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冷清了許久的電影院,終於因前有《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後有《芭比》與《奧本海默》同日上映而熱鬧了起來,雖然因個人因素我無法參與其中,但我還是覺得很開心,畢竟十七年前我可是很慎重地為「看電影」一事寫下了我的心情。
如今再度閱讀文中的故事,還是覺得很感動,而那個當時我想和她一起看電影的女孩現在已經年過三十,並且正如我所期待的,她一直為了夢想展翅飛翔於海闊天空,且不時地向我播映專屬於她的人生電影。
2006年某月某日
雖然新世代已經產生了許多新鮮、有趣的休閒活動,可是,上了年紀的我,依然喜歡老派的方式,那就是--看電影。
一談到電影,我忍不住回想起我所知道的第一部電影,那是由凌波與樂蒂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年它上映的時候,我才剛滿週歲,所以沒有機會躬逢其盛,只是懂事後,常聽長輩們談起當年的盛況。聽說有人到戲院看了一百多遍還意猶未盡,還說凌波到臺灣時,受到歡迎的程度簡直就是萬人空巷;甚至許多去接機的婦女同胞,根本連「梁兄哥」的臉都沒看到,拔下身上的金手環、金項鍊,就往人群的中心丟過去,「可惜呀!不知那些金子都給誰撿了去?」母親歎口氣說道,而當時她臉上所流露出那種惋惜又欣羨的神情,在我小小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這一生如果沒有看到梁兄哥開口唱黃梅調,可能會是最大的遺憾!
相較於父母喜歡黃梅調,哥哥姊姊們就比較喜歡日本的恐怖電影,他們說,日本的恐怖片真的很恐怖,例如:有一個年輕的和尚為鬼魅所惑,他的師父為了保護他而在他的身上抄滿經文,結果耳朵上卻忘了抄,所以半夜他的兩隻耳朵就被摘走了,「咦--」;還有一個人上廁所時忘了帶衛生紙,因此對著門外大喊:「有沒有紙?」結果從底下的茅坑中伸出一隻拿著衛生紙的紅毛手,「啊--」尖叫過後,二姊接著說:「所以,每次晚上看完電影,我們都是四五個人一起抱著走回家的;而且當我到臺北第一次看到抽水馬桶時,我簡直感動到都要哭了。」聽完了二姊的故事,我才明白爲什麼小時候在桃園的鄉下,有一段時間大我八歲的哥哥每次去離家不遠處的茅房時,都要我在門外等,有一次我等得不耐煩了騙他說:「我要回家了!」結果我那一向宛如兇神惡煞般的三哥竟然著裝未畢就嚇得衝出來。喔!電影真是太神奇了!
不過我真正看到電影,是在小學四年級舉家遷往臺北以後。有一天,姊姊們為了慶祝搬新家,帶著我去新店伊士曼大戲院開開眼界,我還記得當時播映的是珍茜•蒙絲主演的《昨天再見》。那一天,為了我第一次可以看電影,我還特別穿上我的新制服,興高采烈地走進戲院,「哇--好大呀!還兩層樓!」是我對電影院的第一個印象;而對於電影的情節,雖然已經事隔三十幾年,我可還是歷歷在目。
我記得它的故事是在敘述男主角二十歲生日的當天,在火車包廂的玻璃窗上意外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憂傷的臉龐,因為他覺得在他生日的當天每個人都應該要快樂,所以他就開始去認識她,隨她下車,陪她逛街,想方設法逗她開心,最後他們就很開心地進了一間旅館,然後很開心地開始脫衣服。鄉下的孩子真的很純樸,因為我完全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只是當我看到男主角的花內褲時,忍不住哈哈大笑,接著就哄堂大笑。那部電影的結局是女主角最後仍然決定要回到她不太快樂的婚姻生活裡,於是男主角在月台邊拉著女主角的手,追著火車跑,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盡頭,然後才一個人在優美的配樂中,慢慢走出車站,消失在夜空下…。當我心滿意足走出戲院時,沒想到卻招來一頓責備,大姊說:「以後不帶你來看電影了!」「爲什麼?」「因為你亂笑!」三姊說,「可是大家都笑啦!」我不服氣地反駁,「笨蛋!大家笑是因為你笑!」二姊接著說。後來我的姊姊們真的都沒有再帶我去看電影,果然說到做到。
我看電影的高峰期是在讀大學的時候,因為母親給的零用金翻了三倍,果然是有錢就有膽,即使同學沒空,我也敢自己一個人去,什麼東南亞、大世紀、景美戲院,我常去;有時還遠征至西門町的今日大戲院。至於影片則是新舊都有,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錄影機,所以很多老片都會重映,像《亂世佳人》是固定每六年重映一次,此外,像《賓漢》、《羅馬假期》、《藍與黑》等,都曾陪伴我渡過沒有課程的午後。當然,最興奮的莫過於我終於看到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就像是等待多年,你終於見到了魂牽夢繫的情人,那種喜悅與悸動交織而成的心情,可是讓我從「樓台會」一路哭到電影散場之後,仍久久不能自已。現在想想,真是弄不清楚當時的落淚究竟是為了那一對無緣的人,還是為了自己得償宿願而感動。
不過,老實說,當時電影雖然看得多,也不過只能看個情節本事,因為那時候的人對看電影的概念還很混沌,所以戲院門口往往有許多小攤販,大部分的人似乎深怕無聊,因此進戲院前總要買個滷雞翅或是烤玉米、香腸什麼的助興;而觀賞電影時,更常遇見講解劇情的好心人士,所以,看電影很難專心!所幸等到我再有機會看電影時,觀眾的水準已不可同日而語。
第一次和女兒一起去看電影的時候她只有三歳,因為她迷上了電視的預告片,所以她告訴我她要立刻去看《阿拉丁》,不能再等。女兒的堅持觸動了長期以來因為都看錄影帶而好久沒進戲院的我對電影的舊情,因此雖然那只是一部卡通影片,我仍然盛裝打扮帶著女兒去會見「老情人」。沒想到原本還蹦蹦跳跳、興奮不已的女兒,等到電影即將播映之前,大燈一關,全場陷入黑暗的時刻,她立刻跳進我的懷裡,緊緊摟著我,並在我的耳邊小聲地說:「媽媽,我想回家!」
第二次再帶女兒去看電影時,她已經七歲了。當我們在等待進場時,我看到前前後後一堆小朋友又跳又叫,心中不免一絲傷感,沒想到活到這把年紀還得來看卡通影片,結果令人意外的是迪士尼的《鐘樓怪人》根本是拍給大人看的,片中幾個主要角色都擁有豐富而複雜的感情,需要觀者細細品味才能懂得,所以,當加西莫多站在巴黎聖母院的頂端,高高舉起艾絲梅拉達,並大喊著:「請求聖母赦免!請求聖母赦免!」時,整個戲院響起兩個啜泣聲,那是第一次我發現女兒長大了,而且與我的心靈如此貼近。
自此之後,只要一到假日,我們母女二人就常膩在一起,不論是租DVD或是看有線電視,由於我們對影片類型的喜好相同、看完之後的觀感相近,所以,我們非常享受一起觀賞影片的感覺,並把對方視為最好的閱聽夥伴。我們曾經手牽著手一起看著《鐵達尼號》,用淚水倒數以迎接千禧年的到來;我們也曾經因為看到《樂自芳鄰來》中,成名前的裘德洛那俊美的臉龐而尖叫不已。不過這些守在電視機前的刺激還是比不上去電影院看電影,因為那超大的畫面、超級的音效,還有在一片黝黑之中,你不得不專心的限制,使得電影院提供一種真正的娛樂與放鬆,那種休閒的感覺不是在家裡看著電視機可以比擬的。所以,偶爾我們也會為了特別的理由去電影院看電影,像為了女兒的最愛--《魔戒》三部曲、為了我的偶像妮可•基曼--《紅磨坊》、為了支持李安--《斷背山》、為了去看一個夢想的實現--《金剛》,我們都會到電影院去。害怕時,我們一起遮住眼睛;難過時,我們分用面紙;興奮時,我們則拍手大笑。我們曾經在看完《歌劇魅影》之後,為了女主角傷悼過世父親所唱的歌詞而在車子中同哭了四十分鐘;也曾在看完《受難記:最後的激情》之後,星期天起個大早,一起去教堂向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表達最深的感動與敬意。就是這樣,電影融入我和女兒的生活中,也融入我們的回憶裡,我們是最要好的朋友、最契合的知己。一直到了現在,我才敢說自己是真正懂得看電影了。
所以,雖然新世代已經產生了許多新鮮、有趣的休閒活動,可是,上了年紀的我,依然喜歡老派的方式,那就是--看電影;然而我並不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看,我是喜歡和我的女兒一起看,只是再過兩年她就要上大學了,未來的她海闊天空,生命中會有太多的奇蹟在等著她,雖然我好喜歡和她在一起,可是我終究還是要放開手讓她展翅飛翔,因此,現在的我非常珍惜能夠與她相處的時光,只要一看到她有空,我就會忍不住地對她說:「我想和妳一起看電影。」