認證的需求最高
Thumbnail
特斯拉怎麼做地球永續發展? 特斯拉呼籲, 全球實現能源100%再生化完全可行,且不管是投資金額或是資源開採量,都要比現今使用的化石燃料更為實惠 。馬斯克也已在3月投資者日中提及,再生能源預計只需要利用0.21%的陸地面積來建造風能和太陽能等基礎設施,也無須大量開採礦石材料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台灣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LED燈具因其高效節能的特性,成為企業首選的節能方案。環渼節能高功率LED燈具,憑藉卓越的性能和能源管理,助力企業實現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目標,成為企業重要的合作夥伴。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在推動綠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綠電,即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不僅對於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選擇。然而,綠電價格的趨勢以及其影響因素,仍然是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探索ESG與碳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介紹ESG三大支柱—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及其對企業的影響。了解如何透過碳盤查、減量與中和,以及GreenSwift平台的支援,助您企業實現永續目標。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位於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的台中精機,是台灣第一個以工業 4.0 為架構打造的智慧工廠,更獲得內政部綠建築標章的認證,放眼一望,廠內隨處可見節能減碳的設計,屋頂太陽能板可以自發綠電,廠房自動化產線與機聯網隨時監控用電量,地下涵管在夏季可以降溫 3 到 5 度。 「我們的雨水回收系統可
Thumbnail
企業有取得溫室氣起排放認證的需求,就需要雇用相關的人才。因此,現在坊間也有許多機構推出以上6項ISO認證的課程,其中又以ISO  14064-1 與 ISO  14067 兩項認證的需求最高
Thumbnail
特斯拉怎麼做地球永續發展? 特斯拉呼籲, 全球實現能源100%再生化完全可行,且不管是投資金額或是資源開採量,都要比現今使用的化石燃料更為實惠 。馬斯克也已在3月投資者日中提及,再生能源預計只需要利用0.21%的陸地面積來建造風能和太陽能等基礎設施,也無須大量開採礦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